1. 利潤的百分之多少是怎麼算的比如我成本是1000元,要用著1000元賺百分之二十的利潤,應該怎麼算
20%是成本利潤率也就是1000 * 20% = 200元。
利潤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換算形式。它是對相同的剩餘價值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的另一個比率。如果p '表示利潤率,C表示總預付資本(C +v),則利潤率p ' =m/C=m/(C +v)。
拓展資料:
利潤率產生背景: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它是指剩餘價值的數額與預先投入的資本總額的比率。它是剩餘價值比率的換算形式,表明資本增值的程度,即資本家的利潤。
資本家生產商品的目的是為了賺錢。他在營業額中投入一定的價值,以獲得更大的價值。這種增加值是由可變資本帶來的,即雇傭工人的無償勞動所創造的剩餘價值。然而,對於資本家來說,預付資本的各個組成部分對剩餘價值的生產同樣重要。無論剩餘價值來自何處,它總是超過成本價格的余額,因此超過預付資本總額的余額。這個余額與總預提資本保持一定比率,即利潤率。假設p '表示利潤率,m表示剩餘價值,c表示固定資本,v表示可變資本
馬克思說:「用可變資本計算的剩餘價值比率,稱為剩餘價值比率;用總資本計算的剩餘價值的比率稱為利潤率。這是對同一個量的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由於計算標準的不同,它們代表了相同數量的不同比率或關系」(《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1頁)。對於每一個資本家來說,他經常關心這個利潤率,對利潤率變化的預測已經成為他生產經營決策最重要的依據。剩餘價值的比率代表了可變資本的倍增程度,或產業資本家對雇傭工人的剝削程度。它反映了工人創造的新價值在資本家和工人之間分配的速度,從而反映了資本主義的剝削關系。利潤率代表剩餘價值的數額與資本先期總額的比率,即資本增殖的程度,或資本家獲得利潤的程度。由於資本總額的價值與剩餘價值之間並沒有內在的必然聯系,因此利潤率掩蓋了資本對就業的貢獻。勞動的剝削性質使資本關系變得困惑。
2. 成本30賣75利潤是百分之多少
你這里所說的利潤,如果是毛利潤,那麼成本就是70元。如果是營業利潤、利潤總額或凈利潤,那麼根據你給出的條件,無法准確計算出這件衣服的成本,但可以確定成本一定小於70元。拓展資料會計涵義
一般定義
1、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2、成本是為取得物質資源所需付出的經濟價值。企業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購置各種生產資料或采購商品,而支付的價款和費用,就是購置成本或采購成本。隨著生產經營活動的不斷進行,這些成本就轉化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
3、成本是為達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應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
4、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
版本定義
1、CCA中國成本協會發布的CCA2101:2005《成本管理體系術語》標准中第2.1.2條中對成本術語的定義是:
為過程增值和結果有效已付出或應付出的資源代價。
註:應付出的資源代價:是指應該付出,但還未付出,而且要付出資源代價。
註:資源代價是總合的概念。
註:資源:是指凡是能被人所利用的物質。在一個組織中資源一般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和信息資源等。
註:術語「成本」可以使用形容詞,如:用「多、少」或「高、低」來修飾。
註:這里的成本是廣義的概念,不是狹義的概念。
2.美國會計學會(AAA)所屬的「成本與標准委員會」對成本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發生或未發生的價值犧牲,它可用貨幣單位加以衡量。
3.《成本與管理會計》(第11版)中對成本下的定義是:
為了達到某一種特定目的而耗用或放棄的資源。
成本(Cost),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
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
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
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3. 一般服裝的利潤是成本的多少
一件標價三四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三四十元,標價七八百元的服裝其成本價不過100多元。一般的服裝店都僱用一到兩名售貨員,只要貨進得對路,一天賣出去一件,人工工資、房屋租金、稅金就全都有了,多賣就是掙的。
據透露,某些服裝的利潤可以達到3-5倍,多的可以達到10倍以上。
有些衣服你能賺德多有些就只能賺進價和車費,要看你怎麼進的貨和你進的是什麼貨,然後你就標號。
商場里品牌服裝的毛利率可達到200%甚至更高,而且冬裝比夏裝高,男裝比女裝高。他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大型購物中心經銷一個品牌男裝,夏天的一件T恤衫進價100多元,賣400多元,這樣即使是打5折,照樣有利可圖。
至於那些折扣幅度特別大的服裝,多數都是放了好幾年的庫存,基本上是按成本價處理。
品牌服裝暴利的存在,首要在流通環節。一部分品牌服裝由批發商批出的價格與在零售市場銷售的價格相差懸殊,而他們在進貨渠道上並無差別。
服裝銷售的中間環節中包括經銷商、品牌代理商和零售商場。就服裝而言,經銷商通常要在出廠價上加價30%,零售商場再加價30%。因此,一件100元的服裝到了商場售價可能就會攀升到170多元。
4. 成本75賣100利潤是多少
成本75賣100的利潤是要區分營業利潤和凈利潤的,因為他們表示不同的含義。營業利潤=100-75=25,這里沒有營業外收支,利潤總額就是25,凈利潤就是25*(1-25%)=18.75。
5. 成本100塊,賣出去200塊,利潤是百分之多少
如果成本是100塊錢,賣出去是200塊錢,利潤是100%。
(200-100)÷100×100%=100%。
數學解題方法和技巧。
中小學數學,還包括奧數,在學習方面要求方法適宜,有了好的方法和思路,可能會事半功倍!那有哪些方法可以依據呢?希望大家能慣用這些思維和方法來解題!
形象思維方法是指人們用形象思維來認識、解決問題的方法。它的思維基礎是具體形象,並從具體形象展開來的思維過程。
形象思維的主要手段是實物、圖形、表格和典型等形象材料。它的認識特點是以個別表現一般,始終保留著對事物的直觀性。它的思維過程表現為表象、類比、聯想、想像。它的思維品質表現為對直觀材料進行積極想像,對表象進行加工、提煉進而提示出本質、規律,或求出對象。它的思維目標是解決實際問題,並且在解決問題當中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
實物演示法
利用身邊的實物來演示數學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及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使數學內容形象化,數量關系具體化。比如:數學中的相遇問題。通過實物演示不僅能夠解決「同時、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而且為學生指明了思維方向。
二年級數學教材中,「三個小朋友見面握手,每兩人握一次,共要握幾次手」與「用三張不同的數字卡片擺成兩位數,共可以擺成多少個兩位數」。像這樣的有關排列、組合的知識,在小學教學中,如果實物演示的方法,是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的。
特別是一些數學概念,如果沒有實物演示,小學生就不能真正掌握。長方形的面積、長方體的認識、圓柱的體積等的學習,都依賴於實物演示作思維的基礎。
圖示法
藉助直觀圖形來確定思考方向,尋找思路,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圖示法直觀可靠,便於分析數形關系,不受邏輯推導限制,思路靈活開闊,但圖示依賴於人們對表象加工整理的可靠性上,一旦圖示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易使在此基礎上的聯想、想像出現謬誤或走入誤區,最後導致錯誤的結果。
在課堂教學當中,要多用圖示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的題目,圖畫出來了,結果也就出來的;有的題,圖畫好了,題意學生也就明白了;有的題,畫圖則可以幫助分析題意、啟迪思路,作為其他解法的輔助手段。
列表法
運用列出表格來分析思考、尋找思路、求解問題的方法叫做列表法。列表法清晰明了,便於分析比較、提示規律,也有利於記憶。
它的局限性在於求解范圍小,適用題型狹窄,大多跟尋找規律或顯示規律有關。比如,正、反比例的內容,整理數據,乘法口訣,數位順序等內容的教學大都採用「列表法」。
驗證法
你的結果正確嗎?不能只等教師的評判,重要的是自己心裡要清楚,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清楚的評價,這是優秀學生必備的學習品質。
驗證法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是需要熟練掌握的一項基本功。應當通過實踐訓練及其長期體驗積累,不斷提高自己的驗證能力和逐步養成嚴謹細致的好習慣。
(1)用不同的方法驗證。教科書上一再提出:減法用加法檢驗,加法用減法檢驗,除法用乘法驗算,乘法用除法驗算。
(2)代入檢驗。解方程的結果正確嗎?用代入法,看等號兩邊是否相等。還可以把結果當條件進行逆向推算。
(3)是否符合實際。「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先生的話要落實在教學中。比如,做一套衣服需要4米布,現有布31米,可以做多少套衣服?有學生這樣做:31÷4≈8(套)
按照「四捨五入法」保留近似數無疑是正確的,但和實際不符合,做衣服的剩餘布料只能捨去。教學中,常識性的東西予以重視。做衣服套數的近似計算要用「去尾法」。
(4)驗證的動力在猜想和質疑。牛頓曾說過:「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猜」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重要策略。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激發「我要學」的願望。為了避免瞎猜,一定學會驗證。驗證猜測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合要求,及時調整猜想,直到解決問題。
6. 一件商品售價為7.20元,利潤率是20%,成本是多少
設成本為x,則有x+0.2x=7.2解得x=6如果把利潤提高到30%,要提高的價格為6*(0.3-0.2)=0.6
拓展資料:
一,利潤率的概念
1.利潤率從字面上淺談,「利潤」就是表示企業盈利虧損「率」就是一個比例,那麼合在一起就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
2.利潤率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不同的表現形式,提現企業不同的營業情況,但是依然可以綜合的反應企業生產經營的經濟效果,並與同類企業之間的利潤水平進行對比,其主要的表現形式有:銷售利潤率,成本利潤率,產值利潤率,資金利潤率,凈利潤率。
二,利潤率的計算方法
利潤÷成本*100%=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
1,利潤率有成本利潤率和銷售利潤率,如果沒有註明銷售利潤率的是成本利率,計算公式:成本利潤率:利潤額÷銷售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額÷銷售收入×100%。
2,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3, 利潤率分好幾種,比如:①銷售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②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4.在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利潤率是資本主義企業,或資本主義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投資項目的相對收益。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的計算公式:利潤率=剩餘價值÷資本投資額×100%。
三,企業利潤率的主要形式包括:
1、銷售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
2、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
3、產值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
4、資金利潤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
5、凈利潤率,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
7. 我的成本是100元利潤是百分之300得到多少錢怎麼算的
1,成本利潤率=利潤除成本乘100%
300%=X除100乘100%
3乘100=300(利潤)
成本+利潤=400元(得到的金額)。利潤為售價減進價,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即為三倍的售價減進價
利潤也稱凈利潤或凈收益。
從狹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包括收入和費用的差額,以及其他直接計入損益的利得、損失。
2,從廣義的收入、費用來講,利潤是收入和費用的差額。
利潤按其形成過程,分為稅前利潤和稅後利潤。稅前利潤也稱利潤總額;稅前利潤減去所得稅費用,即為稅後利潤,也稱凈利潤。
3,基本計算
營業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 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 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 p`代表利潤率,C 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 那麼利潤率 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 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營業利潤(operating income) 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的營業收入和為實現這些營業收入所發生的費用、 成本比較計算 的結果。 它是企業通過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業務成果, 包括主營業業務利潤和其他 業務利潤,是企業利潤的主要組成部分。 4, 主營業務利潤,也稱基本業務利潤(在業企業則稱為產品銷售利潤) ,指企業經營 活動中主營業務工廠和商店有時減價出售商品,通常我們把它稱為「打折扣」出售,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 工廠和商店有時減價出售商品,通常我們把它稱為「打折扣」出售,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 利潤問題也是一種常見的百分數應用題,商店出售商品總是期望獲得利潤,一般情況下, 利潤問題也是一種常見的百分數應用題,商店出售商品總是期望獲得利潤
8. 成本50元,售價80元,求利潤是多少
利潤是三十元。
將八十減去五十等於三十,也就是售價減去成本等於利潤。其實利潤是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以及「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損失」。
會計中的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後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
利潤按其構成的不同層次可劃分為: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
利潤是衡量企業優劣的一種重要標志,往往是評價企業管理層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投資者等財務報告使用者進行決策時的重要參考。
利潤=收入減去費用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
利潤=收入一成本一費用
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是指應當計入當期損益,最終會引起所有者權益發生增減變動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利得或損失。
經濟利潤可以為正、負或零。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利潤對資源配置和重新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某一行業存在著正的經濟利潤,這意味著該行業內企業的總收益超過了機會成本,生產資源的所有者將要把資源從其他行業轉入這個行業中。因為他們在該行業中可能獲得的收益,超過該資源的其他用途。反之,如果一個行業的經濟利潤為負,生產資源將要從該行業退出。
經濟利潤是資源配置和重新配置的信號。
1,正的經濟利潤是資源進入某一行業的信號;
2,負的經濟利潤是資源從某一行業撤出的信號;
3,只有經濟利潤為零時,企業才沒有進入某一行業或從中退出的動機。
追求的利潤就是最大的經濟利潤。可見正常利潤相當於中等的或平均的利潤,它是生產某種產品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因為如果生產某種產品連正常或平均的利潤都得不到,資源就會轉移到其他用途中去,該產品就不可能被生產出來。而經濟利潤相當於超額利潤,亦即總收益超過機會成本的部分。
9. 養牛的利潤與成本是多少
1,以黃牛為例,成本約為8000元/頭,假設市場售價為30元/千克,1頭育肥牛500千克,這樣每頭黃牛養殖毛收人為15000減去上述成本投入,利潤為15000-8000=7000元。
2,黃牛是國內品種,因為生長速度比較慢,正因為生長慢,所以肉質比較好,一般南方人比較喜歡吃黃牛肉,其成本約為8000元/頭,假設市場售價為30元/千克,1頭育肥牛500千克,這樣每頭黃牛養殖毛收人為15000減去上述成本投入,利潤為15000-8000=7000元。
3,但是由於現在經濟社會,黃牛生長周期過長,不適宜市場環境的要求,很多黃牛品種都已經通過雜交改良。雜交黃牛汲取了其他品種生長周期短,生活力強,生產性能更高的優勢,在對純種黃牛的特性揚棄的繼承的情況下,更具經濟方面的競爭力。
4,黃牛養殖經濟效益提升的首要環節在丁選擇優良的養殖品種,好的品種直接關繫到牛群的生產性能,詞料轉化率,飼養周期,料肉比等等。將地方黃牛。與肉牛進行雜交後的品種具有適應性強、生產周期短、生長速度快的特點,同時,其肉質也大有改善。
5,雲南地區雜交模式大多數採用短角牛與本地母黃生雜交,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在良好的養殖環境下,雜交黃牛哺乳期可明顯增重1千克/天,育肥期明顯增重2千克/天,比較養殖效益提升了50%-80%。
6,目前,黃牛養殖以小規模飼養為主要方式,其劣勢在於飼料,牛的品種和牛的年齡混雜,其結果是育肥周期長,育肥效率低,育肥牛的質量差,產品沒有競爭力。上市後售價不高,經濟效益不理想。因此適度擴大養殖規模,才能取得較好的效益。
10. 一件商品,利潤是成本的20%,如果把利潤提高30%,那麼售價應提高百分之幾要算式,不要方程
解:利潤率是20%時,售價是成本的1.2倍
利潤率是30%時,售價是成本的1.3倍
[(1.3-1.2)/1.2]×100%=(1/12)×100%≈8.3333%。
答:售價應提高約8.3333%。
(10)利潤是成本的多少擴展閱讀
復合應用題解題思路: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系的簡單應用題組合而成的。
1、理解題意,就是弄清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問題。
2、分析數量關系,就是分析已知數量與未知數數量,已知數量與未知數數量間的關系,找到解題途徑,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最好算什麼。
3、列式解答,就是根據分析,列出算式並計算出來。
4、驗算並給出答案,就是檢驗解答過程中是否合理,結果是否正確,與原題的條件是否相符,最後寫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