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是成本法和權益法
擴展閱讀
酒店餐飲如何控製成本 2025-05-26 12:50:09
固定成本比較高說明什麼 2025-05-26 12:50:09

什麼是成本法和權益法

發布時間: 2022-04-24 19:22:17

㈠ 會計中的權益法和成本法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適用范圍

成本法是兩頭,權益法是中間。

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對「四無」企業,「四無」企業,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公允價值 不能可靠計量。這種情況一般是買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佔20%以下,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開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而公允價值可以可靠計量的,則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資產或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准則來處理。比如:一個企業在二級市場上買了點股票,當然不能按長期股權投資來處理了。

區別二:對投資收益的處理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 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成本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宣告或派發股利時

宣告時:

借:應收股利

貨:投資收益

收到時:

借:銀行存款

貨:應收股利

權益法會計處理:

被投資單位實現利潤時:

借: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貨:投資收益

收到分紅時:

借:銀行存款

貨:長期股權投資一損益調整

被投資單位分紅時,資金從公司流向了股東,即被投資公司的凈資產減少,而權益法的本質是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要反映企業在被投資企業享有份額的價值,被投資企業凈資產減少,那企業享有的份額的價值相應地也減少,所以這里又要貸記一筆損益調整。)

合並報表的時候,一般來說都是以成本法為基礎,因為要納入合並報表范圍的一般都是能夠實施控制的,這種情況下都是成本法。

中級會計

㈡ 權益法和成本法區別

一、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主要在於:適用的范圍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

二、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成本法

(一)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以下,或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二)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除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當期投資收益。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在成本法下,投資企業收到現金股利時,應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

具體作法是:當投資後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大於投資後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其差額即為累積沖減投資成本的金額,然後再根據前期已累積沖減的投資成本調整本期應沖減或恢復的投資成本;當投資後應收股利的累積數小於或等於投資後應得凈利的累積數時,若前期存有尚未恢復的投資成本,則首先將尚未恢復數額全額恢復,然後再確認投資收益。

㈢ 會計中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

用通俗的話說,成本法是以發票和賬本上的金額為依據做賬的,而權益法是以公允價值為依據做賬的。

成本法下,對於被投資單位的權益變動,投資單位不改變「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權益法下,被投資單位的權益變動了,投資單位也跟著變動「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余額。

比如,被投資單位當年凈利潤實現100萬,那麼在成本法下就不做分錄,但在權益法下就要,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貸:投資收益

再比如,被投資單位發放現金股利時,

成本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是: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1、兩者的計價基礎不同。購買法下,取得的資產與負債按它們的公允價值記錄,如同購買其他資產一樣,以實際交易成本入賬,被購買一方不再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權益結合法下,則只考慮所取得股權聯合的賬面價值,而不管資產和負債的公允價值如何,合並的凈資產是按其賬面記錄的,即權益結合法不改變資產負債的計量基礎。

2、對商譽的確認不同。購買法承認商譽,如果購買總成本超過所取得的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其成本超過部分作為購買正商譽,反之則為負商譽。權益結合法不承認企業並購中任何商譽的存在,權益結合法不按照取得資產所付出的代價來作其依據,資產負債均按賬面價值計價,而資產的賬面價值又往往低於它們的公允價值,股本按發行股票面值計價,換出股票面值與合並方實收醬之間的差額調節為資本公積。

3、企業並購的兩種方法對利潤的影響不同。購買法下,合並以後由於存貨的流轉,固定資產折舊,商譽及其他載形資產的攤銷,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差額的攤銷,都會使費用增大而減少並購後公司的利潤。而權益結合法則對合並後的利潤沒有影響。

4、對被並購企業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處理方法不同。購買法下,合並前收益與留存收益是作為購買成本的一部分,而不納入合並企業的收益及留存收益;權益結合法下,被並購公司的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的一部分。被合並企業的收益及留存收益要納入合並後主體的報表中。購買法下合並企業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並而減少,但不能增加,被合並企業留存收益不能轉入合並企業,這樣,雖然單個企業可用於利潤分配的留存收益並沒有減少,但合並後的金額卻大大減少,會影響合並後股東的利益;而在權益結合法下,參與合並企業整個會計年度的留存收益均應轉入合並企業,這樣則不會影響可用於分配的數額。

5、合並前被並購企業利潤歸屬不同。在購買法下,合並企業的收益包括當年本身實現的收益及合並後被合並企業所實現的收益,即如果企業在合並會計期中發生,被並購企業的凈收益只包括並購日以後期間的凈收益。只有合並後的利潤才歸入合並企業,而在權益結合法下,不論合並發生在年度的哪個時點,參與合並企業整個年度的利潤都歸入合並企業。

6、對凈資產收益率的影響不同。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定時期企業的凈利潤與凈資產的比率。由於權益結合法下,並入的凈資產較低,而合並後的利潤較高,從而導致權益結合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高;相反,購買法下的凈資產收益率較低。

7、並購發生的直接費用處理不同:購買法下,購並時發生的間接費用計入當期損益,而直接費用則調節資本公積,或作增加購買成本處理,即購買成本資本化。而權益結合法下,購並時發生的直接費用計入當年損益。

8、成本取得的方式不同;權益結合法是發出股票的賬面價值計量成本,購買法是以發出股票的公允價值計量取得成本,因此,在權益結合法下,購並後企業的股東權益數要比購買法下為低。另一方面,權益結合法下各期報告的股東權益報酬率高於購買法,增加和改善購並企業的報告收益。但這種情況難發生於購並當年及以後較短的一段時期。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權益結合法會增加主並企業以及財務報告使用者的分析成本,權益結合法下的並購成本通常高於購買法。

9、被並購企業經營狀態假設不同:從會計假設的運用來看,購買法假定被購並企業是處於非持續經營狀況,面權益結合法是假定被購並企業仍牌持續經營狀況。

10、所依據的理論假設不同。在企業合並中,只的換股合並,也即是實施合並的企業與其他參與合並企業的股東間交換普通股的合並方式,才存在在購買法與權益結合法之間的選擇。美國會計准則委員會將「聯營」這一概念定義為:「彼此獨立的普通股股東按在合並後企業中相對持股比例就各自承擔的風險和享有的權利所進行的一種聯合」,即參與合並各方原股東並沒有經濟資源的流入和流出,則不存在購買價格,也就不存在新的計價基礎。因此權益集合法的會計處理是建立在歷史成本和持續經營假設基礎上的。而購買法所依據的假設是:企業合並是一個企業主體通過購買方式取得了其他參與合並企業凈資產的一種交易事項,即將其看成是一宗買賣。由於購買一方有現金、現金等價物或其他形式的資產或權利的流出,因而就應該採取與傳統會計處理相一致的方法,對所收到的資產或承擔的負債用與之相交換的資產或權益的價值來衡量。並且合並後,經濟資源的流出方獲得了對經濟資源的控制權。因此購買法所依據的理論假設是非持續經營假設。

11、對提供信息質量及使用者正確判斷的影響不同。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兩種會計處理方法之間存在明顯的區別,由此也影響到會計的信息質量。從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來看,購買法提供了關於合並企業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的信息,便於投資者預測合並後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具有較大的相關性,讀者更容易理解。從會計信息的可比性來看,採用購買法使各企業之間的會計信息具有橫向可比性,但由於合並時彩的是新的公允價值的計價基礎,而合並前的會計信息是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的,因而合並前後的會計信息缺乏可比性。而彩權益結合法編制的合並報表中,只披露合並企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並產生較高的製造收益和每股收益,但其現金流量與彩購買法的企業相比並無多大的差異。因此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較差。然而,由於資本市場並非都是完全有效的市場,資本總是向收益較高的企業流動。因而彩權益結合法會導致經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不利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正如一些學者所指出的,權益結合法有助於企業的並購,事實上他們考慮更多的是特定經濟利益者的利益,這一點與會計信息質量所要求的中立性相悖。同時權益法所提供的單個資產與負債的信息是不完整的,它無法反映出被並企業中未入賬的資產與負債所以投資者如果只注重企業提供的會計報告信息,忽視企業採取的會計處理方法,那麼就會被引入歧途。

12、對以前年度科目調整的方法不同。在購買法下,不需對企業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而在權益結合法下,如果參與合並企業的會計方法不一致,應當進行追溯調整,並重新編制前期的會計報表。

拓展資料:

成本法:投資後按實際成本確認賬面價值,除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加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保持不變。

權益法:投資最初以初始投資成本計價,以後根據投資企業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

㈣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是什麼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一共有兩點,適用范圍和核算方法不同,下面具體分析:

(一)適用范圍不同:

1、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准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適用的范圍

(1)共同控制;

(2)重大影響。

兩種方法的比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受資企業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一般不做調整。

權益法注重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要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了,投資企業也隨之進行調整。

(二)核算不同:

投資單位採用成本法時,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不受被投資單位盈虧和其他權益變動的影響。只有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

權益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受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變動的影響。因為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是需要根據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進行調整的。

只要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動,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就要相應的進行調整。

所以在被投資單位實現盈利的時候,所有者權益的留存收益增加了,投資單位的長期股權投資要調增,確認投資收益,發生虧損時,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在被投資單位分配現金股利的時候,被投資單位的所有者權益減少了,所以要沖減長期股權投資,確認應收股利。

被投資單位其他權益發生變動時,也要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影響程度適用范圍:

(4)什麼是成本法和權益法擴展閱讀

權益法原則:

進行初始投資或者追加投資時,按照初始投資成本或是追加投資成本增加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投資後,隨著被投資單位所有權益的變動而相應調整,增加或是減少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

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共同控制或是重大影響的時候,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當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不再具有共同控制或是重大影響的時候,投資企業應當對被投資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停止採用權益法,改用成本法核算。

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的採用成本法核算,但在年度終了,合並財務報表時按照權益法進行調整。發行債券的手續費應當沖減資本公積

購買股份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和應收股利,貸記銀行存款,其中長期股權投資初始確認成本中包含手續費及其他費用。

成本法的會計處理方法:

(1)投資公司購入股份時,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貸記銀行存款等,此時被投資公司無需作會計分錄。

(2)投資公司收到股利,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投資收益。

(3)當被投資企業用投資企業購售前的分配利潤或盈餘公積金支付一部分股利時,以及發放清算股利時,這些應作為投資成本的部分償還,借記銀行存款或投資收益,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4)當股權投資發生永久性跌價時,應借記長期股權投資跌價損失,貸記長期股權投資。

㈤ 權益法與成本法核算的區別

權益法和成本法的區別主要在於:適用的范圍不同、核算的方法不同。

成本法的適用范圍:

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根據不同情況,分別採用成本法或權益法核算;企業對被投資單位無控制、無共同控制且無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以下,或對其他單位的投資雖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成本法核算。

權益法的適用范圍:

企業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通常情況下,企業對其他單位的投資占該單位有表決權資本總額的20%或20%以上,或雖投資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響的,應當採用權益法核算。

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除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當期投資收益。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權益法的核算方法

1."投資成本"明細賬金額

=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投資方投資持股比例

2."股權投資差額"明細賬

(1)初始投資時股權投資差額的處理

股權投資差額=初始投資成本-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投資方投資持股比例。

(5)什麼是成本法和權益法擴展閱讀

權益法(Equity method): 是指長期股權投資按投資企業在被投資企業權益資本中所佔比例計價的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權益法時,除增加、減少因股權影響長期股權投資而引起的賬面價值的增減變動外,被投資企業發生利潤或虧損,相應要增加或減少投資企業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

參考資料權益法_網路

㈥ 成本法和權益法有什麼區別呢

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方法有兩種:一是成本法;二是權益法。
1.成本法適用的范圍(注意變化的部分)
(1)企業能夠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與舊准則不同)
(2)企業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且在活躍市場沒有報價、公允價值不能可靠計量的長期股權投資
2.權益法適用的范圍
(1)共同控制;(2)重大影響。
兩種方法的比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資成本,受資企業的其他變動,投資企業一般不做調整。
權益法注重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只要受資企業的所有者權益變動了,投資企業也隨之進行調整。

二、採用成本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的確定
以支付的現金、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直接相關的費用、稅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為初始投資成本。
(二)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舉例:A 公司購買B 公司股票,每股購買價格為5.1 元,購買了 100 萬股,又支付了3 萬元的稅費。
初始投資成本=5.1*1000000+30000=5130000 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 企業 5130000
貸:銀行存款 5130000
如果購買價格5.1 元中含有B 企業已經宣告發放但尚未支付的0.1 元股利的處理
舉例:A 企業在 07 年 2 月 15 日購買B 企業的股票,B 企業已在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股利,每股0.1 元,以 2 月28 日股東名冊為准。
0.1 元股利是B 企業06 年賺取的收益,所以B 企業將這部分股利加入到A 企業的購買價格里。0.1 元的股利A 企業不能作為初始投資
成本,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
初始投資成本=(5.1-0.1)*1000000+30000=5030000 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B 企業 5030000
應收股利 100000
貸:銀行存款 5130000
對於購買價格中包含了已宣告但尚未支付的股利,應作為應收股利處理,不能計入初始投資成本。
收到股利時:
借:銀行存款 100000
貸:應收股利 100000
(三)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兩種不同情況的處理)
舉例:A 企業向B 企業投資,07 年2 月 15 日購買B 企業股票,B 企業07 年2 月28 日宣告分派股利,因為B 企業發放的是06 年的股
利,2 月 15 日A 企業在購買股票時未支付這部分款項,所以應該沖減投資成本。
借:應收股利
貸:長期股權投資
舉例:06 年 1 月 1 日,A 對B 投資。06 年 12 月31 日B 企業宣告凈利潤 10 萬元(A 企業不做賬務處理),07 年 1 月 15 日宣告分派6
萬元的股利,07 年宣告分派的股利是06 年賺取的收益,應確認為投資收益。
借:應收股利
貸:投資收益
注意兩個例子的不同:投資賺取的應計入投資收益,不是投資賺取的應沖減投資成本。 (一定要注意)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理
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按實際取得的價款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損益。
舉例:06 年 1 月 1 日投資,被投資企業06 年賺取 10 萬元,07 年分了 6 萬元,07 年 12 月31 日進行處置,以11 萬元賣出,原來投資
為 10 萬元。
借:銀行存款 11
貸:長期股權投資 10
投資收益 1投資賺取的應計入投資收益
如果07 年2 月 15 日投資了10 萬元,07 年2 月28 日分派6 萬元股利,股權比例為 10%,將得到0.6 萬元的股利。07 年 12 月31 日以
11 萬元賣出。分得的0.6 萬元的股利不是因投資而賺取的,所以應沖減投資成本,即投資的賬面價值=10-0.6=9.4 萬元,投資收益=
11-9.4=1.6 萬元
借:銀行存款 11
貸:長期股權投資 9.4不是投資賺取的應沖減投資成本。

投資收益 1.6
如果投資還計提了減值准備,應將減值准備予以轉出
借:銀行存款
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
投資收益(如果是投資損失,應借記「投資收益」


處置時,要將處置收入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比較,賬面價值是指賬面余額減去減值准備.

三、採用權益法核算的長期股權投資
(一)取得長期股權投資
要考慮「占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
1.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大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小於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的,要增加長期股權投資,兩者的差額計入
「營業外收入」。
舉例:A 向B 企業投資,B 企業的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為 100 萬元,A 佔有表決權股份的30%。
(1)A 如果投資了30 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30
貸:銀行存款 30
(2)A 如果投資了35 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35
貸:銀行存款 35 (大於所佔的份額,不調整已確認的初始投資成本)
(3)A 如果投資了25 萬元
借:長期股權投資 25
貸:銀行存款 25
借:長期股權投資 5
貸:營業外收入 5

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
注意:新准則規定接受捐贈記入「營業外收入」
(二)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或發生凈虧損
受資企業的凈利潤變動,投資企業的投資也隨之調整 (注意)
舉例:A 向B 投資,年末B 企業獲利 10 萬元,A 佔30%股份,做如下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3
貸:投資收益 3
如果年末B 企業為虧損,應做相反分錄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如果下一年B 企業分派股利6 萬元,因A 佔30%,所以分得1.8 萬元股利
借:應收股利 1.8
貸:長期股權投資-損益調整 1.8
(三)持有長期股權投資期間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比如:受資企業資本公積變動了,投資企業的投資也變動。B 企業資本公積增加20 萬元,A 企業做如下分錄:
借:長期股權投資-其他損益變動 6 (20*3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
老師此處出現口誤,正確如上分錄。
(四)長期股權投資的處置
按實際取得的價款與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為投資損益,並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舉例:A 企業以40 萬元將此股權賣出,其他條件見上面敘述。
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35+3-1.8+6=42.2 萬元
借:銀行存款 40
投資收益 2.2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5
-損益調整 1.2
-其他損益變動 6
如果是以50 萬元賣出,就有投資收益=50-42.2=7.8 萬元
借:銀行存款 50
貸:長期股權投資-成本 35
-損益調整 1.2
-其他損益變動 6
投資收益 7.8
需要注意的是,還應同時結轉原記入資本公積的相關金額,借記或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貸記或借記「投資收益」
科目。

四、長期股權投資減值
(一)長期股權投資減值金額的確定
期末應該進行減值測試,將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進行比較。如果賬面價值低於可收回金額,應該計提減值准備。
注意: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一經確認不得轉回(防止肆意調節利潤)【07 年新變動的考點,需要特別注意。】
(二)長期股權投資減值的會計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的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貸:長期股權投資減值准備

㈦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適用范圍不同。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對投資收益的處理不同。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

適用范圍不同

成本法:適用情況是對能夠實施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權益法:適用情況是對合營、聯營企業的長期股權投資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從具體的適用場景上來看,權益法所適應的是長期股權投資核算的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通常情況下,這些企業占股的比重在20%到50%之間。而成本法比較適用的則是完全控制的企業,或者是公司的子公司,通常情況下,適用的股份佔比達到了50%以上。從這點上來看,權益法和成本法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對於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程度不同,權益法對於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採取這種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方法。而成本法對於子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程度非常大,因為其持股已經達到了50%以上,屬於絕對控制的范圍。

對投資收益的處理不同

成本法你可以簡單理解成是收付實現制,不管其是盈利還是虧損,被投資企業宣告發股利的時候才確認投資收益。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除非增加或減少了投資,不然一般不會調整。權益法對應地可以理解成是權責發生制,因為只有當企業在年終有了利潤之後,才能夠按照所佔有的企業份額情況來確定投資收益。只要被投資企業年終有了利潤,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額按比例確認投資收益,調整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當然如果和聯營、合營企業有內部交易的話還要抵消。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法與權益法的區別?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