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商業企業如何成本核算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⑵ 貿易公司如何計算成本
答樓主:
1. 若貨物成本100元
2. 17%增值稅=17元
3. 10%利潤=10元
4. 則報價要大於100+17+10=128元(此處為含稅盈利賣出報價)
5. 128元中用途和去向,100元是成本支出,17元用於賦稅去了稅務局,10元才是你最初的10%利潤
回答完畢.請笑納.
⑶ 商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商品零售企業成本核算最常用的方法是:進價法和售價核演算法成本。
2、進價金額核算又稱「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是以進價總金額控制實物負責人(或櫃組)經營商品進、銷、存情況的一種核算方法。它的核算特點是:商品購進後,登記按實物負責人設置的庫存商品明細賬,只記進價金額,不記數量;商品銷售後,按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貸記「商品銷售收入」賬戶,平時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定期進行實地盤點,查明實存數量,用最後進價法計算並結轉商品銷售成本。
3、進價法。這種方一般為經營鮮活商品的零售企業所採用。鮮活商品包括魚、肉、禽、蛋、蔬菜和水果等。
4、超市、百貨商場等通常採用「售價法」核算商品成本。
⑷ 商業企業會計核算成本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商品采購成本
商品采購成本是指商品流通企業購進商品的成本,國內購進的用於進出口銷售的商品,其采購成本就是指進貨原價,進口商品的采購成本應該由購進商品的國外進價以及進口環節的各種稅金構成,委託其他單位代理進口的商品采購成本為實際支付給代理單位的全部價款;
企業收購農副產品的采購成本應包括支付的收購價款以及稅金等。采購環節所發生的各項運雜費,不計入商品采購成本,而作為企業的經營費用處理。
2、商品銷售成本
商品的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商品的采購成本,這也是商業企業成本核算的主要內容之一。
3、期間費用
期間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也是商業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內容之一。
對於商業企業所收取的商品銷售量、以及銷售額無關的費用稅務如何進行處理呢?比如進場費、廣告促銷費、上架費、展示費、管理費等費用,即是平銷返利,不能夠沖減當期的增值稅和進項稅,營業稅的適用稅目和稅率進行收取營業稅。
比如,A企業的納稅人是商業企業,B企業是常年A企業的供貨方,A企業向B企業購貨20萬元,A企業收取B企業取貨整理費是2萬元,甲企業應該上繳營業稅是0.1萬元。
可以計入銀行存款或是應付帳款會計科目的借方,計入其他業務收入的貸方,金額都是20000。同時,還計入其他業務支出會計科目的借方,計入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會計科目的貸方,金額是1000元。
(4)商業企業成本怎麼核算擴展閱讀:
企業特徵
一、以商品的購、銷、運、存為基本業務
商業企業的這一特徵是與生產企業比較而言的。生產企業主要是藉助機器和機器體系對原材料進行加工,使之生產出符合社會生產和人民生活需要的產品。
而商業企業則主要是通過對商品的購進和銷售以及因此而必需的運輸和儲存業務,完成商品由生產領域到消費領域轉移的過程,滿足消費的需要。商品的購進、運輸、儲存、銷售也是流通過程中的四個基本環節。
它們在流通過程中各自處於不同的地位,起著不同的作用。合理組織商品流通的四個基本環節,是實現流通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流通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也是商業企業的基本職能。
二、對經營的商品基本上不進行加工或只進行淺度加工
通常情況下,商業企業的主要職能是組織商品的流通,實現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與生產企業不同,它們對經營的商品基本上不進行加工或只進行淺度加工。大部分商品,特別是生產資料中的機電產品和大部分消費品,經過流通過程,其使用價值和外部形態不發生變化。
隨著流通規模的擴大,為解決生產的「少品種、大批量、專業化,與消費多樣化之間的矛盾,流通加工發展較快。
從開始時的裝袋、分包、貼標簽、折彎、打眼等簡單形式,向按照用戶需要進行金屬材料剪裁切割,木材精細加工,平板玻璃套裁,混凝土和水泥製品加工,型煤及工業配煤等高級和復雜形式發展。
三、實現商品使用價值的運動和價值形態的變化
生產企業通過對原材料和半成品進行加工、製造,改變其內部結構、外部形態和物理化學性能,從而形成新的使用價值。在該過程中付出的活勞動也物化到產品中去,創造出新的價值。
進入流通領域,商業企業通過購進、運輸、儲存、銷售等一系列流通活動,將商品由生產企業轉移到消費者或用戶手中,完成商品的空間位移和價值形態變化。
商品的使用價值保持不變,商品的價值在商流(購進和銷售)中也保持不變。在這一過程中,商業企業要投入一定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從而發生一定的流通費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商業企業
⑸ 商貿企業一般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
⑹ 商業企業如何進行成本核算
進價金額核演算法又稱為「進價記賬、盤存計銷」核演算法,是指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戶和明細分類賬戶都只反映進價金額、不反映實物數量的一種核算方法。由於這種方法不記實物數量,所以必須通過對庫存商品的實地盤點計算出期末結存金額,才能倒算出已銷商品的銷售成本。其主要內容包括:
1進價入賬
庫存商品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一律以進價入賬,只記金額,不記數量。
2明細賬設置
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商品大類或櫃組設置,對需要掌握數量的商品,可設置備查簿。
3賬務處理
平時銷貨賬務處理,只核算銷售收入,不核算銷售成本。月末採取「以存計銷」的方法,通過實地盤點庫存商品,進行本期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其計算公式為:
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期初庫存商品金額+本期進貨總額-期末庫存商品進價金額
採用進價金額核算方法,可以簡化核算手續,節約人力、物力,但手續不夠嚴密,平時不能掌握庫存情況,且對商品損耗或差錯事故不能控制,此種方法適用於經營鮮活商品的零售企業或櫃組。因為鮮活商品具有季節性強、商品損耗大、質量變化快、調價次數多等特點,如果這些企業或櫃組採用售價核算,每次調整售價時,就需進行商品盤點,填制有關單證,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這不僅增加營業人員的工作量,而且會延誤時間,進一步影響商品質量,加大商品損耗。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1售價記賬
庫存商品的總分類賬和明細分類賬統一按售價記賬。總分類賬反映庫存商品的售價總額,明細分類賬反映各種商品的實物數量和售價總額。
2分戶核算
庫存商品的明細分類賬按商品的編號、品名、規格、等級分戶,按商品的收、付、存分欄記載數量和金額。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賬戶
該賬戶記載庫存商品售價金額與進價金額之間的差額,定期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計算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和庫存商品的進價金額。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能夠按照商品的品名、規格反映和監督商品的進、銷、存數量和售價金額的變動情況,便於加強對庫存商品的管理和控制。但是,由於採用售價記賬,遇有商品售價變動,就要盤點庫存商品,調整庫存商品的金額和差價,核算工作量較大。因此,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一般適用於小型批發企業和經營貴重物品的零售企業
⑺ 商業成本的商業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主要的就是進價,工資勞務,房租水電,商業相對工業簡單很多,沒有那麼多復雜的工序。
商業企業會計核算:
第一 賬戶設置
1. 物資采購
2. 庫存商品
3. 商品進銷差價:屬資產類賬戶,是庫存商品的抵減賬戶,用來核算商業企業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其貸方登記售價大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其他因素增加的差額,借方登記售價小於進價的差額,以及已銷售商品實現的差價,余額表示庫存商品的進銷差價.
4. 營業費用:核算商業企業在購進和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相關費用,不單獨設置管理費用的商業企業,其核算內容也包含在營業費用中.
5. 主營業務收入
6. 主營業務成本
7.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第二 批發商品核算
核算方法:數量進價金額核法 和 數量售價金額核演算法,以第一種方法為例,第二種方在零售商品核算內容中詳細介紹.
A.購進商品
[例1] 某商業企業向本市新海內衣廠購進42支男棉毛衫1 000包(一包10件),每包單價86元,計86 000元;進項稅率17%,計14 620元。價稅合計100 620元,商品全部到達,並驗收入庫。貨款以轉賬支票支付。財會部門根據倉庫交來的「收貨單」和供貨單位的「專用發票」以及轉賬支票存根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同時,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如果商品驗收入庫和支付貨款不是同時進行的,有兩種情況:
1.支付貨款,商品未到,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商品到達後,驗收入庫,再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2.商品驗收入庫,貨款採用商業匯票結算方式,則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4 620
貸:應付票據——商業匯票 100 6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42支男棉毛衫86 000
貸:物資采購——42支男棉毛衫86 000
商業匯票到期付款,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付票據 100 620
貸:銀行存款 100 620
B.銷售商品
[例2] 某商業企業批發商品銷售收入45 000元,銷項增值稅率17%,計7 650元,共計52 650元,銷貨款送存銀行。財會部門根據業務部門報來「銷貨日報表」和收款處報來的「收款日報表」核對無誤後,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52 650
貸:主營業務收入45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7 650
假如採用委託收款或商業承兌匯票進行結算,即為送貨制。在商品已發出,貨款尚未收回或取得商業匯票時,財會部門可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 ×××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
收到貨款或匯票到期承兌時: 借:銀行存款 ×××
貸: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
批發商品銷售的核算,除反映商品銷售收入外,還應反映商品銷售成本。批發商品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一般有逐日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方法。如果採用逐日結轉的方法,則在反映商品銷售收入以後,同時反映商品銷售成本,以計算商品銷售毛利。仍用上例,設商品銷售成本為41 230元,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41 230
貸:庫存商品——×× 41 230
第三 零售商品核算
A.購進商品
目前大多數企業對零售商品購進作如下處理:在購進時按不含稅成本記入「商品采購」賬戶;按進項稅額記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賬戶;按全部價稅總額付款數記入「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賬戶。而在商品入庫時,則按含稅的售價記入「庫存商品」賬戶;按含稅的進銷差價記入「商品進銷差價」賬戶,按不含稅的進價轉銷「商品采購」賬戶數額。具體地說,由於商品交接貨和結算方式不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例3 某商店從本市某公司購入小百貨一批,計進價6 000元,售價7 200元(不含稅),進項稅額1 020元。貨款以轉賬支票付訖,商品由百貨組驗收,按專用發票,作會計分錄如下:
(1)支付價款時,按商品進價、進項稅額分別轉賬:
借: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20
貸:銀行存款 7 020
(2)商品入庫時,為簡化庫存商品日常核算工作,平時營業櫃組以庫存商品售價(進價+毛利)加上銷項稅額入賬(設銷項稅率為17%),商品入庫時的售價應包含銷項增值稅在內。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售價7 200元+銷項稅額1 224元)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百貨組(毛利1 200元+銷項稅額1 224元)2 424
月終,財會部門須調整已銷商品的增值稅銷項稅額。將銷項稅額從商品銷售收入中分解出來轉入「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賬戶。如上例,其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收入 1 224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1 224
2.異地商品購進。異地商品購進,由於採用發貨制交接方式,商品的發運時間和結算憑證的傳遞時間不一致,通常會發生先付款,後到貨;先到貨,後付款;以及到貨與付款同時進行三種情況。
[例4 設前例為向市外×單位購進百貨商品一批,供貨單位代墊運費400元,價款及運費已通知銀行承付。
(1)假設先承付貨款和運費,後到貨。
接到銀行轉來托收憑證,經審核無誤後,承付貨款,根據有關憑證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商品運到,由百貨組驗收,根據有關憑證,按含稅售價入賬,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424
(2)假設商品先到,後付款。
商品運到,驗收入庫,平時不作賬務處理,月末如仍未付款,按暫估進價入賬,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應付賬款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下月初用紅字沖回: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 8424 (紅字)
貸:應付賬款 6000 (紅字)
商品進銷差價 2424 (紅字)
接到銀行轉來托收憑證,承付貨款,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商品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3)假設承付貨款與到貨同一天,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1 060
經營費用——進貨運費 360
貸:銀行存款 7 420
同時,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庫存商品——百貨組8 424
貸:物資采購——百貨組 6 000
商品進銷差價 2 424
B.銷售商品[例5台州家友超市本月零售商品269100元(售價法)
1. 借;銀行存款 269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269100
2. 借:主營業務成本 269100 貸:庫存商品 269100
3. 結轉已銷商品銷項稅: 269100/(1+17%)=39100
借:主營業務收入391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9100
4.. 已銷商品進銷差價的計算和結轉
差價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帳戶余額/ 本月主營業務收入貸方發生額+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100%
接上題,假設月末調整前商品進銷差價帳戶余額為109500元,月末日庫存商品余額為140400元,計算差價率為26.74%
本月已銷商品應結轉商品進銷差價為 269100*26.74%=71957.3
借:商品進銷差價 71957.3 貸:主營業務成本 71957.3
不含稅的進銷差價:71957.3-39100=32857.3
5.如果家友超市本月進項稅為51000元,本月購入商品409500元,無月初余額
庫存商品(零售價)=140400(409500-269100)
進項稅金=51000
銷項稅金=39100
主營業務收入(零售價)=230000(269100-39100)
主營業務成本=197142.7(269100-71957.3)
已銷商品進貨差價(不含稅)=32857.3(230000-197142.7)
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8 20:12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
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期末存貨=期初+本期購入-本期銷售成本
2,零售價法
成本率=(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入成本)/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購貨售價)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售價*成本率
本期銷售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進成本-期末存貨成本
進銷差價率=(期初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進銷差價)/
(期初存貨售價+本期發生的商品售價)
本期已售商品進銷差價=本期銷售收入*進銷差價率
這是我剛問別人的,其實我也不太懂,希望這個能幫到你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其二是進價核演算法
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⑻ 商貿企業一般用哪種成本核算方法
商業企業成本核算有兩種方法:
1.售價核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合於商品繁雜的零售商業,但前提是售價統一(個別變價也要履行相關手續),銷售成本每期按售價結轉,月末時計算出進銷差價率,求得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然後據以調整成本,這種核算方法在如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有些不適用了。
2.進價核演算法日常銷售要有商品銷售記錄,每日(或定期)匯總,月末根據已銷商品的實際進價結轉成本。這種方法適合於銷售單位價值大的大宗商品。缺點是比較麻煩。
(8)商業企業成本怎麼核算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
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