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哪些費用不可以進成本
擴展閱讀
石油醚怎麼生產 2025-07-09 18:11:26

哪些費用不可以進成本

發布時間: 2025-05-14 12:22:33

㈠ 按照現代財務制度的規定,哪些費用可以列入成本

1,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用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的原價和運輸、裝卸、整理等費用。
2,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職工薪酬。
3,固定資產折舊費、租賃費和低值易耗品的攤銷費等。
4,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製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所得稅。其中製造費用可計入產品成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所得稅不應計入產品成本,而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費用不計入成本。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總流出。費用包括成本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和營業稅金及附加)和期間費用(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財務費用)。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拓展資料:
企業發生下列費用,不應計入成本:
(1)企業為組織、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
(2)購置和建造固定資產的支出、購入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的支出。
(3)對外界的投資以及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
(4)被沒收的財物以及違反法律而支付的各項滯納金、罰款以及企業自願贊助、捐贈的支出。
(5)在公積金、公益金中開支的支出。
(6)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各種付費。
(7)國家規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根據成本的客觀經濟內涵、國家的分配方針和企業實行獨立經濟核算要求而規定的。各企業必須嚴格遵守國家規定的成本開支范圍,以保證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可比性。

㈡ 應計入成本費用的稅金有哪些,應計入成本的利息支出有哪些

利息一般計入財務費用,不計入成本。專項借款的資本化利息計入在建工程,本身雖不能直接計入成本,以後轉為固定資產,其折舊額可以「製造費用」的名義進入成本。
不能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固定資產除外)和進口關稅可直接進入存貨成本。消費稅、營業稅、城建稅均作為主營業稅金及附加或其他業務支出不能計入成本。收購未稅礦產品代扣代繳的資源稅可計入成本(其他形式的資源稅不得計入),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印花稅均作為管理費用而不計入成本,耕地佔用稅計入在建工程不計入成本,所得稅不計入成本。

㈢ 不計入委託加工物資成本的有哪些

不計入委託加工物資成本的有可以抵扣的增值稅。凡屬加工物資用於應交增值稅項目並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企業,其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增值稅可作為進項稅,不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凡屬加工物資用於非應納增值稅項目或免徵增值稅項目,以及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一般納稅企業和小規模納稅企業的加工物資,應將這部分增值稅計入加工物資成本。

凡屬加工物資收回後直接用於銷售的,其所負擔的消費稅應計入加工物資成本;如果收回的加工物資用於連續生產的,應將所負擔的消費稅先記入"應交稅費--應交消費稅"科目的借方,按規定用以抵扣加工的消費品銷售後所負擔的消費稅。

計入委託加工物資的內容有

(1)加工中實際耗用物資的成本;

(2)支付的加工費用及應負擔的運雜費等;

(3)支付的稅費,包括委託加工物資所應負擔的消費稅(指屬於消費稅應稅范圍的加工物資)等。

㈣ 不能抵扣進成本是什麼

不能抵扣進成本的是指企業在計算成本時,不能作為抵扣項進行扣除的各種費用或支出。


以下是關於不能抵扣進成本的詳細解釋:


1. 定義與含義


不能抵扣進成本,簡單來說,就是企業在核算成本時,某些費用或支出不能從總成本中減去。這些費用通常是因為它們與企業的主要經營活動沒有直接聯系,或者因為它們屬於特定類型的支出,因此不能作為計算成本的抵扣項。


2. 非經營性支出的例子


一些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無關的個人支出,如企業主的個人旅行費用、個人娛樂消費等,這些費用在企業計算成本時不能作為抵扣項。因為這些支出並非為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而是與企業經營無關的個個人開支。因此這些支出在企業財務管理中被視為不可抵扣的成本。還有的企業發生一些不合理的支出、違法違規的支出以及非正常損失等也不能進行抵扣。因為這些項目並不符合稅法規定的抵扣條件,企業無法將其納入成本抵扣范圍。合理的成本控制是企業盈利的關鍵之一,因此企業必須嚴格遵守稅法規定,確保所有成本都是可抵扣的。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准確核算成本,也有助於企業合理避稅,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同時,企業應加強內部控制和財務管理,確保所有成本支出的合規性和合理性。


總結來說,企業在計算成本時,必須明確哪些費用是可以抵扣的,哪些是不可抵扣的。這不僅有助於企業准確核算成本,也有助於企業合理避稅和財務管理。同時提醒企業要加強財務管理意識,提高財務工作水平,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合規性和經濟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