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計算主營業務成本
包括:
1,開發軟體投入的材料,加工費,開發人員工資,主要設備的折舊費等
2,技術開發費用包括新產品設計費,工藝規程制定費,設備調整費,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試制費,技術圖書資料費,未納入國家計劃的中間實驗費,研究機構人員的工資,用於研究開發的儀器、設備的折舊,委託其他單位和個人進行科研試制的費用,與新產品的試制和技術研究直接相關的其他費用。
這裡面如果發生的費用如開發人員的工資所佔比例較大,你可以直接記入主營業務成本,也可以記入管理費用-技術開發費 ,這需要會計的職業判斷。
其實,是記入主營業務成本,還是記入管理費用-技術開發費,對企業利潤來說都是一個結果。但國家對高新企業軟體企業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這裡面就包含有技術開發費的優惠處理。在帳務處理時,可以充分將有利於本公司利益的因素考慮進去。
2. 如何計算成本價(持倉成本)
成本價是在成交價的基礎上加上買入的費用:
1、傭金不超過成交金額的0.3%,起點5元(即不足5元按5元收取);
2、過戶費按照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買賣雙向收取;
當您對某隻股票進行了重復買賣操作時,該只股票的成本價計算方法為: [買入所花金額(包含所有費用)-賣出所得金額]/當前持有股數。具體還請以賬戶實際為准哦~
3. 如何計算成本價
不同成本價,其計算公式不同,具體如下:
【買入均價】是一種不計任何手續費、只算凈成本的一種成本價類型。買入均價是日終清算計算的,即當日買入均價無變動,下一交易日才顯示新買入均價。只有買入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買入均價=歷史成交金額持倉股數,有買有賣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為:買入均價=[(買入後數量-買入數量)*變化前買入均價+買入數量*買入價格]買入後數量。
【持倉成本】是只計算買入手續費,不計算已發生賣出手續費,也不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只計買入,不計賣出,不受買賣先後順序影響。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持倉成本=(歷史買入清算金額+當日買入清算金額)(歷史買入數量+當日買入數量)。
【攤簿持倉成本】是計算了客戶實際已發生的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但不會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如果中途有賣出一部份,該部份盈虧會攤薄到剩餘持倉的成本中,即未清倉情況下,若盈利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低,若虧損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高。攤薄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攤薄成本=(歷史買賣清算金額差+本日買入清算金額-本日賣出清算金額)(歷史買賣數量差+本日買入成交數量-本日賣出成交數量)。
【保本價】計算原理同攤薄持倉成本。
4. 營業費用總額怎麼計算成本費用總額怎麼計算謝謝
成本費用總額是指企業的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之和。
成本費用總額即為廣義上的總成本。按企業會計制度劃分,又分成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營業成本是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直接發生的人工、水電、材料物料、折舊等。期間費用則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費用總額的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 .
營業費用
★1.營業費用—工資—基本工資
—加班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基本工資」指公司營業部正式職工應的工資扣除「加班費」後的全部工資。「加班費」指營業部職工加班所的工資。
★2.營業費用—職工福利費—福利費
—醫療補助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福利費」指營業部職工體檢費,誤餐補助,租房補貼,節日禮金,保潔員工資,醫療費,冬季取暖費,購液化氣等,「醫療補助」指公司和個人按一定工資比例交納的一種醫療基金。。
★3.營業費用—職工教育經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公司營業部按照一定工資標准計提的公司職工教育基金。
★4.營業費用—待業保險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闡述的是公司和營業部個人按一定工資比例交納的社會保險的一種。
★5.營業費用—勞動保險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闡述的是公司和營業部個人依據一定工資比例交納的社會保險的一種。
★6.營業費用—工會經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的是公司和營業部個人按一定工資比例交納的工會費。
★7.營業費用—住房公積金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公司和個人按一定工資比例交納的購房基金。
★8.營業費用—勞動保護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職工購買勞保用品所發生的費用。
★9.營業費用—辦公費—書報費
—印刷費
—日常辦公用品費
—消耗用品費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五個三級科目,其中「書報費」指營業部門購書,訂報刊雜志的費用,「印刷費/復印費」指營業部印名片、勞動合同、公司內部報紙等,「日常辦公用品」指營業部門每月按預算標准購買的辦公用品及為新員工購買的小件辦公品,以及傳真機、列印機、復印機用色帶、墨盒、墨粉、復印紙等,「消耗用品費」僅限各營業部購咖啡,茶葉,紙杯,純凈水,礦泉水,紙巾等的費用,「其他」包含營業部分支機構登記注冊費,刻章費,復印費等。
★10.營業費用—物料消耗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括營業部購買硬碟、光碟、軟盤等電腦用品,及維修零件,其他扣除「辦公費—日常辦公用品費」和「低值易耗品」外的辦公用品。
★11.營業費用—運輸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主要指營業部發生的運輸費。
★12.營業費用—裝卸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發生的裝卸貨物等的費用。
★13.營業費用—包裝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門在手機銷售過程中發生的對產品包裝的費用。
★14.營業費用—廣告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對產品宣傳所產生的廣告費用。
★15.營業費用—租賃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發生的租房、租辦公室費用,以及辦公地的物業管理費等。
★16.營業費用—水電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發生的用水,用電的費用。
★17.營業費用—郵電費—快遞費
—上網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快遞費」指其中「快遞費」主要指管理部門日常發快件的費用(例如EMS),「上網費」指Internet使用費,LGE-NET使用費。
★18.營業費用—電話費—固定電話費
—手機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含兩個三級科目,其中「固定電話費」指營業部門辦公室有線電話使用費,「手機費」指手機部門行動電話使用費。
★19.營業費用—差旅費—國內
—國外
—市內交通費
—培訓差旅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四個三級科目, 「國內」指營業部職工國內出差發生的費用,「國外」指營業部職工國外出差發生的費用,「市內交通費」指營業部
職工市內辦公發生的交通費「培訓差旅費」指營業部職工培訓期間發生的住宿費,交通費等。
★20.營業費用—低值易耗品攤銷
說明:本二級科目是指月底時將用於營業部的「低值易耗品」結轉費用。
★21.營業費用—車輛費—油費
—養路費
—租車費
—修理費
—車輛維護用品費
—車輛租金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括七個三級科目,「油費」指營業部車輛使用汽油、機油的費用,「養路費」指營業部使用的車輛按國家規定所交的公路維護費,「修理費」指營業部車輛的修理維護費,「車輛維護用品費」指營業部為車輛購買的日常維修用具及輪胎等,「車輛租金」指公司租用車輛的費用,「其他」指營業部車輛過路過橋費、停車費、交通違章罰款以及車輛年審和駕駛員證件審查費用等。
★22.營業費用—招待費—招待費
—活動經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招待費」指公司營業部對外招待客戶發生的餐費,「活動經費」指公司營業部職工內部聚餐發生的費用。
★23.營業費用—通關費—通關費
—商檢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通關費」指營業部進出口貨物時發生的通關費用。「商檢費」指營業部進出口貨物時發生的商檢費。
★24.營業費用—售後服務—運輸費
—修理費
—材料費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四個三級科目,「運輸費」指營業部售後服務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修理費」指營業部售後服務過程中發生的維修費,「材料費」指營業部售後服務過程中發生的材料費。 「其他」指營業部售後服務過程中發生的不包含在其他三級科目中的售後服務費。
★25.營業費用—樣品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展示過程中使用樣品的費用。
★26.營業費用—勞務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主要指營業部發生的資料翻譯費等勞務費。
★27.營業費用—市場基金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公司按一定比例計提的一種基金,主要為代理商發生的費用所計提的基金。
★28.營業費用—維修基金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公司按一定比例計提的一種基金,主要為產品售後服務產生的維修費用所計提的基金。
★29.營業費用—銷售風險基金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公司按一定比例計提的一種基金,主要為產品銷售過程中發生的產品跌價所產生的風險而計提的基金。
★30.營業費用—修理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電腦,空調,列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等的修理安裝費,硬體升級費,辦公樓和宿舍裝修費,其他營業部部辦公用品移動和安裝費等,但不包括公司生產的產品的修理費。
★31.營業費用—業務宣傳費 —促銷費—促銷員工資
—促銷費—促銷贈品費
—宣傳品費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三個三級科目,其中「促銷費」又包括兩個四級科目,「促銷員工資」指促銷員的工資等費用,「促銷贈品費」指促銷活動中發放贈品的費用;三級科目「宣傳品費」指業務宣傳品的製作費用以及購買宣傳品的費用 「其他『指業務宣傳活動中發生的其他費用。
★32.營業費用—會議費—會議費
—餐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兩個三級科目,其中三級科目「會議費」指營業部發生的參加同行業的聯席會議費等,「餐費」指營業部會議期間的餐飲費。
★33.營業費用—培訓費—講師費
—資料費
—餐費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括四個三級科目,其中「講師費」指聘請講師的講課費, 「資料費」指購買培訓材料的費用,「餐費」指培訓期間公司員工發生的餐費,購食品費用, 「其他」包含培訓期間的場地使用費及其他雜費。
★34.營業費用—中介費/代理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營業部發生的人事檔案代理費,招聘中介費。
★35.營業費用—咨詢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公司聘請律師顧問費、會計稅務咨詢費及其他信息咨詢費用。
★36.營業費用—保險費
說明:本二級科目指營業部發生的車輛保險費等。
★37.營業費用—折舊費
說明 :本二級科目是指營業部使用的固定資產每月所計提的折舊。
★38.營業費用—其他—簽證費
—清潔費
—其他
說明:本二級科目包含三個三級科目,「簽證費」指辦理出國護照簽證或簽證居留證延期費,國外工作人員專家證延期費等, 「清潔費」指營業部僱傭保潔員費用,「其他」指營業部「營業費用」其他二級科目所未包括的費用。
5. 該公司營業成本、利潤為多少如何計算的
1、主營業務收入:40萬
主營業務成本:16萬
2、企業管理人員工資(管理費用)8萬
3、營業外收入 8萬,營業外支出 1萬。管理費用(折舊2萬)
5、銷售費用 1萬
營業外收入2萬
營業成本:16萬。
利潤總額:40-16-8+8-1-2+1+2=24萬
題目說的不太全,只能這樣計算。
6. 主營業務成本是怎樣計算的
一、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常性活動所發生的成本。企業一般在確認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主營業務收入時,或在月末,將已銷售商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轉入「主營業務成本」。
二、工業企業和商品流通企業計算主營業務成本的方法有所不同。工業企業又分為按實際成本核算和按計劃成本核算兩種情況。現僅介紹工業企業按實際成本核算月末結轉(銷售商品的)主營業務成本的計算方法。
1、計算公式:本月主營業務成本=本月已實現銷售的產品數量*單位產品生產成本
2、下面重點介紹式中的「單位產品生產成本」計算方法。由於每批入庫的完工產品可能生產成本不一樣,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發出商品的成本可以採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移動平均法計算。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先求出在發出商品時「庫存商品」全部產品的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發出商品和期末庫存商品的單位成本的方法。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產品成本+本月入庫產品成本)/(期初庫存產品數量+本月入庫產品數量)。這種方法計算簡單,多數企業採用這種方法。
3、如果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核算,則「庫存商品」賬戶的金額反映的是產品的計劃成本,還應增設「產品成本差異」賬戶,月末在結轉已銷售產品計劃成本的同時,還需計算結轉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把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在此不再詳述。請查閱《會計實務》的相關內容。
三、結轉銷售成本的分錄:
1、採用實際成本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實際成本)
貸:庫存商品(實際成本)
2、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借:主營業務成本(實際成本)
貸:庫存商品(計劃成本)
借或貸:產品成本差異(實際大於計劃的差額記貸方,實際小於計劃的差額記借方)
7. 如何計算主營業務成本凈額
主營業務成本有凈額嗎?
你是否想要知道用主營業務收入的百分比來計算它的主營業務成本?
如果你單位屬於商品流通企業,可以通過「毛利率」法計算成本。
毛利率法是指根據本期銷售總金額乘以上期實際(或本期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據以計算發出存貨和期末結存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毛利率=銷售毛利/銷售凈額*100%
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
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或 =銷售凈額*(1-毛利率)
8. 如何計算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的計算程序,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方法:
1、順演算法:先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再據以計算期末結存金額; 計算公式:銷售成本=銷售數量×進貨單價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
2、倒演算法:先計算期末結存金額,再據以計算銷售成本; 計算公式:期末結存金額=期末結存數量×進貨單價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金額+本期增加金額-本期非銷售減少金額-期末結存金額。
拓展資料:
銷售營業費用:
一是根據「營業費用」的借方發生額,對照有關憑證,稽查開支是否真實合理,有無超過標准列支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
二是將本期營業費用與上期營業費用進行比較,並將本期各月的營業費用比較,如有重大波動和異常情況應查明原因作出處理。
三是選出重要或異常的營業費用檢查其原始憑證是否合法,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檢查有無跨期入賬的現象。
四是核對營業費用有關項目金額與累計折舊、應付工資、預提費用等項目相關金額的勾稽關系,如有不符,要查明原因。
五是檢查營業費用的結轉是否正確、合規,有無多轉、少轉或不轉營業費用,人為調節利潤情況。
商品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商品的進價成本,即購進價格。由於批發商品的進貨渠道、進貨批量、進貨時間和付款條件的不同,同種規格的商品,前後進貨的單價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進價直接確定商品銷售成本外,一般情況下,出售的商品都要採用一定的方法來確定一個適當的進貨單價,以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確定庫存價值,據以核算商品銷售損益,以反映經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