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成本核算的方法及會計分錄
一、工業企業成本核算過程
(一)歸集分配要素費用。
指:生產領用原材料、工人工資及福利費、折舊等等等等。
1、材料費
(1)直接耗用的材料: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某車間
借:製造費用
貸:原材料-某材料
(2)共耗材料
分配率=共耗材料費/分配標准
分配標准通常選用定額消耗量。
分配後做上述相同分錄。
2、人工費
(1)工資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某車間
借:製造費用
貸:應付工資
如果工人做兩種以上產品,則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分配標准
分配標准通常選用生產工時
(2)福利費
工資的14%。計算與分錄同上。
3、其他要素費用分配的會計分錄,如計提折舊、車間發生的各項雜費等。
(二)歸集分配各項間接費用
1、輔助生產費用
將第一步驟中記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的成本進行歸集,將總額按受益對象分配至相應的賬戶中。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如果受益對象為產品的話)
借:製造費用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某車間
需要說明的是,在企業只有一個輔助生產車間的時候只需這樣即可。當企業有兩個以上輔助生產車間的時候,則必須選擇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數分配法等等方法進行分配後再做賬務處理。此略。
2、基本車間的製造費用。
首先歸集凡是記入「製造費用」賬戶的所有總額。
當車間有兩種以上產品的時候:
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分配標准
分配標准通常選用生產工時或機器工時
借: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
貸:製造費用
(三)歸集分配「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先將記入「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賬戶的所有金額進行歸集,然後選擇一定的方法,月末結轉完工產品。
借:產成品-某產品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某產品
二、月末計提結轉涉及的分錄
1、計提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提取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福利費
貸:應付福利費
2、計提職工教育經費,按工資總額的1.5%提取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職工教育費
貸:其他應付款--職工教育經費
3、工資分配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管理費用等
貸:應付工資
4、計提折舊
借:管理費用(或製造費用等)--折舊費
貸:累計折舊
5、結轉各項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
貸:本年利潤
6、結轉成本支出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支出、營業外指出
7、結轉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營業費用、財務費用
8、結轉稅金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9、季度(或月)結轉所得稅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2. 成本會計計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會計計算的基本方法:
1、直接成本計演算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計算;
2、間接成本計演算法:製造費用分配的計算一般以生產工時、機器工時、產值、間接成本為標准;
3、完工成本計演算法及未完工產品計演算法:約當產量法、定額耗用量比例法、在產品定額成本扣除法。
3. 成本會計里怎樣分配費用的適當方法各種費用分配的標准主要有哪幾類分配間接計入費用的計算公式是怎樣
製造費用一共有6種分配方法主要是
(1)直接人工工時,各受益對象所耗的生產工人工時數,可以是實際工時,也可以是定額工時;
(2)直接人工成本,各受益對象所發生的直接人工成本數;
(3)機器工時,各受益對象所消耗的機器工時數,可以是實際工時,也可以是定額工時;
(4)直接材料成本或數量,各受益對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或數量;
(5)直接成本,各受益對象所耗用的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6)標准產量,將各產品實際產量換算成標准產量,以各產品的標准產量數作為分配標准。
而企業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核算製造費用,一般一經確定是不得隨意改動的。
正常情況下製造費用期末沒有餘額,但是企業發生的非計劃性的,或計劃性的停工造成的一些人工,及材料耗用等費用的發生會引起期末留有餘額!對於資產負債表沒有任何影響!
4. 成本會計應該怎麼做,有哪些分攤計算方法,各自的合理性
成本會計負責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簡單的說就是原材料、製造費用和人工的收集和分配到產品中去,收集數據一般可以通過PMC部門可以獲得。分配可以分為產品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成本的分配,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等,原材料一般通過定額比例法可以實現,製造費用和人工費用通過工時分配。綜合來說就是六個字:料工費,進銷存!
產品核算方法分品種法、分步法和分批法三種。根據生產規模、工藝步驟和月末是否要分配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費用等因素來決定使用哪種比較適合。具體方法你就看理論書吧,太多了打不過來。
5. 淺析成本會計中的分配問題
淺析成本會計中的分配問題
成本會計中分配方法非常多,名字也是各種各樣,但分配方法在命名上卻有一個規律,就是“分配標准+比例法”,以下是我J.L為大家分享的關於成本會計中的分配問題之論文範文。
成本會計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關繫到分配的問題,首先是各項要素費用在各種產品之間的橫向分配,如材料費用的分配,人工費用的分配等;其次是同一種產品的成本在其本月完工產品以及月末在產品之間的縱向分配。涉及到的具體的分配方法有十幾種,分配某種費用用可以用哪些方法,這些方法具體的適用范圍又是什麼,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那麼這些分配方法之間有沒有相同點或者有什麼規律可循呢?相關的教材及文獻都沒有做出詳細的說明。筆者以分配的概念為基礎,試圖總結出所有分配方法都遵循的基本思路以及其命名的基本規律,並通過舉例進一步進行說明上述思路和規律,希望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1 分配的概念
分配,原始的含義指的是只按一定的標准或規定分(東西)。在成本會計中,分配可以分為橫向分配和縱向分配。其中,橫向分配指的是將幾種產品共同耗用的各項要素費用按照一定的標准在相關產品生產成本中分開。縱向分配指的是將同一種產品的各個成本項目在其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開,如甲產品完工100件,月末在產品50件,其總成本為10000元,其中直接材料5000元,直接人工3000元,製造費用2000元。月末就必須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三個成本項目在甲產品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開。在計算各種產品成本的過程中必須要先進行橫向分配再進行縱向分配。
2 分配的基本思路
2.1 基本思路
無論是上述的橫向分配還是縱向分配,其分配的基本思路都是一樣的,總結如下:
2.1.1 確定待分配要素費用(成本項目)及分配對象
分配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需要分配的是什麼、金額為多少,是要素費用還是成本項目,是共同耗用的材料、燃料還是其他等等;其次要考慮誰來承擔這些要素費用或成本項目,是甲產品、乙產品還是同一種產品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通俗來講就是“分配誰,分給誰”。
2.1.2 確定分配標准
常用的分配標准主要有三類:
①成果類,如產品的重量、體積、產量、產值等;
②消耗類:生產工時,生產工人工資,機器工時等;
③定額類: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等。
2.1.3 計算分配率並進行具體的分配
某項費用分配率=
某分配對象應分配費用=該分配對象的分配標准×該項費用分配率
2.2 相關說明
①這里一般分配的是各項要素費用、成本項目等價值量,但如果是重量、體積等數量也是成立的,只不過此時得到的是一種消耗量分配率,而不再是費用分配率。
②這里的分配對象一般是各種產品或者同一種產品的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但也可以是相關的受益單位部門。
③這里的分配標准如此之多,遇到具體問題時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其基本原則應該是所選擇的分配標准相關性高且資料容易獲得,分配標準的相關性越高分配結果越准確。另外三類標准中最常用的分配標準是定額類,所以務必要真正理解定額的概念及其相關計算。
1)定額的相關概念。
定額是指在當前生產條件下,制定的對於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標准。首先所謂的定額一定是人為制定出來的標准,它和實際發生額會有一定的差異;其次,定額的制定一定要結合當前的生產條件,不能隨意變化,但當生產條件發生變化時定額也要及時進行修訂。
消耗定額是指單位產品對於一定物力(材料、燃料等)的消耗量。定額消耗量(耗用量)是指一定數量的產品按照消耗定額計算出的對於物力(材料、燃料等)的總消耗量。工時定額是指生產一件產品耗用的生產工人的時間,定額工時是指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耗用生產工人的時間。
2)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
通過上述概念不難看出有以下關系:
某產品定額消耗量=該產品數量 ×該產品消耗定額
某產品定額工時=該產品數量 ×該產品工時定額
某產品定額費用=該產品數量 ×該產品費用定額
某產品所耗定額物力費用=該產品定額消耗量 ×所耗物力的計劃單價
某產品所耗定額人工費用=該產品定額工時 ×計劃的小時工資率
某產品所耗定額製造費用=該產品定額工時 ×計劃的製造費用分配率
綜上可以看出“××定額”指的是單位產品的耗用數量或費用,而“定額××”指的是一定數量的產品的耗用數量或者費用。另外產品耗用的數量乘以耗用對象的計劃單價得到的就是產品耗用的價值量。
④成本會計中分配方法非常多,名字也是各種各樣,但分配方法在命名上卻有一個規律,就是“分配標准+比例法”,如材料分配中的“定額消耗量比例法”指的就是以產品消耗材料的定額消耗量作為分配標準的一種分配方法等。
3 舉例
例1:東方公司生產甲乙兩種產品,共同耗用A材料26400千克,每千克計劃單價為10元,共計264000元。生產甲產品600件,乙產品400件,甲產品A材料的消耗定額為30千克,乙產品A材料消耗定額為15千克。求甲乙兩種產品應分配的A材料費用。
分析:按照分配的基本思路可知分配對象為甲、乙兩種產品,已知產品消耗定額和產品的數量即可計算出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故分配標准可以是定額消耗量,所以採用的分配方法叫“定額消耗量比例法”。那麼待分配的是什麼呢?究竟是26400千克,還是(26400×10)264000元呢?前面說明①提到過,其實都可以。
3.1 定額消耗量比例法
3.1.1 分配對象為數量,即26400千克
①甲產品A材料定額消耗量=600×30=18000(千克)
乙產品A材料定額消耗量=400×15=6000(千克)
②A材料消耗量分配率=26400÷(18000+6000)=1.1(這個分配率沒有單位,說明耗用A材料的的實際數量是定額耗用量的1.1倍,即超支10%。正常情況下,這個數字應該在1的上下波動。)
③甲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數量=18000×1.1=19800(千克)
乙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數量=6000×1.1=6600(千克)
④甲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費用=19800×10=198000(元)
乙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費用=6600×10=66000(元)
3.1.2 分配對象為價值量,即264000元。
①甲產品A材料定額消耗量=600×30=18000(千克)
乙產品A材料定額消耗量=400×15=6000(千克)
②A材料費用分配率=264000÷(18000+6000)=11(元/千克)(這個分配率顯然有單位,說明按照既定的標准,每千克應該分配的A材料費用是11千克)
③甲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費用=18000×10=198000(元)
乙產品應分配A材料的費用=6000×11=66000(元)
3.1.3 兩種做法的比較
首先,通過上述計算不難看出兩種做法的思路是一樣的,計算結果也是相同的;唯一的區別是前者針對A材料的數量進行分配,而後者是針對A材料的費用進行分配。其次,兩種做法各有優缺點,前者分配的過程中可以從數量的角度看到定額執行的情況,但計算過程稍顯復雜;而後者剛好相反,計算簡單,但無法顯示實際數量與定額的差別。
例2:某企業生產甲產品,本月完工750件,月末在產品300件,月初在產品成本為:直接材料1200元,直接人工2400元,製造費用為2600元;本月生產費用分別為:直接材料3000元,直接人工6000元,製造費用10000元.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性投入,月末在產品的完工程度為30%。要求:計算本月完工產品及月末在產品的成本。
分析:按照分配的基本思路可知待分配費用應該是甲產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合計,分配對象應該是甲產品的完工產品與在產品。已知在產品的投料程度為100%,完工程度為30%,可知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故分配標准應該是產品的約當產量,故採用的分配方法叫“約當產量比例法”。
3.2 約當產量比例法
①用於分配直接材料的在產品的約當產量=300×100%=300(件)
用於分配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的在產品約當產量=300×30%=90(件)
②直接材料費用分配率=(1200+3000)÷(750+300)=4(元/件)
直接人工費用分配率=(2400+6000)÷(750+90)=10(元/件)
製造費用分配率=(2600+10000)÷(750+90)=15(元/件)
③完工產品應分配的直接材料=750×4=3000(元)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直接材料=300×4=1200(元)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直接人工=750×10=7500(元)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直接材料=90×10=900(元)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750×15=11250(元)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製造費用=90×15=1350(元)
④完工產品成本合計=3000+7500+11250=21750
月末在產品成本合計=1200+900+1350=3450
4 分配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實際問題的分配時,分配率往往是除不盡的,所以此時一般要求四捨五入保留四位小數。最重要的是後續具體分配時不可以完全參照上述的基本思路,用分配對象的各自標准乘以算出的分配率,由於前面四捨五入的問題會導致分配出來的結果相加不等於待分配的費用,所以此時最後一項的分配必須採取“倒擠”的形式計算。
5 結論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遵循“確定待分配費用及分配對象,選擇分配標准然後代入公式具體計算”這一基本思路的;而所有的分配方法的命名都是符合“分配標准+比例法”這一命名規律的。只要牢牢記住上述基本思路和命名規律,再結合每一種方法的具體適用范圍,學習起來必定會事半功倍!
;6. 成本會計中的知道工時怎麼計算分配率
製造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的生產工人實際工時數/某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用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費總金額和製造費用總金額除以本月全部產品工時,得出的就是小時費用分配率,再按照不同的產品工時相乘,就得出每種產品的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用,再加上其相應的直接材料,就是該產品當月的生產成本。
定額成本比例分配法公式:
材料費用分配率=你分配的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成本之和某產品應負擔的材料費用=該產品材料定額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某產品材料定額成本=該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定額成本。
工時定額制定的方法,
1、經驗估工法。工時定額員和老工人根據經驗對產品工時定額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主要應用於新產品試制。
2、統計分析法。對多人生產同一種產品測出數據進行統計,計算出最優數、平均達到數、平均先進數,以平均先進數為工時定額的一種方法,主要應用。
拓展資料:
間接人工費用與直接人工預算總工時是什麼關系:
可以用間接人工費用去除以直接人工預算總工時,得出單位變動成本。
間接人工費用計算時,其工時使用直接人工工時計算,這是通用的做法,記一下這個規定直接使用即可。
直接人工預算是根據已知標准工資率、標准單位直接人工工時、其他直接費用計提標准及生產預算等資料,對一定預算期內人工工時的消耗和人工成本所做的經營預算。
其主要內容有預計產量、單位產品工時、人工總工時、每小時人工成本和人工總成本。「預計產量」數據來自生產預算。單位產品人工工時和每小時人工成本數據來自標准成本資料。人工總工時和人工總成本是在直接人工預算中計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