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米手機的低成本策略 小米手機的低成本策略如何體現的
那肯定就是壓榨上游的硬體供應商與下游的分銷商,盡量減少流通當中的物流成本。最主要的就是降低這些各個組件的行業平均利潤。
『貳』 小米的商業模式創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小米的成功源於商業模式、營銷模式以及競爭戰略上的創新。
一、營銷模式創新
小米手機除了運營商的定製機外,只通過電子商務平台銷售,最大限度地省去中間環節。通過互聯網直銷,市場營銷採取按效果付費模式,這樣的運營成本相比傳統品牌能大大降低,從而最終降低終端的銷售價格。
與其他電子商務企業不同的是小米從未做過廣告。雷軍說,保持產品的透明度和良好的口碑,是小米初步取勝的秘訣。小米的成功,在於依靠 MIUI 和米聊用戶,以及一批批用戶的口口相傳。
二、商業模式創新
目前所有手機廠商的商業模式都是靠銷售手機賺錢,包括蘋果、三星以及國內的華為聯想甚至是深圳的山寨廠商,在商業模式上,小米也可以跟傳統手機廠商一樣靠硬體盈利,但雷軍不,他選擇把價格壓到最低、配置做到最高。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更在意的是用戶口碑,只要有足夠多的用戶,盈利自然不是問題,最後也許小米公司只賣出100萬部手機,但是卻吸引到了幾千萬的移動互聯網用戶。而小米是自己的手機品牌,並且自己有系統級產品服務,能讓用戶不僅是自己的手機用戶,而且是自己的系統用戶,這樣發展起來的用戶就有價值了。其實從這點上說小米與蘋果已經很類似了,區別是蘋果的利潤主要來自硬體,而小米卻不靠硬體賺錢。
三、競爭戰略創新
一個小公司,當沒有資源、沒有品牌、沒有用戶,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必須找到一塊最適合的戰場,讓大公司看著眼饞,就是不敢進來。
顯然,小米正是找到了這樣的一片藍海,小米在不靠硬體賺錢的模式上發展手機品牌,軟硬體一體化,定位中檔機市場2000元,價格不高不低,基本配置還往高端機上靠齊,甚至領先。這個產品空間以及利潤空間的考慮下,其他廠商不太好進入。
另外,手機與移動互聯網混合的模式也使得小米沒有競爭對手。小米所有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其做手機的競爭對手,所有做手機的競爭對手又都不是其做Android開發的競爭對手。而且就算是競爭對手模仿跟進,將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也是一樣的。
小米相對於一般的Android廠商的優勢是有多個差異化競爭手段(MIUI.米聊等)。 源於Android的二次開發系統MIUI 是個優勢。而雷軍最大的優勢是那些關聯公司(金山軟體、優視科技、多玩、拉卡啦、凡客誠品、樂淘等)。只要雷軍讓小米和這些公司進行服務對接,就有了其他手機廠商都不具有的優勢----低成本,高效率,整合速度快和雙向推動作用。可以形成一個以手機為紐帶的移動互聯網帝國。
『叄』 通過飢餓營銷的四大成功基礎來分析小米手機為何成功
小米以互聯網+為主要載體,以粉絲策略為核心,以全渠道為依託,打造出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營銷模式,形成了小米的獨門武功。從發展的過程來看,其經過了三個核心策略階段,先後實現了銷售產品、社群建設和品牌傳播營銷目的。
小米設計對標蘋果。蘋果是工業設計的風向標。蘋果之前,沒有企業敢在做產品的時候,只做一個方案,然後沿著一個既定思路方向迭代產品。蘋果正是通過這種不斷迭代的方式獲得了成功,實現全球產品巨大銷量,打造出成功的爆品。
小米模式策略之四:社會化營銷
小米在社會化營銷運營上布局很大,主要陣地有微博、公眾號、論壇、貼吧、QQ空間,把每一個平台賬號都當成一個產品來做,配備完整的團隊去管理。通過做社會化營銷,提供優質的內容,實現品牌傳播。這一戰略也帶到了小米商城。例如用戶曬單評價中和客服互動的趣味內容,可以成為其他用戶茶前飯後「劃一劃」的小料。
在小米商城的一級導航欄中也有一個專門的內容模塊——發現,這里有新品一手評測、特惠攻略、開箱圖賞等干濕貨內容,並且通過商城早報的條列形式,放在用戶進入首頁正眼看去的位置,把內容主動展示給用戶看。這些內容是誰寫的呢?小米官方和米粉。對的,小米在做產品、做用戶、做內容等各個層面都開放了參與節點。這里不得不再次對小米的圖片設計團隊肅然起敬,每篇文章的每幅圖都經過精心設計,吸人眼球。
社會化營銷對標支付寶錦鯉。2018年國慶期間的「祝你成為中國錦鯉」活動創造了企業微博社會化營銷歷史紀錄:單條微博閱讀量超過2億,周轉發量超過310萬,漲粉200多萬,互動總量超過420萬。支付寶只在微博開屏上投了廣告,成本不超過50萬人民幣。社會化營銷幫助企業實現營銷目標提升品牌影響,標准操作商業化的運營就是把所有的資源聚合在一起,讓更多人看到這個內容,形成共振,無限放大營銷效果。
小米模式策略之五:事件營銷
小米擅長通過策劃、組織具有新聞價值、社會影響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體、社會消費者的興趣與關注,提升企業品牌形象,促成產品銷售。
在小米手機青春版發布一個月前,即在微博上以「150克青春」為話題進行了一系列預熱。接下來,小米公司的合夥人親自出馬,在中央美術學院拍了《150克青春》的短片。短片幾乎包含了大學中的每一個經典場景。雷總打游戲,阿黎在拍照,穿著「adidos」的KK要約鳳姐,林斌在看《金瓶梅》,洪峰調侃長時間沒洗臭襪子,劉德在玩吉他,周博士在玩飛機。這個短片立刻為小米手機帶來巨大的關注,小米手機青春版一上線便賣掉了15萬台。
事件營銷對標企業杜蕾斯。杜蕾斯粉絲超過300萬,其擅長通過事件營銷進行宣傳,巧妙植入產品,贏得業界稱道。杜蕾斯會藉助某些紀念日進行營銷。2017年11月23日感恩節,杜蕾斯跨界聯合13個知名品牌,借用致謝的方式,掀起了一波聲勢浩大的品牌推廣活動。整個活動形成了網路大范圍傳播,帶來了超過預期的品牌影響力。
『肆』 小米手機為什麼便宜 探究小米手機價格低廉的原因
小米手機是一款備受歡迎的智能手機品牌,其價格相對於其他品牌來說比較低廉。那麼,小米手機為什麼便宜呢?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小米手機價格低廉的原因。
4.粉絲經濟
小米手機是一款互聯網品牌,這意味著小米手機在產品研發、製造、銷售等方面都大力藉助互聯網技術,降低了成本。在傳統品牌中,產仔穗品研發、製造、銷售等環節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小米手機則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高效、低成本的運營,因此價格也相對較低。
小米手機是一款互聯網品牌,這念笑卜意味著小米手機在產品研發、製造、銷售等方面都大力藉助互聯網技術,降低了成本。在傳統品牌中,產品研發、製造、銷售等環節都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小米手機則能夠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高效、低成本的運營,因此價格也相對較低。
小米手機在產品銷售中採用了粉絲經濟的模式,即通過建立粉絲社區、參與用戶活動等方式,吸引消費者積極參與品牌建設和產品推廣。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還可以降低品牌宣傳的成本,進一步降低產升猜品價格。
2.直接銷售
『伍』 說說小米的商業模式
小米的運營模式與傳統手機廠商如中興、華為、酷派、聯想完全不同的。小米採取的是輕資產運營模式,自己負責研發、設計、售後服務等,生產、物流配送環節全部都是外包。小米採用外包的形式減少了固定成本的投入和攤銷,甩開最重、最積壓資金的部分。
『陸』 分析小米企業盈利模式的理論意義
1、小米企業的盈利模式有助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經濟發展。
2、通過重新設計產品模式並碰,並從客戶體驗、市場位置、供應鏈效能等方面考慮,小米企業採取了以「質量、低價、快速」為核心的低成本運營策略大蔽尺,以自營和零售渠道整合形成了最大利潤的模式。
3、同時,小米企業還構建了以互滾高聯網為核心的多維度營銷系統,實現了優化運營,提升顧客體驗,最大化變現收益的目標。
『柒』 小米利潤高嗎
第一招 砍掉渠道,直面顧客
早在去年8月小米就曾說過不會走傳統的實體渠道,而是會採用全網路銷售的途徑,以此節約渠道成本實現低價。的確在傳統分銷體系中渠道成本是一個比較重要的部分,層層代理制度的存在使得最終消費者得到的價格往往會溢價30%甚至更多。小米以純網路的方式進行銷售,去掉了所有的中間流通環節,的確可以降低這部分的成本,並以此獲得較低的價格。
但這是小米保持利潤率的原因嗎?不一定。隨著近年來網路購物的興起,傳統渠道不可避免的會受到沖擊,作為對策,這幾年來電子產品領域的渠道事實上都在向扁平化發展以取代原來的層級式結構,甚至很多公司也開始採用網路直營或者與賣場合作的方式,很多時候實體渠道也已經簡化到了1~2層。在這樣的情況下,渠道在售價中所佔據的比例大約只有10%,對於一台售價2000塊的手機而言也只有200塊而已。何況小米公司後來也並沒有如自己所說僅以網路渠道銷售,實際上小米手機目前的主力出貨渠道是運營商定製,這也是一種傳統的渠道,也必然會給小米帶來諸如展示、廣告、庫存等渠道成本。雖然小米手機的確利用渠道方面的優勢降低了一部分成本,但這方面對於盈利的貢獻是不大的。
第二招 鋪貨第一,售後第二
小米曾經說過「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對此現在很多人調侃道,小米的哲學其實是「沒有售後是最好的售後」。相信看過小米論壇的人都應該能發現,關於小米手機最多的抱怨就是售後了。除去手機損壞後用戶須自行將手機郵寄回小米公司(快遞費用戶自己支付,最多隻報銷15元,對於快遞過程中的風險也不承擔責任)以外,無法聯系售後、維修檢測周期過長、收費過高、責任認定不合理、甚至郵寄後無人受理的投訴比比皆是。作為一個一年不到出貨超過300萬台的公司而言,這樣的銷售數據是非常亮眼的,但是小米公司並沒有以同樣的速度和規模擴展自己的售後體系。雖然小米公司承諾過投巨資大力補充售後環節,但實際上到目前為止小米依然沒有完善的售後渠道。全國百多個小米之家,很多都只是開辦在居民樓里由一兩個人打理的小服務,並不能承擔售後責任,雪上加霜的是小米手機的返修率相對較高,這也進一步加大了對售後的壓力。
這樣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小米背後有風險投資的壓力,背負這種壓力的公司很多時候只能不顧一切以最快的速度出貨、回籠資金,才能滿足風投的回報需求,而大力發展售後這類有長遠利益卻會損失短期收益的投資往往無法放在第一位考慮。考慮到小米手機的返修率,如果要獲得國際大品牌同等的售後水平,需要投入的成本會更多,因此估測由於售後方面的節約,對於小米手機盈利的貢獻大約是在50~100元左右。
第三招 精選方案,精簡成本
之前我們分析的兩點雖然是小米手機獲得高額盈利的因素,但它們對於最終盈利的貢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因此小米手機最大的盈利手段應該來自於產品自身。對於這點,我們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看。
一、選擇較低開發成本和采購成本的平台。我們都知道小米手機採用的是高通平台,具體而言是MSM8260處理器。這顆處理器雖然頻率很高,但是實際性能一般,小米之所以選擇這顆處理器主要是因為高通平台具備更低的整體采購和供應鏈成本,同時也可以節約研發成本。對於一台以Tegra或者Exynos為核心的手機而言,處理器、音頻、GPS、WiFi、藍牙、電源管理、射頻放大器、射頻數據機、基帶處理器都需要從不同的供應商處購買,而採用高通方案就可以全部由一家提供。雖然高通的方案在任何方面都不是最好的,但高度的整合性可以為廠家節約大量的研發與運營成本。小米選擇高通方案,是削減硬體成本的第一步。
二、去掉不需要的硬體、功能和隱性成本。小米手機從一開始就頻繁和國際大廠的頂級產品進行對比,但是官方往往只關心諸如主頻、核心、內存這些數據,卻忽略了很多隱藏的成本和功能。例如小米手機沒有配備前置攝像頭,這可以帶來數美元的成本降低;小米手機沒有配備陀螺儀,這也可以帶來數美元的成本降低;小米手機僅僅內置了4GB的NAND,這可以帶來數美元到數十美元的成本降低。
硬體方面減配只是一個方面,小米手機還去掉了一些高端手機中均有配備的功能。我們知道目前的高端手機都具備MHL轉HDMI輸出1080p視頻的功能,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樣一個功能的代價是十分高昂的。產品要支持MHL除去要繳納每年數萬美元的會費以外,每一台設備都需要5美元的授權費,還需要額外購買一顆轉換晶元,小米沒有搭載這個功能,可以節約5~10美元的成本。
三、採用低檔零部件、二線供應商和低成本製造工藝。雖然小米一直宣稱自己的產品採用了全球500強提供的頂級元器件,但很明顯這不符合事實。實際上小米手機選擇的零配件除去高通處理器以外,基本上都是較為低檔的型號,例如廉價的國產800萬像素攝像頭(拍照的效果有目共睹),對比高端的背照式攝像頭,一個的成本差距可能接近10美元。而且在主流產品均採用性能更好的PET觸屏時,小米手機仍然採用的是較為落後的單層玻璃基觸屏,這也會帶來幾美元的成本差距。至於分離式的框架結構設計、較為低檔的注塑材質(很多用戶反應邊框螺絲處開裂)、效果較差的液晶屏幕等等方面,小米手機都在盡一切可能降低硬體成本,甚至連最普通的阻容感元件也不例外。
對此我們只需要簡單的和國際和國內的高中低端產品做一個對比,就可以明顯看出區別。
結論相信大家都可以看得出來,這里就不多分析了。目前國際高端手機的硬體成本多數在180~200美元左右,而根據實際用料分析,小米手機的硬體成本不會超過120美元,因此在硬體方面,小米手機通過全方位、大力度的精簡,相對於其宣傳上的主要競爭對手節約了至少60美元,也就是至少大約400人民幣。
結論
通過上面的計算來看,小米手機通過各種方面的運作,相對於大廠的手機而言,節約的成本大約在500元左右,這基本上和周鴻禕所稱小米手機的利潤大致相同,因此我們可以得到結論,如果小米公司按照等同於業界的標准去製造手機,那麼這個價格的確是無法盈利的,但是小米公司並沒有這么做,這才是小米手機的利潤來源。這500元的成本,反應到售價上大約是1000元,而考慮到其它公司的運營成本、規模和研發投入,大家就可以明白為什麼其它公司賣的比小米貴,卻依然會虧本。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手機的高額盈利是不健康的,因為它是以犧牲產品本身的質量和服務換取的,這對於投資人而言是好事,但是對於用戶而言則不是。小米公司如果想在這個市場上真正立足,而不是成為曇花一現式的存在,需要改變的還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