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中費用和成本的區別
費用與成本其實都是企業日常活動的利益流出,本質上兩者是一回事,不能說成本有收入補償,費用就是單純消耗,因為只要是花費都是為了賺錢。不同的是核算方法不同,成本(指營業成本)是在收入確認時配比確認的,如果收入沒有實現,成本就不能結轉;費用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期間費用的發生和確認是以發生時點為依據的,當月發生當月確認,當天發生當天確認,沒有跨期一說。而成本就可以跨月甚至跨年確認,理論上只要沒賣掉就可以永遠在存貨里放著!
當然,永遠不確認的存貨是不存在的。如果長期閑置賣不掉的存貨會發生損耗,可能被偷了(營業外支出),可能新技術出現,市場價值降低了(資產減值損失)。這時會計上不能確認為費用,要確認為損失,損失是非日常活動形成的利益流出,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不確定性。
其實會計很少有支出的說法(有營業外支出科目,但和我們說的支出不是一個概念),到是日常管理中經常有支出一說,不同的語境下意思也不同,有人說支出就是指成本費用,比如老闆會說進一個新員工會增加多少多少支出,這個人的工資可能進成本也可能進期間費用,但對老闆來說都是開支;有人說支出概念上會大的多,有點現金總流出的意思,比如老闆會讓財務提供一份報告,算一下公司一個月要支出多少現金,這里支出有的辦公費用,有的是存貨購入,有的是固定資產,也可能有對外投資,總之概念要大的多。
所以不同的語境下支出的意思也不同,要到具體環境下去理解。會計上細分就四個概念:成本、費用、損失和股利支付。前兩個其實是一回事,都是為了賺取利潤而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開支,不管最後有沒有回報,但發生時的目標指向都是為了賺錢;損失不一樣,損失是被動的,發生了單純就是利益流出,回報是不要指望的;股利支付與前三項都不同,它是對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是利益的再分配。
⑵ 財務中費用和成本的區別
首先,費用的范圍大於成本。
什麼是成本?
廣義的成本指取得各種資產的代價。
狹義的成本僅指生產產品所付出的代價,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即計入成本的費用。這里我們取「成本」的狹義。
所以,發生的費用不一定都是成本,成本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再看費用與支出的聯系。
支出泛指企業的一切開支及耗費。一般情況下可分為資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營業外支出和利潤分配性支出四大類。支出中凡與取得營業收入有關的部分,即可表現或轉化為費用,否則不能。
綜上所述,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其目的是為了取得營業收入,獲得更多的新資產;成本則是對象化了的費用;費用有時有支出相伴隨,但支出卻不一定是當期的費用。
⑶ 會計中的成本和費用有什麼區別
成本化,將一項支出計入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成本,將來銷售後結轉主營業務成本的時候成本增加,減少營業利潤~ 費用化,將支出計入期間費用,也是影響利潤總額。資本化,將支出計入資產總額內。比如構建固定資產,將支出計入固定資產總額內,增加資產負債表中資產部分金額。通過折舊或攤銷在以後期間慢慢影響利潤表。
⑷ 成本與費用的區別在會計核算中,成本與費用有什麼區別
費用包括支出和成本,成本主要是指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計入生產成本。
成本和費用的概念:
1.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2.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
成本和費用的聯系:
1.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除償債性支出和分配性支出以外的支出的構成部分;
2.成本和費用都是企業經濟資源的耗費;
3.期末應將當期已銷產品的成本結轉進入當期的費用。
成本和費用的區別
:
1.成本是對象化的費用,其所針對的是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
2.費用則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
⑸ 財務費用和財務成本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一個概念:財務費用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籌集資金而發生的籌資費用。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匯兌損益(有的企業如商品流通企業、保險企業進行單獨核算,不包括在財務費用)、金融機構手續費,企業發生的現金折扣或收到的現金折扣等。但在企業籌建期間發生的利息支出,應計入開辦費;為購建或生產滿足資本化條件的資產發生的應予以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在「在建工程」、「製造費用」等賬戶核算。而財務成本在財務會計中是一個流量概念,它表現為資源的不利變化,即成本會引起企業收益的減少,具體表現為企業資產的流出或增加。
⑹ 怎麼區分會計中的費用和成本
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種耗費。
期間費用應當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成本應當計入所生產的產品、提供勞務的成本。
費用和成本兩者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成本雖說也是一種耗費
,
但和費用不是一個概念。成本是針對一定的成本核算對象
(
如某工程程
)
而言的;費用
則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
費用與成本都是企業為達到生產經營目的而發生的支出
,
體現為企業資產的減少或負債的增加
,
並需要由企業生產經營實現的收入來補償。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生產費用是構成產品成本的基礎
,
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所歸集的費用
,
是對象化了的費用。
產品成本是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發生的生產費用的匯集,兩者在經濟內容上是一致的,並且在一定情況下費用和戚本可以相互轉化。
成本和費用之間也是有區別的。企業一定期間內的費用構成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的主要部分,但本期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包括以前期間發生而應由本期產品戚本負擔的費用
,
如待攤費用;也可能包括本期尚未發生、但應由本期產品成本負擔的費用
,
如預提費用;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可能還包括部分期初結轉的未完工產品的戚本
,
即以前期間所發生的費用。企業本期發生的全部費用也不都形成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
,
它還包括一些應結轉到下期的未完工產品上的支出,以及一些不由具體產品負擔的期間費用。
⑺ 費用的區別在會計核算中,成本與費用有什麼區別
成本與費用有什麼區別如下:
1、包括范圍不同
費用包括20款,即電力建設基金收入、三峽工程建設基金收入、養路費收入、車輛購置附加費收入、鐵路建設基金收入、公路建設基金收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基金收入、郵電附加費基金收入、港口建設費收入、
市話初裝基金收入、民航機場管理建設費收入、下放港口以港養港收入、煙草商業專營利潤收入、碘鹽基金收入、散裝水泥專項資金收入、貼費收入、郵政補貼專項資金收入、牆體材料專項基金收入、鐵路建設附加費收入和適航基金收入。
而成本包括企業依法交納的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土地使用稅、車船稅、教育費附加等稅費、
礦產資源補償費、印花稅、耕地佔用稅等稅費,以及在上繳國家之前,由企業代收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等。
2、計算方法不同
費用計算公式為: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而成本計算公式表示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3、性質不同
費用是社會性的內涵因素決定,成本是價值的體現,價格往往不等於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
網路-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