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商家收款交稅如何算成本也算,還是減去成本的收入
商家收款交稅如何算成本需要減去成本的收入。
當用戶開通了相應的收款碼之後,每次將余額提現至相關的銀行卡里時,都是需要扣除一定的提現手續費的,而這筆費用是可以開出發票的,只要能夠開發票的就都是需要繳稅的。在實際操作中,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地養成納稅的習慣,對於個人的工資報酬等各項合法所得,只要達到了國家納稅的起征點的,都要自覺納稅。
在日常生活中,納稅就是指納稅人積極地向國家的稅務機構依法繳納稅款的行為。通常情況下,納稅的標准都是依據國家法律的規定來執行的,稅收的比例、稅基等都是經過了嚴格的商討才確立推出的。納稅人必須嚴格的按照個人的收入,再結合稅收比例去繳納稅款。財政稅收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國家對社會實行再分配的重要形式,通過稅收,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國家貧富懸殊的差距,有利於社會關系的穩定發展。
B. 含稅成本如何計算
產品成本價包括原料價格、直接人工成本、管理費用、固定資產折舊費。稅價即(營業稅)銷項稅售價百份之五。
不過,購買原料價格就包含稅務,供應商當時成交時應該提供增殖稅發票,所以制定現在成品價格時候不用考慮再交納稅,但年度利潤就百份之25的上繳稅務。一些用於公共事業慈善的支出可以在利潤中減少相應該交納的利潤額。
(2)交稅時候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
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
但是也有特殊情況,比如沒有開具發票,但是視同銷售應該計算增值稅的時候就應該是不開發票但是同樣計算到含稅銷售額中。
C. 企業所得稅中上的營業收入和營業成本是怎麼計算的
1.營業收入:比如我7月開了服務業發票100元(已於7月收到錢),8月開了銷售發票100元(截止9月底未收到錢),9月開了服務業發票200元(截止9月底未收到錢),那再填寫季度申報表時,營業收入是填400嗎?
是的。
2.營業成本:表中營業成本,是單指商品銷售成本,還是還包含「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包含「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各地填表有些不一樣,以各地的計算填報應注意事項為准。
3.實際利潤:表中實際利潤能根據7、8、9月的損益表的凈利潤相加嗎,還是怎麼算?從哪個財務報表的哪一欄可以得出?請盡量詳細說明,謝謝。
從利潤表或損益表中的利潤總額可以得出。
問題補充:
「營業成本到底包不包含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有的說包含有的說不包含?難道地區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誰是廈門的回答下?
全國基本是統一的,報企業所得稅(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時「營業成本包含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不統一的原因是有些地方的企業所得稅(季)度納稅申報表(A類),有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項目要填寫。
大多數的地方的表是「營業成本包含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