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機會成本綜合調整系數怎麼求
擴展閱讀
同樣產品線上線下差多少 2025-05-08 12:28:03
如何解決倉儲成本高 2025-05-08 12:24:09
福建的電子產品哪裡多 2025-05-08 11:57:11

機會成本綜合調整系數怎麼求

發布時間: 2023-06-12 10:48:36

『壹』 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與變動成本率該如何計算

應收賬款機會成本=平均佔用的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率=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機會成本率

變動成本率=變動成本÷銷售收入×100%=(單位變東成本×銷售量)÷(單價×銷售量)×100%=單位變動成本÷單價×100%

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隨業務量(產量、作業量或銷量)的變動而變動,主要有:直接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生產工人的工資、福利、社保;電力、燃料,等。各企業可根據自己生產工藝、產品特點等具體確定,以符合企業的成本實際。

(1)機會成本綜合調整系數怎麼求擴展閱讀:

企業管理的科學化要求會計為企業內部管理提供信息資料,以作為對經濟活動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的依據,傳統的全部成本核算法無法適應競爭日益加劇的市場經濟。

第二世界大戰後,對會計提出更高的要求,變動成本法開始在西方企業誕生,時至今日,普及地應用於西方企業的內部管理。

變動成本法是將一定時期所發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態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兩大類,其中變動成本又分為變動生產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和變動非生產成本,而將變動非生產成本和固定成本全部作為期間成本。

在變動成本法下,只是將變動生產成本在已售產成品、庫存產成品和在產品之間分別負擔。因此變動成本法下的在產品和產成品存貨估價必然低於全部成本法下的存貨估價。

『貳』 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計算

在我國現行有關財務管理的文獻中,應收賬款機會成本的計算方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方法的公式為:①應收賬款機會成本二應收賬款佔用資金×機會成本率;②應收賬款佔用資金二應收賬款平均余額;③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每日賒銷數額x收賬平均期。總的可用下式表示:應收賬款增量機會成本二(新銷售收入+360)x新平均收賬期x機會成本率-(原銷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賬期×機會成本率。用例中數字代入,即1200000÷360×15%-1000000÷360×30×15%=17500元,15250元,因而不應放寬信用期限。

第二種方法與第一種方法相比,不同的是,應收賬款佔用資金等於應收賬款平均余額×銷售成本率。用一個式子表示為:應收賬款增量機會成本=(新銷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賬期×銷售成本率×機會成本率-(原銷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賬期×銷售成本率x機會成本率,代大數字可計算出結果為15250元,『正好抵銷增量收益。

第三種方法中,應收賬款佔用資金等於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總式子為:應收賬款增量機會成本=(新銷售收入÷360)×新平均收賬期×變動成本率×機會成本率-(原銷售收入÷360)×原平均收賬期×變動成本率×機會成本率,代入數字可計算出結果為計算結果為15250元,小於15250元,可以放寬信用期限。

從以上計算過程可以看出,採用不同的方法會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三種方法惟一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它們對應收賬款佔用資金額採用了不同的計算方法。

『叄』 機會成本率是什麼怎麼算

機會成本率=應收帳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
機會成本率。機會成本率是投資者要求的最低資金利潤率,可以根據市場上同類投資機會的報酬率來確定。

『肆』 機會成本計算公式,實例解讀機會成本

在理財投資活動中,投資者經常要做決策,而每一個決策都必定會舍棄一些東西,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機會成本。那麼機會成本到底怎麼算呢?下面就和一起了解一下機會成本計算公式。

一、機會成本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又稱擇一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機會成本的的計算公式為:機會成本=收入凈現值-支出凈現值。
例如投資者有10萬元本金,可以選擇存入銀行,獲得每年4%的存款利息,也可以選擇投入股市。
如果選擇存款,那麼股市預期收益就是機會成本。反之,選擇投資股市,4%的存款預期收益就是機會成本。
在理財投資的實際操作中,機會成本與時間價值也有關系。例如將10萬元投入股市,不同股票的預期收益也是不同的,一年後投資A股票可能翻倍上漲,而投資B股票則可能虧損。
二、機會成本沒有最高值
1、機會成本最高值無法計算
決策時所舍棄東西的最高值往往是無法計算的。仍以存款和股票投資為例,股票的預期收益是不確定的,可能虧損,也可能遠高於存款利息預期收益。
2、機會成本與個人風險承受能力相關
對於缺乏投資經驗的新手,投資股票市場虧損的概率較大,其預期收益往往是跑不贏存款預期收益的,那麼選擇存款損失的機會成本可能會更小。
3、機會成本與投資需求相關
同樣投資基金,一次性買入獲得高額預期收益的機會更大,定投則預期收益穩定,但操作簡單,投資者省心省力。如果選擇一次性買入,那麼定投的省心省力也可視為機會成本,而且這種機會成本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
以上關於機會成本計算公式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伍』 機會成本怎麼算

emm....好像所有回答都有點偏離主題,甚至全方位錯誤???(手動狗頭)

機會成本 = 所選定的選擇 之外 的選擇中 最優項的所得 / 已選 選項的所得

在只有2個選擇時,就是另一選項的所得/已選的選項的所得

解釋一下的話,首先,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術語,而非某些莫名其妙的只給解釋不給field的AI或人類所說的那麼簡單。

那麼定義: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人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其他東西中所含的最大價值。(但是注意,在經濟學中這個價值有時不是單純的數字,比如說多少錢——而是一個比值)

eg: 小明獲得了以下四個賺錢的途徑: 工作--每月100元, 炒股--每月1000元, 當房東把房租出去--每月2000元,開公司--每月3000元。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選擇開公司對不對?那小明的選項偏偏就是當房東(別問,問就是懶),於是它獲得了每月2000元的收入。

小明的行為看似是賺錢的,每月2000。 但是實際上小明的(在經濟學而非會計學中,兩者有區別)機會成本指出小明這個選擇是吃虧的。

用上面給出的公式:當前選項的所得2000元/未選擇選項中最優項的所得(即開公司)的所得3000元 = 2/3 (把餘下選項的最有收益當做1,可以讀作:2/3個餘下選項中的最優選項所得)。

哦吼,小明的機會成本是2/3。當機會成本小於1,表示這事兒實際上在經濟學中虧錢,所以小明的確很實在。

(當然你不喜歡用分數,選擇用數值比較:當前選項的2000<剩餘選項中最優項的3000直接得出虧損結論也沒問題,但是考試之類的還是使用分數比較好)


但是你不得不咆哮啊,另外幾個選項,工作呢?炒股呢?就這么被忽視了嗎?

還真就是,機會成本只和已選選項和未選選項的最優項相關啊 !!!

『陸』 機會成本怎麼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計算公式:
機會成本=收入凈現值-支出凈現值。
機會成本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成本,因為它不是一種支出或費用,而是在做出選擇時失去的收益。這種收益不是實際發生的,而是潛在的。
例如在投資方案的選擇中。如果選擇了一個投資方案,則必須放棄投資於其他途徑的機會。那麼其他投資機會可能取得的收益是實行本方案的一種代價,被稱為這項投資方案的機會成本。

拓展資料
1、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2、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time)或資源(resources)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substitute)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3、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4、而機會成本泛指一切在作出選擇後其中一個最大的損失,機會成本會隨付出的代價改變而作出改變,例如被舍棄掉的選項之喜愛程度或價值作出改變時,而得到之價值是不會令機會成本改變的。
5、而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6、機會成本與資金成本共同為確定基準收益率的基礎.

『柒』 機會成本怎麼計算啊

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指任何決策,必須作出一定的選擇,被舍棄掉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即是這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機會就是機會成本。
以下面的例子作為計算例子: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A元,養雞可以獲得B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B元,同樣的,養雞的機會成本則為A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 (implicit 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