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會計實務中的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會計實務中的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6-10 14:39:27

⑴ 攤余成本的通俗理解是什麼樣的呢

攤余成本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1)會計實務中的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始攤余成本)。

在收到債券利息的賬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收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⑵ 什麼是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攤余成本等於其賬面價值,但也有兩種特殊情況:

(1)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等以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資產,若僅僅是公允價值的暫時性下跌,那麼計算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時,不需要考慮公允價值變動明細科目的金額,此時攤余成本不等於賬面價值。

(2)貸款。已經計提損失准備的貸款,攤余成本也不等於賬面價值,因為其攤余成本要加上應收未收的利息。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⑶ 會計中的攤余成本是怎麼回事啊該怎麼核算啊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的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但在例題中: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息-現金流入
將持有至到期投資重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
借: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當日的公允價值)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利息調整、應計利息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差額)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期初攤余成本就是求應收本金和應收利息的現值
投資收益=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根據「新准則」第三十二條和三十三條,對於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資及貸款和應收賬款、滿足三十三條規定的金融負債後續計量採用實際利息率法,以攤余成本計量。攤余成本的公式為: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減值損失(或無法收回的金額)。實際利息率的公式為:實際利率=將未來合同現金流量折現成初始確認金額的利率。
例1:假設大華股份公司2005年1月2日購入華凱公司2005年1月1日發行的五年期債券並持有到期,票面利率14%,債券面值1
000元。公司按105
359元的價格購入100份,支付有關交易費2
000元。該債券於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支付利息,最後一年償還本金並支付最後一次利息。
在計算實際利率時,應根據付息次數和本息現金流量貼現,即「債券面值+債券溢價(或減去債券折價)=債券到期應收本金的貼現值+各期收取的債券利息的貼現值」,可採用「插入法」計算得出。
根據上述公式,按12%的利率測試:
本金:100
000×0.55839(n
=10,i=6%)
=
55
839
利息:7
000×7.36(年金:n
=10,i=6%)
=51
520
本息現值合計
107
359
本息現值正好等於投資成本,表明實際利息率為12%。做會計分錄如下: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07
359
貸:銀行存款
107
359
根據實際利率,編制溢價攤銷表,如表1。
2005年6月30日收到第一次利息,同時攤銷債券投資溢價。根據表1,作會計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
7
000
貸:投資收益
6
441.54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558.46
在6月30日的資產負債表上債券投資的攤余成本為106
800.54元。
通過上面的例子可知,初始攤余成本就是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買價+相關費用。而所謂的實際利率就是到期收益率,用它來對債券在有效期內的現金流進行折現,使得折現所得現值總額等於取得債券的實際成本(即初時攤余成本)。在受到債券利息的帳務處理為,投資收益的確認金額等於初始攤余成本乘以實際利率,而這一確認的投資收益與實際受到的利息之間的差額就是對初始攤余成本的調整額。調整額為正,則攤余成本會增加,調整額為負,則攤余成本會減少。
如果購買債券只用於交易,不會一直持有到期,則初始攤余成本就是買價,而其他費用則在編制會計分錄是借記投資收益。

⑷ 什麼是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是持有至到期投資後續計量的方法,與它密切相關的概念是實際利率法。

它倆形影不離。沒有實際利率法就無所謂攤余成本,攤余成本是實際利率法下的必然結果。

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如何理解「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見下圖。

【提示】

做出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分錄,是理解攤余成本的一個好的方法,理解後,公式就不用記了。

附:各年會計處理分錄:

(1)20×0年1月1日,購入債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250

貸:銀行存款 1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

(2)20×0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1

貸:投資收益 l00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3)20×1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45

貸:投資收益 104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4)20×2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0

貸:投資收益 109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5)20×3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等: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55

貸:投資收益 114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6)20×4年12月31日,確認實際利息收入、收到票面利息和本金等:

借:應收利息 59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 (250-41-45-50-55)59

貸:投資收益 118

借:銀行存款 59

貸:應收利息 59

借:銀行存款等 1250

貸: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 1250

⑸ 如何理解攤余成本

攤余成本是用實際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用插值法計算出實際利率i=4.33%

第一年年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本金)+本期實際利息(期初攤余成本*實際利率) - 應付利息(票面利率*票面面值)

=125+125*4.33%-100*10%=120.4125。

⑹ 通俗的講 攤余成本 到底是什麼意思啊。。

攤余成本是指用實際利率(此處指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過調整後的結果。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6)會計實務中的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假設A企業溢價發行5年期債券面值100元,實際發行價格125元,票面年利率10%,每年付息,5年到期後一次性償還本金100元。

作為發行價格昂貴的補償,溢價發行的票面利率會相對較高,(1+10%×5)×100=(1+i×5)×125計算出實際利率為i=4%。

第一期票面利息為100×10%=10元,實際利息應為125×4%=5元,兩者差額5元即為溢價的25元在本期攤銷的額度,這就是上文中的「(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中的一期的金額。得到第一期期末的攤余成本為120元。

如此計算5期,第一期期初攤余成本為125元,每期攤銷額5元,第一期至第五期每期期末攤余成本為120元,115元,110元,105元,100元。第一期期初的攤余成本與初始實際成本相等,最後一期期末的攤余成本與票面面值相等。

每期攤銷額=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 實際成本×實際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 - 本期攤銷額 = 初始實際成本 - 累計攤銷額

折價發行的發行價比票面價值低,利率也較低:

每期攤銷額=實際成本×實際利率 - 票面面值×票面利率

期末攤余成本= 期初攤余成本 + 本期攤銷額 = 初始實際成本 + 累計攤銷額

⑺ 攤余成本是什麼意思

攤余成本的意思如下:

攤余成本概念的准則界定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印發的《企業會計准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最先提出了「攤余成本」的概念,並以數量計算的方式給出了金融資產或金融乎轎負債(以下簡稱金融資產(負債))定義。虧李金融資產(負債歲空肆)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負債)的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攤余成本是指用同期市場利率作計算利息的基礎,投資成本減去利息後的金額。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

相當於借了對方的錢,因為自己沒有實際支付就獲得了資產,那麼借了別人多少呢?可以是現在就全部付款的話應支付的金額,也可以是將未來的應付款項折現,這就是借到的錢,即期初攤余成本。

⑻ 會計中攤余成本的概念是什麼期初的攤余成本怎麼計算

我給你兩個公式,你自己套就可以了。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按實際利率計算的投資收益-現金流入-收回的本金-已計提的減值准備
最早一期的攤余成本一般等於實際的付現金額
再給你解釋一下攤余成本,攤余成本實際上是由於發行債券、貸款等金融資產採用溢價或折價方式所造成的,由於當時是溢價或折價發行,那麼發行價和面值之間就產生了差異,以後各期是對該差異的調整,最終是攤銷到面值的。這個是個財務管理的概念,簡單的說就是發行價攤銷了本期利息調整金額後的余額就是攤余成本,就是攤銷過後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