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油票抵稅能抵多少
可以抵扣大約17%-20%的稅
拓展資料
1、如果取得的是增值稅發票,進項稅可以抵銷銷項稅的。增值稅率17%。除去稅金部分可以進入費用賬戶,沖減利潤,遞減企業的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率25%。微利企業20%。
2、如果是一般的加油發票,可以進費用賬戶,沖減利潤,遞減企業的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率25%,微利企業20%。
3、油料發票是 17%的進項稅,如果是一般納稅人,可以完全抵扣。開出的11%的發票是銷項,全額計稅,金額相同的情況下,還不用交稅。如果反之,自己開出的是17%的稅票,收到的是11%的進項稅發票,金額相同的情況下,需要繳納6%的稅款。不過這也不多。如果有很多進項發票,都可以抵扣。抵扣發票不是1:1的,也不是相同稅率抵扣相同稅率的。一切進項稅合理發票合理業務,都可以抵扣。
4、不是任何發票都可以抵扣,收到專用發票或海關增值稅發票,運輸增值稅專用發票,只能是一般納稅人企業才能抵扣,小規模納稅人是不允許抵扣的。
5、吃飯的發票是酒店給的定額發票,交通費發票,只能作為報銷用,都不是能抵扣的。
6、國稅地稅發票有很多種,不過能抵稅的就只有「增值稅專用發票」。要記住一定是「增值稅發票」而且是「專用發票」,別和「增值稅普通發票」搞混了,普票一般是不能抵的,只能連上稅金全額入成本或費用。
7、一般納稅人收取的普通發票允許抵扣的項目有:
(1)購進免稅農產品准予抵扣的進項稅額,按買價和規定的扣除率(13%)計算。
(2)一般納稅人外購或銷售貨物(固定資產除外)所支付的運費,根據結算單據(普通發票)所列的運費金額,按7%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准予抵扣。
(3)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的廢舊物資,可按照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金額,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除此之外一般納稅人收取的其他普通發票均不得抵扣進項稅。
8、增值稅專用發票按行業不同,有17%、13%、6%、4%的稅率。按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稅額進行抵扣進項稅額。
⑵ 公司每個月報銷1200元油費,但需要等額發票,發票不夠該怎麼辦
我真是服了,你的工作有這么好的福利待遇,那麼月薪肯定是這個福利的好幾倍,你的也屬於職場精英了,連處理這種問題的能力都沒有嗎?
其他什麼都不說,一個月開支起碼要幾千元吧,你把能開票的支出都開票不就完事了啊。
生活中難道只有加油和電話費可以開票嗎?公司要求的只要是公司抬頭的發票就可以了,一個月光是吃飯和逛超市的消費,開個2000元的票還不輕松。
人啊,除了工作能力,一定也要重視自己的生活能力,尤其是這種生活中的基礎常識,千萬不要忽視了。
工作能力決定了你的成長速度,但是生活能力決定了你的成長高度!智商不足可以學習,情商不足真的是一言難盡啊,多多練習自己的情商吧,這個真的很重要。
這個現象在國企很常見。接下來將對郵票和話費分別支招。
一、油票。
公司的郵票報銷都需要有公司的抬頭,因此,偽造是不可能的。除了題主自己加油外,還有以下幾種方法:
1、最方便的方法,就是找朋友、親戚幫助,請他們加油的時候幫你代開發票。
2、客運站找一個開客車的師傅,給他點好處,讓他每月給你開一定量的發票。
3、每月找一天到加油站蹲守,請前來加油的人幫你代開發票。(除了單位有報銷外,一般人加完油直接走了,因此,這個辦法傷面子,但是很有效)。
4、如果可以使用打車票進行報銷,那麼可以找計程車司機進行購買打車發票,一般收取發票金額的12%。
二、電話費。
題主沒有電話費可以報銷450元,自己只使用199元,還可以報銷151元。
由於電話費報銷必須是自己電話號碼產生的費用,因此用別人的號碼開發票這條路走不通。
但是,可以利用一下方法使得自己收獲剩餘151元的利益。
1、可以開通咪咕視頻會員,用電話費開通,可以享受最近大片。
2、開通親情網、V網等業務。這樣,家人、朋友和你互打電話全部免費,變相給予家人朋友福利。
3、下載中信書店,用電話費開通磚石會員,花費電話費98元。每月可以免費購買兩本書。
綜上所述,希望能夠幫助題主解決問題,畢竟公司福利也是工資的一部分,白白浪費可惜了。
每月缺票的額度1200元左右。
每月需要報銷1650元,若如你所說,你每月能解決500元左右的票,缺票的額度1200元/月左右。
單位這樣處理,也有單位的道理可能給你節省個稅了。 若你個稅稅率適用3%,則每月節省50元個稅,如果適用10%稅率,則每月節省165元的個稅,以此類推。
可能單位節省社保費用了。 若你的工資未超過你所在地的社平工資三倍的話, 你每月1650的報銷費用,可為單位節省社保費用442.20元(1650*26.8%)/月,全年節省5306.40元。當然,公積金也節省了,看你單位公積的比例是5%-12%期間的哪個比例了。
單位也不容易,也要互相理解啊。
自己錢自己想辦法,除非自己不要了。 每月都找票報銷,確實夠煩人。但再煩人也得找,除非自己不要了。剩餘每月1200元的發票,你可以試著這么找:
一、溝通財務
油票和通訊費發票不好找,問問財務能否用別的發票啊,比如招待、差旅、住宿、辦公、市內交通等等。
和財務好好溝通,一般沒問題的。當然,溝通的方式自己定。
二、財務定溝通不了,只能用油票和通訊費發票
油票 找別人要,提前找別人要。或者找加油站的小夥子幫忙。 這個事情也挺麻煩人的,也不能白麻煩人不是。
通訊費, 提高自己的套餐,找定額的充值發票。或者,把家裡人的手機變更成你的,除非你只能固定一個號碼,而且財務特別認真。
如果以上兩個辦法都解決不了,錢乾脆別要了。
三、溝通財務賬務處理
把找不到票的費用,通過財務以取暖費、降溫費的形式發給你(當然,公司也同意如此處理),這個不能節省你的個稅,但該費用計入應付職工薪酬-福利費,不計入社保繳費基數,能夠節省單位的社保費用。
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方法,上述「一、溝通財務」都溝通不了,這個方式溝通更難。
四、1200元計入工資,450元不要了
1650元(1200+450)公司承擔的社保費用是442元,你請求公司把1200元計入你工資,按工資發放,由此公司承擔的社保費用等由你那450元承擔,你450元不要了。
這個理論上也可以,但單位能否採用,需要溝通。
五、採取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的做法
許多注冊會計師,也是因為個稅和單位社保的問題,只發部分工資,其他大額部分,通過到稅務局或郵局代開發票,或者成立個人獨資企業來處理比你這1650元多多的費用。
還是那句話,是自己的錢,只能自己想辦法,除非不要了。
找個加油站充值油卡開票不就好了?如果充值太多用不了的話,可以讓朋友平常加油時幫你攢點發票
我也是苦逼業務一枚,公司報油費一千,沒那麼多油票,怎麼辦?去找親戚朋友啊,現在加油站要票不要票一個價,一般用不到票的很少去跟加油站要發票,你提點水果到朋友家坐坐,能花幾個錢,打聲招呼人家就把發票給你留下了,怎麼滴一個月也能有個大幾百,聽題主這意思,其他票也行,這就很好辦了,住宿,采辦,都可以要票的啊,總之一句話,朋友多了路好走
根據題主的描述,你們單位福利待遇不錯。你每個月可以報銷1200元的加油費和450元的話費,但你加油發票只有三四百元,話費每月199元。發票不足,該到哪裡找發票?
不用多問,你們一定是國有企業。
就你的這個問題而言,我感覺解決起來並不困難。但問題背後隱藏的風險不可小覷。
1、這加油費,電話費都是真實的嗎?
加油費和電話費,根據企業會計准則規定,應當是公司的正常支出,才可以據實入賬,現在卻變成職工福利。不按實際發生額,而是制定一定的額度,讓員工憑發票報銷,沒有發票的,找發票報銷,成為一種職工福利。所以,違背了真實性原則。
2、稅收風險。
既然違背了真實性原則,成為一種職工福利,由員工憑發票報銷,實質上成為員工工資薪金的一部分,應當並入工資薪金所得計算應納個人所得稅。正常情況下,你們公司沒有這么做,所以,存在少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風險。
既然違背了真實性原則,那麼,對於公司來講,這些不是實際發生,而是找來的發票,就被應當作為費用列支。所以,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時,需要進行納稅調整,調增應納稅所得額。被公司如果沒有這么做,就存在少交企業所得稅的風險。
有一種變相的做法,叫做私車公用。企業與個人簽訂私車公用協議,由單位支付一定的租賃費,然後報銷一定額度的加油費,外出辦事單位不再派車。這樣費用報銷也有依據。租賃費每次開票低於500元的,免徵相關稅收。
客觀地說,這種做法的企業還真的很多,但不能認為大家都這么做就是合規、合法的。實質上,這種做法是違規的,而且這其中的風險因素還是蠻大的。
不言而喻企業這么 做的目的很明顯 , 從企業的角度講 ,即可以降低工資薪金總額,進而降低員工社保的基數;還可以加大增值稅進項稅發票的抵扣金額;另外,還讓員工覺得是站在員工的角度考慮問題,使得員工少繳納個人所得稅。
從員工的角度講 ,利弊兼而有之。有利的方面,降低了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基數和稅金,增加了員工的收入;而不利的方面,降低了員工繳納社保的基數,員工還需要到處尋找可以入賬的發票,甚至要發生一定的費用,使員工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
一、這種做法的弊端,增加了企業的管理成本和涉稅風險。
1、虛開發票的風險 。讓員工以發票的方式替代一部分工資薪金的做法,是鑽政策的空子,是擦邊球。如果員工的實際消費沒有達到企業額定的標准,員工勢必到處找發票,甚至從第三方花錢買發票,與實際消費不符,非真實業務內容,則導致虛開發票行為的發生。如果被稅務機關發現,會對企業追繳稅款、滯納金,甚至還會進行處罰。
2、增加企業的核算和管理難度 。如果公司允許在加油費和話費之外的發票可以在企業報銷,那麼企業的費用控制和管理將陷於混亂,且如果是招待費和廣告費等有額度和比例限制的所得稅稅前控制標准,也會導致企業的招待費和廣告費超標,而進行納稅調整。
另外,這種報銷方式,也會增加財務部門的核算和管理難度,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3、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風險。 我們知道,企業承擔為員工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的義務,而企業這種以發票替代部分工資薪金的做法,勢必造成員工工資薪金的計繳個人所得稅的基數有一定的偏差,導致員工少繳個人所得稅,進而存在企業代扣代繳個稅的風險因素。
二、獲取加油費和話費發票的建議
盡管筆者反對企業的這種做法,但員工無法改變企業的做法,只能按照企業的要求去做,在此給出兩點建議:
1、關於加油費發票的問題。 不建議到處去找發票,或者去買發票,這樣的風險相對較大。建議每月到加油站購買1200元的油卡,並開具等額發票。至於每月沒有用完的油卡,如何使用你懂得。
2、 關於話費發票。 同樣不建議到處去找發票,買發票。現在的電信業務內容很寬泛,可以在現有套餐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附加業務,加大消費額度。
以上的建議,未必是最優的方案,員工或許會實際少收入一部分,但可以降低一定的風險因素,減少到處找發票的壓力。
總之,不建議企業採用這種方式,屬於員工的工資薪金就應該以正常的方式支付給員工,不應該採取非正常方式,即給企業帶來相關的風險,也給員工增加負擔。
2020年10月11日
關於這個問題回答如下:
1.這種情況從稅法的規定講肯定是不合法的,這種做法目的就是為了偷逃個人所得稅。
2.一般情況下,如果公司給員工每月發放交通補貼,隨工資一起發放,依法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沒有任何問題。
4.如果個人無法提供每月1200元的發票,個人建議千萬不要購買虛假發票。
公司每月報銷1200的油費和450的話費,這么好的福利,還糾結有沒有發票啊。發票自己沒有消費那麼多,難道家裡人,親戚朋友加起來,一個月油費沒有1200嗎?
所以,對於這個福利那可以是要享受的。而且最好是要用報銷的形式,如果當成交通補貼1200和通訊補貼450,計入當月工資,那無形中是增加了個人所得稅。那實際到手的油費福利就沒有1200了。
那麼實際中要如何取得每個1200的油費發票呢?其實可以考慮去辦油卡。現在大部分辦油卡是不能開發票的,需要充值金額用完後,才給開發票。那麼可以每月充1200的油卡,然後自己,老婆,父母,兄弟等家人需要加油時,都讓他們用你辦的油卡去加油。這樣,次月基本上油卡里的充值卡就能用完,次月就能開具出油費發票了。
再者,也可以每次加油時,都記得要下發票。跟周圍的親戚朋友,也多問問,要是加油票沒咋用,請他們幫忙幫忙加油時收集下發票。到時請親戚朋友們吃吃飯啥的,既解決了發票,也聯絡了感情。
所以,建議多想想辦法,取得足額1200的發票,不建議放入工資里,無形中增加個稅,也降低了到手的福利。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這個事兒非常容易解決。發票不夠的差額部分,找親戚朋友幫忙,讓他們在消費的時候開你公司抬頭的發票就行了。
但是這種行為是有很大涉稅風險的。
為什麼公司本應通過發放工資的形式,卻要求員工通過找發票的方式報銷呢?是有背後原因的。
通過發票形式入賬,增加進項稅額抵扣,少交社保費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同樣的金額,如果以員工工資的形式發放,只能在企業所得稅的稅前進行扣除。而如果以發票的形式入賬的話,企業就可以獲得更多的稅費利益,少交很多稅款。
一、增值稅方面 :如果獲取增值稅發票的話,就可以抵扣進項稅額。
二、社保費方面 :社保費的繳費是以在職職工的年平均工資作為依據的。如果以工資形式發放,社保費的繳費依據就會提高,公司的社保負擔自然就水漲船高。
而假如以發票形式入賬的話,雖然員工實際到手工資並不會減少,但是企業賬上的員工工資不會提高,規避了一部分社保費的繳納。
三、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方面 :道理與社保費一樣,殘保金的計算依據也是以在職職工的年平均工資為準的。
所以說,為什麼有些企業不以工資的形式發放,而要求員工獲取發票來報賬,有其背後的原因和動機。
以發票形式報賬代替工資發放有什麼風險?以發票的形式入賬,是有很大的風險的,屬於打擦邊球的行為,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偷漏稅的風險。
虛開發票的風險: 就如樓主所說的,實際消費只有500元,但是卻要求提供1600多元的發票,差額部分怎麼辦呢?只能找親戚朋友來開了。
但親戚朋友實際消費的雙方與樓主所在的公司並沒有任何關系,卻把發票抬頭開成了樓主的公司,實際上這是典型的從第三方取得虛開的發票。
另外,由於發放工資是不能夠抵扣進項稅額的,而以專用發票入賬的話,就可以抵扣進項稅了,少交了增值稅,實際上是偷稅的行為。
逃避社保費和殘保金的風險: 將員工的工資通過發票的形式入賬,降低了在職職工的年平均工資標准,導致社保費和殘保金的繳費依據下降,實際上也是違反規定的。
員工的個人所得稅有漏交的風險: 以發票形式入賬,員工取得的這部分收入,從現金發放轉化為了實物發放,導致個人申報收入低於實際收入,規避了這部分的個人所得稅。
一旦稅務機關查實,肯定會要求員工補繳個人所得稅,並且要求任職單位補充履行代扣代繳義務,甚至可能對任職單位罰款。
由於企業的這種要求,員工被迫以發票的形式取得部分收入,實際上是沒有選擇餘地的。
總結這種操作模式不僅給員工帶來很多困擾,導致部分現金收入變成了電話費和油費等實物形式,還會給企業和員工帶來很多涉稅風險。員工應該建議企業盡早擯棄這種模式,通過正規的工資發放形式來列支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