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問在會計中,重置成本是什麼意思啊
指企業重新取得與其所擁有的某項資產相同或與其功能相當的資產需要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重置成本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
1、復原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價格水平重新購建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發生的費用。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採用新型材料、現代建築或製造標准、新型設計、規格和技術等,以現行價格水平購建與評估對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
簡單說,重置成本就是利用現有的生產技術條件再造一個資產所需要花費的成本!比如n年前你購一設備需要2萬塊,但現在由於技術成熟,當年2萬塊的現在只需3千塊而已,這3000元就是該設備的重置成本。
希望可以幫到你^=^
❷ 一般什麼時候使用重置成本計量,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呢
歷史成本又稱實際成本,就是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其他等價物。
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的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
可變現凈值是指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價值。
公允價值亦稱公允市價、公允價格,是指熟悉情況的買賣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所確定的價格,或無關聯的雙方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一項資產可以被買賣的成交價格。
現值,也稱在用價值,是指對未來現金流量以恰當的折現率進行折現後的價值。
通俗地說:
歷史成本:原來買的時候花了多少錢 。
重置成本:現在再買一個需要花多少錢 。
可變現凈值:現在把它賣了,扣除費用和交的稅,剩多少錢。
現值:將它投入生產,增加的凈現金流量按資金成本折現後的價值。
公充價值:熟悉交易信息的雙方或多方自願接受的價格
。
至於書面解釋,你看看會計書就知道了。
以房產為例:
房屋購入時的金額為歷史成本
現在時點如果重新購置同類房產需支付的成本屬重置成本
現在時點同類房產的評估價值即:公允價值
如果此房產在現在時點出售,可售出金額即可變現凈值
凈值:房產初始購入成本減去折舊後的凈額。
歷史成本是買物品時的價格,重置成本是指二次購入時的現時入帳價格,公允價值是指專家評估或是雙方協商後都同意的價格,可變現凈值是指過季的物品在當季變賣可得的價格,凈值是指物品原購置成本減用舊後當值的價格。
(一)歷史成本。在歷史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量。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實際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二)重置成本。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三)可變現凈值。在可變現凈值計量下,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量。
(四)現值。在現值計量下,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量。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量。
(五)公允價值。在公允價值計量下,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量。
五者的區別在於應用的情況不同:
(一)歷史成本,一般購入資產均適用本計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資產的價值確定。
(三)可變現凈值,一般適用於存貨減值的認定。
(四)現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分期付款(一般大於3年)購買資產價值、分期收款(一般大於3年)銷售商品收入的確定等
(五)公允價值
,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投資者投入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資產等。
❸ 重置成本在會計基礎的第幾章節
重置成本在會計基礎的第一章節。
重置成本作為計量屬性,是在財務會計的第一章出現,固定資產盤盈也出現了重置成本,採用重置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重置成本分為復原重置成本和更新重置成本兩種。
1、復原重置成本是指採用與評估對象相同的材料、建築或製造標准、設計、規格及技術等,以現時價格水平重新購建與評估對象相同的全新資產所發生的費用。
2、更新重置成本是指採用新型材料、現代建築或製造標准、新型設計、規格和技術等,以現行價格水平購建與評估對象具有同等功能的全新資產所需的費用。
在重置成本計量下,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
❹ 在會計裡面,什麼是重置成本它跟歷史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有什麼區別
什麼是重置成本:
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的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負債按照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與歷史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公允價值有什麼區別:
歷史成本:
資產按照購置時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或者按照購置資產時所付出的對價的公允價值計算。負債按照因承擔現時義務而收到的款項或者資產的金額,或者承擔現時義務的合同金額,或者按照日常活動中為償還負債預期需要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算。
可變現凈值:
資產按照其正常對外銷售所能收到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扣減該資產至完工時估計將要發生的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後的金額計算。
現值:
資產按照預計從其持續使用和最終處置中所產生的未來凈現金流入量的折現金額計算。負債按照預計期限內需要償還的未來凈現金流出量的折現金額計算。
公允價值:
資產和負債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願進行資產交換或者債務清償的金額計算。
這些都屬於會計計量屬性:
會計計量是根據一定的計量標准和計量方法,將符合確認條件的會計要素登記入賬並列報於財務報表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
企業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計量屬性進行計量,確定相關金額,計量屬性是指所予計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長度、鐵礦的重量、樓房的高度等。
從會計角度,計量屬性反映的是會計要素金額的確定基礎,主要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等。
❺ 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 這幾個如何解釋 有何區別
1、歷史成本一般指發票金額,比較定向
2、重置成本:按照當前的市價購買該項資產的價值,適用於盤盈的固定資產,當然用當時評估出來的市價乘以盤盈資產的成新率
3、可變現凈值:期末存貨採用可變現凈值和成本孰低計量,可變現凈值=持有以備生產的存貨對應的產品的市價-至完成該產品的發生的加工成本-銷售產品發生的相關費用
4、現值:一般涉及到長期應收款項目時使用,按照預計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作為長期應收款項的入賬價值;
5、公允價值:熟悉交易雙方在自願的情況下,按照公平、公開的原則進行交易的價格。
區別,五者的區別在於應用的情況不同。
(一)歷史成本,一般購入資產均適用本計量方式。
(二)重置成本,適用於盤盈資產的價值確定。
(三)可變現凈值,一般適用於存貨減值的認定。
(四)現值,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融資租賃資產入賬價值、分期付款(一般大於3年)購買資產價值、分期收款(一般大於3年)銷售商品收入的確定等
(五)公允價值 ,適用於准則特別要求的資產價值確定,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模式計量的投資性房地產、投資者投入資產、債務重組取得的資產等。
❻ 重置成本是什麼 能否舉例說明
1、重置成本又稱現行成本,是指按照當前市場條件,重新取得同樣一項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金額。
採用重置成本計量時,資產按照現在購買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債務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一般可以採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功能價值法、物價指數法。
2、重置成本示例可參考《駁船重置成本計算案例》,篇幅較長,難以贅述。
重置成本計算公式:被評估資產的價值=重置成本-累積應計損耗=重置成本-有形損耗-無形損耗(功能性損耗+經濟性損耗)。
(6)會計處理上哪些採用重置成本擴展閱讀:
重置成本的優點:
1、重置成本表示企業現在獲得該資產或勞務所須支付的數額。客觀上它是現行投入價值的最佳計量。用它與現行收入配比計算利潤富有意義。
2、以現行重置成本與現行收入相配比,可以將資產持有損益與營業損益區分開來,提供有意義的會計信息。
3、如果要持續取得這種資產,現行重置成本就表示資產對企業的價值。
4、以各項資產現行重置成本相加的總額,比以不同時期所發生的歷史成本相加的總數更富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