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疫情期間如何減少支出
疫情期間,復工復產困難,現金流緊缺,怎樣有效節流?
剛性支出佔比大的就是員工的工資,現在有很多老師會提議說延期支付工資或者減半,或者要員工自己離職。
其實,這種做法有失偏頗,因為這個時候,正是收人收心收靈魂的時候。
這時候是一個凝聚人心非常好的時間點,不要錯過。
做法1:寫一份言辭誠懇的員工信,或者是召開一次內部的員工會議,讓員工了解你的困境,了解你的想法,了解你以後的願景和目標是什麼。
做法2:有老闆就說了,那我又沒現金,我又沒收入,但是我又要支付給員工,我不夠怎麼辦?
一個非常落地的方法,就是可以跟員工協商用股權置換工資的做法,共渡難關。
這個時候正是可以把員工進行一個總包分包的模式進行處理。什麼叫總包分包?
就是在名義上把員工全部轉給了一家第三方平台,而這個第三方平台又把員工派遣回來,過貴公司進行用工。
這樣處理的好處有幾點?
第一,可以把社保大幅下降。
第二,可以替某些高工資的員工,高管進行降稅負的處理。
第三,如果遇到「黑天鵝」等不可抗力的事件的時候,可以共享員工。
舉個例子,某些大型的餐飲把員工共享給快遞行業,跟快遞公司簽合同,等復工的時候,這些員工就可以馬上調配會來。而快遞公司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減輕他人手不夠的矛盾,因為在疫情期間快遞公司的壓力是非常大的,人手嚴重不夠。
這樣操作對於員工、原來的公司,還有快遞公司,三家都是共贏的。更為重要的是,採取總包和分包模式進行處理,可以把很多員工的個人所得稅稅務風險轉嫁出去,社保的風險轉嫁出去。
總結一下,剛性支出當中的員工工資處理辦法:
1、收人收心收靈魂正當時
2、股權置換工資
3、採取總包分包模式、大幅降低用工成本
做法3:
對於非剛性支出,那就要因人而異了。這個時候肯定是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能不花的盡量就不花。能共享的盡量就共享,能租賃的盡量就不購買。
② 持續的疫情之下如何小成本創業
低成本創業的3個方法。
1、擺攤起步。不要瞧不起擺攤,就連強東哥,馬雲這些大佬,當年可都是擺攤起家的。之前有媒體,還專門統計過,做過擺攤的大佬。一大群當下的商業精英,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不丟人的!擺攤,最大的好處就是,省下了房租裝修等固定成本,就算生意差,沒賺到錢,也虧不到哪裡去。更關鍵的是,可以鍛煉商業感覺。什麼意思?你選擇的產品,為什麼沒人買,怎麼提升銷量,如何吸引更多的路人?這些問題,就算你開公司,本質也差不多。通過擺攤,就能鍛煉這方面的能力,知道創業是怎麼回事。
2、藉助創業園,真的很便宜。市內很多繁華地段的店鋪,但由於租金太貴,並均要交付一年的租金,而不得不放棄。創業園不但能免費代辦個體工商執照,還能享受很多優惠政策,且租金也不貴。
3、微商模式。雖然很多人討厭微商,這都是被無腦賣面膜的人害的。其實,微商這個模式,是最適合普通人創業起步的。做生意,最難的點,還是在於客戶量(流量)。只要你能搞定流量,再用微商的模式,把業務跑通,可以盈利了,再去換個好點的辦公環境,那都是順理成章的事。
以上就是低成本創業的3個方法的介紹。投資者在選擇目標市場時,最好選擇經濟處於上升期,離省會城市、一線城市較近,並且有大量優惠創業政策的市場。因為除了企業要求的條件低,當地的創業成本也較低,而且市場對於一些新奇特產品接受程度較快,利於開拓市場。
③ 疫情過後如何快速消費
一、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從根本上提振消費信心
穩定和擴大就業勢必成為首要任務,這是保障居民收入增長的基礎。財稅、金融等政策都將圍繞就業優先實施,要求各地從返還失業保險、支持創業、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多個穗改方面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
二、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
接下來,隨著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推進,5G、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在消費領域的深入應用,將推動更多服務型消費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直播帶貨、雲逛街、雲旅遊、線上文娛、視頻直播、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以及元宇宙等虛擬消費的新模式新業態將繼續被鼓勵發展。疫情防空常態化下,為進一步推動線上猜碰判線下消費融合,建議各地政府聯動各類大型電商平台、線上線下服務商等,以推出「線上消費券」為主,為線上消費經濟進行快速「充血」,激發消費者消費熱情,助力消費經濟復甦。
三、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擴容
綠色消費、養老、吵蠢托育服務等消費將成為消費新的發展熱點。
醫康養結合的養老服務正成為相關企業投資的重點領域,包括老年康復理療、健康管理、老年旅遊、老年教育、老年社交、文娛服務等老年服務,以及適老化的智能硬體等產品有望成為消費市場的新熱點。
四、完善縣域商業服務體系,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縣域農村「衣食住行」消費呈現全面升級,農村地區的飲食更講究、居住更舒適、家電更智能。文娛、寵物生活、空調清洗、私教培訓、珠寶維修、醫療美容、健康服務等線上成交增長迅猛,近3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0%,服務消費也正向農村市場快速延伸。
④ 降低成本的措施有哪些
一、培訓和提高員工的生產和管理技能,增產的同時減少不良品和報廢。
二、裁減臃員,一人可多職。
三、管控采購成本,加強采購監督。
四、物料消耗也要審計和控制。
五、做好安全工作,防火、防盜、防潮、防變質、防損毀。
這幾點是很基本的,一般的管理者都能想到,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方面。
(4)疫情過後如何節約成本擴展閱讀: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
1.成本屬於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即成本是構成商品價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品生產中生產要素耗費的貨幣表現;
2.成本具有補償的性質。它是為了保證企業再生產而應從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的價值;
3.成本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犧牲。它作為實現一定的目的而付出資源的價值犧牲,可以是多種資源的價值犧牲,也可以是某些方面的資源價值犧牲;甚至從更廣的含義看,成本是為達到一種目的而放棄另一種目的所犧牲的經濟價值,在經營決策中所用的機會成本就有這種含義。
成本控制
1 目標不同成本控制以完成預定成本限額為目標,而降低成本以成本最小化為目標 項目不同成本控制僅限於有成本限額的項目,而降低成本不受這種限制,涉及企業的全部活動
2 過程不同成本控制是在執行決策過程中努力實現成本限額,而降低成本應包括正確選擇經營方案,涉及制定決策的過程,包括成本預測和決策分析
3 含義不同成本控制是指降低成本支出的絕對額,又稱為絕對成本控制;降低成本還包括統籌安排成本、數量和收入的相互關系,以求收入的增長超過成本的增長,實現成本的相對節約,又稱為相對成本控制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費用和成本是兩個獨立的概念,但兩者又有一定的關系。
兩者的聯系在於,成本是按一定對象歸集的費用,是對象化了的費用。也就是說,生產成本是針對於一定的成本計算對象(如某產品、某類產品、某批產品、某生產步驟等)對當期發生的費用進行歸集而形成的,期末當期已銷產品的成本結轉計入當期的費用中。
兩者的區別是,費用是資產的耗費,它是針對一定的期間而言的,而與生產哪一種產品無關;成本與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或商品相聯系,而不論發生在哪一個會計期間。
⑤ 疫情後的經濟恢復措施
疫情後通過從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出台針對中小微企業的應急措施、做好基建項目復工和儲備這幾方面恢復經濟。
主要有如下幾點:
1、主要補貼受打擊較大的交通運輸、餐飲、文旅等行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發行專項債,成立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引導這些領域的投資,為實現產業長線投資、規模化投資、高質量發展提供資本支持;
2、由於中小微企業應對突發和短期風險能力較差,涉及就業面廣,要實施精準的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出台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中小微企業度過因疫情帶來的突發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補償突發風險成本;
3、對於人口流入地區的都市圈城市群進行適當超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等行業的投資,以刺激需求。
隨著疫情防控的成效日漸顯現,一系列已經出台的階段性應急政策措施逐步落地,特別是後續還將適時推動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企業活力和市場潛力將進一步激發,國家經濟運行必將回歸常態,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流行趨勢,在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項目范圍內,確定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等項目,並保障項目的實施經費。
⑥ 為何疫情期間要降低成本呢
疫情的原因,自出現疫情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4年時間,雖然在國家反復實施的各項防疫措施下已使疫情得到平緩;但也導致了市場經濟下行終端消費疲軟。企業經營的各項成本不斷上漲,像采購成本、生產成本、物流成本、組織架構成本、人工成本、營銷成本、研發成本、財務成本等等都在成倍增加,很多企業都被成本壓力壓的喘不過氣來,最終只能被迫選擇裁員甚至面臨破產倒閉。
2.存量市場不斷縮減的原因,過去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的推動下,很多企業藉助地理優勢、資源優勢、供需優勢和空白市場優勢發展的突飛猛進。但現在市場經濟已經步入另一個循環,過去的那些優勢已經不復存在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要面臨眾多挑戰。除了要和同行競爭外,還需要時刻提防被跨行打劫!就像移動聯通電信永遠也想不到搶走他們簡訊業務的會是來自互聯網的「微信」 現在的企業比的就是誰的成本更低一些、誰的服務更好一些、誰的效率更高一些。所以企業一定要把內功做好,把基礎打牢!
企業要想在當前逆境中發展的更好,就需要在不影響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前提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