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商品的成本怎樣計算
售價-進價(成本)=利潤利潤/進價(成本)=利潤率進價(成本)乘以(1+利潤率)=售價。
利潤=成本-售價利潤率=利潤/成本利潤問題的基本數量關系是:商品的利潤=(收入)-(成本);或商品的利潤=(收入)*(利潤率)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成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增值稅-稅金及附加-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1)怎麼算產品成本單價擴展閱讀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2. 成本價計算公式
成本價=單位產品成本+加成額
=單位產品成本*(1+加成率)
成本加成率=加成內容/相關成本。
成本價就是商品取得的價值。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怎麼算產品成本單價擴展閱讀:
成本價是指企業取得存貨的入賬價值,企業會計准則中規定:存貨應當以其成本入賬,存貨的取得主要通過外購和自製兩種途徑。從理論上講,企業無論從何種途徑取得存貨,凡與取得存貨有關的支出,均應計入存貨的歷史成本或實際成本之中。
《企業會計准則-存貨》中規定:存貨成本包括采購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其中采購成本一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和其他稅金,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及其他可以直接歸屬到存貨采購的費用.商品流通企業的商品采購成本包括采購價格,進口關稅其他稅金等。
存貨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的製造費用。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購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貨達到目前場所和狀態所發生的其他支出,如為特定客戶設計產品所發生的設計費,生產過程中投入的其他輔助材料費用,生產過程中設備的折舊費,水電汽等其他與生產有關的費用。
3. 怎麼准確計算產品成本
問題一:怎樣准確的核算成本 35分 產品成本准確的核算,其實不是財務一個部門的事情,是一個企業管理水平的體現。要准確的計算工廠的生產成本,必須要有一整套的較完整科學的計算方法,就象你提到的原材料采購入倉問題,采購資金出去,回來的原材料在數量,質量方面都欠缺嚴謹科學謹慎的驗收制度把關,而光靠月末的倉庫盤點來解決原材料的實際投入情況,算出的原材料成本可想而知:本身就存在許多漏洞,因此要成本准確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情,所以給你提供一個准確計算成本的方法;
即企業要建立建全的管理制度:
一、數據基礎條件
1、采購價格必須准確,盡量少的采購估價;
2、PBOM必須准確;
3、工藝工時必須准確;
二、組織機構保障
1、成本在企業地位的確定;是總經理主管、還是財務總監主管。
2、設置了完善的成本核算的組織機構;
3、配備專業成本管理人員;
三、核算基礎
1、建立完善的材料收發、消耗管理;
2、建立核算邏輯和方法必須適合現企業管理水平;如:定額法、標准成本法等。
3、建立合理合法的賬務流程;
四、過程式控制制
1、建立存貨管理制度;
2、建立完善的單據,信息流;
3、關鍵節點設置必要的審核;
4、建立完善的成本指標獎罰制度;
問題二:如何准確計算企業產品成本的論文 詳談吧 。我這里有淺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題的目的和意義,
問題三:如何准確計算員工成本? 個人所得稅不對,是你們代扣代繳的,實際負擔人是員工,不能算是你們的成本。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稅前工資=稅後工資+個稅,所以,你懂的,重復了。
把個稅刪了,剩下的基本全了,可以了。
問題四:產品成本該怎麼計算啊? 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這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見鏈接
ke.so/doc/5376944
問題五: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膽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問題六:怎麼計算產成品和在產品的成本的攤銷 沒聽說過完工產品和在產品成本要攤銷的。
成本核算中,需要按成本性態分成幾個項目
比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
多產品生產時,將三個成本項目分配到各產品後,需要按該產品的完工和在產再做一次分配
一般情況下按約當產量法進行分配,簡單的說,就是按月末在產品完工程度折算成完工產品數量,計算出單個完工產品成本(注意各項目不同,完工程度是不同的),然後將在產品折算的產品數量乘這個單位成本,得到 在產品成本,再用該產品總成本減去在產品成本,得到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將完工產品成本結轉進庫存商品即可。
問題七:實際工作中 製造業一般怎麼計算沒完工的產品成本 企業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一、成本核算的要求在成本核算工作中,應遵循以下各項要求。(一)算管結合,算為管用。算管結合,算為管用就是成本核算應當與加強企業經營管理相結合,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應當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和決策的需要。(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企業財產物資計價和價值結轉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原值的計算方法、折舊方法、折舊率的種類和高低,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是否採用待攤或預提方法以及攤提期限的長短;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的劃分標准;材料成本的組成內容、材料按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時發出材料單位成本的計算方法、材料按計劃成本進行核算時材料成本差異率的種類、採用分類差異時材料類距的大小等;低值易耗品和包裝物價值的攤銷方法、攤銷率的高低及攤銷期限的長短等。為了正確計算成本,對於各種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的結轉,應嚴格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各種方法一經確定,應保持相對穩定,不能隨意改變,以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四)做好各項基礎工作1.做好定額的制定和修訂工作2.建立和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收發、領退和盤點制度3.建立和健全原始記錄工作4.做好廠內計劃價格的制定和修訂工作(五)適應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二、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的分類生產費用可以按不同的標准分類,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生產費用的經濟內容和經濟用途的分類。(一)生產費用按經濟內容分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物化勞動(包括勞動對象和勞動手段)和活勞動的耗費過程。因而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產費用,按其經濟內容分類,可劃歸為勞動對象方面的費用、勞動手段方面的費用和活勞動方面的費用三大類。生產費用按照經濟內容分類,就是在這一劃分的基礎上,將生產費用劃分為若干要素費用。1.材料費用。2.燃料費用。3.外購動力費用。4.工資費用。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6.折舊費。7.其他生產費用。(二)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分類工業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發生的費用,首先可以分為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和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期間費用兩類。1.生產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為具體反映計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的各種用途,提 *** 品成本構成情況的資料,還應將其進一步劃分為若干個項目,即產品生產成本項目(簡稱產品成本項目或成本項目)。工業企業一般應設置以下幾個成本項目:(1)原材料,也稱直接材料。(2)燃料及動力,也稱直接燃料及動力。(3)工資及福利費,也稱直接人工。(4)製造費用。企業可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對上述成本項目做適當調整。對於管理上需要單獨反映、控制和考核的費用,以及產品成本中比重較大的費用,應專設成本項目;否則,為了簡化核算,不必專設成本項目。2.期間費用按經濟用途的分類工業企業的期間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可分為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三)生產費用按計入產品成本......>>
問題八:怎樣核算銷售成本准確 (一)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購入的商品進價作為出售或發出商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即先購入先銷售。因此,每次發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庫存最久的存貨,期末庫存則是最近購入的商品。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先入庫必須先發出的商品,如易變質的鮮活商品。根據A商品明細賬資料,7月份的商品銷售成本計算如下:月內銷售數量為1 300包,按先進先出法計算為:(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80=560(元)採用先進先出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可以逐筆結轉,不需計算商品單價,但工作量較大,如購進批次多,而單價又各異,則計算工作較為復雜,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簡單的企業。(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種商品庫存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再以平均單價乘以銷售數量和期末庫存金額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庫存金額+本期購入金額)/(期初庫存數量+本期購入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期末庫存金額=期末庫存數量×加權平均單價[例]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加權平均單價=(800+660+480+1040+560)/(400+300+200+400+200)
=3540/1500=2.36(元)本期商品銷售成本=1 300×2.36=3 068(元)期末庫存商品金額=200×2.36=472(元)採用加權平均法計算的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計算結果亦較准確,但工作量較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前後進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三)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在每次購入商品以後,根據庫存數量及總成本算出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結存金額+購進金額)/(結存數量+購進數量[例]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7月4日進貨後平均單價=(800+660)/(400+300)=2.09(元)7月7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460+480)/(700+200)=2.16(元)7月19日進貨後平均單價=(1184+1040)/(550+400)=2.34(元)7月21日進貨後平均單價=(2223+560)/(950+200)=2.42(元)本月各次銷售商品成本按銷售時的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如下:7月13日商品銷售成本=350×2.16=756(元)7月26日商品銷售成本=500×2.42=1 210(元)7月30日商品銷售成本=450×2.42=1 089(元)本月商品銷售成本合計1 300(包) 3 055(元)採用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比較均衡,但也存在企業經營商品品種多,每月進銷業務頻繁時計算工作量較大的問題。一般適用於品種簡單,前後進貨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四)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作為計算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如下:每批商品銷售成本=每批商品銷售數量×該批商品實際進貨單價採用個別計價法,會計部門應按進貨批次設置商品明細賬;業務部門應在發貨單上註明進貨批次;倉庫部門應按進貨批次分別堆放商品。這種方法便於逐筆結轉商品銷售成本,計算比較正確,但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直運商品和進貨批次少、銷售能分清進貨批次的商品。(五)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按照每一......>>
問題九: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正確劃分的費用界限是( )。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期間費用是指企業本期發生的、不能直接或間接歸入營業成本,而是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的各項費用,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等
因此,選BCD
4. 一個物品成本價怎麼計算
不同成本價,其計算公式不同,具體如下:
【買入均價】是一種不計任何手續費、只算凈成本的一種成本價類型。買入均價是日終清算計算的,即當日買入均價無變動,下一交易日才顯示新買入均價。只有買入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買入均價=歷史成交金額\持倉股數,有買有賣時的買入均價計算公式為:買入均價=[(買入後數量-買入數量)*變化前買入均價+買入數量*買入價格]\買入後數量。
【持倉成本】是只計算買入手續費,不計算已發生賣出手續費,也不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只計買入,不計賣出,不受買賣先後順序影響。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持倉成本=(歷史買入清算金額+當日買入清算金額)\(歷史買入數量+當日買入數量)。
【攤簿持倉成本】是計算了客戶實際已發生的買入和賣出的手續費,但不會預估剩餘持倉賣出手續費的一種成本價類型。如果中途有賣出一部份,該部份盈虧會攤薄到剩餘持倉的成本中,即未清倉情況下,若盈利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低,若虧損賣出部分持倉,攤薄持倉成本會攤高。攤薄持倉成本計算公式為:攤薄成本=(歷史買賣清算金額差+本日買入清算金額-本日賣出清算金額)\(歷史買賣數量差+本日買入成交數量-本日賣出成交數量)。
【保本價】計算原理同攤薄持倉成本。
5. 怎樣算一件商品的成本價
1、從分步法上來說: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從分類法上來說:以敗山凱「唯高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3、從分批法上來說: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察喚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4、從品種法上來說: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
6.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是怎麼算出來的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一般是根據每個不同的產品算出不同的成本的。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資產減值損失: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或損失):企業以各種方式以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利潤總額 = 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7. 一個產品的成本單價是怎麼算的
所有的成本、費用相加合計數除以產品數量 算出單價成本
8. 一個物品成本價怎麼計算
1、成本價只計算買入的成本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持股期間不考慮賣出股票有盈利;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持股股數成本價計算持股期間賣出股票盈虧:即用戶買入單只股票後,成本價為買入股票的買入金額加上交易費用(傭金和手續費)除以持股股數的數值,如持股期間賣出股票有盈利,則買入金額需要扣除這些金額;計算公式:成本價=(買入金額-盈虧金額)/持股股數說明: 1.公式中的盈虧金額包括賣出股票的盈利或虧損金額; 2.如盈虧金額為負值,即為虧損,公式中減負值則為加正值,因此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大,成本價增加;反之當賣出股票盈虧,盈虧金額為正值,則公式中的分子比買入金額小,成本價減小。
9. 產成品的成本單價怎麼算
產成品的成本單價主要就是料,工,費,也就是生產產品所需要的原材料,工人的工資,還有能夠歸結到這個生產產品的所有的費用,用總支出的金額除以整體的生產量,就是產品的成本單價。
10. 如何計算商品的成本
計算公式如下:
1、存貨單位成本=(原有庫存存貨的實際成本+本次進貨的實際成本)/(原有庫存存貨數量+本次進貨數量)
2、本次發出存貨的成本=本次發出存貨數量*本次發貨前的實際成本
3、本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本月月末存貨單位成本歲陪
採用移動平均法能夠使企業管理當局及時了解存貨的結存情況,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出和結存的存貨成本比較客觀。但由於每次收貨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價,計算工作量較大,對收發較頻繁的企業不適用。
移動加權平均法的時值一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的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作為在下次進貨前計算各次發出存貨成本依據的一種方法。
(10)怎麼算產品成本單價擴展閱讀:
移動加權平均法:返雀絕
移動加權平均法指企業按實際成本進行材料明細分類核算時,以各批材料收入數量和上批結余材料數量為權數,計算材料平均單位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這種計價方法,每購進一批材料需重新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據以作為領用材料的單位成本。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漏姿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