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會計中的計劃分配額怎麼算
擴展閱讀
大盜什麼皮膚免費用 2025-05-16 17:31:50
石油股票什麼情況會長 2025-05-16 17:18:13

成本會計中的計劃分配額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3-05-21 04:23:38

1. 成本會計分配率怎麼計算

成本會計中有很多費用分配率,你要的是哪一種費用的分配率?是材料費用?製造費用?輔助生產費用?能否說具體、准確一點?
通用的分配率公式是:
某項費用分配率=待分配的費用/分配標准之和

2. 計劃成本分配法第二步,也就是調整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方法如何理解

計劃成本分配法是按照確定的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在各受益車間和部門分配輔助生產費
用的方法。這種方法計算方便、直接,可以簡化計算過程,同時也便於分析和考核各部門單位的經
濟責任。
一、計劃成本分配法的常規做法
是先按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和實際供應量,在各受益對象(包括各輔助生產單位在內)之間分配生產費用,再計算和分配輔助生產單位實際發生的費用(待分配費用加上輔助生產單位內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入的費用)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費用的差額,即輔助生產單位產品或勞務的成本差異。為了簡化分配工作,輔助生產的成本差異一般全部調整計入管理費用,不再分配給其他各受益對象。[例]某工廠有供電和供水兩個輔助生產車間,本月發生輔助生產用
:供電車間69440元,供水車間35000元,該廠確定的計劃單位成本每度電為0.64元,每噸水為
3.9元,該廠本月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勞務量如下:(1)供電車間用水800噸(2)供水車間用電
12000度(3)產品生產耗電80000度,耗水6000噸(4)車間一般耗用電12000度;用水1000噸(5)廠部管理部門耗電8000度,耗水3000噸。第一步,按計劃成本將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給全部受益對象
供電車間分得水費
=800×3.9=3
120
供水車間分得電費
=12
000×0.64=7
680
產品生產分得費用
=80
000×0.64+6
000×3.9=74
600
車間一般耗用分得費用
=12
000×0.64+1
000×3.9=11
580
廠部管理部門分得費用
=8
000×0.64+3
000×3.9=18
260
編制會計分錄如下:借: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電)3120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7680一一基本生產成本74600製造費用一一基本生產車間11580管理費用16820貸:生產成本一一輔助生成本(供電)71680(112000×0.64)一一輔助生產成本(供水)42120(10800*39)

3. 成本會計交互分配法和計劃成本分配法,求助各位會計大神。要求計算過程和會計分錄

答:直接消敏分配法
電迅橋則費分配率=11150/44000=0.25
一車間應分攤的電費=0.25*25000=6250
二車間應承擔的電費=0.25*18000=4500
管理部門應承擔的電費=11150-6250-4500=400
維修費用分配率=8500/1500=5.67
一車間應承擔的維修費=500*5.67=2835
二車間應承擔的維修費=900*5.67=5103
管理部門應畝棚承擔的維修費=7800-2835-5103=138
借:生產成本-一車間9085
借:生產成本-二車間9603
借:管理費用538
貸:輔助生產成本-電費11150
貸:輔助生產成本-維修費7800

4. 成本會計 直接分配法 一次交互分配法 計劃成本分配法

(1)直接分配法:
某輔助生產費用的直接分配率=該輔助生產部門歸集的費用/該輔助生產部門對外提供的勞務數量
供電車間費用分配率=12000/(50000-10000)=0.3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電費=28000*0.3=8400
管理部門應承擔的電費=12000*0.3=3600
供水車間費用分配率=1840/(8000-2000)=0.307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水費=5000*0.31=1535
管理部門應承擔的水費=1000*0.307=305(約三位小數,有誤差)
會計分錄:
借: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8400
管理費用 36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12000
借: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野哪陪 1535
管理費用 305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1840

(2)交互分配法
第一步:交互分配
供電車間單位成本=12000/50000=0.24
供水車間單位成本=1840/8000=0.23
交互分配:
供電車間應負擔的水費=2000*0.23=460
供水車間應負擔的電費=10000*0.24=2400
第二步:對外分配
交互分配後的費用:
供電車間的費用=12000+460-2400=10060
供水車間的費用=1840+2400-460=3780
所以,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
供電車間單位成本=10060/(50000-10000)=0.2515
供水車間單位成本=3780/(8000-2000)=0.63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電費=28000*0.2515=7042
管理部門應承擔的電費=12000*0.2515=3018
基本生產車間應承擔的水費=5000*0.63=3150
管理部門應承擔的水費=1000*0.63=630
會計分錄:
借: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緩圓車間) 46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24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240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460
借: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10192(合計)
管理費用 3648(合計)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1006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3780
(3)計劃成本法
輔助生產車間分配給某受益單位輔助生產費用=該受益單位耗用輔助生產車間產品或勞務數量×計劃單位成本
按計劃成本計算各受益對象的費用:
供電車間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水費=2000*0.5=1000
供水車間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電費=10000*0.3=3000
基本生產車間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電費=28000*0.3=8400
基本生產車間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水費=5000*0.5=2500
管理部門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電費=12000*0.3=3600
管理頌蠢部門按計劃成本應負擔的水費=1000*0.5=500
按計劃成本計算的電費合計=3000+8400+3600=15000
按計劃成本計算的水費合計=1000+2500+500=4000
供電車間的成本差異=12000+1000-15000=-2000(節約差)
供水車間的成本差異=1840+3000-4000=840(超支差)
會計分錄:
借: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100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3000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10900(合計)
管理費用 410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1500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4000
差異調整:
供電車間:
分配率=-2000/(50000-10000)=-0.05
基本生產車間應負擔的電費=-0.05*28000=-1400
管理部門應負擔的電費=-0.05*12000=-600
供水車間:
分配率=840/(8000-2000)=0.14
基本生產車間應負擔的電費=0.14*5000=700
管理部門應負擔的電費=1000*0.14=140
會計分錄:
借: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700(-1400+700)
管理費用 - 460(-600+140)
貸: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電車間) -2000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供水車間) 840

5. 關於成本會計的計算公式

成本會計是概念,沒有公式的。

成本核算步驟:

1、必須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

2、必須了解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

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

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

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

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

(5)成本會計中的計劃分配額怎麼算擴展閱讀

成本會計基本職能要求是按國家規定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及時、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實的信息,以求達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成本會計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核算,總體上跟一般的會計的工作程序相同,具體核算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具體表現為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計算產品成本;設置賬戶、登記明細賬;編製成本報告等。

此外,及時、真實的成本資料能對各成本、費用的監督與控制起關鍵作用,成本會計除上述基本核算工作外,還應積極主動地分析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與管理、參與監控,為生產經營決策保駕護航。

6. 成本會計五種分配法怎麼算

成本會計一般核算的是成本在完工產品與未完工的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其分配的方法有7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
是指當月發生的成本全部有完工產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2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
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是對各月在產品按年初在產品成本計價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各月月末在產品
結存數量較少,或者雖然在產品結存數量較多,但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穩定、起伏不大的產品。
採用在產品按年初數固定計算的方法,對於每年年末在產品,則需要根據實際盤存資料,採用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成本
,以免在產品以固定不變的成本計價延續時間太長,使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而影響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和導致企業
存貨資產反映失實。
3在產品按所耗原材料費用計價法
是月底在產品只計算其所耗直接材料成本,不計算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等加工成本全部由完工產
品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直接材料成本在生產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且材
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產品。
4約當產量比列法
是將月底在產品數量按照完工程度折算為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按照產成品應負擔的比例來分配;
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大,且生產成本中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等加工成本的比重相
差不大的產品。
5在產品按固定成本成本計演算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固定不變,在年底時應當根據實際盤點的在產品數量,具體計算在產品成本,在以此計算12月份產品成
本。此種方法適用於月底在產品數量較多,但各月變化不大的產品,也適合於月底在產品數量很小的產品。
6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法
月底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該種產品本月全部成本減去按定額成本計算的月底在產品成本,余額作為完工產品成
本;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單位定額成本;這
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成本定額比較准確、穩定,而且月底在產品數量變化不是很大的產品。
7定額比列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
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其中,原材料費用按原材料費用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
項加工費用,按定額工時或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這種方法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准確、穩定,但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較大的產品。
輔助生產車間的分配有4種:
1直接分配法
所謂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慮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相互提供勞務的情況,而是將各種輔助生產費用直接分配給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的一種分配方法。
這種分配方法最為簡便,但只宜在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不多,不進行交互分配對輔助生產成本和企業產品成本影
響不大的情況下採用。
2交互分配法
採用交互分配法。需要進行兩次分配。首先,根據各輔助生產車間相互提供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
率),在各輔助生產車間之間進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後,將各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後的實際費用(即交互分配前的費用加上
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減去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再按提供勞務的數量和交互分配後的單位成本(費用分配率),在輔助生產
車間以外的各受益單位進行分配。
採用交互分配法,由於輔助生產內部相互提供勞務全部進行了交互分配,因而提高了分配結果的正確性;但由於各種輔
助生產費用都要計算兩個費用分配率,進行兩次分配,因而增加了核算工作量;由於交互分配的費用分配率(單位成本),是
根據交互分配前的待分配費用計算的,所以據此計算的分配結果仍不十分精確。在各月輔助生產費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況下
,為了簡化計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輔助生產費用分配率作為交互分配的分配率。
3代數分配法
採用代數分配法,應先根據解聯立方程的原理,計算輔助生產勞務的單位成本,然後根據各受益單位(包括輔助生產內部
和外部各單位)耗用的數量和單位成本分配輔助生產費用。
採用代數分配法分配費用,分配結果最正確。但在輔助生產車間較多的情況下,未知數較多,計算復雜,因而這種分配
方法適宜在計算工作已經實現電算化的企業採用
4計劃成本分配法
採用這種分配方法,輔助生產為各受益單位(包括受益的其他輔助生產車間、部門在內)提供的勞務,都按勞務的計劃單
位成本進行分配;輔助生產車間實際發生的費用(包括輔助生產內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在內)與按計劃單位成本分配轉出的
費用之間的差異,可以再分配給輔助生產以外各受益單位負擔,但為了簡化計算工作,一般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採用按計劃成本分配法,各種輔助生產費用只分配一次,且勞務的計劃單位成本已事先確定,因而簡化和加速了計算分
配工作;通過輔助生產成本節約或超支數額的計算,還能反映和考核輔助生產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此外,按照計劃單位成
本分配,排除了輔助生產實際費用的高低對各受益單位成本費用的影響,便於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單位的經濟責任。但是採用
這種分配方法,必須具備比較正確的計劃成本資料。

7. 計劃成本分配法的方法計算

在生產實踐中,各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實際生產費用與計劃成本存在差異是在所難免的。因此,「計劃成本分配法」的核心問題是「成本差異」的計算。前面資料中規定的計算公式是:成本差異= 各輔助生產部門發生的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入的費用-按計劃成本分配轉出的費用;而案例中隱含的計算公式為: 成本差異=輔助生產實際成本-按計劃成本分配合計。
我們僅就鍋爐車間為例分析本案例的差異計算:鍋爐車間直接生產費用為28 730元;應從機修車間轉入760元(200×3.80);則鍋爐車間輔助生產實際成本為29 490元(28 730+760);鍋爐車間按計劃成本分配合計為30 820元(13 400×2.30,包括機修車間的400×2.30);鍋爐車間最後的「成本差異」為-1 330元。
從鍋爐車間的計算過程中不難發現,本案例是在用一個已經含有計劃成本成分的數字29 490元(28 730+760)和另一個完全為計劃成本的數字相減,來求得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這種做法不但極為繁瑣,又使得「成本差異」成為一個完全虛擬、喪失實際基礎的數字。
筆者認為:輔助生產實際成本就應當為各輔助車間當期發生的直接生產費用,即鍋爐車間為28 730元;而計劃分配成本就應當為按該車間計劃單位成本對「外部使用部門」的分配成本,即鍋爐車間為29 900元(21 850+8050);「成本差異」就應當為各輔助車間生產費用減去對「外部使用部門」分配計劃成本的差,即鍋爐車間為-1 170元(28 730-29 900)。這樣做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交互分配計算,又使得輔助生產實際成本更為「實際」,才能真正體現簡易分配方法的簡單容易操作。
看出:按計劃成本「對外」分配的輔助生產費用金額仍然為41 300元(31 350+9 950);待分配的「成本差異」仍然為-270元。即計算結果與案例解析完全相同。但本方法會使得計算更為簡便,分配表更為清晰易懂。

8. 成本會計,分配率或應分配材料費用是怎麼求出來的

用本月發生的直接人工費總金額和製造費用總金額除以本月全部產品工時,得出的就是小時費用分配率,再按照不同的產品工時相乘,就得出每種產品的直接人工費和製造費用,再加上其相應的直接材料,就是該產品當月的生產成本。材料費用的標准分配公式:

1、材料費用分配率=需分配的共同耗用費用總額÷分配標准總量(總額)

2、某產品應分配負擔的費用=該產品的分配標准量(額)×費用分配率

(公式2即分配額公式)

採用定額耗用量比例分配法專用:

1、某種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耗用定額

2、材料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共同耗用材料費用總額÷∑(各產品材料定額耗用量)

3、某種產品應分配負擔的費用=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耗用量×材料費用分配率

更多和會計考試相關的考試信息,歡迎登陸高頓財經官網http://www.gaon.cn/

9. 成本會計 計劃成本分配法 黃色的那兩個數「1.05」和「1.1」是怎麼算的

1.05是供水車間供水的計劃單位成本,臘賣各部門應分攤的輪派逗費用=耗用數量*計劃成本
比如基本車間按計劃成本應分攤的費用=100 000*1.05=105 000

1.1是運輸車間羨乎運輸的計劃單位成本,解釋同上

10. 工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分配標准如何計算

你們公司應該有成本核算的方法,你先看一看,俱體採用的是什麼成本核算方法,實在不知道你可以看看成本會計的書,那上面講了五種方法。
沒渣我給你講講大概的程序供你參考:
首先你要先計算出產成品的單位成本,產成品的成本包括:原輔包材、人工工資、水電汽費、機器的折舊等。
計入產品成本時的分錄:
借:生產成本—原輔包材
借:生產成本—人工工資
借:生產成本—水電汽
借:生產成本—折舊費
貸:原材料—原輔包材
貸枯滑悄:應付工資
貸:預提費用—水電費(一搬水電費都預提)
貸:累計折舊
月未按完工程度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原輔包材直接分配,人工工資按人工工時分配,水電汽和機器折舊按機械工時分配)。
分錄如下:借:產成品(成本價
貸:生產讓碰成本
成本計算出來就有一個產品的成本單位,銷售時當然就按你計出來的產品和單位成本結轉你本月的銷售成本:
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產成品(成本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