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工程投標中疫情成本怎麼算
1、首先防疫成本前提條件:疫情防控期間,建設工程確因需要必須施工的。
2、其次防疫成本具體內容:口罩、酒精、消毒水、手套、體溫檢測器、電動噴霧器等疫情防護物質費用和防護人員費用。
3、然後防疫成本調整細則:由承發包雙方按實簽證,進入結算,疫情防護費應及時足額支付。
4、然後防疫成本計算時間:自文件發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暫定三個月(鄭州建設局)。
5、最後防疫成本具體數額:浙江住建廳明確:疫情防控期間繼續施工的項目,可在工程造價中單列疫情防控專項經費,按照每人每天40元的標准計取。以上就是上海工程投標中疫情成本演算法。
㈡ 酒店隔離14天要花費多少錢
隔離14天需要花費2400元左右,隔離需要的消費,就兩點,住宿,吃飯,如果早餐、午餐和晚餐的平均成本分別是12元、16元和10元,那麼這是38元,所以以這個價格購買食物也不會太糟糕。你可以保存它。14天的費用是532元。這兩個頭加起來是2332元。基本上,2400元足夠經受14天的檢疫,這很容易。如果能以更便宜的價格找到住處,那將節省很多錢。
在任何情況下,當涉及到成本時,酒店應該是「清晰和真實的」。起初,他們錯誤地認為接收被隔離旅客的費用由政府承擔,這是酒店工作的錯誤,因此他們不能以此為借口「買賣」。被強行運送到指定檢疫地點的旅客不得決定他們吃什麼或住在哪裡。如果旅館的價格不合理,他們只能忍受。酒店作為隔離點接待旅客會產生經濟成本,更要承擔風險,但不能作為「亂收費」的理由。
起初,一些隱瞞病情的人也擔心收費過高,因此他們避免隔離,甚至拒絕看醫生。當病人得到明確診斷,費用由政府財政部門補貼時,他將不必擔心,並積極配合治療。在特殊時期,一些企業停產,人民沒有收入來源。除人民群眾承受的額外經濟損失外,隔離費用高達數千元,將使人民群眾抵抗和逃避,增加傳染病的風險,給防控工作帶來很大困難。
拓展資料:
檢疫措施是保證人們安全的必要措施。但措施越詳細,成本就越高。目前,國家尚未出台有關檢疫期間費用的政策法規,檢疫費用大多由當地政府補貼,部分地區由被檢疫人自行承擔。
合理收取檢疫費對防疫工作尤為重要。定點隔離實屬無奈,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經濟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對防疫工作的配合程度。不合理的隔離費用只能導致更多人「躲貓貓」,與防控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如何更加科學地設置隔離成本,在當前防疫的關鍵時期也當慎重考慮。
㈢ 中國新冠疫情以來對防疫的總投入是多少
3月8日,國家醫保局發布《2020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以下簡稱快報),《快報》對於醫保參保情況、醫保扶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醫保支付改革等進行了披露。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快報》中提到,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地醫保部門向新冠肺炎患者定點收治機構預撥專項資金194億元,全年累計結算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28.4億元,其中,醫保基金支付16.3億元。
根據國家衛健委數據,中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87071例,以此粗略推算,每一個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大約需要醫療費用3.25萬元。
事實上,這並不是國際醫保局第一次披露新冠肺炎醫保支付治療費用,早在去年3月中旬,國家醫保局方面表示,截至2020年3月15日,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全國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發生醫保結算93238人次,涉及總費用103960萬元,醫保系統共支付67734萬元。全國確診患者結算人數為44189人,涉及總費用75248萬元,人均費用1.7萬元,其中醫保支付比例約為65%。
不過,該人均支出數據是不斷變化的,是一個動態的數據,到了2020年4月初,據國家醫保局醫葯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當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截至2020年4月6日,全國31個省(區、市)和兵團新冠確診和疑似患者的醫保結算,涉及總費用約14.86億元,醫保支付9.9億元,總體支付比例為66.6%。其中確診住院患者結算51983人,涉及總費用11.18億元,醫保支付7.46億元,支付比例66.7%。疑似患者結算涉及總費用3.68億元,醫保支付2.45億元,支付比例66.6%,確診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已經達到2.15萬元。
彼時,熊先軍還表示,當時全國4萬多名外地醫務人員帶著設備器材馳援湖北,為患者提供了超常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這些成本很難充分體現在上述費用中。如果考慮這些,費用水平實則更高。此外,當時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少數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達到幾十萬元,甚至超過百萬元,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在面對新冠疫情的防控和治療中,醫保基金發揮了絕對的重要作用,除了患者的醫療費用,核酸檢測費用也被納入了大部分省市醫保,與此同時,疫苗接種費用也由醫保和財政共同負擔。
㈣ 全民免費接種的新冠疫苗,國家花了多少錢
如果按照一針疫苗200元人口,14億來計算,那麼兩針就接種完畢的疫苗,總共需要花費5600億人民幣。若是第3人才接種完畢的疫苗,那麼需要花費8400億人民幣。
國家為什麼要實行全民免費接種疫苗?為什麼要做賠本的買賣?
這筆龐大的疫苗支出,其實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算得上是一個很大的負擔,而且在疫情對各項經濟造成了一定影響的情況下,這筆支出的費用更是雪上加霜。但中國之所以這么做,肯定是站在民眾的角度上為大家考慮的。
如果按照一針疫苗200塊錢一家5口人來計算的話,那麼接種完兩針疫苗,一個家庭就要負擔2000塊錢。這筆錢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都不算什麼,但是對於那些低收入家庭或者是個人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所以國家之所以這樣做,主要也是為了減輕民眾的壓力,讓大家過得更好。
㈤ 核酸常態化到底要花多少錢
隨著最近幾個重點城市社會化全面清零,未來我們要想控制住疫情,那麼很可能會走上一條路叫作核酸常態化,啥意思?以後你去哪,光靠健康寶恐怕是不行了,還得有48~72小時的核酸證明,也就是說普通人平均每周應該至少要做兩次核酸才能保證正常生活,否則很多地方你恐怕都是去不了也進不去的。現在一些特大城市和一些特大省會城市已經在建設相關的核酸采樣點了,而且是廣泛鋪設,未來這種核酸采樣點應該跟咖啡店的數量差不多,半徑在1~2公里之內就要覆蓋一個。
那麼現在也有不少人會提出疑問,到底核酸的錢是誰來出的呢?首先核酸的價格已經一降再念脊降,一人一管單獨檢測的價格已經降到了20塊錢以內,而混剪的價格則已經低至3塊4毛錢,相比於兩年前動輒200多的價格,現在已經是便宜了很多。那麼我們可以算筆賬,一人一周7塊錢,對於一個500萬人口的城市來說,一周的價格就是3500萬,一年下來則需要17.5億。以此類推1000萬人口的城市大概需要35個億。
其次上面算的只是核酸的成本,還沒有算核酸檢測點的建設成本以及人工費用的支出。一個檢測點,基本是兩名護士一個保安的配備,還有防護服、轉運車這樣的成本每天算下來也要2000多塊錢,所以這就看建多少個采樣點了,暫時還無法計算它的總成本。
第三,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如果全國范圍推行常態化核酸檢測,每7天一次,那麼總成本大概就是4200億每年,如果是72小時一次呢,那麼成本就變成了100億元,48小時一次,一個月15次,那麼就更是達到了1.45萬億。什麼概念?常態化核酸檢測將佔到GDP的1.27%,佔到公共財政收入的7.18%。如果攤到每個人頭上,一年下來基本上也要花1000多塊錢,反正成本就是這么多,關鍵看這個錢誰來出,要是地方上來負擔確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財政收入可能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多,一年財政收入超過500億的不超過30個城市,也就是說常態化核酸費用差不多要佔到一個城市財政收入的5~10%了,這個負擔還是相當沉重的,因為本身疫情之下,很多地方的經濟就遭遇到了巨大的沖擊,地都賣不動了,他還哪來的更多的財政收入。
現在財政方面早已經是入不敷出,更多的都在等著全國的轉移支付。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走醫保,但現在全國醫保一年的總收入也就2.4萬億,也就是說如果核酸檢測的費用都是走醫保支出,那麼一下就佔了醫保費用的30~60%,醫保一下就變成了入不敷出,現在已經從一些醫院產生了反饋,原來有一些醫保能報銷的葯,現在都已經報不起了。
所以核酸常態化並不是問題,問題是這筆錢現在怎麼出?上萬億的支出放在哪?它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不這么干似乎又不行,因仔搭滲為非常態化的生活對經濟的影響更大,所以未來這塊還是要多考慮考慮的,目前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各自承擔一枝銷些,國家支持城市支付醫保壓價,然後企業讓利,老百姓自己也負擔一部分,大城市富裕的地方,國家支持的少一些,小城市貧窮的地方轉移支付就會多一些,也只是僅此而已。
現在其實就是一個兩害相權取其輕的階段,相比來說肯定還是要常態化核酸的,對於整個經濟的影響可能會更小一些,所以未來十有八九肯定會這么干,以後買杯咖啡的時候就要順便做個核酸。
那麼有人也關心這么多的核酸是不是相關企業就要發財了?確實有一些企業今年一季度的時候業績暴漲,但是越是後面常態化,他們就越是不可能賺到錢。剛才也說了全民負擔攻克時間,所以這時候肯定要壓低你的價格的,不可能讓你產生太多的利潤,我們也看到了隨著核酸檢測量大幅上升,一些公司的股價反而跌去了30~40%,就是這個道理。
總體來看現在全國防疫壓力還是很大的,經濟恢復常態可能還會往後延期,對於大家的信心影響還是比較大,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它遲早是要恢復常態的,這個毋庸置疑,所以資本市場最悲觀的時刻很可能已經過去了。
㈥ 一頭奶牛一年防疫成本是多少
一頭奶牛一年防疫成本是8元。
㈦ 疫情防控費的計取標準是多少
關於2021疫情國家規定補貼,由於疫情期間,一線醫護人員,以及防疫工作者,付出很大的努力,堅守在一線。對此,國家對這些人員進行補貼。根據2021年疫情補助政策,只對兩類人發放補貼。
一、今年以來,為有效防控疫情,部分工程項目建設因採取防控措施導致費用增加,根據有關法律法規,按照風險分擔原則,對建設工程疫情防控費用的計取,制定如下指導標准:
1、建設工程疫情防控費用由疫情常態化防控費和疫情防控增加費組成。疫情常態化防控費是按照《關於印發房屋市政工程常態化疫情防控指南的通知》實施的措施費用;疫情防控增加費是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基礎上,由於各地疫情動態防控採取特別措施而增加的費用。
2、疫情常態化防控費由承包人向發包人提供常態化疫情防控方案,經發包人簽證認價後,作為總價措施項目費由發包人承擔。合同有約定的,按合同約定執行。
二、疫情防控增加費作為非常態、突發情況下發生的費用,主要包含內容和費用承擔原則如下:
(一)應當由發包人承擔的費用
(二)由發包人和承包人協商分擔的費用
(三)承包人應做好企業實際發生的費用成本情況的記錄,收集書面證明資料,及時辦理簽證,計價時不計取管理費和利潤,不適用投標下浮率。
三、因疫情防控政策加強影響工期的,按照以下原則順延:
1. 工地停工天數根據疫情防控要求的停工、可復工時間計算,工期順延。因承包人疫情防控方案不到位,不能及時復工造成的工期延誤,由承包人承擔。
2. 由於材料設備、機械、人員不能及時進場以及核酸檢測頻次增加,造成工地窩工、施工降效的,發承包雙方根據項目具體情況協商確定工期順延天數。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九條 國家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將傳染病防治工作納入本行政區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第六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本級政府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傳染病預防、控制、監督工作的日常經費。
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傳染病流行趨勢,確定全國傳染病預防、控制、救治、監測、預測、預警、監督檢查等項目。中央財政對困難地區實施重大傳染病防治項目給予補助。
㈧ 2022疫情投入多少億
1169億。為了加強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中國加大抗疫人員以及資金投入,截止到2022年12月7日,疫情投入1169億,用於醫療救治、疫情防控所需設備和防控物資采購等。
㈨ 去年全國衛生總費用超7.5萬億!誰在買單抗疫花了多少
2021年全國醫療費用總額一經公布,就引起巨大震動,尤其是核酸檢測超過100億次,疫苗接種超過30億次。那麼7.55萬億誰支付的呢?它用在哪裡?做了那麼多核酸檢測,打了那麼多新冠疫苗,你花了多少錢抗擊疫情?這大概是很多人心中的疑問。今年照常公布的7.55萬億總醫療費用受到了很多關注,這在疫情元年2020年尤為明顯。 疫情前一年的2019年,中國醫療衛生總費用為6584億元,佔GDP的比重為6.67%。
與疫苗接種相比,核酸檢測背後的醫療成本要復雜得多。例如,從人群的角度來看,應該接受檢測的兩個群體和願意接受檢測的群體的醫療費用支付者是不同的。前者由財政、醫療保險或社會承擔,後者部分由個人承擔。事實上,除了疫苗、核酸等公認的醫療費用外,中國還有數以萬計的醫療機構在重建設施、采購和參與防疫所需的設備和物資,這些成本大部分來自財政補貼。
㈩ 去年全國衛生總費用超7.5萬億!誰在買單抗疫花了多少
去年全國衛生總費用超7.5萬億,這主要也是國家財政在買單,因為抗疫而花掉的費用肯定是在萬億級別以上,畢竟目前的許多醫療衛生事業都是與疫情防控息息相關的。
按照目前的支出比例來看,這無疑就是國家財政正在買單。去年的中央財政收入為90,000億元,但大部分的費用都已經投入到了衛生總費用上去,而且社會與個人支出是輔助性的,他們支出的部分費用將會在其他方面計入其中。按照抗擊疫情的花銷來看,其實突出的衛生總費用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抗疫費用比之以往要多得多,而且這也讓我國的衛生總費用一年比一年多,這盡管能與世界其他先進國家的衛生總費用能夠逐漸縮短距離,但是呈現出來的卻是高費用和高浪費的問題,我們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