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一幅一干元的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擴展閱讀
公司虛開成本怎麼舉報 2025-05-17 11:15:17

一幅一干元的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5-18 18:06:36

① 500塊錢的眼鏡成本

就像一副零售價需要500元左右的眼鏡框,那麼成本其實僅僅需要50元左右。 也就是說一副眼鏡框的利潤差不多是成本的10倍左右。 而像一副300元的眼睛片,一般成本也就是4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副眼襲枯鏡片的利潤差不多是成本的8倍左右。 這還僅僅是指國產的眼鏡框和眼鏡片。
所以說,眼鏡店是不需要經常察陸有顧客,每個月能夠百來個人前來消費的話,那麼商家其實就能夠賺好幾千,甚至上萬元了。 而且現在人們收入水平比較高,也比較愛美,就會經常去更換眼鏡框的款式,因此現在的眼鏡店生意其實是好很多了。 而且現在的眼鏡店一般都是有賣太陽鏡的。 所以即使不是近視的人,也會前去消費,所以眼鏡拍沒洞店的利潤還是很客觀的。 好了,各位看官,你們是近視眼嗎?你們一般多久會換一副眼鏡呢?你們換眼鏡的動機是什麼呢?留下你的觀點,在評論區跟大家討論一下吧

② 近視眼鏡成本多少

近視眼鏡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鏡架成本:鏡架成本取決於廠家和品牌。一些低端品牌的眼鏡鏡架成本可以在配賀幾十元,而高端品牌的眼鏡則可以成千上萬。

2. 鏡片成本:鏡片成本與質量、功能、材料有關。通常來說,普通的鏡片價格在數百元內,而高性能的防藍光、高透氣等功能的高檔鏡片價格則更高。斗核

因此,總的來說,一副普通近視眼鏡的成培銷派本通常在數百元到一千元之間。當然,具體成本取決於品牌、型號、材料、功能等因素。如果您需要購買眼鏡,建議在正規的眼鏡專業店或醫院的驗光室進行配鏡,以確保質量及舒適度,並避免購買到不合格產品帶來不必要的風險。

③ 眼鏡行業竟是暴利!一副眼鏡的成本是多少

我第一次配眼鏡的時候,想著就兩塊樹脂而已,也花不了多少錢,幾十塊應該可以了(那時候比較小,十二三歲的樣子)……其結果是,我口袋裡揣著一百多塊錢,理直氣壯地站在眼鏡店裡,看著幾百幾千的眼鏡,工作人員問我需要什麼幫助,我再裝摸做樣的告訴她們:“謝謝,但你們的眼鏡不太好看,我還是換一家吧”。然後,在理直氣壯的走出眼鏡店……現在想起來……哈哈哈哈。

下面進入正題

其實眼鏡行業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暴利,這得從不同的角度來看 。光從鏡片的材料成本上來說,眼鏡行業當然是暴利,不過這種看法太過於片面了。

④ 一幅500塊的近視眼鏡成本多少

一幅500塊的近視眼鏡的成本大約在200-400元之間,具體的價格取決於眼鏡的材料、品牌和設計。

⑤ 一副眼鏡的成本可以是多少

可以是5元,可以是5000元。
要看鏡架材料、工藝,例如普通鏡架是10元批發價,如果貴金屬鏡架呢?
無論玻璃鏡片、樹脂鏡片,根據折光率,可以是5元兩片,也可以是中國不能生產的進口貨,500元一片也是普通呀。

⑥ 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一副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1、商品成本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布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例: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碟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了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占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

⑦ 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一副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1、商品成本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布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例: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碟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了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占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

⑧ 一千多的眼鏡成本多少

成本就300-400的樣子吧,你可以淘寶上配,畢竟店裡要給租金發工資等等

⑨ 一副眼鏡的製作成本

一副市場價200塊的眼鏡商家加上加工費可以盈利50-100元不等。
一般的樹脂橡膠片都要比一般的眼鏡要貴,就是玻璃式的。
加膜的對眼睛好,所以加膜眼鏡會更貴。
價格的高低和使用的玻璃晶體價格成正比,加上手工費用才產生的巨額差價.
近視眼鏡成本基本是在20到150之間
零售價格看眼鏡出售的銷售定位決定

⑩ 一千元的眼鏡成本只要八兩百,這么賺錢的生意,為什麼做不長久

一個老闆,因為配一副眼鏡花了1100塊,所以回來就在網上查了眼鏡的成本。鏡框30塊,鏡片200塊。一拍腦門,我X,這么賺錢干。

2萬塊去廣州進的批貨,交一押二,三萬塊在步行街租了60平米的場地,門面10萬塊精裝成黑色主題,6萬塊買了驗光器械,每月1.5萬招了,店員、店長、驗光師各一名,地方廣告投放2萬。開業前兩個月生意火爆,之後的聲音就一直非常慘淡。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本來以為是店員服務不好。老闆也是個狠人,立刻把薪資方式做了調整。以利潤按百分比的形式跟所有店內人員分配,非常有誘惑力。當月純利潤沒有達到3萬,員工拿6成,老闆拿4成。突破3萬後,員工拿7成,老闆拿三成。只有動手做事的拿的錢越多,才更用心地去做事。但是店鋪開下來半年後還是倒掉了。這又是為什麼呢?

一個地方近視的人是有限的,因為前兩個月把這里需要戴眼鏡的人,都差不多配過了,一副眼鏡至少戴兩三年才會換,所以需要配眼鏡的顧客就少了。店面是固定不動的,所以很難從很遠的地方把顧客拉過來,因此店員在後期每天都在店裡打瞌睡,沒客源店鋪也就這么倒閉了。

其實眼鏡並不是暴利行業,以證監X公布的博X眼鏡為例,這是一家在中國創業板上市的全國連鎖眼鏡企業。他在2013年到2016年的營業額顯示,平均每一年的凈利潤只有9%,一個只有9%利潤的行業,怎樣也算不得暴利。從眼鏡的製作成本去看,顯示出的利潤空間是非常大的,但是實際上要除去房租、水電、員工開支、還有廣告投放,其實真正的利潤並沒有多少。

要說到暴利,唯一暴利的只有金融業和互聯網,但是互聯網創業失敗的比比皆是,留下來的也只是那些資金雄厚的巨頭。

看來正兒八經的近視眼鏡做不了,來點不正經的吧!老花鏡和偏光眼鏡擺攤就非常合適。老人需要的是便宜實用,地攤上的眼鏡像垃圾堆一樣堆在那裡,看起來就是貼上了便宜的標簽。一副老花鏡賣10塊錢,在我周邊這里進貨的廠家也就只賣1塊8到兩塊。因為便宜攤位又大,再加上地攤老闆地講,口很容易就會圍了一大堆的老頭老太,有人氣自然就有銷量。三個小時賣兩三千的,我都看到過好幾次。由於是地攤,所以這里賣完,就轉移到其他地方接著賣,靈活性強,這是地攤最大的優勢。當然擺地攤風吹雨打,口才要好,臉皮要厚,不是大多數人做得來的。

偏光眼鏡的消費人群主要是年輕人、遊客和汽車司機。我這里認識的廠家,他們五一期間嚮往海邊地區和旅遊景點的一款眼鏡。就這10來天的時間,出貨量已經達到了10萬,這一款的眼鏡出貨價是5塊6。到了景區,這款眼鏡要賣30~35,可以想像這些旅遊區賣家的利潤能有多大?

關於眼鏡的話題,這一期就講到這里。歡迎收藏點贊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