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經濟學中的成本有哪些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審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馬克思曾科學地指出了成本的經濟性質:「按照資本主義方式生產的每一個商品W的價值,用公式來表示是W=C+V+M。如果我們從這個產品價值中減去剩餘價值M,那麼,在商品剩下來的,只是一個在生產要素上耗費的資本價值C+V的等價物或補償價值」。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3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㈡ 邊際成本高好還是低好
邊際成本是低好,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明判增量。
邊際成本: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雀薯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比如,僅生產一輛汽車的成本是極其巨大的,而生產第101輛汽車的成本就低得多,而生產第10000輛汽車的成本就更低了(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帶來的效益)。生產新的一輛車時,所用的材料可能有更好的用處,所以要盡量用最少的材料生產出最多的車,這樣才能提高邊際收益。邊際成本簡寫為MC或MPC。
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會先減少,後增加。
當產量很小時,可以理解為企業的設備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因而產量很小,隨著企業僱傭更多的員工進行生產,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也開始變大,假設增加的第一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是10,那麼增加的第二個工人對產量的貢獻可能是15甚至更高,第三個會是30。
這對應生產函數曲線的第一個階梯,即邊際產品隨著投入的增加以遞增的比例增加(就是說增長率不是常數而是遞增的,從生產函數的斜率可以看出,斜率越大增長率越大),在這一階段產量的增加速度超過成本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減少;隨著員工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企業變得擁擠,這時候每增加的一個員工依然會提高生產設備的利用率,但是這個利用率的提高會慢慢減慢下來(生活中我們稱之為窩工),這對應生產函數的第二個階梯,即生產函數的斜率逐漸從第一個階梯時的最大值減少到0,當員工增加到某一程度,再增加一個員工時,這個員工對產量的貢獻將會是0,即邊際產量為0,在這一階段時,產量的增加速率從最大值逐漸減小到零,而成本的增加速率(每個員工的費用,加上每單位產品的成本)大於產量的增加速率,從而邊際成本增大。
即從邊際成本曲線可以看出它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表示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遞增。
而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激歲改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
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5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單位產量售價)高於邊際成本時,是劃算的;反之,就是不合算的。所以,任何增加一個單位產量的收入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出現虧損;只要增加一個產量的收入能高於邊際成本,即使高於總的平均單位成本,也會增加利潤或減少虧損。因此計算邊際成本對制訂產品決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微觀經濟學理論指出,當產量增至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入時,為企業獲得其最大利潤的產量。
㈢ 追加成本和邊際成本有什麼區別
追加成本和邊際成本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追加成本也叫追加投資追加投資、將應分得的現金股利或利潤轉為投資或收回投資外,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一般應當保持不變。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作為當期投資收益。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這個概念表明每一單位的產品的成本與總產品量有關。
2、研究意義不同
在計劃成本的基礎上,為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或為使工程建設繼續進行而增加的投資就是追加成本。
邊際成本法作為管理會計的一種方法,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依靠估計、假定和預測來計算單位成本,生產成本僅包括變動成本,這樣可以准確反映企業在實務上是如何發生的;與完全成本法相比,銷售量與利潤直接相關,更能准確反映實際利潤的多少。
3、實際運用方向不同
企業確認的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上述數額的部分,作為初始投資成本的收回,沖減投資的賬面價值。
運用邊際成本法取得信息,對企業管理者進行相關分析和決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其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點,避免操縱短期利潤,有利於短期產量決策。
(3)邊際成本和額外哪個好擴展閱讀: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邊際成本的計算:邊際成本計算方法很多,教材所承的方法並不是最好的方法,而且與概念不一致。但從應試角度,還應按其掌握。教材邊際成本計算:新籌資的加權成本,即為邊際成本。
㈣ 管理會計知識: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CMA是一門含金量高、系統性和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結合的非常緊密。通過CMA的學習,財務人不僅能掌握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還能培養其考生的全局思維。今天深空網就為大家介紹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CMA知識點之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
1.邊際收入和邊際成本的概念
邊際:指的是額外。
邊際收入/邊際營收/邊際收益: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收入
邊際成本:額外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
在短期運營中,
如果邊際營收大於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增加產量;
如果邊際營收小於邊際成本,企業就應該減少產量;
當邊際營收等於邊際成本時,企業能實現最佳的產量,此時該最佳產量能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咐森告。
邊際分析的基礎
1.相關性的界定
有效的決策必然是基於相關性的,即我們在衡明做判斷時必須選擇與決策春孝相關的數據。
數據的相關性(relevance)需同時具備兩個條件:
(1)只考慮在未來發生的數據。即決策涉及未來發生結果,過去發生的任何情況都與決策無關。
(2)不同方案所產生的數據必須要有差異。
相關成本:指預期的未來成本
相關收入:指預期的未來收入
2.沉沒成本
過去發生且無法收回的成本就是沉沒成本(sunk cost)。
毫無疑問,沉沒成本一定與決策無關。
邊際成本的經典例題分析
ABC公司每日生產成本的信息如下所示:
QQ截圖20220225152700.png
ABC公司第7個單位的邊際成本應為:
A.$179
B.$210
C.$286
D.$46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CM7=TVC7-TVC6=$1,250-$1,040=$210
㈤ 什麼是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為什麼
(1)平均成本是生產御斗悔每一單位產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邊際成本是企業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量。
(2)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均成本AC 一直遞減。
(3)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鎮正均成銷稿本AC 一直遞增。
(4)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AC =MC)時,平均成本AC 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