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財務軟體上成本核算錄完出庫單入庫單是不是就生成憑證,然後再幹嘛呢,具體步驟流程是怎樣的,謝了
出入庫單據要先記賬,然後再生成憑證,然後期末處理,中間可能還涉及到暫估處理等,最後是月末結賬
『貳』 請問做完記賬憑證下一步做什麼呀,謝謝
做完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做科目匯總表,根據科目匯兌表登記總分類賬;再記賬憑證逐筆登記明細賬。
資產負債表大多數數據按照會計總賬的科目余額分別填列,少數項目分析或合並填列,如 貨幣資金主要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填列。
附:(一)資產負債表編制說明
1.本表反映企業一定日期全部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情況。
2.本表「年初數」欄內各項數字,應根據上年末資產負債表「期末數」欄內所列數字填列。如果本年度資產負債表規定的各個項目的名稱和內容同上年度不相一致,應對上年年末資產負債表各項目的名稱和數字按照本年度的規定進行調整,填入本表「年初數」欄內。
3.本表「期末數」各項目的內容和填列方法:
(1)「貨幣資金」項目,反映企業庫存現金、銀行結算戶存款、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證保證金存款等的合計數。本項目應根據「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填列。
(2)「短期投資」項目,反映企業購入的各種能隨時變現、並准備隨時變現的、持有時間不超過1年(含1年)的股票、債券和基金,以及不超過1年(含1年)的其他投資,減去已提跌價准備後的凈額。本項目應根據「短期投資」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短期投資跌價准備」科目的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企業1年內到期的委託貸款,其本金和利息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凈額,也在本項目反映。
(3)「應收票據」項目,反映企業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銀行貼現的應收票據,包括商業承兌匯票和銀行承兌匯票。本項目應根據「應收票據」科目的期末余岩裂額填列。已向銀行貼現和已背書轉讓的應收票據不包括在本項目內,其中已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單獨披露。
(4)「應收股利」項目,反映企業因股權投資而應收取的現金股利,企業應收其他單位的利潤,也包括在本項目內。本項目應根據「應收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5)「應收利息」項目,反映企業因債權投資而應收取的利息。企業購入到期還本付息債券應收的利息,不包括在本項目內。本項目應根據「應收利息」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6)「應收賬款」項目,反映企業因銷售商品、產品和提供勞務等前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各種款項,減去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後的凈額。本項目應根據「應收賬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減去「壞賬准備」科目中有關應收賬款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如「應收賬明拍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期末有貸方余額,應在本表「預收賬款」項目內填列。
(7)「其他應收款」項目,反映企業對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應收和暫付的款項,減去已計提的壞賬准備後的凈額。本項目應根據「其他應收款」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壞賬准備」科目中有關其他應收款計提的壞賬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8)「預付賬款」項目,反映企業預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本項目應根據「預付賬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合計填列。如「預付賬款」科目所屬有關明細科目期末有貸方余額的,應在本表「應付賬款」項目內填列。如「應付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有借方金額的,也應包括在本項目內。
(9)「應收補貼款」項目,反映企業按規定應收的各種補貼款。本項目應根據「應收補貼款」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10)「存貨」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在庫、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項存貨的可變現凈值,包括各種材料、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委託代銷商品、受託代銷商品等。本項一目應根據「物資采購」、「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製半成品」、「神存商品」、「包裝物」、「分期收款發出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受託代銷商品」、「生產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減去「代銷商品款」、「存貨跌價准備」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以及庫存商品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企業,還應按加或減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後的金額填列。
(11)「待攤費用」項目,反映企業已經支出但應由以後各期分期攤銷的費用。企業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粗槐閉、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待攤費用,應在本表「長期待攤費用」項目反映,不包括在本項目內。本項目應根據「待攤費用」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預提費用」科目期末如有借方余額,以及「長期待攤費用」科目中將於1年內到期的部分,也在本項目內反映。
(12)「其他流動資產」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流動資產項目外的其他流動資產,本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如其他流動資產價值較大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其內容和金額。
(13)「長期股權投資」項目,反映企業不準備在1年內(含1年)變現的各種股權性質的投資的可收回金額。本項目應根據「長期股權投資」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中有關股權投資減值准備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14)「長期債權投資」項目,反映企業不準備在1年內(含1年)變現的各種債權性質的投資的可收回金額。長期債權投資中,將於三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應在流動資產類下「1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項目單獨反映。本項目應根據「長期債權投資」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長期投資減值准備」科目中有關債權投資減值准備期末余額和1年內到期的長期債權投資後的金額填列。
企業超過1年到期的委託貸款,其本金和利息減去已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凈額,也在本項目反映。
(15)「固定資產原價」和「累計折舊」項目,反映企業的各種固定資產原價及累計拆舊。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其原價及已提折舊也包括在內。融資租入固定資產原價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另行反映。這兩個項目應根據「固定資產」科目和「累計折舊」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16)「固定資產減值准備」項目,反映企業計提的固定資產減值准備。本項目應根據「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17)「工程物資」項目,反映企業各項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資的實際成本。本項目應根據「工程物資」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18)「在建工程」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各項未完工程的實際支出,包括交付安裝的設備價值,未完建築安裝工程已經耗用的材料、工資和費用支出、預付出包工程的價款、已經建築安裝完畢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工程等的可收回金額。本項目應根據「在建工程」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在建工程減值准備」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19)「固定資產清理」項目,反映企業因出售、毀損。報廢等原因轉入清理但尚未清理完畢的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以及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所發生的清理費用和變價收入等各項金額的差額。本項目應根據「固定資產清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填列;如「固定資產清理」科目期末為貸方余額,以「-」號填列。
(20)「無形資產」項目,反映企業各項無形資產的期末可收回金額。本項目應根據「無形資產」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無形資產減值准備」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21)「長期待攤費用」項目,反映企業尚未攤銷的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五年)的各種費用,如租入固定資產改良支出、大修理支出以及攤銷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其他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中在三年內(含1年)攤銷的部分,應在本表「待攤費用」項目填列。本項目應根據「長期待攤費用」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1年內(含1年)攤銷的數額後的金額填列。
(22)「其他長期資產」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資產以外的其他長期資產。本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如其他長期資產價值較大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其內容和金額。
(23)「遞延稅款借項」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尚未轉銷的遞延稅款的借方余額。本項目應根據「遞延稅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填列。
(24)「短期借款」項目,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1年期以下(含1年)的借款。本項目應根據「短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25)「應付票據」項目,反映企業為了抵付貨款等而開出、承兌的尚未到期付款的應付票據,包括銀行承兌匯票和商業承兌匯票。本項目應根據「應付票據」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26)「應付賬款」項目,反映企業購買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勞務供應等而應付給供應單位的款項。本項目應根據「應付賬款」科目所屬各有關明細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合計填列;如「應付賬款」科目所屬各明細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額,應在本表「預付賬款」項目內填列。
(27)「預收賬款」項目,反映企業預收購買單位的賬款。本項目應根據「預收賬款」科目所屬各有關明細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合計填列。如「預收賬款」科目所屬有關明細科目有借方余額的,應在本表「應收賬款」項目內填列;如「應收賬款」科目所屬明細科目有貸方余額的,也應包括在本項目內。
(28)「應付工資」項目,反映企業應付本付的職工工資。本項目應根據「應付工資」科目期末貸方余額填列。如「應付工資」科目期末為借方余額,以「-」號填列。
(29)「應付福利費」項目,反映企業提取的福利費的期末余額,以及外商投資企業按凈利潤提取的職工獎勵及福利基金的期末余額。本項目應根據「應付福利費」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0)「應付股利」項目,反映企業尚未支付的現金股利。本項目應根據「應付股利」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1)「應交稅金」項目,反映企業期末未交、多交或未抵扣的各種稅金。本項目應根據「應交稅金」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列;如「應交稅金」科目期末為借方余額,以「-」號填列。
(32)「其他應交款」項目,反映企業應交未交的除稅金。應付股利等以外的各種款項。本項目應根據「其他應交款」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列;如「其他應交款」科目期末為借方余額,以「-」號填列。
(33)「其他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所有應付和暫收其他單位和個人的款項。本項目應根據「其他應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4)「預提費用」項目,反映企業所有已經預提計入成本費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項費用。本項目應根據「預提費用」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列。如「預提費用」科目期末為借方余額,應合並在「待攤費用」項目內反映,不包括在本項目內。
(35)「預計負債」項目,反映企業預計負債的期末余額。本項目應根據「預計負債」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6)「其他流動負債」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流動負債以外的其他流動負債。本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如「待轉資產價值」科目的期末余額可在本項目內反映。如其他流動負債價值較大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其內容及金額。
(37)「長期借款」項目,反映企業借入尚未歸還的1年期以上(不含1年)的借款本息。本項目應根據「長期借款」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8)「應付債券」項目,反映企業發行的尚未償還的各種長期債券的本息。本項目應根據「應付債券」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39)「長期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除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以外的其他各種長期應付款。本項目應根據「長期應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額,減去「未確認融資費用」科目期末余額後的金額填列。
(40)「專項應付款」項目,反映企業各種專項應付款的期末余額。本項目應根據「專項應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41)「其他長期負債」項目,反映企業除以上長期負債項目以外的其他長期負債。本項目應根據有關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如其他長期負債價值較大的,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其內容和金額。
上述長期負債各項目中將於1年內(含1年)到期的長期負債,應在「1年內到期的長期負債」項目內單獨反映。上述長期負債各項目均應根據有關科目期末余額減去將於1年內(含1年)到期的長期負債後的金額填列。
(42)「遞延稅款貸項」項目,反映企業期末尚未轉銷的遞延稅款的貸方余額。本項目應根據「遞延稅款」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填列。
(43)「實收資本(或股本)」項目,反映企業各投資者實際投入的資本(或股本)總額。本項目應根據「實收資本」(或「股本」)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44)「已歸還投資」項目,反映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按合同規定在合作期間歸還投資者的投資。本項目應根據「已歸還投資」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額填列。
(45)「資本公積」項目,反映企業資本公積的期末余額。本項目應根據「資本公積」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46)「盈餘公積」項目,反映企業盈餘公積的期末余額。本項目應根據「盈餘公積」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其中,法定公益金期末余額,應根據「盈餘公積」科目所屬的「法定公益金」明細科目的期末余額填列。
(47)「未分配利潤」項目,反映企業尚未分配的利潤。本項目應根據「本年利潤」科目和「利潤分配」科目的余額計算填列。未彌補的虧損,在本項目內以「-」號填列。
『叄』 結轉銷售成本後還要做什麼會計處理
至少還得損益結轉
把所有收入類科目的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的貸方,作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營業外收入等科目)
貸:本年利潤
把所有費用類科目的發生額轉入本年利潤的借方,作分錄: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銷售費用、營業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外支出、所得費用等科目)
然後記帳、結帳。
『肆』 用友U8如何結轉銷售成本
第一步、點擊供應鏈-存貨核算-正常單據記賬
第五步、查看選單生成的會計科目是否是,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如果不是,請手動自己選擇下,然後可以在存貨核算設置里,設置相關科目即可
『伍』 做完記帳憑證後的下一步是什麼呢急~~~~~~~
做完羨兆憑證後的工作,順序如下:
1.現金帳、銀行帳行派岩、檔御
2.總帳,應收應付明細帳,費用明細賬,做科目匯總表、出報表、
3.申報納稅等等。
『陸』 用友T3中銷售成本結轉的處理方法及流程
用友T3中銷售成本結轉的處理方法及流程
會計實務中,銷售成本的計算比較繁瑣,尤其是當企業銷售多種產品且又必須分別核算銷售成本時,若採用傳統手工方式編制銷售成本結轉憑證,常出現數據不準確現象。用友T3財務軟體提供了強大的銷售成本核算功能,用戶可以在總賬系統中利用自動轉賬功能實現銷售成本的自動結轉,也可以選擇在供應鏈管理系統中利用核算模塊實現銷售成本自動結轉。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用友T3中銷售成本結轉的處理方法及流程,歡迎閱讀。
一、根據企業具體情況選擇軟體實施方案
企業可以根據供應鏈管理系統中核算模塊啟用與否及售出產品成本的計價方法不同選擇不同的實施方案。
1. 利用總賬自動轉賬功能實現銷售成本結轉。如果企業啟用了總賬系統,但沒有啟用核算模塊,銷售成本的結轉只能在總賬系統進行。或者結轉售出產品成本的計價方法為加權平均法,存貨種類又較少,則可以選擇此方案。在該方案下,銷售成本結轉的憑證在總賬系統自動生成,並可在總賬系統修改及刪除,可以准確、快捷地實現銷售成本的自動結轉。優點是涉及模塊少,操作簡便易行,對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要求較低。缺點是獲得存貨銷售成本的信息較少,不便對銷售成本進行深入分析。
2. 利用核算模塊完成銷售成本結轉。如果企業啟用了總賬系統與核算模塊,結轉售出產品成本的計價方法要求採用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等方法中任何一種方法,存貨種類較多,則可以利用核算模塊實現銷售成本的自動結轉。要注意加權平均法結轉成本既可在總賬系統進行,也可在核算模塊進行。但如果是其他成本計價方法只能在核算模塊進行了。在該方案下,銷售成本結轉的憑證在核算模塊自動生成,並自動傳遞至總賬系統,但不可在總賬系統修改及刪除,要想修改及刪除必須在生成憑證的原核算模塊中進行。利用核算模塊,可實現財務業務一體化處理,及時查詢存貨出入庫情況,了解分析各種存貨賬表。
用友T3供應鏈管理系統,包括采購、銷售、庫存、核算四個模塊。其中核算模塊主要針對企業收發業務,核算企業存貨的入庫成本、出庫成本和結余成本,反映和監督存貨的收發、領退和保管情況;反映和監督存貨資金的佔用情況。核算模塊既可以與采購、銷售、庫存集成使用,也可以只與庫存聯合使用,還可以單獨使用。核算模塊的功能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針對各種出入庫單據進行記賬、制單,生成有關存貨出入庫的會計憑證;二是對已復核的客戶、供應商單據如采購發票、銷售發票、核銷單據等進行制單,生成有關的往來業務憑證。該方案的優點是獲得銷售成本信息較多,能夠充分滿足用戶需求,適用於不同的成本計價方法;缺點是業務處理比較復雜,需要進行許多相關設置,對財會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本文主要以啟用總賬、核算兩個模塊為例進行分析。
二、不同方案下的'軟體環境設置
假定某商業企業成本計價方法採用加權平均法,有兩種庫存商品(1 405):圓鋼12、圓鋼14,計量單位為噸。圓鋼12:期初3噸、單價3 000元,本期采購入庫7噸、單價3 100元,本期售出2噸,售價3500元;圓鋼14:期初4噸、單價4 000元,本期采購入庫6噸、單價4 100元,本期售出3噸、售價4 200元。經計算圓鋼12平均成本應為3 070元,總成本6 140元;圓鋼14平均成本應為4 060元,總成本12 180元。
1. 在總賬系統自動結轉銷售成本。
(1)會計科目設置。銷售成本結轉是每月月末根據商品銷售數量和商品的平均單價計算各類商品銷售成本並進行結轉。商品銷售數量來源於“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加權平均單價等於期初及本期入庫的金額與數量之比,來源於“庫存商品”科目。銷售成本等於銷售數量與加權平均單價之積,銷售成本科目為“主營業務成本”。所以這三個科目設置時,要求其下屬明細科目相同(包括計量單位),且都需要進行數量核算,否則不能使用銷售成本的自動結轉功能。這三個科目可以用“成批復制”命令來實現三個科目的完全對應。具體操作方法為:先在“會計科目”窗口中增加“庫存商品”的兩個下級科目“圓鋼12”、“圓鋼14”,完成後退回到該窗口;然後執行“編輯”菜單中的“成批復制”命令,在“成批復制”對話框中輸入源科目“庫存商品”和目標科目“主營業務收入”的編碼,並選擇數量核算,確認後兩個科目的下級明細相同。用同樣方法設置“主營業務成本”。
(2)轉賬定義。在總賬系統中,執行“期末/轉賬定義/銷售成本結轉”命令,彈出“銷售成本結轉設置”對話框,在對話框中錄入三個一級科目的編碼。若錄入一級科目編碼,生成憑證時下級明細會全部生成,若錄入一個明細科目,則只會生成該明細科目的會計分錄。
(3)轉賬生成。在總賬系統中,執行“期末/轉賬生成/銷售成本結轉”命令,彈出“轉賬生成”對話框,選擇“銷售成本結轉”,若出入庫憑證未記賬,還要選擇“包含未記賬憑證”,單擊“確定”,彈出“銷售成本結轉一覽表”,再單擊“確定”後生成憑證並保存。憑證借方為“主營業務成本”,貸方為“庫存商品”,圓鋼12金額為6 140元,圓鋼14金額為12 180元。
提示:若“銷售成本結轉一覽表”中銷售數量沒有顯示或者不對,則說明取得收入的憑證在錄入時沒有錄入數量,或錄入有誤。若庫存數量不對,則有可能是期初錄入數量,或者本期入庫數量錄入有誤。銷售數量有誤,那麼應轉數量也就錯了。
2. 在核算模塊中自動結轉銷售成本。在該方案下,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設置:
(1)啟用核算模塊。以賬套主管身份登錄“系統管理”,執行“賬套/啟用”,不僅啟用“總賬”,還要啟用“核算”。
(2)設置會計科目。“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三個一級科目均進行數量核算,計量單位均為噸,均選擇“項目核算”輔助核算。選擇“項目核算”後,這三個科目均無須增加下級科目,日後維護會計科目比第一種方案簡單,只要維護一次商品目錄即可使三個科目的下級科目一一對應。
(3)建立存貨檔案,設置“存貨核算”項目大類。如果存貨要分類,可先設置存貨分類,再設置存貨檔案。如果不分類管理,可直接設置存貨檔案。
設置“存貨核算”項目大類:執行“基礎設置/基礎檔案初始化/項目檔案”命令,彈出“項目檔案”對話框,單擊“增加”按鈕,選擇“使用存貨目錄定義項目”後,單擊“完成”。此時系統自動以存貨目錄為項目建立了項目目錄。接著按該項目大類設置核算科目為上述三個科目。
(4)設置倉庫檔案。在基礎設置中,設置倉庫檔案。倉庫假定為01總庫,採用全月平均法即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5)核算期初記賬。期初余額既要在總賬系統錄入,還要在核算系統錄入。執行“核算/期初數據/期初余額”,選擇倉庫(如01總庫),錄入存貨信息。
(6)設置存貨科目及對方科目。存貨科目設定為“庫存商品”,存貨對方科目設置要根據出入庫類型不同設置不同科目,如采購入庫對方科目假定為“銀行存款”,銷售出庫對方科目為“主營業務成本”。執行“核算/科目設置”。
(7)出入庫單記賬。出入庫單在填寫時出入庫類別、存貨信息要正確,出庫單上只寫出庫數量。否則影響售出產品成本的計算。如果購銷存管理與核算系統同時啟用,則出入庫單由其他模塊完成,核算模塊就不用再錄入了。出入庫單記賬是將各種出入庫單據記入存貨明細賬等。執行“核算管理/正常單據記賬”命令,彈出“正常單據記賬”對話框,選擇倉庫、單據類型後“確定”,系統彈出正常單據記賬列表,選擇單據後點擊“記賬”。提示:記賬後的單據不能修改和刪除,若記賬後發現單據有誤,在本月未結賬狀態下,可以取消記賬後進行修改操作,但是如果已記賬單據已經生成憑證,那麼只能先刪除憑證後,才能取消記賬。
(8)月末處理。通過月末處理功能由系統自動計算本期存貨的平均單價以及出庫成本。執行“核算管理/月末處理/選擇倉庫/確定/確定”,彈出“成本計算表”,隨後進行二次確定完成成本計算。
(9)生成憑證。執行“核算管理/購銷單據制單/選擇”,彈出“查詢條件”對話框,勾選出入庫單後,“確認”,彈出“選擇單據”對話框,點擊“全選/確定”,彈出“生成憑證”對話框,單擊“生成”按鈕,則生成憑證。
三、不同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 會計科目設置。兩種方案會計科目設置不一樣,方案一需要在會計科目表中分別增加三個科目的下級明細科目,而且必須結構相同,均需要數量核算。方案二不必在科目表中分別增加三個科目的下級明細科目,只需要將其一級科目設置為項目核算,並進行數量核算,至於下級明細需在存貨檔案中錄入一次即可,當增加存貨核算項目大類後,系統自動將存貨檔案目錄作為項目目錄。
2. 期初余額錄入。方案一隻需要在總賬系統錄入期初余額即可,錄入時既要錄入金額,又要錄入數量。如果數量沒有錄入,直接影響加權平均成本的計算,導致結轉銷售成本有誤。方案二既要在總賬系統錄入,還要在核算系統錄入,兩者錄入方法相同,數據必須一致。核算系統錄入余額後必須進行期初記賬操作,否則無法開展日常業務處理。註:如果啟用核算系統的同時也啟用了庫存系統,期初余額可在這兩個系統中的任何一個錄入及期初記賬。
3. 出入庫單填寫。方案一無法填寫出入庫單,存貨入庫需手工填制入庫會計分錄,分錄中庫存商品科目一定要填寫入庫數量,如果不填,期末無法計算加權平均成本。本期售出產品,只填製取得銷售收入的會計分錄,而且在錄入“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時一定要填寫售出數量,否則期末自動結轉售出成本時,提示結轉數量為零,無法結轉。方案二需填寫出入庫單,出入庫單上出入庫類型一定要對,否則生成憑證有誤。銷售出庫單上只填寫售出數量即可,單位成本需進行月末處理後方可自動生成。出入庫憑證不用手工填制,全部自動生成。註:如果同時啟用了購銷存管理與核算系統,入庫單在采購系統填制或生成,銷售出庫單在庫存系統填制或生成。
4. 會計憑證生成。方案一在轉賬定義時可只錄入一級科目,不必錄入明細科目,系統會自動按明細生成憑證。生成銷售成本憑證前要先將入庫憑證審核記賬,以便正確計算售出產品成本。如果未記賬,那麼在轉賬生成時一定要選擇包含未記賬憑證選項。方案二要想生成售出產品成本,必須先將出入庫單進行“正常單據記賬”,其次進行“月末處理”,最後通過“購銷單據制單”生成售出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註:入庫單生成憑證不必進行“月末處理”,只有出庫單生成憑證才需要進行“月末處理”,自動生成“成本計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