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會計中,負債資金成本怎麼算
流動資產合計=貨幣資金+交易性金融資產+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預付賬款+應收利息+應收股利+其他應收款+存貨+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資產+其他流動資產
貨幣資金=現金+銀行存款+其他貨幣資金
短期投資=短期投資-短期投資跌價准備
應收賬款=應收賬款(借)+預收賬款(借)-應計提「應收賬款」的「壞賬准備」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應計提「其他應收款」的「壞賬准備」
存貨=各種材料+商品+在產品+半成品+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委託貨銷商品等」
存貨=材料+低值易耗品+庫存商品+委託加工物資+委託代銷商品+生產成本等-存貨跌價准備
材料採用計劃成本核算,以及庫存商品採用計劃成本或售價核算的企業,應按加或減材料成本差異、商品進銷差價後的金額填列。
其他流動資產=小企業 除 以上 流動資產項目 外的 其他流動資產
㈡ 如何計算債務資本成本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
一、現行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
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情況下,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一般表現為:
P0——借款的金額或債券發行價格
F——借款手續費率或債券發行費率
i——還本付息的期間
Pi——一定期間之後償還的本金
Ii——債務不同期間的約定利息
t——所得稅稅率
Kdt——債務的稅後資本成本
該模型設定無論債務資本用於何處,債務利息支付方式如何,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均發生在利息的支付期,抵稅額的計算均以支付期的利息為依據。
實際上,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究竟發生在哪期,是否與利息支付期一致,抵稅額應該怎麼計算,關鍵應看債務資本的用途及利息支付方式。
二、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的完善
(一)債務資本用於生產經營的成本計量模型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在分期付息情況下,利息的抵稅期與發生期、支付期一致,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均可抵減費用支付期的應交所得稅;
如果債券溢價、折價發行,還應考慮溢折價對所得稅的影響。在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情況下,利息的發生期、抵扣期早於支付期。
1.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在分期付息方式下,按面值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了債券利息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同時也考慮了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按面值發行的分期付息債券,利息抵稅額的計算依據就是利息當期支付額。
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債券利息的抵稅期與支付期不一致,應分別計算利息支付額和抵稅額的現金流量現值。此付息方式下,全部利息期滿時一次支付,利息抵稅額則按照權責發生制根據利息發生額分期計算,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2.債券溢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Yi——每期債券溢價攤銷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不僅考慮了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而且考慮了溢價對支付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溢價發行債券情況下,每期抵稅的不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出的利息,而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扣除該期溢價攤銷額後的余額,也即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數額。
因為在債券票面利率大於市場利率時,債券溢價發行,其溢價部分是發行債券單位為以後各期多付利息的一種事先收回,應從每期支付利息中予以扣除。
溢價發行債券情況下,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3.債券折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Zi——每期債券折價攤銷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不僅考慮了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在支付當期的抵稅作用,而且考慮了折價對支付當期所得稅的影響。
折價發行債券的情況下,每期抵稅的不是按面值和票面利率計算出的利息,而是在此基礎上加上本期折價攤銷額後的金額,也即記入「財務費用」賬戶的數額。
因為在債券票面利率低於市場利率時,債券折價發行,其折價部分是發行債券單位為以後各期少付利息而事先給予債券購買方的一種補償,應平均分攤到每一會計期間,與每期支付利息合在一起。
折價發行債券情況下,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其計量模型應該是:
(二)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建造的成本計量模型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建造,那麼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發生的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在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情況下均應在發生時記入固定資產的建造成本,不能抵減當期應交所得稅;
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發生的利息應記入財務費用,可以抵減發生當期的應交所得稅。
需要注意的是,記入固定資產建造成本的借款手續費、債券發行費用和債務利息只是在其發生時不能直接抵稅,但將來仍以固定資產折舊的形式參與抵稅。
1.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按面值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其中,Vit——記入固定資產建造成本的債券發行費用、利息以折舊形式進行的抵稅額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的直接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債券按面值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2.債券溢價發行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方式下,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及債券溢價攤銷的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溢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3.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
分期付息情況下,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此模型從發行債券的用途出發,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債券利息、債券發行費用不能直接抵稅,而在以後期間以折舊形式進行抵稅的情況;
另一方面考慮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後債券利息及債券折價攤銷的抵稅情況。如果到期一次付息,折價發行債券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應該是:
銀行借款根據其用途和利息支付方式的不同,其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同債券按面值發行的計量模型。
債務資本成本計量模型應注意的問題
1.模型的假設前提。債務資本成本的計量模型均建立在企業盈利之上,不適用於虧損企業。因為只有盈利企業才交所得稅,也只有盈利企業才體現出借款費用、債券發行費用及債務利息的抵稅作用。
2.債務還本付息的方式。同一用途的債務資金,還本付息方式不同,利息的抵扣期與支付期不同,個別資本成本不同。
用於生產經營的債務資本,在分期付息情況下,利息支付期與抵稅期一致;在到期一次還本付息情況下,抵稅期早於利息支付期。
3.稅後資本成本。在應用計量模型時應按現金流量折現法直接計算稅後債務資本成本,不能先計算出稅前債務資本成本,再用稅前債務資本成本乘以(1-所得稅稅率)來算稅後債務資本成本。
因為債務費用的抵稅額也具有時間價值。
4.債務資本的用途。在同一還本付息方式下,債務資本因用途不同,其資本成本不同。主要原因是不同用途的債務資本,其抵稅額的計算及抵扣期不同。
分期付息方式下,如果債務資本用於生產經營,其利息的支付期與抵稅期一致,抵扣額的計算根據當期記入「財務費用」的金額計算;
如果債務資本用於固定資產的建造,在固定資產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利息的支付期與抵稅期不一致,抵稅期晚於支付期,抵稅額的計算根據記入「固定資產」成本中利息分期計算。
(2)企業負債成本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債務資本成本是指借款和發行債券的成本,包括借款或債券的利息和籌資費用。債務資本成本是資本成本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籌資、投資、資本結構決策中均有廣泛的應用。
債務資本成本是企業承擔負債所需的資金成本,如:短期借款20萬,年利率是5%,20*5%*(1-所得稅稅率)就是債務資本成本。
成本估計
(一)到期收益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公司目前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則可以使用到期收益率法計算債務的稅前資本成本。
(二)可比公司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需要計算債務資本成本的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就需要找一個擁有可交易債券的可比公司作為參照物,計算可比公司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作為本公司的長期債務資本成本。
(三)風險調整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本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而且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那麼就需要使用風險調整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
(四)財務比率法(稅前資本成本,不考慮所得稅)
如果目標公司沒有上市的長期債券,也找不到合適的可比公司,並且沒有信用評級資料,那麼可以使用財務比率法估計債務資本成本。
根據目標公司的關鍵財務比率和信用級別與關鍵財務比率對照表,就可以估計出公司的信用級別,然後就可以按照前述的「風險調整法」估計其債務資本成本。
(五)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後資本成本,考慮所得稅)
稅後債務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1-所得稅稅率)。
㈢ 負債資金成本怎麼算
負債資金成本 的計算公式都是這樣表示的 、當企業處在不虧不盈狀態時按分式 前例中,假定該公司稅前利潤為零 。其他條件不變 ,則該債券資金成本仍可按公式 計算,結果 ,稅前利潤則為50 萬元 ,應當交納所得稅 16 。正是因為該公司發行債券支付了債券利息而使稅前利潤為零 ,該公司本年不必交納所得稅 。可以 認為 ,該公司雖然因為發行債券而支付了 50 萬元利 ,卻避免了16 萬元的所得稅支出,所以該公司 使用通過發行債券所籌資金的實際用資費用仍然是 33 萬元,和第一種情況的結果相同 事實上,不分具體情況 ,一律按公式 計算負債資金成本是不正確的 。下面以債券資金成本計算為 例分不同情況加以分析說明 、當企業盈利時對於盈利企業來講 ,按公式 計算負債資金成本是正確的 00028 、當企業虧損額等於或大於負債的用資費用I1 I1表示相當於虧損額的那部分用資費用 種情況,如果在 公司稅前利潤等於式大於零時 可以適用於負債資金成本計算的任何情況 ,是負債資金成本的通用計算 公式 以上分析表明,對一個企業來說 ,即使同一項負 ,在不同情況下,其資金成本也是不同的 ,按目前 教科書中的計算方法不加區別地計算是錯誤的 只適用於不虧損狀態下,因而不具備普遍定義 應予以糾正。
在該種情況下,如果仍按公式 計算負債資金成本就不正確了 。這是因為 ,在該種情況下 ,負債的 用資費用已不具有所得稅抵免效應 如前例,假定該公司虧損額為 50 萬元 ,其他條 件不變 。通過計算分析可以知道 ,即使該公司不發 行債券 ,不必支付債券利息 ,其稅前利潤不過為零而 (當虧損額大於負債的用資費用時,即使不發行債 券也改變不了虧損的事實) ,該公司發不發債券都不 會對所得稅產生影響 。換言之 ,該公司並沒有因為 發行債券支付 50 萬元的利息而取得少交納所得稅 的好處 ,並不具備所得稅抵免效應 。此時 ,按公式 財會藝苑按前例計算則為 10005000 10 10005000 、當企業虧損額小於負債的用資費用時在該種情況下 ,按公式 計算負債資金成本也是錯誤的 當企業的虧損額小於負債的用資費用時,相當 於虧損性的那部分用資費用並不具備所得稅抵免效 ,只有超過虧損額部分用資費用才具有所得稅抵免效應 。仍以前例來說明 ,假定前例中該公司本年 虧損額為 30 萬元 ,在該公司發行債券支付了 50 元債券利息後,該公司才虧損 30 萬元 ,此情況下 公司不需交納所得稅。
如果公司不發行債券則會盈 20萬元 ,顯然 50萬元的用資費用並不都具有 所得稅抵免效應 ,相當於虧損額的 30 萬元用資費用 並沒有得到少交納所得稅的好處 ,只有其中超過虧 損額的那部分用資費用即 20 萬元才具有所得稅抵 免效應 按全部用資費用50 萬元計算抵免額是錯誤 。
因此,在該種情況下 ,該債券資金成本為 揮汗灑荒坡 30萬元 20萬元 10005000 計算就會因為高估所得稅抵免額而低估負債資金成本 由此可以得出在該種情況下負債資金成本的計算公式
㈣ 負債的實際資金成本=年利息額×(1-所得稅率)
企業實際支付的銀行借款(或債券利息)就是100萬,因為利息費用可以在稅前扣除,可以起抵稅作用。基於此因素,負債的資本成本一般計算稅後資本成本,也就是:年利息額X(1-所得稅率)。這樣計算的目的是為了讓負債資本成本率與權益資本成本率具有可比性。
實際業務中支付借款利息和計算抵稅額不是同時進行的,所以100=75+25不對,應該是75=100X(1-25%)。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㈤ 負債成本率計算公式
了解負債資本成本率應先知道資本成本率,資本成本率是指企業用資費用和有效籌資額之間的比率,用公式表示為:資本成本率=用資費用額/(籌資額-籌資費用額),如果是通過借款籌資的話,這里的用資費用額就是你借款須交的利息,籌資費用額就是你借款時支付的手續費等,其中用資費用是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企業債務的利息允許從稅前利潤中扣除,從而可以抵免企業所得稅,因此,負債資本成本率只要在資本成本率的基礎上乘(1-所得稅稅率)即
負債資本成本率=資本成本率*(1-所得稅稅率)。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負債資本成本率就是你每通過借款、發行債券等籌集1單位的資本需要多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