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很多暴發戶都是做工程的,干工程真的那麼賺錢嗎
是賺錢啊,怎麼了?
隨隨便便墊幾千萬幾個億,甚至更多。一墊就是一年,甚至更久。
這么大的投資,不賺錢怎麼搞?小包工頭最慘,一個不小心賠個血本無歸。墊個一二百萬一年半載要不回來都是家常便飯。
貸款 打點 送禮 人脈 賺不到錢怎麼搞?
外行人不懂內行的苦,別看那些搞工程的天天下館子,天天豪車進進出出的,背後貸款指不定有幾千萬幾個億呢?當然人家也確實賺到錢了。但是估計下輩子都不想干這行。
我說幾句吧,舉個例子,年初談個項目往中建的工地上供不銹鋼水管,幾局的哪個項目就不說了,我們這一二百萬的東西在項目上連毛毛雨都算不上,競爭也很激烈,開始核算毛利潤是35個點,算下怎麼沒的哈,主管采購的提出要8個點,質保金佔5個點,運費加上後期補貨的費用算3個點,監理安裝到庫管算1個點,這就進去17個點,工具押金在工廠里提貨是自己墊的,加上磨損最後又得最少1個點,還剩下17個點,剛開始做錢不夠有借朋友的,做生意肯定要多還一點,再扣1個點,工期很長,供貨期間吃飯煙酒糖茶玩少不了吧,再扣1個點,算下來到手裡真沒多少錢了,這就是工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總結一下:虧的都是國家的,賺了都是個人的!
搞工程在十年前能成為暴發戶我信,現在做工程還能賺到錢的那都是少數,至少多數企業還是虧損的!
目前搞工程個人搞工程能賺錢的,目前做土方,防水,地基等等利潤尚可,而衫型圓主體土建工程如果稍有管理不慎和天災人禍基本上都是虧的傾家盪產的!
有些人說搞工程偷工減料賺錢,在前十年說這話,也許有點道理,現在偷工減料的基本屬於少數,當然我說的是政府投資項目,開發區搞得房地產開發本人不太了解不做評論!
以目前的工程造價來看,技術設備和管理都先進了,很多工程的造價和十年前是一個價,而人工費已經漲幅了很多,但是機械設備費用幾乎腰斬,而材料費很多材料價格比08年還低比如鋼筋!
現在工程都是實名制,終身制,還多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低價拿工程,最後造成企業虧損嚴重,而實際上包工程的幾乎不會虧損利潤也就在15-20之間,這個還要看管理!如果出了事故的話,那就肯定是要陪的!
所以現在說搞工程的是暴發戶,不敢苟同,君不見搞工程的企業虧成狗,國家每年來補貼!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吧。首先,其實做工程和其他行業相比,並沒有什麼超過 社會 平均利潤的,正常的一般也就10%~15%左右,和餐飲、 娛樂 的行業相比,差太多,但因為單個工程的造價高,所以利潤的總額相反就會多。但是這個行業普遍存在進度款難撥,工程保證金等尾款要不到的情況,也造就了很多人是紙上富貴。利潤被拖欠、自己又拖欠農民工、材料供應商的款的情況是做工程老闆們的正常狀況,為了讓所有人相信自己,就買豪車、戴金鏈子、穿名牌等來包裝自己。其實很多工程老闆,平時讓他拿10萬塊的現金,都拿不出來的。但他這身行頭看著就是暴發戶的樣子。其次,因為做工程風險高,工作條件環境差,很多有文化的精英人士是不願意去冒這個風險的,這只能是文化低、敢冒險、賭性重的人才能去乾的,而且接觸的都是農民工,說話也都是些粗言俚語,久而久之,也就給人一種做工程的都是暴發戶的印象了。
看完回復、還真沒啥值得學習的、
就簡單的說幾句個人的看法與觀點吧……
一個項目賺錢與不賺錢、賺大錢與賺小錢、最主要的是在於你的管理體制與管理團隊及你對該項目的理解到什麼程度、
先從管理來說、我從業那麼多年.最強的團隊里、測量能做到就位至完成平均四十三分鍾、五千米或塌的距離.最後貫通時最大誤差僅七公分(隧道工程)
現場調度能做到各工序無縫銜接甚至個別工序交叉作業、
采購能做到拿著中標合同就能佘到半年能施工所需的一應物資(價格相對比市場價還低五個點)
技術部敢硬懟設計的不足之處.且言之有物、論據充分
為整個項目管理團隊提供營收的機會(項目中後期由項目領導牽頭出資.承擔項目部分物資供應.利潤根據出資比例分配、項目完成後大家的出資回報率高於百分之一百)
在項目過程中、與業主的溝通極其暢通、對設計中的超盈部分與業主進行協商負變更、負變更節省資金的百分之三十作為我方獎勵、在設計方反對的情況下、對負租肆變更部分進行了有理有據的論證及評審、並簽署安全質量保證書、承擔因負變更而產生的相關責任、
對作業隊伍的生活及居住條件直接進行干預、(在同期項目中、我部農民工的生活條件及居住條件是最好的)
對資金合理配置、雖然項目進度款撥付並不是很充沛、但是在九月及年底的農民工工資撥付上是保證了農民工無後顧之憂的.平常的生活預支也基本保證了農民工的日常所需、
最終項目順利完成並得到了業主的一致肯定……所帶來的效益便是全線我部第一個完成竣工驗收及竣工結算(比計劃工期提前五個月).......
當然、這只是我二十多年從業生涯中最成功、最順利的一個項目、在之後的項目中再也沒有如此成功過、不過總體來說、一個好的項目是否盈利、是否成功、是由於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但是總歸一句話、項目的成功與否在於你的能力在於項目整個管理團隊的能力、在於你的項目主體的完成情況、就像當時很多參建單位對我們先期完成結算有頗多意見、但是我們做到了最好.讓業主能硬氣的說:你們有意見、你們不服氣、那你們能做得比別人更好嘛!!!
本人就是建築行業的,以下是本人的幾點觀點1建築行業總體門檻較低,導致什麼人都可以進來做。2工程利潤時高時低,有40%的也有虧錢的,看怎麼做和怎麼管。3總體來說行業的知識文化水平不高,普遍素質較差,很多老闆確實是膽子大運氣好,自身水平很一般。4這個行業利潤也就一般,但是體量大,見效快。5大部分存在拖欠工程款,很多看到的利潤都被資金成本稀釋了。6這個行業做的好的大部分都做成開發商或者牛逼的總包了,如果一個老闆做了幾十年還是個勞務或者小班組,絕對是做得相當差的。
這個年頭總擔心這個那個的,沒風險沒魄力還怎麼大金鏈子小手錶?路虎 勞斯滿街跑?行業竟然雖激烈,干就完了,別浪費了大好青春,不拼出一片天,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也會跟著吃苦受累!行業有風險,大幹多賺,小干少賺!
做工程的在上世紀末可以說個個都是爆發戶,可是現在做工程的不能說全部,大多數都是難已自拔。原因是工程質量要求更嚴,工人工資幾倍增長,而工程造價開發商壓得很低,還有各種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各地的監管部門也從中大撈特撈,監理公司從中撈錢。更可污的是那些不良的開發商,你要接他工程,帶資墊資成為常態,拖欠工程款成了開發商的家常便飯,所以每個建築工地都有拖欠民工工資的現像存在,尤其是在年終,百分之五十的工程老闆更是頭痛。造成這種原因開發商責任難跳,所以很多做工程的老闆都想退出建築行業,可是各種三角貸務難理清,只有硬著頭皮頂。
其實工程利潤並不高,人工、地材日益增長。而單價還是原來的那個單價甚至更低,還得需要自己墊資。能夠保證百分之十的利潤就非常不錯了。但工程唯一有個好處就是不用擔心產品銷售問題,而且相對其他行業來產值比較高。20來個人的小隊伍管理好的話一個月產值起碼在30以上,這樣的話做老闆的就還可以賺點,如果管理不好就虧本。加上天氣原因以及其他各種原因誤工還是非常多的。再就是部分企業工程款難收,導致工人工資被拖欠、材料款被拖欠。所以做工程的外表看起來高大上,其實背後是相當心酸的!
我做工程,也做投標,還做結算,還幫別人打工程官司。說點實在的吧。我見過賺得盆滿缽滿的,也見過傾家盪產去坐牢的,更見過一級建築企業虧得債台高築借了上億的高利貸的。總之一言難盡,如果細說,完全可以寫一本書了。做工程要懂行,要不然處處都是陷阱,三角債特別多,都是你欠我的,我欠他的,說有利潤,那大多也都是紙上富貴,沒有不欠的。最終所有的指向就倆個方向,一房產開發商。二當地政府。沒有例外。做工程的外表光鮮,出手大方,無非就是為了證明自己有錢,有實力,可以接大工程。但有能力把工程做好,做完了不扯皮,還有錢賺的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工程越接越多,賬越欠越多,到最後就是蚤多不癢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⑵ 為什麼有些工程看著不賺錢還有很多人願意接
因為有些工程雖然當下不能為自己帶來金錢,但是從長遠發展來看,有些工程會為自己帶來某些難以想像的利潤。
包工程賺錢,並且很多上游的大的企業,也自己懶得去施工,直接就轉包給下面的隊伍,最後驗收能通過就行,逐漸的下面這些小的包工頭都賺著錢了,然後再繼續轉包,這就逐漸造成了層層轉包,轉包多了,自然每個環節都賺不到錢,並且大家都更願意讓自己變成上游的源頭,畢竟實際去聯系施工隊施工,既麻煩還辛苦,肯定是不如躺著賺錢舒服。
說到稅收,尤其是建派緩築行業,提早通過節稅網等平台進行稅收籌劃,既可以節稅塵檔模,又可蠢並以健康的梳理財稅隱患,很多大企業都是在發展中就開始做了,只有逐漸的讓企業走向正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綜上所述,有些工程看著不賺錢還有很多人願意接不是因為不想賺錢,而是為了長遠利益而考慮的。
⑶ 一個工程, 我想知道我能掙多少 誰能幫我算算.
根據您提供的信息,我們可以計算出這一單的收入和成本情況。
收入方面,工程報價150萬元,其中60%是材料發貨前甲方支付的工程款世亮,即90萬元。工程交付後支付35%,即52.5萬元。質保金5%,即7.5萬元。因此,這一單的總收入是150萬元。
成本方面,工程材料非112萬元,調試人工費10萬元。因此,這一單的總成本是112萬元+10萬元=122萬元。
根據以上信息,我們可以得出這一單的凈收益是150萬元-122萬元=28萬元。搜肢寬也就是說,這一單可以獲得28萬元的收益。
在計算企業的收益時,稅費是必須要考慮的成本之一。根據您提供的信息,您的公司是一般納稅人,因此應當計算銷售額的增值稅,計算進項稅額以及計算所得稅。
增值稅的計算方法為:增值稅額=銷售額增值稅稅率。根據您的情況,銷售額為150萬元,增值稅稅率為6%,因此增值稅額為150萬元6%=9萬元。
進項稅額的計算方法為:進項稅額=進項票金額增值稅稅率。根據您的情況,進項票金額為112萬元,增值稅稅率為6%,因此進項稅額為112萬元6%=6.72萬元。
所得稅的計算方法為:所得稅=(凈利潤-適用稅率扣除數)*適用稅率。根據您的情況,凈利潤為28萬元,適用稅率為25%,適用稅率扣除數為0元(您的公司是一般納稅人),因此所得稅為(28萬元-0元)*25%=7萬元。
綜飢余上所述,這一單的稅費成本為9萬元+6.72萬元+7萬元=22.72萬元。
⑷ 工程賺錢是材料還是人工
工程賺錢其實大部分是靠材料。
工程本身是很賺錢的,但要看你老闆做得好不好,大道理講多了基本沒用,很多大佬一上來就講這個原理那個原理,說的跟真的一樣,也許是真的,但真正干起來根本就不是會個啥理論的問題,能聽懂這些的基本不是老闆,都是小羅羅,紙上談兵誰不會氏悶?還是得干。
做老闆只要知道能收回來多少,能少花出去多少,最後能賺多少就夠了。
1 首先工程成本是個啥?
工程成本是指計入完成工程額的成本。由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其他經費構成,正確地計算費用很重要,這個成本計算工程越大,計算越不好把控。
扣除完成工程的成本之後,就是工程的凈利潤。
1.1.工程成本要素:材料費
材料費是工程中使用的材料采購所花費的費用。包括為了施工而購買的材料和產品等。
1.2.工程成本要素:勞務費
勞務費是指支付給現場工作人員的工資、津貼等。因為是為了得到工程所需的勞動力所花費的費用,所以不管是打工的還是正式員工等僱傭形式,工資、津貼都包含在勞務費中。
1.3.工程成本要素:外協費
外協費是向其他公司分包時所花費的費用,因為有些難度大或者利潤小的部分自己搞不定或者不想搞。不要小看工程的每一個部分,看似不以為然,其實都很賺錢,比如說打樁。老爸的朋友有幾十台打樁機,1年能掙個幾千萬。
1.4.工程成本要素:經費
材料費、勞務費、外協費中不包含的成本全部都是經費。機械的磨損和工程所需的電費水費、保險費、警備費,停車費等全部都是經費。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情況下經費中應該包含的費用都包含在一般管理費里。
各建築業公司為了強化企業體質,降低工程成本一直都是最重要的。總承包商的情況下,在工程成本斗悉內,人工費和材料費佔6~7成,這些成本控制對其收益性有很大影響。
但是,不正當地削減施工公司的勞務費,利益,只會導致現場勞動條件惡化、工空核乎程偷工減料、安全對策不徹底。你想你把民工工資減了,他能肯給你干嗎,人家就指著這個養一家老小。
所以,做工程想掙錢,
就要牢牢地抓住材料這一部分,
就要牢牢地抓住材料這一部分,
就要牢牢地抓住材料這一部分。
⑸ 搞建築工程很賺錢嗎
個人建議:建築工程具體的種類太多了,一般總包是培亮大公司,人家算的非常仔細的,利潤多少也都自己算過,你說很賺錢那是外行人升中燃的話,毛利還可以,但是純利潤不會太高,至於是不是很臟看你做哪一種啦,你又不是去工地搬磚,你如果做總包,要非常操心,但是不幹活,你要是做分包,要會協調各方關系,你要是做包工頭,那就辛苦些,需要調配工人施工,自己也要監督現場,有時候也要親自上陣幹活,你要是做工人,什麼都不吵虛用操心,直接做事拿錢就行了。你要是沒關系,還是不要想這些了。
⑹ 建築工程甲方乙方誰掙錢多,我知道甲方是負責發錢的,乙方是幹活掙錢的!我就想知道,那甲方怎麼掙錢
作為投資方在建設初期招標節省下來的成本不能看作利潤。甲方作為業主盡最大可能的省錢把事情做好,那是你的工作職責。很誠懇的提醒你,建設中的項目站在甲方的立場上你最好把掙錢2個字從你腦子里去掉。
甲方掙錢是在建設項目完成後的經營中賺取利潤,比如房子建設好了你賣掉就能賺錢了,酒店造好了開始營業了就賺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