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手機的製造流程是什麼
一、手機的設計流程 x0dx0ax0dx0a用一個較簡單的闡釋,一般的手機設計公司是需要最基本有六個部門:ID、MD、HW、SW、PM、Sourcing、QA。 x0dx0ax0dx0a1、ID(Instry Design)工業設計 x0dx0ax0dx0a包括手機的外觀、材質、手感、顏色配搭,主要界面的實現與及色彩等方面的設計。仿豎 x0dx0ax0dx0a例如摩托羅拉「明」翻蓋的半透明,諾基亞7610的圓弧形外觀,索愛W550的陽光橙等。這些給用戶的特別感受瞎旁和體驗都是屬於手機工業設計的范疇,一部手機是否能成為暢銷的產品,手機的工業設計顯得特別重要! x0dx0a2、MD(Mechanical Design)結構設計 x0dx0ax0dx0a手機的前殼、後殼、手機的攝像鏡頭位置的選擇,固定的方式,電池如何連接,手機的厚薄程度。如果是滑蓋手機,如何讓手機滑上去,怎樣實現自動往上彈,SIM卡怎樣插和拔的安排,這些都是手機結構設計的范疇。繁瑣的部件需要MD的工作人員對材質以及工藝都非常熟識。 x0dx0ax0dx0a摩托羅拉V3以 13.9mm的厚度掀起了手機市場的熱潮,V3手機以超薄為賣點,因為它的手機外殼材質選擇十分關鍵,所以V3的外殼是由技術超前的航空級鋁合金材質打造而成。可以這樣說,特殊外殼材質的選擇成就了V3的成功。 x0dx0ax0dx0a另外有個別用戶反應在使用某些超薄滑蓋手機的時候,在接聽電話時總能感覺到手機前殼的左右搖動,這就是手機結構設計出了問題,由於手機的殼體太薄,通話時的揚聲器振動很容易讓手機的機身產生了共振。 x0dx0a3、HW(Hardware) 硬體設計 x0dx0ax0dx0a硬體主要設計電路以及天線,而HW是要和MD保持經常性的溝通。 x0dx0ax0dx0a比如MD要求做薄,於是電路也要薄才行得通。同時HW也會要求MD放置天線的區域比較大,和電池的距離也要足夠遠,HW還會要求ID在天線附近不要放置有金屬配件等等。可想而知一部內置天線的設計手機,其製造成本是會較一部外置天線設計的手機貴上20-25%,其主要因素就是天線的設計,物料的要求與及電路的設計和製造成本平均都是要求較高一些。 x0dx0ax0dx0a通常結構設計師(MD)與工業設計師(ID)都會有爭論,MD說ID都是畫家,畫一些大家做不出來的東西,而ID會說MD笨,不按他們的設計做,所以手機賣得不好。所以,一款新的手機在動手設計前,各個部門都會對ID部門的設計創意進行評審,一個好的ID一定要是一個可以實現的創意,並且客戶的體驗感覺要很好才行。當年摩托羅拉V70的ID就是一個很好的實現創意例子,後期市場的反應也不錯,而西門子的Xelibri的創意雖然也很好,也可實現,但可惜的是最終客戶的使用感覺並不好,所以一個真正好的創意,不但要好看,可實現,而且還要好用。 x0dx0ax0dx0a另外HW也會與ID吵架,ID喜歡用金屬裝飾,但是金屬會影響了天線的設計以及容易產生靜電的問題,因此HW會很惱火,ID/MD會開發新材料,才能應付ID的要求。諾基亞8800就是一個好例子,既有金屬感,又不影響天線的接收能力。 x0dx0a4、SW(Software)軟體設計 x0dx0ax0dx0a相對來說,SW是更容易為大家所理解,由於計算機的普及,讓我們最大程度地接觸備神大了各種各樣的軟體,手機操作界面的模式,大家經常看到的手機九官格操作菜單的實現,這都是SW設計的范疇。 x0dx0ax0dx0aSW要充分考慮到界面的可操作性,是否人性化,是否美觀的因素。SW的測試非常復雜,名目繁多,SW的測試不僅只是在尋找Bug,一致性的測試、兼容性的測試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項目,在目前「內容為主」的信息時代,軟體才是手機的最終幕後支柱,硬體的驅動是軟體來實現,軟體和硬體的工程師之間的沖突相信是不會比其它部門少,這種關系的繞來繞去,所以便需要有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來協調了。 x0dx0a5、PM(Project Management)項目管理 x0dx0ax0dx0a大規模公司的PM都分得非常細致,比如TPM (Technologly Of Project Management),即專門管技術的PM,而普通的PM,只管理項目的進度各協調工作,PM這個部門通常存在於那些自己設計,自己生產,自己銷售手機的公司,AM(Account Manager)的職位恐怕大家都不陌生,作為客戶經理,對公司內部是代表客戶提出要求,對外則代表公司的整體形象,在兩者之間起著不可或缺的橋梁作用。 x0dx0ax0dx0a6、Sourcing資源開發部 x0dx0ax0dx0a資源開發部的員工要不停地去挖掘新的資源,如新材質、新的手機組件、測試器材等,當手機開始試產時,他們要保證生產線上所需要的所有生產物料齊備。 x0dx0ax0dx0a手機進行小批量試生產,考察的不僅是軟/硬體的成熟度,還包括考察生產工藝和生產的測試技術,有些手機在進行到這個階段時,卻通過不了這一關的話,最後是以失敗告終。於是這款新設計的手機便不會出現在市場上了,而投入的開發資金和人力卻付之流水,是一個極大的損失。 x0dx0a7、QA(Quality Assurance)質量監督 x0dx0ax0dx0aQA部門負擔起整個流程質量保證的工作,督促開發過程是否符合預定的流程,保證項目的可生產性,有很多新設計的手機,就因為碰上了不可生產的某種因素而放棄了。 x0dx0ax0dx0a生產一部手機不是在實驗室內做實驗那麼簡單,一旦生產就是成千上萬部,要保證每一部產品的優質絕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生產一部手機的樣品和生產10萬部手機完全是兩碼子事。 x0dx0ax0dx0a舉例:中國的菜館出的都是樣品,麥當勞做的是產品,所以麥當勞可以做得很大,而且到目前為止,中國的菜館暫時還沒有做到像麥當勞的規模是事實,所以手機設計公司才會建立起很多流程來防止出現設計研製出來的手機卻不能投入生產的情況。 x0dx0ax0dx0a不僅如此,一款手機的成功上市,能夠賣個滿堂紅,仍然是需要與大眾手機用戶有親密的接觸,並且經過用戶的反饋以及快速的改善才能成功。 x0dx0a二、鮮為人知的手機測試項目 x0dx0ax0dx0a1、壓力測試 x0dx0ax0dx0a用自動測試軟體連續對手機撥打1000個電話,檢查手機是否會發生故障。倘若出了問題,有關的軟體就需要重新編寫了。所以有時候手機上會出現不同的軟體版本存在的情況,其實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手機的版本越多,這可以證明該手機在推出發售前,未經過充分的測試工作便發售了。 x0dx0ax0dx0a2、抗摔性測試 x0dx0ax0dx0a抗摔性測試是由專門的Pprt可靠性實驗室來進行,0.5m的微跌落測試要做300次/面(手機有六個面)。而2m的跌落測試每個面需各做一次,還模擬人把手機拋到桌面,而手機所用的電池,也要經過最少4m的高度,單獨的向著地面撞擊跌落100次而不能有破裂的情況出現。 x0dx0ax0dx0a3、高/低溫測試 x0dx0ax0dx0a讓手機處於不同溫度環境下測試手機的適應性,低溫一般在零下20攝氏度,高溫則在80攝氏度左右。 x0dx0ax0dx0a4、高濕度測試 x0dx0ax0dx0a用一個專門的櫃子來作滴水測試,模擬人出汗的情況(水內滲入一定比例的鹽分),約需進行30個小時。 x0dx0ax0dx0a5、百格測試(又稱界豆腐測試) x0dx0ax0dx0a用H4硬度的鉛筆在手機外殼上畫100格子,看看手機的外殼是否會掉下油漆,有些要求更嚴格的手機,會在手機的外殼上再塗抹上一些「名牌」的化妝品,看看是否因有不同的化學成分而將手機的油漆產生異味或者掉漆的可能。 x0dx0ax0dx0a6、翻蓋可靠性測試 x0dx0ax0dx0a對翻蓋手機進行翻蓋10萬次,檢查手機殼體的損耗情況,是用一部翻蓋的模擬機來進行,它可以設置翻蓋的力度、角度等 x0dx0ax0dx0a7、扭矩測試 x0dx0ax0dx0a直機用夾具夾住兩頭,一個往左擰,一個往右擰。扭矩測試主要是考驗手機殼體和手機內面大型器件的強度。 x0dx0ax0dx0a8、靜電測試 x0dx0ax0dx0a在北方地區,天氣較為乾燥,手摸金屬的東西容易產生靜電,會引致擊穿手機的電路,有些設計不好的手機就是這么樣突然損壞了。進行這種測試的工具,是一個被稱為「靜電槍」的銅板,靜電槍會調較到10-15KV的高壓低電流的狀況,對手機的所有金屬接觸點進行放電的擊試,時間約為300ms-2s左右,並在一間有濕度控制的房間內進行,而有關的充電器(火牛)也會有同樣的測試,合格才能出廠發售。 x0dx0ax0dx0a9、按鍵壽命測試 x0dx0ax0dx0a藉助機器以給設定的力量對鍵盤擊打10萬次,假使用戶每按鍵100次,就是1000天,相當於用戶使用手機三年左右的時間。 x0dx0ax0dx0a10、沙塵測試 x0dx0ax0dx0a將手機放入特定的箱子內,細小的沙子被吹風機鼓吹起來,經過約三小時後,打開手機並察看手機內部是否有沙子進入。如果有,那麼手機的密閉性設計不夠好,其結構設計有待重新調整。 x0dx0ax0dx0a此外,手機的測試還包含了更多更離奇的測項目,比如把手機放在鐵板上打電話加以測試,由於此時磁場發生了變化,什麼情況都會發生,例如尋找不到SIM卡等。 x0dx0ax0dx0a用鐵絲在手機底部連接器內撥來撥去,主要是要考慮到手袋內有鎖匙的情況下,是否會令手機出現短路的問題。 x0dx0ax0dx0a還有故意把充電器/電池反接測試,看看手機的保護電路設計是否能正常運作,靠近日光燈打電話的測試,人體吸收電磁波比例的測試,以及靠近心臟起博器打電話的測試等等,上述所提及的各種測試都是不可少的。
② 生產一部手機的成本是多少
手機的主要部分就是手機的晶元了!一般在40-80元之間!屏幕 外殼 鍵盤 並不是很貴!其它的費用就是研發資金!包裝!廣告!品牌維護 商場專櫃費等!無論國外品牌還是山寨機,只要形成和流水線!基本上一切完工後成本在350-700元左右! 這是以前在雜志上看到的!還有其它的費用記不清楚了!
③ 一部普通手機的成本是多少
這個得看你怎麼理解成本這個概念。
現在普遍生產商的多數材料並不是自己製造的,比如手機的線路板,很多是直接用的線路板生產廠家的成品,而線路板上的銅,又是煉銅廠出品,雕刻線路板的針,又是專業廠商出品……層層下來的,下游產業都依靠上游產業提供材料,最上游的不外乎煉鋼,橡膠,煤礦,等等廠商。
每一級的生產商也是要運轉下去的,要吃飯的,要交稅的……所以
一部手機來說
材料費用:一般只需幾元的基礎成本。
但是,因為材料都是上游廠商提供,會被放大到幾十到一兩百不等的價格,根據進貨渠道不同,對質量要求不同而不同。
人工費用:其實在工業化生產的現代,人工費用相對是比較低的,工人的組裝費,相信在組裝廠干過的人都知道,流水線生產,一般只需要幾元的成本,加上工程師,管理員……等等,也不過十幾二十元成本。
宣傳廣告費,銷售人員工資等亂七八糟的費用……這個得把價格提高20%以上,還是比較成熟的銷售團隊,搞過銷售的人基本都清楚,也忽悠不了誰。
國家的稅收…這個也得提高30%左右,觸除非你蠻干,但是蠻乾的生產商很容易掉坑裡去,正規廠商不取。
研發費用:這個我沒接觸過…
就我2012年的工作接觸產生的個人感覺(一家之言,當時也是小廠,不敢說絕對准確,而且時間都過去快十年了,可能變化挺大)
總結:一部手機,根據自己的理解,成本在100到300???
至於市場上一塊一個,或者幾十塊一個……個人估計是清理舊貨搭配別的特殊目的…
個人感覺,有門路,有能力,生產手機還是很賺錢的,雜牌手機幾百一個也很賺。名牌的我不懂,就不說了。
④ 三千元安卓手機的各部件價格成本
手機的硬體成本除去屏幕和處理器只要售價的10%左右,也就是說一台手機的成本不算屏幕和處理器也就在300塊錢左右,一張屏幕的進價不會超過200塊錢,甚至因為量多更便宜,如此算來一個手機的成本不會超過售價的50%。
⑤ 一部手機的成本價是多少
先解釋一下手機的成本,包括兩塊: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我們看得到的手機成本,主要就是構成手機本身的元器件,結構件等物料及包裝盒配件等,又稱BOM(Bill of Material)表,以蘋果 iPhone X 256G的公開BOM表為例:圖片來源於中關村在線(單位:美元) 即iPhone X的手機物料成本為412.75美元,約合人民幣2653元。 那麼問題來了,你肯定會想,成本才3000不到的手機要賣將近萬元,蘋果也太黑了吧? 以上說的是顯性成本,我們來看看隱性成本:1,從立項開始的研發成本2,手機外觀初步成型之後的開模成本3,小批試產成本(一般三次以上或更多)4,實驗室量產前的測試成本5,正式量產的生產成本6,上市前的市場宣傳與推廣成本7,上市後的營銷成本8,售後成本9,其它與之關聯的因素成本等等。 這里邊每一筆都不是小錢,早在十年前,功能機開模都要好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模具費,市場營銷費用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廠家必須盡可能多賣機器,才能均攤這些成本。 iPhone X之所以能賣高價,一是蘋果歷來的定價高姿態與本身定位,二是蘋果產品的創新設計與研發確實需要極高的成本
⑥ 手機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我做手機軟體的,據我所知
手機成本 =
硬體材料+工人生產成本+軟體設計成本+硬體設計成本+部分購買別人專利成本+購買第三方技術成本+銷售稅務成本+廣告成本+其他
一部正常的手機成本需要150美金
象 Moto, 三星, Nokia等他們購買第三方軟體以及專利比例相對少,所以他們的成本更低一些,另外在手機上一些花俏的東西(如藍牙,高分辨鏡頭...),高速處理器都是增加成本的東西。
⑦ 一部蘋果手機6的成本價是多少
蘋果手機的成本價一般是三千員左右,高配的會稍微高五百到一千元。
⑧ 製造一部智能手機最少需要多少錢
看是高端還是低端,看你需求比如攝像頭或者運行速度呀什麼,一般來說1000多左右國家是有補貼的,但成本基本是200-500.利潤還是比較高的。
⑨ 一部兩千多的手機造價成本價是多少《一部三千塊錢手機造價成本價是多少》
我認為不論是2000多或者是5000多的手機,他們的造價都不會很高,主要是晶元的問題,晶元的技術越高,外科做的越美觀,這樣的手機才值錢不管2000塊錢的手機還是5000塊錢的手機還是多錢的的手機它的造價成本都是一樣的其實他賣的就是科技。科技越好價錢又貴。其實也就幾百塊錢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