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進項稅怎麼計算
進項稅額的計算公式:進項稅=購買價格*增值稅稅率。通常購貨時購買價格都是包含增值稅的價格,計算進項稅額時,要先換算成不含稅價:不含增值稅價格=含稅價/(1+增值稅稅率)。進項稅額,是指納稅人購進貨物、加工修理修配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
拓展資料:
進項稅額是指當期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繳納的增值稅稅額。在企業計算時,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後的數字,才是應繳納的增值稅。因此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關繫到納稅額的多少。一般在財務報表計算過程中採用以下的公式進行計算備鎮:進項稅額=(外購原料、燃料、動力)*稅率,進項稅額是已經支付的錢,在編制會計分錄的時候記在借方。根據稅法規定,准予從銷項稅額當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限於下列增值稅扣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稅款和按規定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從銷貨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上註明的增值稅稅款。
納稅人購進免稅農產品所支付給農業生產者或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款,取得經稅務機關批准使用的收購憑證上註明的價款按10%抵扣進項稅額。購進中國糧食購銷企業的免稅糧食,可以按取得的普通發票金額按10%抵扣進項稅額。納稅人外購貨物和銷售貨物所支付的運費(不包括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雜費),按運費結算單據(普通發票)所列運費和基金金額按7%抵扣進項稅額。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免稅廢舊物資,可按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開具的有稅務機關監制的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金額,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企業購置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和通襪嫌用設備,可憑借購貨所取得的專用發票所註明的稅額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直接出口的貨物中,購買中國原材料所負擔的進項稅額仿好粗不予退稅,也不得從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中抵扣,應做計入成本處理。
❷ 賬面成本和賬面價值有什麼區別怎麼計算
賬面成本和賬面價值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賬面成本是指在賬面登記的成本,它包括賬面記錄的產品生產的實際成本,也指一項資產賬面上反映的獲取成本。
賬面價值是指按照會計核算的原理和方法反映計量的企業價值。《國際評估准則》指出,企業的賬面價值,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體現的企業全部資產(扣除折舊、損耗和攤銷)與企業全部負債之間的差額,與賬面資產、凈值和股東權益是同義的。
2、表現形式不同
成本是生產和銷售一定種類與數量產品以耗費資源用貨幣計量的經濟價值。企業進行產品生產需要消耗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貨幣計量,就表現為材料費用、折舊費用、工資費用等。
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僅包括生產,也包括銷售活動,因此在銷售活動中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所發生的費用,也應計入成本。同時,為了管理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費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質。
3、計算方法不同
資產的賬面成本一般是其賬面價值,如各項存貨的賬面成本和各類固定資產的賬面成本等。如有備抵賬戶的,其賬面成本應以扣除其備抵後的凈值來反映。如固定資產賬面原始成本減去累計折舊後的余額、稱為賬面凈值,或賬面凈成本等。
存貨的賬面價值=賬面成本—計提的存貨跌價准備金額。
資產的賬面價值=資產賬面余額-資產折舊或攤銷-資產減值准備。
(2)賬面成本怎麼算進項稅額擴展閱讀:
分類
對於股份公司來講:賬面價值又稱股票凈值
對固定資產來講:賬面價值=固定資產的原價-計提的減值准備-計提的累計折舊(即:固定資產凈額)。賬面余額=固定資產的賬面原價;賬面凈值(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的折余價值=固定資產原價-計提的累計折舊。
與此相關的還有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即「固定資產凈值」與「固定資產凈額」。它們之間的關系用公式表示為: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價-累計折舊;固定資產凈額=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減值准備。
對於企業其他的資產,只涉及賬面價值和賬面余額的概念。賬面價值都是減去計提的減值准備後的金額;賬面余額都是各自賬戶結余的金額。
債券賬面價值是:指債券持有人的實際投資額,等於價格扣除應計息票收入,即債券的賬面余額減去相關備抵項目後的凈額,所以債券投資的賬面價值是:賬面余額扣減減值准備後的金額。
❸ 進項稅額計算公式是什麼
農產品是計算抵扣。當期允許抵扣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從農業生產者手中購進農產品,按收購發票和銷售培禪發票,註明的買價和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
農產品加計扣除1%的計算: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或委託加工13%稅率貨物的農產品,按照10%的扣除率計算進項稅額,即對農產品深加工給予1%的加計扣除。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原材料成本×1%。如果是以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銷售液體乳及乳製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一般納稅配敬塵人,納入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范圍。購進農產品為原料生產特定貨物共有三種核定方稿帶法:投入產出法、成本法、參照法計算核定扣除。
當期允許抵扣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
(1)投入產出法=當期農產品耗用數量*農產品平均購買單價*扣除率/(1+扣除率);
(2)成本法=當期主營業務成本*農產品耗用率*扣除率/(1+扣除率);
(3)參照法:對新辦的試點納稅人或者試點納稅人新增產品的,試點納稅人可參照所屬行業或者生產結構相近的其他試點納稅人確定農產品單耗數量或者農產品耗用率。次年,試點納稅人向主管稅務機關申請核定當期的農產品單耗數量或者農產品耗用率,並據此計算去確定當年允許抵扣的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同時對上一年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調整。核定的進項稅額超過實際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其差額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核定的進項稅額低於實際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其差額部分應按現行增值稅的有關規定將進項稅額做轉出處理。
❹ 為什麼要將農產品賬面成本還原成計算進項稅時的基數
因為根據增值稅相關規定,對於農產品是以發票票面金額直接乘以13%計算進項稅額的,實際計入收購成本的是收購金額*(1-13%)計算得出的數據。
也就是收購金額-進項稅額後的數據,所以,入賬的數據是兩個數據差,所以,要還原。
(4)賬面成本怎麼算進項稅額擴展閱讀:增值稅普通發票可以抵扣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38號)的規定,納稅人購進貨物或者接受應稅勞務(以下簡稱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3%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四)購進或者銷售貨物以及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支付運輸費用的,按照運輸費用結算單據上註明的運輸費用金額和7%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進項稅額計算公式:進項稅額=運輸費用金額×扣除率。准予抵扣的項目和扣除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因此,納稅人取得的進項稅額如符合上述規定可進行抵扣。一般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是不能抵扣的,但是特殊的如收購農產品普通發票,運費普通發票等是可以抵扣的。
增值稅普通發票和專用發票有何區別?
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我國為了推行新的增值稅制度而使用的新型發票,與日常經營過程中所使用的普通發票相比,有如下區別:
(一)發票的印製要求不同:根據新的《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增值稅專用發票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製;其他發票,按照國務院主管部門的規定,分別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指定企業印製。未經前款規定的稅務機關指定,不得印製發票。
(二)發票使用的主體不同:增值稅專用發票一般只能由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領購使用,小規模納稅人需要使用的,只能經稅務機關批准後由當地的稅務機關代開;普通發票則可以由從事經營活動並辦理了稅務登記的各種納稅人領購使用,未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也可以向稅務機關申請領購使用普通發票。
(三)發票的內容不同:增值稅專用發票除了具備購買單位、銷售單位、商品或者服務的名稱、商品或者勞務的數量和計量單位、單價和價款、開票單位、收款人、開票日期等普通發票所具備的內容外,還包括納稅人稅務登記號、不含增值稅金額、適用稅率、應納增值稅額等內容。
❺ 怎麼用成本計算增值稅,
計算增值稅的方法如下:
1、還原收購價:100%的收購價,87%進入成本,13%做可抵扣的進項稅額,所以在做進項稅額轉出時,先要還原為采購價,即成本/87%,也就是你說的(1-13%);
2、進項稅轉出:認證多少轉出多少,即:采購價*13%。
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實行價外稅,也就是由消費者負擔,有增值才征稅沒增值不征稅。
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增值稅已經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稅種之一,增值稅的收入佔中國全部稅收的60%以上,是最大的稅種。增值稅由國家稅務局負責徵收,稅收收入中50%為中央財政收入,50%為地方收入。進口環節的增值稅由海關負責徵收,稅收收入全部為中央財政收入。
增值稅的作用是:
1、保證國家稅收穩定、合理增長;
2、促進專業化協作生產的發展和生產經營結構的合理化,以及對外貿易的發展;
3、增值稅的其他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一條 專用發票應按下列要求開具:
(一)項目齊全,與實際交易相符;
(二)字跡清楚,不得壓線、錯格;
(三)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財務專用章或者發票專用章;
(四)按照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開具。對不符合上列要求的專用發票,購買方有權拒收。
❻ 某企業將數月前收購的農產品毀損,賬面成本43500,對進項稅額應怎麼計算
非正常損失,進項稅額轉出,對於免稅收購派枯農產品計算:
43500/世羨含搜笑(1-13%)*13%=6500
❼ 進項稅額轉出怎麼算 如何計算進項稅額轉出
1、有關政策規定。能夠准確計算企業原抵扣進項稅額的,按原抵扣進項頃攔稅額結轉進項稅額轉出;無法准確確定進項稅額的,一律按當期實際成本計算結轉應該轉出的進項稅額。
2、進項稅額轉出的計算,若原外購貨物全部成本據按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了進項稅額,則按需要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賬面成本乘以外購貨物適用增值稅稅率計算轉出。
若原外滑乎啟購貨物全部成本按支付價款乘抵扣率抵扣了進項稅額,則按據需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的賬面成本÷(信如1-抵扣率)×抵扣率計算轉出。
若原外購貨物是根據多種憑證抵扣的進項稅額,可以需轉出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的賬面成本×綜合抵扣率計算結轉進項稅額轉出。
其中綜合抵扣率=本期外購貨物全部進項稅額÷本期外購貨物全部成本×100%。
❽ 進項稅額怎麼算
進項稅指的是進購貨物時所產生的稅金。在企業計算時,銷項稅額扣減進項稅額後的數字,才是應繳納的增值稅。因此進項稅額的大小直接關繫到納稅額的多少。一般在財務報表計算過程中採用以下的公式進行計算:進項稅額=(外購原料、燃料、動力)*稅率/(1+稅率)。
抵扣范圍:
根據稅法規定,准予從銷項稅額當中抵扣的進項稅額限於下列增值稅扣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稅款和按規定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
:准予抵扣
1、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從銷貨方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上註明的增值稅稅款。
2、納稅人購進免稅農產品所支付給農業生產者或小規模納稅人的價款,取得經稅務機關批准使用的收購憑證上註明的價款按10%抵扣進項稅額。
3、購進中國糧食購銷企業的免稅糧食,可以按取得的普通發票金額按10%抵扣進項稅額。
4、納稅人外購貨物和銷售貨物所支付的運費(不包括裝卸費、保險費等其他雜費),按運費結算單據(普通發票)所列運費和團升基金金額按7%抵扣進項稅額。
5、生產企業一般納稅人購入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銷售的免稅廢舊物資,可按廢舊物資回收經營單位開具的有稅務機關監制的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金額,按10%計算抵扣進項稅額。
6、企業購置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專用設備和通用設備,可憑借購貨所取得的專用發票所註明的稅額從增值稅銷項稅額中抵扣。
不得抵扣
1、納稅人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沒有按照規定取得並且保存增值稅抵扣憑證或增值稅扣稅憑證上未按規定註明增值稅額及其它有關事項的;
2、一般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按銷售額依照增值稅稅率計算應納稅額,不得抵扣進項稅額,也不得使用專用發票:
會計核算不健全、或者不能夠提供准確稅務資料的;
符合一般納稅人條件,但不申請一般納稅人認定手續的。
(一)用於非應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所謂非應稅項目是指提供非應稅勞務、轉讓無形資產、銷售不動產和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納稅人新建、改建、擴建、修繕、裝飾建築物,無論財務上如何核算,均屬於固定資產在建工程。
(二)用於免稅項目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三)用於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額或應稅勞務。
所謂集體福利和個人消費是指企業內部設置的供職工使用的食堂、浴室、理發室、宿舍、幼兒園等福利設施及其設備、物品等或者以福利、獎勵、津貼等形式發給職工個人的物品。
(四)非正常損如或局失的購進貨物。
(五)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
所謂非正常損失是指生產經營過程中正常損耗以外的損失,包括:
1、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貨物被盜竊、發生霉爛變質等損失;
2、其它非正常損失。
(七)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直接出口的貨物中,購買中國原材料所負擔的進項稅額不予退稅,也不得從內銷貨物的銷項稅額中抵扣,應做計入成本處理。
(八)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自取得該專用發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未到稅務機關認證的(開票日期為2017年7月1日以後的,認證期限為開票之日起360日內),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經過認證通過的防偽稅控系統開具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在認證通過當月未按有關規定核算其進項稅額並申報抵扣的,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九)納稅人因進貨退出或折讓而收回的增值稅,應從發生進貨退出或折讓當期的進項稅額中扣減。
(十)因購買貨物而從銷售方取得的各種形式的返還資金,均應依所購貨物的增值稅稅率計算應沖減的進項稅額,並從其取得返還資金當期的進項稅額中予以沖減。
上述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若企業在購進時已結轉了增值稅進項稅額,一經查實,一律做進項稅額轉出處理。因此,對於進項稅額在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適用范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四條除本條例第十一條規定外,納稅人銷售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以下統稱應稅銷售行渣讓為),應納稅額為當期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後的余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當期銷項稅額小於當期進項稅額不足抵扣時,其不足部分可以結轉下期繼續抵扣。第十一條小規模納稅人發生應稅銷售行為,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
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第九條納稅人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取得的增值稅扣稅憑證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有關規定的,其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第十條下列項目的進項稅額不得從銷項稅額中抵扣:
(一)用於簡易計稅方法計稅項目、免徵增值稅項目、集體福利或者個人消費的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和不動產;
(二)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以及相關的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三)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不包括固定資產)、勞務和交通運輸服務;
(四)國務院規定的其他項目。
❾ 有兩種稅率的怎麼算出來的進項稅額
根據現行稅法的規定,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發生下列情形時,應轉出進項稅額:已抵扣進項稅額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改變用途的;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應稅勞務;因進貨退出或折讓收回的增值稅額;因購買貨物而從銷貨方取得的各種形式的返還資金。其中有些進項稅額轉出可以根據相應的扣除率直接計算確定,有些則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通過某些特定方法計算確定。這里的特定方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還原法
(一)含稅支付額還原法
所謂含稅支付額還原法,是指稅法規定進項稅額按含稅支付額直接計算,但賬面所提供的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支付額是扣除了進項稅額之後的支付額,需要進行價格還原,然後再依據所適用的進項稅額扣除率計算確定應轉出的進項稅額。其計算公式: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應轉出進項稅的貨物成本÷(1-進項稅額扣除率)×進項稅額扣除率
此方法主要用於特定外購貨物,即購入時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可以依據支付價格計算抵扣進項稅額的外購貨物,如從農業生產者手中或從小規模納稅人手中購入的免稅農產品;從專門從事廢舊物資經營單位購入的廢舊物資,以及企業銷售商品、外購貨物所支付的運費等。
例:某酒廠3月份從農民手中購入玉米一批,作為生產原料,收購價為100萬元,支付運費2萬元。該酒廠當月申報抵扣的進項稅額13.14萬元,記入材料成本的價格為88.86萬元。4月份酒廠將玉米的一部分用於非應稅項目,移用成本65萬元,其中運費1.25萬元。
依據上述方法,該部分玉米進項稅轉出數額則為63.75÷(1-13%)×13%+1.25÷(1-7%)×7%=9.526 0.094=9.62(萬元),而不是63.75×13%+1.25×7%=8.38(萬元)。
(二)含稅收入還原法
所謂含稅收入還原法,是指稅法規定進項稅額按不含稅支付額計算,但賬面提供的計算進項稅額轉出的收入額(返還的支付額)是含稅的,需要進行價格還原,再按適用的進項稅額扣除率計算確定應轉出的進項稅額。其計算公式為:應沖減的進項稅額=當期取得的返還資金÷(1+所購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稅率)×所購貨物適用的增值稅稅率
此方法適用於納稅人外購貨物時從銷貨方取得的各種形式返還資金的進項稅轉出的計算。
例:某商業企業向某生產企業購進一批貨物,價款30000元,增值稅額5100元。當月從生產企業取得返還資金11700元,增值稅率17%.則:
當月應沖減的進項稅額=11700÷(1+17%)×17%=1700(元)
二、比例法
(一)成本比例法
所謂成本比例法,是指根據需要依法進行進項稅額轉出的貨物成本占某批貨物總成本或產成品、半成品、某項目總成本的比例,確定實際應轉出的進項稅額。該方法主要適用於貨物改變用途,產成品、半成品發生非正常損失等的進項稅轉出。由此成本比例法又可分為移用成本比例法與當量成本比例法。
1.移用成本比例法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某批外購貨物總的進項稅額×貨物改變用途的移用成本÷該批貨物的總成本
例:某一般納稅人3月份將一批從小規模納稅人購入的免稅農產品(收購價30萬元,運輸費1萬元)委託A廠(一般納稅人)加工半成品,支付加工費5萬元,增值稅0.85萬元,當月加工完畢收回。4月份該納稅人將其中的一部分用於非應稅項目,移用成本為20萬元。
此批產品的總成本為:(30-3.9)+(1-0.07)+5=32.03(萬元)
此批產品的進項稅額為:30×13%+1×7%+0.85=4.82(萬元)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為:20÷32.03×4.82=3.01萬元
2.當量成本比例法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非正常損失中損毀在產品、產成品或貨物數量×單位成本×進項稅額扣除率×外購扣除項目金額占產成品、半成品或項目成本的比例
例:2002年3月,某紡織廠因工人違章作業發生一起火災,燒毀庫存外購原材料腈綸20噸、庫存產成品針織布6萬米;已知原材料晴綸每噸成本8萬元(不含稅),針織布單位成本每萬米20萬元。原材料占產成品成本的比例為75%.
應轉出的進項稅額:20×8×17%+6×20×75%×17%=42.5(萬元)
(二)收入比例法
所謂收入比例法是指根據納稅人當期的非應稅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計算確定當期非應稅收入應承擔的進項稅轉出額。此方法適用於納稅人兼營免稅項目或非應稅項目(不包括固定資產在建工程)而無法劃分出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的情況。其計算公式為: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本期全部進項稅額×免稅或非應稅項目的銷售額÷全部銷售額
例:某制葯廠(一般納稅人),主要生產銷售各類葯品,2003年3月,該廠購進貨物的進項稅額為20萬元,當月葯品銷售收入250萬元,其中避孕葯品銷售收入50萬元。
當月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20×50÷250=4(萬元)
❿ 計算進項稅額,三個月前從農民手中購進大豆,現在有損壞,賬面成本8000元,怎麼算
你頌脊李好!8000*10%(原適用11%扣除率的)或8000*12%(納稅人購進用於生產銷售或委託加工16%稅率野遲貨物的農產品)計野賀算進項稅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