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退貨入庫的成本,發生客戶退貨後,退貨入庫的成本應該怎麼計算
退貨借記產成品,貸記銷售成本。先入庫,進入待檢貨位,不參與MRP運算。再由品質檢查。因為很少出現還未入庫先做檢查情況。退貨是經常性天天可能有。銷售產品時可能是到岸價格,運費由我們負擔,退回的產品的運費也可能由我們負擔。這部分費用本身不進入產品銷售成本(作業成本可能例外,但會計制度規定是這樣),只能在銷售費用中抵扣,但做成本分析時可以將這費用列入該產品成本之中,也可以列入客戶訂單成本之中。
『貳』 退貨的成本怎樣核算,所有產品每月成本不固定
按銷貨(出庫)時的成本計算。
『叄』 退換貨進成本還是費用
退換貨是指客李知鍵戶在購買商品後,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將商品退回或者更換成其他商品。在這個過程中,商家需要承擔一定的成本和費用。
首先,退換貨會對商家的成本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商家需要承擔商品的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倉儲成本等,如果客戶退換貨,這些成本就會浪費掉。此外,商家還需要對退回的商品進行檢查和處理,如果商品有損壞或者過期等問題,商家還需要承擔相應的損失。
其次,退換貨也會對商家的費用造成一定的影響。因為商家需要承擔退貨運費、重新發貨的運費、人工處理費用等。這些費用雖然不如成本大,但也是商家需要承擔的。
總的來說,退換貨既猛瞎涉及到成本又涉及到費用,商家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制定相應的退換貨政策。但無論如何哪巧,商家都應該盡可能地減少退換貨的發生,提高客戶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肆』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發生退貨,如何進行計算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發生退貨,計算成本:
存貨單位成本=(月初庫存貨的裂洞慧實際成本+當月購進貨物總金額+退貨總金額)/(月初庫存存貨數量+當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當月退貨數量);
當月發出存貨成本=當月發出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當月月末庫存存貨成本=月末庫存存貨的數量×存貨單位成本。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肆答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顫絕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
『伍』 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合理嗎
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合理嗎
我認為「銷售退貨的成本取退貨價」是不合理的。理由是:這部分「銷售退貨」在銷售當月按「出庫成本價」已經計算銷售毛利,而現在這樣按「退回價」計算成本,結果是:成本價=退貨價,也就是這批退貨只減了銷售額,而未減毛利。
綜上所述,銷售和退貨的成本計算實行了雙重標准。所以不合理。
銷售退貨成本
你是財務做賬?還是自營業?
如果是財務做賬,最好是按照45元計算退貨成本。財務以資金流動為導向,做賬時考慮的是資金問題。但是以45元計算退貨,財務裡面有15元的虧損,這個虧損是有批發利潤補貼。
如果是自營業務,可以以實際的銷售數量來計算,出多少錢的貨就賺多少錢貨的利潤。按照30元退貨最合理,這樣也便於計算庫存和銷售數量,避免賬款和貨物對不上數。
關於銷售退貨的分錄。
1、其兩者的實質是一樣的,沒有區別,只不過,退貨的處理一般是: 借:應收賬款 -1000(或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或紅字) 2、銷售退貨的賬務處理: (1)收到退貨: 借:應收賬款-××× (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紅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紅字) (2)退貨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退貨,
附殲慧有銷售退回條件的商品銷售,如果根據以往經驗能夠合理估計退貨可能性且確認相關負債的,通常在發出商品時確認收入;不能合理估計退貨可能的,通常應在售出商品退貨期滿時確認收入。
企業比較固定的客戶,根據以往判斷基本能收回多少貨款的部分做收入,年底即使退貨數額和預計不一樣偏差也不會太大,確定不了的就先做預收賬款。。。希望有幫助。。
銷售退貨銷售成本的處理方式有哪些?
銷售退回應當在實際發生時直接沖減退回當期的銷售收入和銷售成本等。具體分錄為: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銀行存款應收賬款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銷售退貨先進先出成本法是以當前成本的最先入庫成本入庫嗎? 銷售退貨移動平均成本法是銷售時的成本入庫?
銷售退貨先進先出成本法是以當前成本的最先入庫成本入庫嗎?
銷售退貨移動平均成本法是銷售時的成本入庫?
不管什麼成本演算法,做退貨單你調原銷售或進貨單出來進行退貨!那樣就會關聯當時的出入庫成本完成!
銷售、稅金、退貨氏滾答和成本的會計處理
涉及稅金時題目條件要做修改,答案我放在後面。不涉及稅金時的處理如下:
1)08年8月10日我家進了燈泡100個,每個進價2元,計200元。
借:庫存商品-燈泡 200(100*2)
貸:現金/銀行存款 200
2)08年8月20日成批賣給李老闆50個,單價2.5元,計125元,並優惠5元,實收120元。
商業折扣按照扣除折扣和後的金額確定收入
借:現金/銀行存款 12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 (5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100
3)08年8月20日零售了10個,單價2.8元,收28元。
借:現金/銀行存款 28
貸:主營業務收入 28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 (1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20
4)08年8月25日李老闆退貨10個,其中有5個壞的,5個好的。
當期退貨時,沖減收入和成本。李老闆買的燈泡實際單價為 2.4=120/50。
退回10個,沖減收入 24=10*2.4,沖回成本:20=10*2,5個好的入庫,5個壞的暫時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借:主營業務收入 24
貸:現金/銀行存款 24
借:庫存商品-燈泡 10
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
5)08年8月30日我將5個壞的退回廠家換貨,廠家告訴我有2個不屬於換貨范圍,於是換給我3個好的回來。
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處理:3個換貨入庫,2個壞的不換計入營業外備者支出。單價2元/個
借:庫存商品-燈泡 6
營業外支出 4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涉及稅金時題目條件要做修改,假定都為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率17%。答案:
1)08年8月10日我家進了燈泡100個,每個進價2元,計200元。
修改:進項稅額 200*17%=34,共計支付 234元
借:庫存商品-燈泡 200(100*2)
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 34
貸:現金/銀行存款 234
2)08年8月20日成批賣給李老闆50個,單價2.5元,計125元,並優惠5元。
修改:將實收金額去掉。商業折扣按照扣除折扣和後的金額確定收入
借:現金/銀行存款 140.4
貸:主營業務收入 120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 20.4=120*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100 (5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100
3)08年8月20日零售了10個,單價2.8元,銷售時即收到款項。
修改:將實際收到的金額去掉。
借:現金/銀行存款 32.76
貸:主營業務收入 28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 4.76=28*17%
借:主營業務成本 20 (10*2)
貸:庫存商品-燈泡 20
4)08年8月25日李老闆退貨10個,其中有5個壞的,5個好的。
當期退貨時,沖減收入、成本和稅金。李老闆買的燈泡實際單價為 2.4=120/50。
退回10個,沖減收入 24=10*2.4,沖回成本:20=10*2,5個好的入庫,5個壞的暫時計入待處理財產損溢。
借:主營業務收入 24
應交稅金-增值稅(銷項稅額)4.08=24*17%
貸:現金/銀行存款 28.08
借:庫存商品-燈泡 10
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貸:主營業務成本 20
5)08年8月30日我將5個壞的退回廠家換貨,廠家告訴我有2個不屬於換貨范圍,於是換給我3個好的回來。
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的處理:3個換貨入庫,2個壞的不換計入營業外支出。單價2元/個
借:庫存商品-燈泡 6
營業外支出 4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10
速達5000PRO3.16銷售退貨沒有成本
你用的是先進先出法,你要理解這種成本核算辦法是怎麼運算的,所以你要逐筆的查看每個貨品的成本,如果進出特多你是用手工很難查看的,只能相信電腦了,至於你退回來是沒有成本的,你可以在結轉成本中,點選「先進先出成本差異」結轉出成本差額,
第二個問題,估計你用的是加權平均法,這樣他計算成本當然會取小數點後兩位,但是在成本底稿中是保留七位的。系統默認,
補充一下,你的第二個問題如果也是先進先出的話那是軟體本身的問題吧,只能升級,老版本沒有維護了
退貨入庫的成本,發生客戶退貨後,退貨入庫的成本應該怎麼計算?
退貨借記產成品,貸記銷售成本。先入庫,進入待檢貨位,不參與MRP運算。再由品質檢查。因為很少出現還未入庫先做檢查情況。退貨是經常性天天可能有。銷售產品時可能是到岸價格,運費由我們負擔,退回的產品的運費也可能由我們負擔。這部分費用本身不進入產品銷售成本(作業成本可能例外,但會計制度規定是這樣),只能在銷售費用中抵扣,但做成本分析時可以將這費用列入該產品成本之中,也可以列入客戶訂單成本之中。 查看更多答案>>
速達 銷售退貨
你離正確的操作只差一步了。
首先,你跟據超市填制的單據做銷售退貨是沒有錯的。退貨的庫房需要新建一個庫房,比如叫報損之類以便區分
然後,進入盤點單,操作-選擇銷售退貨單,介時選擇退貨單時候自動就添加了貨品,保存檔點單後你們的庫存量就對了。
再次補充,當期的話是可以修改的,除你已對這張銷售退貨收款了,如果這樣一定要刪除收款才可以修改,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操作-沖紅,然後再做一張。但你要注意你的成本核算辦法
『陸』 管家婆退貨的成本價是根據什麼算的
管家婆退貨的成本價是根據存貨的期初余額的單價計算發出的存貨的成本計算。分別是:移動加權平均、先進先出法、含肢後進先肢李出法、手工指定法和全月一次平均法。管家婆是成都軟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知名品牌,榮獲歷老遲「2009年中國IT行業十大民族品牌」稱號。
『柒』 次月退貨的成本是算進去當月的主營業務成本嗎
次月退貨的成本一般是算進次月(即退貨當月)的主營業務成本里晌隱悔。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除外
公司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上月送貨本月退貨。在本月發生退貨時我們不需攜雹要去更正上月的賬,而是直接將退貨記入本月即可。但是這里需要注意一下,如果是本年送貨次年退貨且宴正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那就需要採用追溯重述法更正,且需要調整本年的年度報表中對應的相關數據。
『捌』 采購退貨取入庫成本還是實時成本
入庫成本。蘆族櫻采購退貨與原單關聯時退貨成本取原入庫成本價。采購入庫的產品發現問題,采購和廠家穗爛溝通可以退貨。采購填寫退貨暫支單,並且在 crm 系統陪叢采購退貨開單。
『玖』 如何做贈品和退貨的成本
1,隨貨贈品,不作銷售收入,只計入成本。
2,公司是直接拿出去給別人試用的贈品,只是直接結轉成本而已即可。
3,無償贈品視同銷售,有償贈品轉成本。
4,第1、任何銷售退貨回來的商品都有成本的,沒有什麼0成本的。
第2、銷售退貨回來的商品,可以象你所說的那樣,放在退貨倉處理,但問題是,公司的倉庫管理員的管理是否到位。
第3、商品退貨給供應商時,其商品的成本價一般取最新一次進貨價,所以退貨給供應商時一定要有成本價的,否則會計無法核算成本。
第4、退貨給供應商時,供應商又把商品送回來,那麼也一定有成本價,不可能是0的,除非是供應商贈品給你的。
『拾』 退貨成本怎麼計算
一分析退貨原因很: 作為倉儲物流部門,需要在以下幾點做好工作: 第一、是否把貨物按要求包裝妥當?包裝的長相是否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感受。 第二、承運的物流公司的網點能否覆蓋客戶所在的區域,整合第三方多家物流公司。 第三、物流的速度與對客戶的承諾是否一致?提高物流速度,准確表述物流的時效承諾。 第四、物流過程需要隨時跟蹤,對異外情況及時與客戶進行友好溝通。目前,國內學術界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 對退貨有很多種分類,大多數將退貨按成因、途徑和處置方式的不同,根據不同的產業形態,分為:投訴退貨、終端退貨、商業退貨、維修退貨 (如表1所示),其中投訴退貨主要包括:運輸短少、產品部件缺少、偷盜、定單輸入出錯、產品缺陷和質量問題、產品過期、重復運輸等。
根據退貨的行為方式和退貨時點的不同,將退貨分為正常退貨和立即退貨。
正常退貨是指在經銷商收貨時貨物完好正常收入,但在其負責銷售期間因各種原因未能售出,根據銷售協議可以退回產品的退貨行為;而立即退貨則指在交貨當時發生的因供應商責任造成的貨物不符合交貨要求的退貨。例如:貨物運輸途中造成的破損,導致經銷商拒收產生退貨。兩種退貨特點比較見表2。
從物流角度對退貨的控制方面,正常退貨更具有代表性。所以,本文對於退貨問題方面的研究,將主要以正常退貨為研究對象。
退貨物流的現狀分析
當前,盡管退貨物流的概念已經被學術界提出,並開始研究退貨物流對現代企業的意義和退貨物流的控制和管理方法,但企業在退貨物流管理和控制方面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對退貨物流的認識也存在很大的誤區。
(一)退貨物流的事實現狀
退貨管理缺乏明晰的制度。當前,很多公司內部對退貨管理缺乏明晰的制度,沒有設立退貨管理部門,而退貨管理也還未列入絕大多數生產商的議事日程。通常,退貨問題交給信用、財務部門或其他專業的服務公司來管理。
退貨處理的效率低。在正向物流中,人們清楚速度的重要性,因此總可以看到正向物流以極快的速度運行,但是在同一個系統中,退貨卻以蝸牛般的速度在爬行,即使在美國,也有約一半的退貨需要一到兩周才能處理,而另有25%左右的退貨則需要經過一個多月的漫長等待。
退貨過程中商品的權責歸屬不明確。退貨過程中商品的權責歸屬不明確,是實際運行中常見的一個問題。平常不為人所注意的退貨,在合同的簽訂過程中常常被一筆帶過甚至被徹底忽視。極端的情況下,一家為連鎖集團服務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由於供應商和零售商之間對退貨責任的理解不一,導致產品大量堆積在其倉庫而引起它的運營困難。同時,大量價值龐大的退貨,因為沒人處理而只能在原處等待,直到過期或徹底損壞。
(二)對退貨物流的認識現狀
退貨物流受重視程度不高。表1中列出的4類典型的退貨類別,普遍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其涉及的部門從采購、配送、倉儲、生產、營銷到財務部門。因此,退貨物流管理需要處理大量協調、安排、處置、管理與跟蹤的工作,企業才能完成資源的價值再生。然而在許多企業,逆向物流的管理卻往往被忽視或簡單化,甚至被認為是多餘的。
對退貨流量的認識不全面。一般認為,退貨的流量越小越好。從節約成本和環境保護的角度考慮的確如此。但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是不是退貨量越小就越好呢?顧客退貨從某種角度來看,是企業的一筆財富,也是企業增加顧客忠誠度和技術創新的來源之一。因為產品的退回可使企業及時發現產品或服務中的失誤,從而加以改進和進行技術創新;退貨也許還代表著消費者新的需求,有利於企業開創新的商機。按照競爭論的觀點,越是激烈的競爭、越是挑剔精明的顧客越有利於企業的創新和發展。研究表明,由於溝通渠道的不暢和心理障礙,在通常狀況下,70%-95%的不滿意顧客不會向企業投訴和反映。在這種情況下,完全沒有逆向物流是企業的潛在損失,相反應鼓勵、培訓顧客的退貨需求,這是建立在企業對產品的質量不斷改進的基礎上。合適的退貨量是多重變數作用的結果,並不是越少越好。
解決退貨問題的管理對策
從物流角度講,對於正常退貨質量控制的重點就在以上范圍之內,對於立即退貨只要退貨當時和供應商相關人員確認,其物流質量方面控制的重點也就在於分揀和退回檢驗控制。但如果從供應鏈角度希求從整體上降低退貨造成的成本,其范圍和重點將大大超出以上范圍。
(一)加強退貨中的合同管理
作為加快企業資金周轉,充分挖掘剩餘價值的方式,以及合理限制客戶退貨比例的手段,詳細而明確的條款必須在合同過程中就得以體現,這樣才能避免將來糾紛的出現。供應商至少可以和經銷商訂立相關的退貨程序,在退貨時間、退貨保護和退貨裝箱等方面做出規定。例如:在退貨程序上,可以要求經銷商註明退貨的品種、批號、數量,為裝車清點及分揀提供參照標准;退貨裝箱方面要求經銷商不要將不同品種混裝,除非退貨不滿整箱而進行的拼箱。簡化退貨過程,降低退貨人工成本。
(二)提高退貨再利用率
盡量開發退回產品的價值,是控制退貨成本的上上之選,因此,退貨的再分配對於企業控制退貨成本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企業可以具體按照以下六種方法對退回的產品進行處理:
重新整修和再次製造。對產品進行重新整修和再次製造已經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卻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缺乏最新功能,但是仍處於可用狀態並且可以實現功能恢復的設備,可以重新製造並放到倉庫中以備再次使用。設備功能再生的生產製造成本低於製造新品的製造成本。企業運用有效的整修過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整修成本,並且將整修後的成品返回倉庫。
維修。如果產品無法按照設計要求工作,企業就需要對其回收並維修。返回的物品有兩種類型,保修的和非保修的。客戶需要自行付費解決非保修產品維修問題,所以對企業來說,真正的問題在於保修期物品的回收。維修的目標是減少維修成本,節約產品維修時間和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零部件再利用。產品的再利用主要針對於零部件。到達使用壽命的設備可以分解為部件和最終的零件。其中的部分零部件狀態良好,無須重新製造和維修就可以再次使用。它們會被放置在零件倉庫中供維修使用。例如:組裝類傢具可以將受損壞的部件去掉,其他部件可以再次組合出售。也可以將不影響使用的產品改換包裝再次銷售。
再銷售(重新銷售、通過代銷店銷售、作為處理品銷售)。有些返還產品狀態良好,可以進行再次銷售。例如,從批發商處因外箱破損退回的糖果,換上完好的外箱後可以繼續銷售。它們也很可能是那些沒有售出的商品,有些顧客買了之後就把它退回(例如通過郵購目錄購買後退回),有些則是使用後退回。一些在逆向物流方面領先的高科技企業,正在積極的再次利用自己的售出返還產品。另外也可以保持不同類型經銷商的比例,將某一類經銷商退回的貨物直接銷售給另一類經銷商。
回收。無法進行整修、修理或者再銷售的返還商品將被分解成零件,然後再進行回收。一些企業由於在物資回收方面的努力,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為了從回收活動中獲得最大效益,企業必須對逆向物流系統進行良好的管理,其中包括減少運輸、流程和處理成本,使廢棄物價值最大化。
(三)退貨管理信息系統整合
退貨管理信息系統除了要求公司有足夠的資源來建立外,還要求有足夠的靈活柔性設計來處理退貨物流過程中的各種例外情況,乃至與公司內跨業務部門的復雜關聯工作。在企業中,退貨物流的軟體似乎並非IT部門的優先開發項目,因此退貨物流軟體的匱乏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在退貨物流軟體產品缺乏的情況下,必須對退貨產品的流程管理進行個性化的軟體定製設計。對退貨信息的歸類和分別處理是一個良好的逆向物流信息系統的核心內容,它們直接作用於追蹤成本和退貨過程的管理。有效的信息系統一般對每次退貨原因及最後處置編訂代碼,以實現實時跟蹤和評估。
退貨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為前述退貨再分配的全面實現提供了最有力的運營保證,使恢復鏈上的所有相關業務部門環環相扣,對退貨快速響應,從而為企業贏得了信用,改善了現金流的管理。
二、退貨成本計算:
計算方法大致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因為退貨肯定是按照實際采購成本退的(這種情況是在該批貨物並未.發出的時候).
如果採用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或者移動加權平均法的話,就會有影響,肯定回影響到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如果該批貨物的價格偏高,退貨會導致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虛高,如果價格偏低則會導致已經發出存貨的成本虛減.
如果採用實際核算當中如果真的要調整的話會很麻煩,畢竟生產成本的核算已經夠麻煩的了.所以建議你以實際成本做退貨處理,按照原有方法處理發出存貨成本.
不存在差價紀錄在利潤中的問題,因為退貨肯定是按照實際成本來退的.
你說的差價應該是發出存貨的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但是除了採用個別計價法其他都會存在這種差異.
成本價=(原庫存總價+退貨數量*退貨成本價)/(原庫存數+退貨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