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又被稱為什麼
擴展閱讀
刷程序成本多少錢 2024-04-25 20:01:03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啊 2024-04-25 19:51:21

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又被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28 04:07:53

㈠ 環境成本計量原則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一)環境成本的定義經濟學觀點認為,環境成本是指為維護環境質量而支付的污染控制費用和污染造成的社會損害費用的總和。污染控制費用包括防治和消除污染所支付的各種治理費用和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等所支付的費用。社會損害費用包括環境受到污染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對社會造成的各種經濟損失,以及為避免污染危害而採取防護措施的費用。這一觀點從維護環境質量的目標出發,將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所帶來的一切費用損失作為環境成本的內容,未包括人們過度耗用資源所帶來的損失,是一種保護環境型定義。會計學觀點認為,環境成本是指依照對環境負責的原則,為管理企業的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而採取的或被要求採取的措施而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以及因企業執行環境目標和要求而付出的其他成本。對於那些不由企業負擔的環境成本費用,企業不予確認和計量,這類成本通常被稱作「外部環境成本」,包括由社會承擔而非由企業承擔的用於治理不良環境影響的成本費用,如治理空氣污染和水污染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而發生的支出。該觀點從企業環境會計角度強調了企業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為對其進行管理而採取措施發生的成本費用,定義僅從企業會計核算角度出發,並未涉及宏觀層面。
(二)環境成本的特點環境成本相對於傳統生產成本而言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社會性。環境成本是一種社會經濟代價,是在社會經濟系統內各構成要素之間以及社會經濟系統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聯系下,引發的社會經濟資源耗費。二是轉嫁性。環境成本通常並不表現為企業經濟行為的直接耗費結果,而是企業的經濟行為通過社會聯系和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其他經濟組織或整個社會承受由此而產生的損失或代價。這種耗費的間接性也決定了社會經濟成本在補償上的間接性。三是潛在性。環境成本對社會經濟系統及環境的影響往往要經歷一段時間才逐漸釋放和表現出來,不可能立即伴隨著經濟行為而顯現,若不加以節制,可能留下無窮隱患。四是滯後性。環境成本的空間轉嫁和時間轉移,使得環境成本發生與其補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真空」。環境成本的空間轉嫁,使環境成本補償主體的確定存在一定困難;環境成本的時間轉移,使其不能及時獲得補償。這種補償滯後使得大多數環境成本通過時差而被「放大」,所要求的補償與所發生的社會耗費和損失不匹配,使社會經濟系統運行漸趨惡化。
二、環境成本計量主體中企業與政府角色定位
(一)企業與政府在環境問題中的角色我國環境會計無論是實務還是理論都處於起步階段。從國內外對環境成本計量主體的研究看,主要分歧在於環境成本計量的主體是企業還是政府,企業和政府在環境成本計量中如何扮演各自的角色。從經濟學角度看,環境問題源於經濟的外部性,是由於外部性引起市場失靈而使社會資源未能得到有效配置造成的。福利經濟學和博弈論在對其成因進行解釋的同時,也指明了解決環境問題的出路,即可以通過加強合作,解決產權問題,使外部成本內部化,並通過政府控制等方式來進行環境管理。科斯定理表明,產權的私有化是保護資源有效利用的途徑,支持的是徹底的、自由的無管制市場。但其實現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如產權要容易界定,具有排他性和專有性,可以在自願的原則上轉讓,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實施其權利,保護其財產不受侵犯,交易成本低等。但在解決環境問題時,又會面臨一些難題。首先,環境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具有無排他性,存在著眾多的使用者,很難從技術上排除其他使用者,或者實施產權不受侵犯的代價太高。其次,協商導致資源最優配置的假設條件是交易成本為零。再者,談判的結果不一定總是能達到社會效率最優的水平。談判結果更多地取決於雙方討價還價的能力,最終達成的只是各自認為對其有利的生產水平,從而不能保證社會最優。因此,通過私人談判來解決環境的外部性問題的科斯產權定理受到了挑戰。環境資源畢竟具有無排他性和非競爭性,企業很難獨自承擔計量環境成本的責任。盡管如此,科斯產權理論仍為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啟示。環境的產權不僅限於實物資產所有權,而且還包括其他形式的法定權利,如土地的使用權、避免污染的權利、對事故要求賠償的權利等。因此,國家可以通過保留對環境的部分財產權如管理權,而將開發權、使用權等其他產權形式通過許可證等方式頒發給不同的當事人,以此來實現對環境的管理。
(二)政府介入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方式由於環境問題產權界定的不確定性無法解決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的問題,而且目前我國企業仍缺乏自我約束其環境行為和控制其環境影響的內在動力。因此,在我國要實現外部成本內部化這一目標,就必須通過政府對企業施加外部壓力。

㈡ 環境成本屬於經濟學嗎

屬於,環境成本屬於隱性成本的一種,也是微觀經濟學中關於生產成本的一個組此者扮成部分,是生產成本的一個重要組成。是一個森灶必須會影響經濟發展嫌旁的因素之一。

㈢ 社會成本

"社會成本" 在工具書中的解釋

1、是指全部社會產品的總成本。它的含義甚廣,是政治經濟學中的一個理論概念,是不易計算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為了考察社會成本,只好採用統計的方法,把企業產品成本逐收匯總為部門平均成本。因此,部門平均成本就是某一種產品的社會成本。顧名思義,部門平均成本就是指同一部門生產同類型產品所需的平均成本,它是在企業同類產品個......
查看全文

2、按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匯總起來的總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種產品的社會平均成本。有時對於某一行業或部門的平均成本,也稱之為社會成本。
查看全文

"社會成本" 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國有企業為實現非經濟功能所付出的成本,我們稱為社會成本.有的經濟學家把國有企業福利供給的成本作為其社會成本的操作性定義[2],並把企業的福利供給劃分為潛在福利和顯性福利
文獻來源

2、所謂社會成本是指所有生產相同產品的各個企業個別成本的加權平均值是在正常生產條件下生產同一產品生產費用的平均支出它反映生產同類產品的中等生產條件和社會必要勞動耗費
文獻來源

3、社會成本是指包裝材料回收處理成本,泡沫塑料的回收處理費用高,這無疑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廢棄物的高效回收利用是指包裝使用或消耗完後,應實行分類回收,重新變成可利用的資源,進入新的生產過程
文獻來源

4、社會成本是指快餐具回收處理成本其10倍於自身價值的巨額回收處理費用由餐飲業轉嫁給了社會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
文獻來源

5、所謂社會成本是指由技術創新引起的環境生態惡化而使別的個體或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的那部分成本.由於這種社會成本是由全社會分攤的,因而,技術創新主體根本不用擔心由於社會成本的提高而影響技術創新的收益
文獻來源

6、植膠農場為實現非經濟功能需要支付較大的成本,我們把它稱為社會成本.根據科爾內的定義,社會成本是「一切涉及社會個別成員和集團的負擔、損失、痛苦、犧牲或辛苦的現象」[7]
文獻來源

7、社會成本是指快餐具回收處理成本,泡沫餐具.政府要花費10倍於自身價值的巨額回收處理費用,這由餐飲業轉嫁給了社會,增加了政府財政負擔
文獻來源

8、所謂社會成本是指同一產業部門內部不同企業生產同一產品的平均成本.它反映了在現有生產力水平和條件下,全社會生產某種產品平均消耗的物質資料和人工費用的支出
文獻來源

9、社會成本是指使用高速公路的所有消費者所負擔的成本總和個人成本指使用高速公路的消費者個人所負擔的成本.這兩者都既包括顯性成本也包括隱性成本
文獻來源

10、該法第10條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與經營信息.所謂社會成本是指人們在生產和交換活動中所花去的全部耗費
文獻來源

11、經濟學把這全部成本稱為社會成本.顯然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等式:外部成本等於社會成本減去私人成本.對於一個企業外部成本等於社會成本減去企業成本
文獻來源

12、然而在我國,政治成本(有時被更廣義的稱為社會成本)是客觀存在的,其具體表現形式包括政策法規、稅收、保護、監管、補貼等
文獻來源

13、社會成本是指企業實現經濟業務所消耗的資源或給社會帶來的損失,即企業經營活動所帶來的外部效應.這些成本源於治理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自然、社會造成的損害及產品回收等
文獻來源

14、社會成本是指由國家和社會所直接承擔的教育費用.個體成本是由受教育者所承擔的費用.由於地區和個人間的差異性,上述費用應取受該教育年限人才的平均水平為標准
文獻來源

15、其他社會成本是指企,業污染環境後對他人擔害的賠款及罰款.『-環保負攢的具體計量工作應由財會人員牽頭,環·保天員、工粗技術人員及有關方面的專業人員參加,共向研究、夯析、計舞
文獻來源

16、這種代客體之中或之上的完全權利,包括占價就稱為「社會成本」.在外部性問有權、使用權、出借權、轉讓權、用題上,產權界區含混所造成的混亂和盡權、消費權和其他與財產有關的權對資源配置有效性的損害表現得最為利」
文獻來源

17、所以這部分投入必須依靠政府動用社會力量建成後以稅收或其他形式進行分攤這部分投入可稱為社會成本.社會成本是種機會成本這種投資一般容易估算.准確計算與此相對應的社會收益比較困難這是因為:其一EDI的社會收益並不和社會成本存在確定的對應關系也難以從國民收入中分離出來
文獻來源

18、這里的社會成本是指為降低環境影響而對社會支出的成本.笫環境會計報告的改進探析.大連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徐玲
文獻來源

㈣ 求經濟外交的新名詞,如綠色GDP

綠色GDP(可持續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這個概念的基礎是:只有當全部的資本存量隨時間保持不變或增長時,這種發展途徑才是可持續的。可持續收入定義為不會減少總資本水平所必須保證的收入水平。對可持續收入的衡量要求對環境資本所提供的各種服務的流動進行價值評估。可持續收入數量上等於傳統意義的GNP減去人造資本、自然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等各種資本的折舊。衡量可持續收入意味著要調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
綠色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考慮了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礦產、水和海洋)與環境因素(包括生態環境、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等)影響之後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即將經濟活動中所付出的資源耗減成本和環境降級成本從GDP中予以扣除。改革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對環境資源進哪或舉行核算,從現行GDP中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其計算結果可稱之為「綠色GDP」。綠色GDP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佔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低,反之亦然。
1.綠色GDP總值(GeGDP)
綠色 GDP等於GDP扣減具有中間消耗性質的自然資源耗減成本。
2.綠色GDP凈值(EDP)
綠色 GDP凈值等於綠色GDP減去固定資產折舊和具有固定資產折舊性質的資源耗減和環境降級成本。
3.資源成本李碧
資源成本又稱自然資源耗減成本,是指在經濟活動中被利用消耗的價值。根據自然資源的特徵,有些自然資源具有一次消耗性質,如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用材林)和北方及西部的水資源,這些資源的使用為資源耗減成本,具有中間消耗的性質。有些自然資源具有多次消耗性,如土地資源、部分可再生的森林資源(特用林、防護林等)和南方的水資源,這些資源多次消耗的使用類似於固定資產使用的性質,其資源耗減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4.環境成本
環境成本又稱環境降級成本,是指由於經濟活動造成環境污染而使環境服務功能質量下降的代價。
環境降級成本分為環境保護支出和環境退化成本,環境保護支出指為保護環境而實際支付的價值,環境退化成本指環境污染損失的價值和為保護環境應該支付的價值。自然環境主要提供生存空間和生態效能,具有長期、多次使用的特徵,也類似於固定資產團嘩使用特徵。這樣,由經濟活動的污染造成環境質量下降的代價即環境降級成本,也就具有「固定資產折舊」的性質。

㈤ 環境會計問題研究論文提綱樣文

環境會計問題研究論文提綱樣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寫過論文吧,論文是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那麼一般論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環境會計問題研究論文提綱樣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環境會計問題研究論文提綱樣文 篇1

論文題目: 淺談我國的工業企業亟待解決環境會計問題和對策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層的任何一項戰略都將直接決定企業的成功與否。隨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的提出,企業將戰略的重點逐步轉移到如何增加企業可持續競爭力上來,尤其是一些工業企業。我國是一個資源相對欠缺的國家,環境治理一直比較落後,在工業企業大規模、高速度發展的背後往往蘊藏著高污染、高成本的隱憂。作為會計的一個分支,綠色會計的興起與發展為工業企業解決環境問題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將從綠色會計發展的角度,討論工業企業如何在有限的資源環境中運用綠色會計進行發展的。

一、綠色會計概述

綠色會計也被稱作是環境會計,它是將環境科學、資源條件、統計分析和會計等多學科有機統一,相互結合的新興學科。它是以自然環境資源和社會環境資源耗費應如何補償為中心,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一定的方法,輔之以實物計量和文字表述來反映、報告和考核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門新興會計專業科學。綠色會計的核算范圍不同於傳統會計,而是將周圍的空氣、水等環境資源劃入計量范圍,並從企業的發展中尋求一定的價值補償,從而真正體現出社會成本的或者社會效益。

二、工業企業實行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1.綠色會計是我國現階段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目前正處於轉型期間,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歷史階段,而且是以經濟的發展和環境的和諧作為轉型基矗工業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支柱行業,但同時也是污染嚴重的行業,兩者只有有效協調,才能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只有將周圍環境和資源列入我國經濟核算體系才能真正體現我國經濟發展的社會成本和社會效益。

2.綠色會計是工業企業發展的必然條件

工業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視,我們應該持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在當前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也應該為後代創造繼續發展的條件。因此,工業畝態敗企業應該重視環境和資源的保護,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資者和消費者關注看好企業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為工業企業減少環境治理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三、我國工業企業推行綠色會計所面臨的挑戰

1.指導方針不健全

我國的環境會計還處於摸索階段,更多的是照搬國外的現有成果,於我國的現實國情連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點環節與國外的差距較大,沒有達成一致。因此,我國的綠色會計現階段還沒有完善的指導方針政策,國家雖然支持鼓勵企業推行環境會計,但是沒有完整的方針政策,企業不敢貿然採用,一旦實行,一方面是成本較高,另一方面企業沒有系統的綠色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作為指導,這使得企業面臨兩難的選擇。

2.對綠色會計的重視還不夠

綠色會計或者說是環境會計,對於我國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來說,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施綠色會計要求會計主體具有高度的環保意識和資源節約意識,但是我國的工業企業只顧眼前的利益,盲目擴大生產規模,造成了周圍環境的惡化。而且,我國企業的道德責任較差,沒有意識到環境責任與企業利益的直接利害關系。雖然2016年,國家統計局和環保總局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國環境經濟核算體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議,並建立適合本地區的環境經濟核算體系,並且開展污染損失調查和環境核算,但是這是我國進行的為數不迅顫多的大范圍環境核算的活動。這些足以證明,我國的工業企業對環境會計學科沒有充分的重視。

3.綠色會計的理論體系不健全

任何一個學科的實踐都需要完整的相關理論作為支持論據,綠色會計的實施同樣如此。我國的學者引進綠色會計概念後,雖然進行了一些探討,但是不夠深入,對於一些理論細節問題做得還不夠好。比如,綠色會計的實施與我國目前資源耗費量大的矛盾如何解決,企業進行綠色會計的成本相當大等問題。再者,學者進行研究的時候一味的翻譯造成理論不能聯系實際,而且只注重綠色會計單一方面的研究,而沒有將閉尺綠色會計作為一個系統整體進行探討,致使我國在推行綠色會計時缺乏有效地理論支持。

4.相關的法律法規有缺陷

我國的會計工作通常是由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來規定和指導的,但是會計准則只涵蓋了會計工作的問題,沒有涉及到環境等專業會計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自從頒布實施已經經歷了二十年,在日益進步的今天,配套的相關法律沒有進一步頒布實施,無疑為進行環境會計設置了障礙。

5.綠色會計專業人才缺乏

綠色會計是一門新興學科,而且綜合了環境科學、會計科學、統計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的相關知識,這大大增加了國家對綠色會計人才的培養難度。現階段,工業企業的會計人員一般都是傳統會計核算人員,專門從事環境會計的人才為數不多,企業也不願意花費高額的成本進行培養。國家也沒有專門定期的培養綠色會計人才的計劃,這大大制約了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發展腳步。

四、工業企業推行綠色會計的建議對策

1.加強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我國的會計學者應該加大對綠色會計的理論研究,盡管綠色會計相對來說比較冷門,但是學者應該秉承應有的學術風范對綠色會計進行系統的研究。首先應該建立綠色會計理論體系,然後在理論的研究基礎之上,進行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並且要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工作經驗,為我國工業企業推行綠色會計做鋪墊。

2.加大綠色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對於人才的培養,首先應該做到積極宣傳,將綠色會計的理念通過各種媒體普及的社會中去。這樣一方面使會計人員可以建立對綠色會計學科的興趣,也可以使企業關注環境保護知識,建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給綠色會計人員更大的發展空間。

其次,國家應該建立綠色會計人才培養計劃,定期進行培訓,積極選拔具有綜合文化知識的人才進行會計方面的培養,還可以設立等級考核制度,通過評定職稱等方式增加會計人員的積極性,爭取建立一支系統的綠色會計師隊伍。最後,在某些地區先行試點,特別是以社會各界關注的環境保護問題為主要內容,加大宣傳報道力度,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最終逐漸推廣、普及完善的綠色會計制度准則。

環境會計問題研究論文提綱樣文 篇2

一、環境成本會計不同於傳統會計的新特點

環境成本會計又被稱作是綠色會計或者環保會計,它是在當前經濟的發展給環境帶來越來越嚴重破壞的形勢下產生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傳統會計理論體系在對企業的監督反應中以及成本計量上,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而新的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的出現,則彌補了這些問題。同傳統會計一樣,環境成本會計也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單位,但它的理論體系卻比傳統會計更加完善。因為環境成本會計將傳統會計理論體系中會計主體的外部因素引入到了會計核算當中,這樣就使環境成本會計既能考核出企業對外部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可以反映出外部環境對企業起到的作用。所以環境成本會計不但可以勝任傳統會計的所有工作,而且還能夠對環境的維護和開發所形成的效益進行合理的計量與報告,最終綜合評估環境績效及環境活動對企業財務成果的影響。總之,環境成本會計的產生將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的綜合價值管理,最終達到在保證環境日益好轉的同時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目的。既然環境成本會計這么優於傳統會計,那為什麼環境成本會計的普及與發展會如此舉步維艱呢?

二、我國環境成本會計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 環境成本會計法律法規不健全,規章制度不完善。由於環境成本會計的特殊性,決定了它的實施必須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規作為強有力的保障。雖然我國近些年來一直積極不斷地推進相關的立法程序,並且已經制定並頒布了不少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遺憾的是在我國至今尚沒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體系,並且有關於環境成本會計方面的法規更是一片空白。新興的環境成本會計理論系統沒有像傳統會計理論那樣具有明確的可操作的標准和規范。這就更給了那些不法企業以可乘之機。

2. 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沒有建立完全。就目前而言,在我國社會中佔主流地位的還是傳統會計理論,但是傳統的會計理論僅僅是把會計對象局限地看作為與企業資金運作有關的經濟事項。這種理論早已不符合當今的時代發展了。在環境問題日益成為全球化尖銳問題的今天,我們需要把除了資金之外的資源環境的價值也歸入到了企業核算的范圍內。傳統會計僅設置了極少的反映環境價值的科目,如「排污費用」和「綠化費用」等。這樣就不可能如實地體現出環境和企業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應該令環境成本會計對象在會計六大要素方面都得到體現。前面談到環境成本會計與傳統會計這兩大理論體系的最大差別在於,傳統會計理論體系把企業看成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為自己獲得更豐厚的利潤,也就是企業的收入減去費用後的金額。這就導致了企業想方設法地增加收入和精打細算地減少費用和支出。而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則是把企業和整個社會生態環境看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對於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來說,它是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根本目標的。這就要求企業不但要想方設法努力地做到自身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而且還要兼顧到社會和環境的效益,保證自己的經濟效益不是在損害整體利益的前提下產生的。如果不把資源環境的價值滲透到會計理論體系中,那麼企業就會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永遠體會不到環境的重要性。

3. 企業的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披露程序存在著各種不足。面對當前日益嚴重的.環境方面的問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保護環境以及維持生態平衡已經成為我們的不二選擇。而企業作為目前公認的環境最大的污染者,對其環境成本會計信息進行完全披露則成為人們了解企業環境績效、環保成果的重要根據。因此,設計有效且實用的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披露模式,為環境績效的各種需要人群提供更能滿足其需求的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是不斷促進環境成本會計理論與實務發展和完善的必要手段,同時對於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重大的意義。

截止目前我國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系統,這就導致了企業對會計環境績效信息公布報告的屈指可數。而且即使是公布了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由於大部分企業報告質量存在著不達標的情況,不是公布的會計環境資料不全面,就是披露的方式不合乎規范。這樣一來,一方面使得企業辛辛苦苦公布的這些會計環境信息根本不可能被信息使用者有效地利用,起不到最初想要達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又會影響到社會大眾對環境績效的需求熱情,與此同時也會削弱企業提供環境績效信息報告的積極性。最後便產生了一個惡性的循環。而產生這種趨勢也正是由於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系統沒有完善的原因。

4. 企業負責人環境責任觀念的淡漠和政府社會監督的缺失。有些企業負責人的環境責任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有一部分企業負責人只顧眼前的利益,而對環境成本會計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認識。這種只注重個人、不考慮大局的思想觀念不但決定了大多數企業不會主動披露環境信息,或者即使是披露了一些,也沒有相關標准去衡量其提供的信息質量好壞,這就使得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不能取信於社會公眾。

政府和社會對環境績效極差的企業懲處的力度僅停留在罰款階段,不能從根本上打擊這種只注重個體利益,不關心大眾民生的經營模式。而簡單的罰款,無疑更加刺激了某些企業在交完罰款後,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肆無忌憚地破壞環境、掠奪資源、變本加厲地生產,從而進一步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這就使得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完善我國環境成本會計體系的措施

1. 國家舉措。國家應加快建立健全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的准則和制度,不斷完善環境成本會計的法律法規,做到一切行為有法可依,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成本會計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的揭示披露有統一的標准,以使企業真正能受到環境成本會計的約束和法律的制約。同時,對於那些環境成本會計報告中反映出浪費資源、破壞生態、造成污染的企業要加大處罰金額和執法力度,而對那些經國家確定對保護環境起到積極影響的企業和個人要給予適當的獎勵,以表彰他們的行為。

2. 借鑒先進的外國模式。我國應借鑒和效仿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成功的方案,並結合本國的實際情況加以靈活運用。中國同發達國家的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相比本來就已經處於落後的窘境,要是還採用閉門造車式的研究模式,不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理論,這樣不但會使我國的環境成本會計改革走向一個不確定的方向,而且更使得我國同歐美等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這種狀況顯然不符合當今飛速發展的中國。幸運的是外國並不缺少這種從傳統會計向環境成本會計轉型的成功案例,我們就要積極地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結合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制定適應我國國情的環境成本會計准則,使環境成本會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這樣才會更加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要求,對我國經濟起到應有的促進作用。

3. 建立信息披露標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的意義就在於它能反映與揭示企業的環境績效和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履行情況。所以我國要想發展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體制來促使企業對環境信息進行全面徹底的披露,以此來提高中國環境成本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具體措施有如下兩點:一是明確指出在企業的會計報表及其附註中具體披露的企業環境成本會計信息都有哪些。二是在企業的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企業執行的環境成本會計政策、實施情況以及企業治理環境和保護環境的中長期目標等。這樣不但利於企業在日常工作中的量化管理,同時也方便了國家與社會各界的監督。

4. 增強企業環保意識和各界監督。首先從長遠來看,提高環境績效,完善環境成本會計體系,對企業的發展才是最佳的選擇。要想讓企業做到這點,就要加強企業的領導人員、管理人員、會計人員的環保意識,使他們對環境成本會計有足夠的重視,增強企業負責人的社會責任感,讓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密切的正相關關系。這樣企業才會積極自覺地去建立健全適應本企業的環境管理系統,積極實施環境成本會計,進而主動全面地進行環境成本會計信息的披露。其次應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對企業的監督,把企業的環境績效作為通過年終審計的必須工作,建立適合我國發展的環境成本會計審計制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成本會計不僅要為每個企業的微觀經濟服務,而且要有助於國家社會的宏觀經濟調控;不僅能考慮到企業自身的利益,更能兼顧到社會大眾的利益。國家和社會各部門應根據企業環境成本會計所提供的信息,對企業按其環境績效進行相應的獎懲措施。

四、結論

雖然現在建立完善的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存在著種種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存在著困難就不去研究它。我們只有不斷地去研究它,才能找到同時解決經濟發展和環境改善這一問題的新思路。目前,在環境成本會計理論體系的研究上,世界各國幾乎都處於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們如果在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理論體系研究上多投入精力,取得先進的成果的話,那麼在新一輪世界經濟格局大洗牌中,中國就能拔得頭籌,進而推動綜合國力的提升。所以為了我們祖國的復興和民族的未來,現在對於中國來說引入和發展完善環境成本會計已經是刻不容緩了。

;

㈥ 什麼是綠色GDP

綠色GDP,即現行GDP總量扣除環境資源成本和對環境資源的保護服務費用所剩下的部分,即:GDP總量-(環境資源成本+環境資源保護服務費用)=綠色GDP 到目前為止,拆局運綠色GDP核算只涉及自然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包括環境損害成本、自然資源的凈消耗量。這只是狹義的綠色GDP,應該把與社會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有關的指標納入GDP核算體系。 因此,在GDP的核算中,必須扣除安全生產事故造成的GDP損失,以及處理這些事故臘則的支出旅梁;扣除社會上各種突發事件造成的GDP損失,以及處理這些事件的支出;扣除為了防範和處理市場不公正、腐敗造成的損失。

㈦ 公共項目的國民經濟成本中包括什麼

公共項目的國民經濟成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執行成本:執行成本是公共項目最直接的、最容易被人們看到的成本,它主要由資金和勞動力成本構成。例如,在修亮悉哪建一座大橋的過程中,需要購買材料、支付工程師、工人和管理人員的工資等。

2. 機會成本:機會成本是指在進行公共項目之前,必須放棄進行其他可能有利可圖的活動所產生的損失。例如,在修建一條高速公路時,如果政府決定投入大量資金修建高速公路,那麼政府也許會因此而無法為教育或醫療等其他領域提供足夠的支持,這些都是機會成本。敬碼

3. 環境成本:環境成本是指公共項目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所引起的代價。例如,在修建一條道路或鐵路時,可能需要大規模砍伐森林、填土造地等,這些操作可能對生態和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4. 社會成本:社會成本是指公共項目對社會秩序、文化傳統等方面產生的不利影響。例如,在修建大壩或水電站時,可能需要遷移居民或摧毀歷史古跡等。

綜上所述,公共項目的國民經濟成本包括執行成本、機會成本、環境成本和社會成本陸戚等多方面內容。

㈧ '社會成本"是指什麼意思

社會成本(Social cost)是指按全社會各個生產部門匯總起來的總成本,也可以指某一種產品的社會平均成本。社會成本一詞是著名經濟學家庇古在分析外部性侵害時首先提出來的。社會成本是產品生產的私人成本和生產的外部性給社會帶來的額外成本之和。社會成本的分擔與補償的目的是促進社會公平。明確社會平均成本概念以為了解整個社會和掌握本個業的成本管理水平提供了依據。

㈨ 環境費用和環境成本的關系

環境成本與經濟效益負相關。1998年Stanwick通過對多個行業共120多家企業的研究發現企業收益率與企業的排污量之間存在明顯的正相關關系,這說明環境成本與經濟效益負相關。

從短期看,環境成本內部化必然導致企業增加環境成本,企業在提高環境績效的同時,必然會降低經濟效益,進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

如環境標准和法規、環境標志制度及其門檻的提高、加工和生產方法標准與綠色補貼、包裝的環保要求等等。這些政策措施都已經並將繼續給中國的出口造成嚴重影響。可見‚環境成本內部化是一種必然趨勢。

釋義

環境費用是指因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所造成的損失和因防治環境污染、控制環境退化、改善環境質量所支付的費用的總和。狹義的環境費用通常指因污染造成的環境損失和防治污染的費用;廣義的環境費用包括社會費用和環境保護費用。社會費用包括社會損害費用和社會防護費用。其中,社會損害費用是因環境污染、環境質量下降或因生態環境退化而導致的各種社會性損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環境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