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增量成本是否等於變動成本為什麼
擴展閱讀
如何倒算費用發票 2025-05-25 20:31:12
社保成本高企業如何優化 2025-05-25 20:29:24
鑽石十字綉掛哪個位置好 2025-05-25 20:21:39

增量成本是否等於變動成本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3-25 18:37:44

① 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現實意義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范圍內不受產量變動影響,一定期間的總額能保持相對穩定的成本。如固定資產折舊、財產保險費、職工培訓費、科研開發費和廣告費等。

一定期間的固定成本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即產量變動的范圍是有限的。如照明用電一般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屬於固定成本。如果產量增加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增開用電一般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屬於固定成本。如果產量增加達到一定程度,需要增開生產班次,或者產量低到停產的程度,照明用電的成本也會發生變動。

在一定期間內,固定成本的穩定性是相對的,即對產量來說它是穩定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每月該項成本的實際發生額完全一樣。如照明用電在相關范圍內不受產量變動的影響,但每個月實際用電度數和支付的電費仍然會有所變化。

一般來說,固定成本的發生有兩種情況:

  1. 提供和維持生產經營所需設施、機構而支出的成本

例如,固定資產折舊、財產保險、管理人員工資、取暖費、照明費等。

2.為完成特定活動而支出的固定成本

為完成特定活動而支出的固定成本其發生額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方針由管理人員決定的,如科研開發費、廣告費、職工培訓費等。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產量范圍內其總額隨產量變動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外部加工費等。

這類成本直接受產量的影響,兩者保持正比例關系,且比例系數穩定。這個比例系數就是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

單位成本的穩定性是有條件的,即產量變動的范圍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會與產量成正比,屬於變動成本。如果產量很低,不能發揮套裁下料的節約潛力,或者產量過高,使廢品率上升,單位產品的材料成本也會上升。也就是說,變動成本和產量之間的線性關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關范圍內存在。在相關范圍之外就可能表現為非線性關系。

一般來說,變動成本的發生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由技術或實物關系決定的。如一輛新能源汽車要一個電池組、一台新型電機、一組新型變速控製件等。這種與產量有明確的技術或實物關系的變動成本,稱為技術變動成本。這類成本是利用生產能力所必須發生的成本。生產能力利用得越充分,則這種成本發生得越多。

另一種單位變動成本的發生額是由管理人員決定的,如按銷售額一定的百分比開支的銷售傭金、新產品研製費、技術轉讓費等。它是通過管理決策行動改變的變動成本,稱為酌量性變動成本。這種成本的效用主要是提高競爭能力或改善企業形象,其最佳的合理支出難以計算,通常要依靠管理人員的綜合判斷來決定。

管理人員的決策一經做出,其支出額將隨產量成正比例變動,具有與技術變動成本同樣的特徵。

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大類,產量增加時固定成本不變,只有變動成本隨產量增加而增加,那麼,總成本的增加額是由於變動成本增加引起的。因此,變動成本是產品生產的增量成本。

② 什麼是增量成本例如哪些情況呢

增量成本,是指一項活動不發生,就不會產生的成本。例如企業打算購置一台機器設備用於生產活動,購置機器設備的成本屬於增量成本。沉默成本不屬於增量成本,這個考試喜歡考。

③ 何謂增量成本它與定價有何關系

是由產量增量而導致的總成本的變化量,等於生產增量之後的總成本減去生產增量前的總成本。
狹義的增量成本:是指因實施某項具體方案而引起的成本,如果不採納該方案,則增量成本就不會發生。


廣義的增量成本:是指兩個備選方案相關成本之間的差額,一般又稱為差量成本。


增量成本是隨著所考慮的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而變化的成本,是行動方案的「純影響」(增量成本、邊際成本、付現成本和差額乏骸催繳詘劑挫烯旦樓成本等術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互換)。


關系:在忽略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成本和定價成正相關,即成本增加,定價也增加

④ 什麼是增量成本通俗解釋

增量成本是指與價格以及銷售量的變動緊密相關的那些成本,等於生產增量之後的總成本減去生產增量前的總成本。

在各種方案的成本比較決策時,當選定某一方案為基本方案,然後將其他方案與之相比較時所增加的成本。即兩個方案之間的成本差額,是差別成本的一種表現形式。

增量成本有時也與邊際成本相混淆,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邊際成本主要是按單位產品的增加來計算的,而增量成本則主要是按總產量的增加來計算的。

增量成本的案例
增量成本這個概念通常揭示了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之間的一條移動線,下面以一連續生產線上的直接勞動力成本為例來說明問題。如果該生產線停工後,工人或被遣送回家或被委以其他的工作,那麼,整個生產線上所有勞動的總成本就完全可以被認為是隨生產產量而變化的。另一方面,如果我們觀察一下該生產線上的個別作業,我們就會發現,一般來講勞動力成本不受管理控制的影響,似乎這些作業中的某一個可以通過採用更好的工具、更好的操作方式而加以改進。如果實施了改進,我們也許會發現:由於這一作業的速度是由整條生產線而控制的,那麼作業生產線上每件產品的勞動成本並沒有降低,在整個生產線上,具有可變的直接勞動成本的個別作業有「瓶頸」式限制性,只有改進了它,才能改進整個生產線上的直接勞動力成本且使之成比例地減少,但是不能超過下一個最有限制性的作業所設置的限度。一個組織或許有與可供選擇方案一樣多的成本類型。必須記住極為重要的一點是:增量成本與整個計劃或可供選擇的方案是聯系往一起的。

⑤ 什麼是增量成本和沉沒成本

增量成本就是邊際成本,指在不增加人員,機械設備的情況下,每多生產一個產品所帶來的成本。沉沒成本是指要素一旦完成配置,無法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所能改變的成本,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

⑥ 貢獻分析

貢獻分析
一,貢獻的概念
貢獻等於由決策引起的增量收入減去由決策引起的增量成本,即等於由決策引起的增量利潤.
Δπ=ΔR-ΔC
貢獻分析法實質上是增量分析法.有貢獻,說明這一決策能使利潤增加,因而方案是可以接受的.
當有兩個以上的方案進行比較時,它們的貢獻是正值.那麼,貢獻大的方案就是較優的方案.
如果ΔR>ΔC→這一方案會導致總利潤的增加,可以接受;
如果ΔR<ΔC→這一方案會導致總利潤的減少,不予接受.
必須注意:用貢獻分析法進行決策分析時,不必考慮固定成本的大小.因為固定成本不受決策的影響,屬於沉沒成本.如果產品的價格不變,增加單位產量的增量收入就等於價格,增加單位產量的增量成本就等於變動成本.此時,增加單位產量的貢獻就等於價格減去單位變動成本(即MI=P-CV).
由於貢獻可以用來補償固定成本和提供利潤,貢獻也被稱為是"對固定成本和利潤的貢獻"(M=F+π).有時,也稱為"利潤貢獻".
二,應用舉例
1,自製還是外購
例:大昌公司是一家製造電動工具(如電鑽,電鋸,電動篩沙機)的公司.所有這些工具都需要同樣的滾動軸承,這種滾動軸承都可以由自己的軸承車間來生產.去年這個車間的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
全部產量 單位產品
直接材料(元) 38640 0.56
直接人工(元) 126390 1.81
分攤的間接費用(元) 252780 3.63
合 計 417810 6.00
生產的軸承數(個) 69635
需求估計表明,明年公司應當適當擴大電動工具的生產,從而需要再增加7500個軸承.這批軸承如果自製,直接人工費要增加15%,全部材料費用要增加12%,但不需要增加投資,因為軸承車間的設備能力有富餘.不過,這批軸承也可以外購.如果外購,單價是4元.問:大昌公司是自製還是外購這批要增加的軸承
間接費用:指產品成本中的固定費用(即不變成本),它包括租金,利息,保養費,折舊費,管理人員工資及企業管理費等.
直接費用:指產品工廠成本中的變動費用(即變動成本),包括直接原材料和燃料費用,生產工人工資以及製造費(相當於車間經費)中的變動費用部分.
解:比較兩個方案的增量成本,看看哪個方案的增量成本低.
自製方案的增量成本:
15%×126390+12%×38640=23596(元)
外購方案的增量成本:
4×7500=30000(元)
30000-23596=6404(元),即自製方案比外購方案可節省6404元,所以,自製方案較優.本例因兩個方案的銷售收入相同,所以不需要計算增量收入.
2,要不要接受訂貨
例:某公司生產各種計算器,一直通過它自己的銷售網進行銷售.最近有一家大型百貨商店願意按每台8元的單價向它購買20000台X1—9型的計算器.該公司現在每年生產x1—9型160000台,如果這種型號的計算器再多生產20000台,就要減少生產更先進的X2—7型計算器5000台.與這兩個型號有關的成本,價格數據如下表所示(單位:元).
X1—9型 X2—7型
材料費 1.65 1.87
直接人工 2.32 3.02
變動間接費用 1.03 1.11
固定間接費用 5.00 6.00
利 潤 2.00 2.40
批發價格 12.00 14.40
該公司很想接受百貨商店的這筆訂貨,但又不太願意按8元的單價出售(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這種計算器的批發價是12元).可是,百貨商店則堅持只能按8元單價購買.問:該儀器公司要不要接受這筆訂貨
解:這個題有兩種解法.一是使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一是計算總增量成本和總增量收入,而不使用機會成本概念.
解法一:如果接受訂貨,就要減少生產X2—7型計算器5000台,因而,就要放棄這部分貢獻.所以,這部分貢獻是接受訂貨的機會成本.
5000台X2—7型計算器的貢獻為:(6+2.4)×5000=42000(元)
20000台X1—9型計算器的增量成本為:
(1.65+2.32+1.03)×20000+42000=142000(元)
20000台X1—9型計算器的增量收入為:8×20000=160000(元)
所以,如接受訂貨,可得利潤貢獻為:160000-142000=18000(元)
可見,增產20000台X1—9型計算器,按8元價格賣給百貨商店的方案可多得利潤18000元,所以是較優方案.
或者,若接受訂貨:
增量收入:X1-9型(8×20000) 160000(元)
增量成本:
變動成本(X1-9型 5×20000) 100000(元)
機會成本(X2-7型 8.4×5000) 42000(元)
總計: 142000(元)
利潤貢獻: 18000(元)
利潤貢獻為正值,應接受訂貨.
或者,如果接接受20000台X1-9型計算器的訂貨:
貢獻 = 20000 × [ 8 -( 1.65+2.32+1.03)]
- 5000 × [14. 40 -( 1.87+3.02+1.11)] = 18000(元)
解法二:增產20000台X1—9型和減產5000台X2—7型計算器的總增量成本為:
(1.65+2.32+1.03)×20000 -(1.87+3.02+1.11)×5000=70000(元)
增產20000台X1—9型計算器和減產5000X2—7型計算器的總增量收入為:
8×20000-14.4×5000=88000(元)
所以,總的利潤貢獻為:88000-70000=18000(元)
可見,增產20000台X1—9型計算器,同時減產5000台X2—7型計算器的方案是較優方案.
3,怎樣分配薄弱環節設備的生產任務
例:假定某企業生產五種產品,這五種產品都要使用車床,車床在這個企業是薄弱環節,其中任何一種產品生產多了,就會擠掉其它產品的生產.這個企業各種產品所能提供的貢獻如下表所示(單位:元).
問:如何分配車床,即各種產品各生產多少,才能使企業的貢獻最多
產品 價格 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貢獻 所需車床工時數
A 15 10.00 5.00 1.0
B 14 8.00 6.00 1.5
C 13 9.00 4.00 0.67
D 12 7.50 4.50 0.5
E 6 2.50 3.50 0.25
解:先求出車床單位工時的貢獻如下:
產品 車床單位工時的貢獻(元)
A 5
B 4
C 6
D 9
E 14
按照車床單位工時的貢獻大小,產品E的貢獻最大,其次相繼為產品D,C,A,B.最合理的產品組合方案就應按此順序來安排.
4,有限資源的合理利用.
例:大陸紡紗公司已經試驗成功,可以用一種新的人造纖維紡出三種紗,其型號分別為:25PAG,40PAG,50PAG.這種新的人造纖維是由另一家人造纖維公司生產的,產量有限,對所有顧客只能實行限量供應,對大陸紡紗公司的供應量限定為每月3000公斤.大陸紡紗公司生產這三種紗的成本和利潤數據如下表所示.
項目
25PAG
40PAG
50PAG
單位產量原料消耗(公斤)
單位成本(元)
原料
人工
間接費用(其中50%為變動費用,50%為固定費用)
合計(元)
銷售價格(元)
利潤(元)
4
3.20
0.25
0.30
3.75
4.60
0.85
2.5
2.00
0.30
0.40
2.70
3.20
0.50
2
1.60
0.40
0.50
2.50
2.85
0.35
假定25PAG的最大銷售量為500單位,40PAG的的最大銷售量為700單位, 50PAG的的最大銷售量為800單位,問:大陸紡紗公司最優的產品方案應如何確定
解:先算出每種產品的單位利潤,單位貢獻和方位原料貢獻(本例中原料來源有限,是生產中的"瓶頸").
項目
25PAG
40PAG
50PAG
單位產品利潤
單位產品貢獻
(=單位固定成本+單位利潤)
單位原料貢獻
(=單位產品貢獻÷原料消耗定額)
0.85
1.00
(0.15+0.85)
0.25
(1.00÷4)
0.50
0.70
(0.20+0.50)
0.28
(0.70÷2.5)
0.35
0.60
(0.25+0.35)
0.30
(0.60÷2)
從以上數據中看到,單位產品利潤最高的產品是25PAG,單位產品貢獻最多的產品也是25PAG.但由於原料是薄弱環節,能使企業獲利最多的產品,應是單位原料所能提供貢獻最大的產品50PAG,其單位原料貢獻為0.30元/公斤,次多的是40PAG,0.28元/公斤,獲利最少的是25PAG,0.25元/公斤.驗證如下:
如把所有原料分別用於各種產品,可分別算得總貢獻如下:
總貢獻=單位產品貢獻×產量
用於25PAG:總貢獻=1.00×(3000÷4)=750(元)
用於40PAG:總貢獻=0.70×(3000÷2.5)=840(元)
用於50PAG:總貢獻=0.60×(3000÷2)=900(元)
可見,50PAG貢獻最大為900元,是企業獲利最多的產品,40PAG貢獻次多為840元,25PAG貢獻最小為750元,是獲利最小的產品.因此,原料分配就應 案此先後順序進行.
由於25PAG的最大銷售量為500單位,它需要使用原料2000公斤(4×500);40PAG的最大銷售量為700單位,它需要使用原料1750公斤(2.5×700);50PAG的最大銷售量為800單位,它需要使用原料1600公斤(2×800).
根據這種情況,企業的3000公斤原料,應把1600公斤優先用於生產50PAG800單位,剩下1400公斤用於生產40PAG560單位(1400÷2.5),不生產25PAG產品.

⑦ 什麼是差別成本

差量成本又稱為差別成本,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差量成本是指兩個不同備選方案預計未來成本的差額。如零部件自製較外購所增加的成本。這類成本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之一。狹義的差量成本有人將其稱為增量成本,是指由於方案本身生產能量(產量的增減變動)利用程度不同而表現在成本方面的差額。在相關范圍內,由於固定成本保持不變,狹義差量成本等於相關變動成本,即單位變動成本與相關產量的乘積;如果突破相關范圍,則狹義差量成本不僅包括變動成本差額,而已包括固定成本差額。

⑧ 什麼是增量成本什麼是沉沒成本

增量成本是由產量增量而導致的總成本的變化量,等於生產增量之後的總成本減去生產增量前的總成本。
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