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暫估成本入賬沖回如何會計分錄
暫估成本入賬沖回的會計分錄是:
1、相關的會計分錄:
①、企業在沒有取得發票時暫估入賬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②、企業在下月沖回暫估入賬時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紅字)。
③、企業在取得相關的發票時入庫的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
2、企業進行暫估處理時,應按計劃成本暫估入賬。
待收到對應發票賬單之後,做對應的沖銷暫估處理並按照發票內容編制正確分錄,涉及增值稅進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
暫估入賬的稅務處理
1、增值稅處理
一般納稅人不需要將增值稅暫估入賬,小規模納稅人應該包括增值稅款。
2、企業所得稅
如果企業在匯算清繳前,未取得暫估入賬的成本發票,或者相關證明材料,則企業所得稅不能扣除這部分暫估入賬的成本。
Ⅱ 我在21年做了一筆費用暫估112萬,22年想沖回怎麼做
1.你給了3次業務的會計分錄,後2次已經沖銷。這里就只介紹第1次的會計分錄。
2.如果沒完成2021年結賬流程,可以直接原路沖回。
借:主營業務成本112萬(紅字)
貸:應付賬款112萬(紅字)
3.如果已經完成2021年結賬流程,不可以直接原路沖回。可以參考以下方式。
(1)如果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沖銷2021年度暫估成本需要做2次會計分錄。
借:應付賬款112萬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必須計算,可能沒有金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單位,沖銷2021年度暫估成本需要做1次會計分錄。
借:應付賬款112萬
貸:主營業務成本112萬
Ⅲ 跨年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怎麼沖回
跨年沖減暫估成本時,因為主營業務成本屬於損益類的科目,跨年調整的時候需要用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跨年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沖回有以下兩點:
1、一般沒有直接影響,只有當暫估價與實際價存在差異時,才影響成本(需要調整成本差異),暫估入庫賬務處理和結轉成本屬於不同會計處理步驟。
2、在跨年後,如常沖減暫估入庫,對於已結轉成本則無需沖回,當暫估價與實際價存在差異時,應對已結轉成本部分的應負擔成本差異進行調整。
按照取得發票等憑據後的實際金額進行入庫的會計處理,結合實際情況再做判斷。
(3)暫估成本費用怎麼沖擴展閱讀:
跨年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
首先,暫估成本是可以跨年的,在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有相關的規定對此說明分析。
對此,本文將會主要給您講述的是跨年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涉及四個步驟,詳細內容如下。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所得稅若干問題的公告》(2011年34號)第六條企業當年度實際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
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及時取得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企業在預繳季度所得稅時,可暫按賬面發生金額進行核算。
但在匯算清繳時,應補充提供該成本、費用的有效憑證。
首先,跨年暫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其具體的做賬如下:
1、沖平暫估入賬的憑證(紅字),借:原材料;貸:應付賬款。
2、根據發票計入原材料,借:原材料;借: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將原材料轉入上年的損益,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貸:原材料。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入利潤分配和未分配利潤,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Ⅳ 暫估入賬結轉成本後怎麼沖回
取得發票紅沖暫估入庫分錄,
借:應付賬款—暫估,
貸:庫存商品或原材料。
根據發票做購進分錄,
借:庫存商品或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等科目。
如果之前結轉的成本有錯誤,還需要做相應的成本結轉調整分錄。
Ⅳ 暫估的費用怎麼用長期待攤沖
暫估的費用使用長期待攤沖的方法:貨已到,發票未到,可以先做估價(按不含稅價格),按估價計入長期待攤費用。
先用紅字沖銷以前分錄,然後,作「長期待攤費用」分錄。
借:長期待攤費用--轉讓費
貸:銀行存款等
20XX年攤銷分錄
借:相關成本費用科目
貸:長期待攤費用--轉讓費
攤銷
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的改建支出,按照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攤銷。從定義可以看出,改擴建一般情況下是可以延長資產使用壽命的。對於「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而言,小企業准則規定是不能對折舊年限進行調整的,所以只能通過長期待攤費用核算,並在固定資產預計尚可使用年限內分期攤銷。
Ⅵ 主營業務成本暫估怎麼沖賬
暫估是企業這個月的存貨已經入庫了,但是發票還沒有收到,不能確定這批存貨的入庫成本,到了月底需要將這批存貨進行暫估入賬處理,以便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
暫估沖回一般是在收到發票的時候再進行沖回,如果當月沒有收到發票就做了沖回,到月末還需要暫估一次,工作量就很大了。
暫估入賬的賬務處理如下:
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提醒:如果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就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2、暫估回沖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6)暫估成本費用怎麼沖擴展閱讀
暫估的注意事項: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應在材料到達時和材料發票到達時分別作會計處理,企業資產和負債同時得到反映,通過「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材料)可以及時了解到企業當時未達發票賬單金額。
以便企業了解當時的負債情況,及根據做材料暫估的入庫單據查明未達賬單的單位,了解發票賬單不能到達的原因,及時與對方單位進行溝通。
Ⅶ 去年的暫估今年怎麼沖回來
法律分析:1、如果商品已在去年銷售,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來調整差額 如果商品已在今年銷售,通過"主營業務成本"調整差額 如果商品未在今年銷售,通過"庫存商品"調整差額.
沖減原來暫估分錄(金額與暫估一樣,用紅字或負數表示):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紅字)
2、部分暫估物料去年銷售今年收到發票
具體賬務處理如下:
(1)沖減原來暫估分錄: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紅字)
(2)根據發票入庫: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 (藍字)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藍字]
貸:應付賬款-×××(藍字)
(3)按實際成本與暫估成本的差額調整銷售成本
A、若實際成本比暫估成本大的: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原材料或庫存商品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B、若實際成本比暫估成本小的:
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二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以下統稱單位)必須依照本法辦理會計事務。
第三條 各單位必須依法設置會計帳簿,並保證其真實、完整。
第四條 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 會計機構、會計人員依照本法規定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強令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帳簿和其他會計資料,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對依法履行職責、抵制違反本法規定行為的會計人員實行打擊報復。
Ⅷ 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 暫估成本怎麼進行賬務處理
一、暫估入庫:借方是原材料(暫估金額),貸:應付賬款 —暫估 / 無票( XX 供應商)(暫估金額);
二、暫估回沖:
1 、紅字沖回暫估入庫:借方是原材料(原暫估金額,紅字),貸方是應付賬款—暫估 / 無票 XX 供應商(原暫估金額,紅字);
2 、收到發票,做入庫處理:借方是原材料(發票不含稅金額)、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稅額),貸方是應付賬款— XX 供應商(發票含稅金額)。
以上就是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的相關內容。
暫估成本是什麼
暫估成本是企業當月購買的材料已經驗收入庫,但沒有收到對方開具的正式發票。因此,在計算本月底材料成本時,會計只能根據合同中的單價金額暫估入庫,材料成本為暫估成本。暫估也是本月存貨已入庫,但采購發票沒有收到,存貨入庫成本費不確定。因此,要使月底能夠計算出准確的企業庫存成本,需要把這部分的庫存暫估入賬,就成為了暫估憑證。暫估業務可以理解為貨到票未到的業務。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規定,對已驗收入庫的購買商品,但未收到發票的,企業需要在月底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近期同類商品的購買成本、當月或近期同類商品的購買成本、當期市場價格或同類商品流通環節的平均成本率。本文主要寫的是暫估成本的賬務處理的有關知識點,內容僅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