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此次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能不能漲工資呢
醫務人員的工資應該上漲,國家也在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此次疫情過後,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能不能漲工資呢? 先來說一說疫情當中,醫務人員享受的臨時補助。 財政部、國家衛生 健康 委近日下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明確—— 對於直接接觸待排查病例或確診病例,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病例標本採集和病原檢測等工作相關人員,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300元予以補助;對於參加疫情防控的其他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中央財政按照每人每天200元予以補助。 也就是說,對於一線直接接觸患者的醫務人員來說,每個月補助差不多就有9000元左右。 有人覺得這個錢挺多的,但是要知道這是醫務人員在冒著生命危險在前方戰斗,不到一萬元的補助,其實還是少的了。 未必會因為疫情上漲。 實話實說,兩者可能並沒有直接的關系,疫情並不會直接導致醫務人員的薪酬上漲,關鍵的是要看薪酬改革的情況。 其實你回過頭來看,這些年,國家一直在努力提高醫務人員的工資待遇。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轉發《國務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關於進一步推廣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經驗的若干意見》,提出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加強對醫務人員的長期激勵,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機制,薪酬在保持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實現適度增長。 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印發了《「十三五」全國衛生計生人才發展規劃》,提出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醫務人員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其中,允許醫療衛生機構突破現行事業單位工資調控水平,允許醫療服務收入扣除成本並按規定提取各項基金後主要用於人員獎勵,同時實現同崗同薪同待遇,激發廣大醫務人員活力。 2018年,《關於擴大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下發,鼓勵試點醫院積極 探索 ,推進醫療、醫保、醫葯聯動改革,推動建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進一步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 可見,為了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院的薪酬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醫生的收入,也在穩步提高。 其實提高醫務人員的收入,是有必要的,一方面有助於推進高薪養廉,一方面有利於提高醫務人員的尊嚴感和獲得感,使醫務人員隊伍更加壯大,如果讓醫務人員工資低的可憐,又要承擔暴力傷醫等各種風險,恐怕沒人願意讓孩子學醫了。 醫務人員的工資,不必然會因為疫情而上漲,但是他們一直處在上升的通道之中。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這次疫情過後,相信國家會對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人員進行重重的嘉獎,肯定包括精神上和物質上的獎勵。比如說,對於參與一線抗疫工作的醫務工作人員,優先晉升職稱。由於醫務工作人員,屬於機關事業單位的在編職工,走的是專業技術職稱路線,職稱提上去了,工資待遇也就提高了。 對於全體醫務工作人員進行漲工資,可能不太現實。這樣也容易讓去一線奮戰的醫務人員感到不公平。事業單位採取的是統一的基本工資表,根據當地的經濟 社會 發展情況確定一定標準的績效工資,再加上醫院效益所確定的一些補貼、補助等待遇。有的地區醫護人員每月可以拿到一兩萬,有的地區幾千元。地方不同醫院不同,除了基本工資標准一致以外,其他的可能都不一致。 不過通過這一次實踐,國家會對醫療保障機構的管理更加優化,促進醫療機構的更加公平分布。比如國家正在努力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努力發展全科醫師。希望讓病人沒事少吃葯、少住院,配齊配好配強基層衛生醫療機構的檢測儀器,讓病人能夠在基層衛生醫療機構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到二甲三甲級醫院去。 在工資待遇方面,由於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不具備盈利性,因此國家設置的是全額撥款待遇,國家在各種工資、獎勵、獎金待遇方面肯定會向基層的衛生服務人員傾斜的。他們的工資肯定會越來越高,會有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進入到基層衛生隊伍。 另外,事業單位基本工資是有正常的增長機制的。基本工資表每兩年調整一次,上一次是從2018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基本工資各項標准一般能上漲10%以上。另外,在職工作人員每年只要考核合格,就可以薪級晉級一級。 未來,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們待遇會越來越好的。 此次疫情,突出了國內大城市的人口規模、經濟發展程度與有限醫療資源的矛盾。 武漢作為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面對新冠肺炎病毒,在封城後,還是只能提供三家定點醫院幾百個床位,後期征調其他24家醫院,包括緊急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徵用11個大型場館做方艙醫院、徵用武漢軟體學院宿舍,都還不能保證把現有的確診病人完全收治。 醫生、護士、醫院的數量肯定是不能滿足需求的,疫情發生後,全國各大城市主要醫院都對武漢進行了持續的支援,包括醫療人員和物資,但現在看來也還並沒有滿足需要。 長期以來,我國的醫療人員就存在著收入較低的現象。我們都知道,在西方發達國家,醫生是最高薪的職業,非常受尊敬。而我國培養一個醫生,要經過八年的本碩博教育,幾年的臨床實習,才能上崗。即便這樣,這些醫生工作強度非常大,還面臨著各種傷醫的案件,收入也並不高。 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的城市化當頭一棒,在經濟和 社會 發展中,不能忽視人民 健康 工作,醫改還要繼續推進。要保障醫療人員的收入,建設更多的醫院,為人民群眾 健康 衛生提供保障。 ----------- (歡迎關注「上林院」:深度觀察產業經濟與 財經 事件,分享最新金融市場消息,及時發現投資機會,關注後可加群交流。) 你想多了,我在基層醫院工作,事業編制,單位效益不好,只能拿工資的百分之七十,剩下的百分之三十,跟財政要,財政不給,根本就拿不到,到年底的時候精神文明獎,什麼目標獎,別的單位都有的,我們一概沒有,或者只有百分之七十。別跟我說什麼灰色收入,基層醫院有什麼灰色收入?!反正我是沒有。即使是這樣,疫情來了,我從沒想過要退縮,畢竟我們要是退縮了,那誰還能上啊 我作為一名醫護人員個人覺得漲工資就不必了,畢竟這是我們的工作,就是希望我們不在編的和在編的人員工資待遇能縮小一點,畢竟沖在一線的還是我們沒有編制的多一點 我們真正懂得有良知有愛心醫生專家重要性,支持給醫生,護士,醫學專家漲工資,重要的是給鍾南山,李蘭娟等醫學院士們漲!漲!!漲!!!,重獎豪宅。 【長鹿生觀點】:疫情過後,給全國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漲工資,雙手造成,堅決支持。畢竟這次抗擊疫情,醫護人員,沖在前,保人民一方平安,做出巨大貢獻,不漲工資,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讓我們來看看醫護人員,抗擊疫情的風采吧。 陳穎,浙江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護士。,95後的美女護士,去年剛剛入職,雖然資歷尚淺,卻主動請戰,今年大年初一,接到培訓通知,初二就和五名同事,進入醫院負壓病房,沖在抗疫最前線,母親得知後,心疼不已,但是,陳穎卻說。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這種時候必須挺身而出。」 這幾天,陳穎一張照片在網上火了。請看: 因佩戴口罩、護目鏡,在陳穎秀麗的臉上,烙下了深深的紅色傷痕,看得讓人心疼。 明明還是個孩子,卻沖到了抗疫的最前線。讓人感嘆,90後長大了,能為國家出力了。 陳穎被網友稱為 「最美護士」、 「最美的疫線面孔」 。 給陳穎這樣醫護人員漲工資,提待遇,我們沒有理由不贊成,不僅要贊成,還要雙手贊成,還要支持國家給大幅度漲工資。 筆者所在地市一家三甲綜合醫院,因一名確診患者,故意隱瞞旅行史和接觸史,導致醫院感染科、呼吸內科以及ICU,60多名醫護人員隔離。這60多名醫護人員,全是抗疫前線的主力軍。隔離後,一下子導致醫護人員緊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張姐,是這所醫院的某內科護士長,已經52歲,帶頭報名,天天在負壓病房,忙前忙後,自身還身體不好。可是,大疫當前,張姐不顧個人安為,沖擊在抗疫最前線,起到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給張姐這樣的醫護人員漲工資,提待遇,我還是雙手贊成。還是支持國家大幅度漲工資。 其實,不光是漲工資,有好多醫護人員正是壯年,孩子正在讀高三,初三,今年面臨高考,中考,醫護人員奔波在抗疫最前線,國家也要給這些醫護人員子女高考、中考適當加分照顧,我們也雙手贊成。 特別是各省份去湖北支援的醫護人員,家有高三學生,根本照顧不上,建議湖北出台相關政策,凡是湖北境內高校,特別武漢大學、華中 科技 大學這些985、211。要大幅度降分照顧這些醫護人員子女, 讓英雄付出,有所回報。 END 醫務人員不是為了想漲工資才如此「賣命」抗擊疫情的。救死扶傷,是他們的天職。這次疫情過後,醫務人員最想要的,還是給他們營造一個公正、安全、受尊重的環境氛圍。 此次疫情過後,全國的醫療單位長不長工資,那是國家說了算,雖然是很多醫務工作者,在這疫情最關健時刻,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故個人安危,不怕犧牲自己,就和我們保家衛國的軍人一樣,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應該對那些有特殊貢獻的醫務工作者獎勵,是因為他們挽救了生命,為國家做出了特別貢獻,就應該和對待軍人一樣,記功嘉獎,給更多醫務工作者樹立榜樣,更好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他(她)們的付出是用生命換來的,真正提現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應該給醫務工作者以定的報酬。 醫生,護士裡面也分高收入和中低收入的。上海的主任醫師,明裡暗裡,加外出治療,一年至少大幾十萬吧。和工薪階層比,還有加薪必要嗎?而三,四線城市的醫護人員,比如孝感,黃岡的醫院護士,疫情中的絕對主力。在疫情前一個月能拿到多少?這才是疫情後我們要考慮的,而不是所有的醫護人員。醫療資源要適當向三四線城市傾斜,不能只顧大城市。㈡ 境外入唐山隱瞞病情治療費自擔,全程自費需要花費多少
3月份,國內疫情得到控制,形式一直向好發展。但國外形勢急轉直下,加上各國政府防疫措施不力,居民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回國人數急劇增加。國外人員的回歸給當地政府的工作增加了很大壓力,尤其是部分入境人員故意隱瞞,拒絕隔離,造成巨大損失。
近日網上有個視頻介紹救治一個危重症患者,從住院治療到能基本出院,如果用ECMO治療,大致要花20-70萬左右的成本。為了治療和搶救重症危重症患者,國家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前線工作著的醫務人員,用生命在為我們打仗,而這些人,僅僅是因為僥幸、自私,隱瞞信息。一旦患病,國家就要給你投入治療,這些錢最終都是納稅人的錢,所以這期間,大家好好管住自己不安的身心,在家好好獃著。
㈢ 企業的醫務人員工資如何計會計分錄
企業計提醫務人員工資無須攤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銷售費用等,可全額直接記入管理費用。
企業計提醫務人員工資作分錄:
借:管理費用—公司經費—福利費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3)醫護人員成本是多少擴展閱讀:
發放職工薪酬的處理
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工資」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葯費、個人所得稅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支付職工福利費、支付工會經費和職工教育經費用於工會運作和職工培訓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或住房公積金時。
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職工福利(或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以自產產品作為職工薪酬發放給職工時,應確認主營業務收入,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收入」科目,同時結轉相關成本。
涉及增值稅銷項稅額的,還應進行相應的處理。企業支付租賃住房等資產供職工無償使用所發生的租金,借記「應付職工薪酬——非貨幣性福利」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企業應當在附註中披露與職工薪酬有關的下列信息:
(一)應當支付給職工的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二)應當為職工繳納的醫療保險費、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三)應當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四)為職工提供的非貨幣性福利,及其計算依據。
(五)應當支付的因解除勞動關系給予的補償,及其期末應付未付金額。
(六)其他職工薪酬。
因自願接受裁減建議的職工數量、補償標准等不確定而產生的或有負債,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3 號——或有事項》披露。
㈣ ecmo費用
ECMO是人工肺的簡稱,人工肺技術屬於高級生命支持技術,雖然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效果顯著,但是費用很高,大約每次使用都在10萬元以上。
按照患者使用人工費的期限計算,每天人工費的費用大概是1~3萬元左右,人工肺的使用成本一方面使機器本身合適被管材的消耗,葯品檢查費等,另一方面是圍繞這台設備的醫護人員成本,一台人工肺需要配置外科,手術醫生一名,體外循環灌注是兩名隊中公費治療技術,資深人員一名,重症監護室醫生一名,專科倒班護士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