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劣質成本由( )構成
劣質成本由(不增值的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以及內部損失和外部損失成本 )構成。
劣質成本是指由於質量不良而造成的成本損失,或者說是由於第一次沒有把事情做對而額外付出的成本。劣質成本包括生產產品的顯見成本和隱含成本。
劣質成本設置的目的是為了降低不必要的成本開支,使企業獲得更高的收益,使顧客得到更多的利益。劣質成本建立在這樣的認識基礎上:質量高了,成本會降低。
質量成本和劣質成本是兩種質量觀的體現,質量成本反映了傳統質量觀,劣質成本代表著現代質量觀。
劣質成本一般可分為直接劣質成本,包括符合性成本(包括不增值的預防成本、不增值的鑒定成本)、非符合性成本(包括外部故障成本、內部故障成本、查明故障的鑒定成本),以及低效率過程成本。
還有間接劣質成本,包括企業信譽損失成本、顧客蒙受的成本、顧客不滿意的成本和機會損失成本。所謂低效率過程成本,是指即使滿足了需要和要求時仍有可能發生的但卻是可以避免的過程損失,如多餘的操作、重復的作業、低效或無效的服務和管理。
㈡ 關於企業質量成本管理中合格品與不合格品的問題!
你的理解有誤,理由如下:
1、質量成本是指為確保核保證滿意的質量而導致的費用以及沒有獲得滿意的質量而導致的有形的和無形的損失。說明質量成本可分為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所以計算質量成本的時候,應以滿足質量為前提,如生產電視機的廠家不會將午餐費從5元提高到6元而造成的費用增加統計為質量成本,雖然提高職工待遇與提高電視機質量有關系,但不是直接關系;
2、你上述的所謂質量成本的定義應該是質量成本水平,因為質量成本水平為質量成本占銷售額的百分比,你說銷售額的統計能不是以合格品來統計嗎?
說白了,一句話,與合格品有關的統計范圍內的損失和費用都為質量成本,從定價角度看,質量成本是合格品價格組成部分。不知你明白了沒有。
㈢ 六西格瑪的管理原則
簡單的講,6Sigma管理的基本原則就是經濟性。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減少風險,提高客戶滿意度,給股東創造利益,給社會創造價值。
一、6Sigma質量成本分析
6Sigma管理應從質量成本分析入手,分析質量成本占銷售額比例來尋求改善之策。根據質量成本分析PAF模型,如下頁圖所示:
由PAF模型可知,非符合性成本的降低,是我們6Sigma項目突破的關鍵。如浪費、報廢、返工/返修、測試和檢驗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顧客投訴、退貨等,其總數占銷額的4%~5%,6Sigma管理十分關注劣質成本,因其占總成本15%~20%。劣質成本是指不給過程增值的那一部分運行成本。它即包括非符合性成本,又包括符合性成本不增值的一部分。根據費根堡姆博士的PAF模型,如下圖所示:
劣質成本(COPQ)分析可知,減少劣質成本,消除不增值的「隱藏工廠(the hidden factory)」是6Sigma管理的突破口,如下圖所示:
圖中Ο表示增值的活動;圖中□表示不增值的活動
由上圖可知,關鍵是減少不增值的活動,也就降低劣質成本。劣質成本存在於企業的各個層面,包括:加班過多,上門服務支出過多、文件延遲、對現狀缺少跟蹤、報價或結賬錯誤、未按時完成銷售訂單、不必要的快遞、人員流動過於頻繁、顧客賠償、產品開發失敗、計劃延遲(生產安排脫節)、顧客投訴、設備閑置、利用率低等等,這些都是劣質成本產生的根源,也是6Sigma管理關注的重點。
二、6Sigma顧客滿意度分析
6Sigma質量要求使顧客最大限度的滿意。如下圖所示:
由上可見,顧客最大限度的滿意和最少的資源成本看來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但是在任何時候,顧客的最大限度滿意對組織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各組織的市場份額和贏利水平,因此也決定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組織要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可能需要很大的投入,這就影響著最少的資源成本,有時資源成本會提高,企業效益會下降,因此只有找到顧客滿意度與資源
成本的臨界點Q,才有效益可言,滿意度越高,資源成本越高。如下圖所示:
三、6Sigma質量的風險分析
6Sigma蘊含著這樣的思想,所有的缺陷和錯誤都代表了風險,但不是所有的風險都可以缺陷的形成表示。6Sigma的目的在降低風險,而非僅僅降低缺陷。一方面可以降低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的風險;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產品或服務提供者的風險。換言之,應用6Sigma來降低風險意味著所有方面的業績的提高。如質量、能力、周期、庫存以及其它的關鍵因素。如下圖所示:
㈣ 經濟質量控制出現在哪個年代
1 質量檢驗階段
20世紀初,人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還只限於質量的檢驗。質量檢驗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種的檢測設備和儀表,方式是嚴格把關,進行百分之百的檢驗。其間,美國出現了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運動」。「科學管理」提出了在人員中進行科學分工的要求,並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中間在加一個檢驗環節,以便監督、檢查對計劃、設計、產品標准等項目的貫徹執行。這就是說,計劃設計、生產操作、檢查監督各有專人負責,從而產生了一支專職檢查隊伍,構成了一個專職的檢查部門,這樣,質量檢驗機構就被獨立出來了。起初,人們非常強調工長在保證質量方面的作用,將質量管理的責任由操作者轉移到工長,故被人稱為「工長的質量管理」。
後來,這一職能又由工長轉移到專職檢驗人員,由專職檢驗部門實施質量檢驗。稱為「檢驗員的質量管理」。
質量檢驗是在成品中挑出廢品,以保證出廠產品質量。但這種事後檢驗把關,無法在生產過程中起到預防、控制的作用。廢品已成事實,很難補救。且百分之百的檢驗,增加檢驗費用。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其弊端就突顯出來。一些著名統計學家和質量管理專家就注意到質量檢驗的問題,嘗試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原理來解決,使質量檢驗既經濟又准確,1924年,美國的工程師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並成功地創造了「控制圖」,把數理統計方法引入到質量管理中,使質量管理推進到新階段。1929年道奇(H.F.Dodge)和羅米克(H.G.Romig)發表了《挑選型抽樣檢查法》論文。
2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數理統計方法與質量管理的結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為了在短時期內解決美國300萬參戰士兵的軍裝規格是服從正態分布的。因此休哈特建議將軍裝按十種規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數量。美國國防部採納了他的建議,結果,製成的軍裝基本符合士兵體裁的要求。
㈤ 六西格瑪綠帶項目的收益來源由什麼組成
六西格瑪綠帶項目收益來源二部分,一部分是減少或減少劣質成本而帶來的成本節約,另一部分是流程優化和產品優化設計帶來的增值收益。
企業存在法則是:收入減去成本要大於零。
凈利潤=收入---成本
其中成本=理論成本+劣質成本
理論成本是在目前生產系統下必須消耗的成本。精益六西格瑪設計項目便是減少理論成本。
劣質成本是因為第一次沒把事做好或者效率低下而帶來的成本。精益六西格瑪改善項目便是減少或降低此類成本。
精益六西格瑪劣質成本包括傳統質量成本中的非符合性成本和符合性成本中不增值的部分。傳統質量成本分為符合性質量成本和非符合性質量成本。為了得到滿意質量而花費的成本叫符合性質量成本,又包括預防成本和鑒定成本。因為質量沒有符合顧客要求而產生的損失成本叫非符合性成本,它又包括內部損失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所謂外部損失成本是指產品在顧客處發生不良而產生的損失。內部損失成本是指在組織內部發生不良而產生的損失。
㈥ 什麼是一致性和非一致性成本
一致性成本:為了保證質量,而進行的一些工作(如測試,規范流程等),導致的成本
非一致性成本:由於未進行質量保證工作,導致的產品返工、召回、處罰等導致的成本
㈦ 誰有「質量成本管理程序」的
品 質 成 本
Quality cost
1.1質量體系的財務表現:
如何運用財務數據來分析和報告質量體系的有效性,一般有三個方法:過程成本法、質量損失法、質量成本法。
1.1.1過程成品法:
過程成本法是指用於分析產品生產或服務提供中任何過程所發生的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
1. 符合性成本
指為了滿足用戶全部的和隱含的需要,現有過程不發生故障情況下而發生的費用.主要指過程的預、鑒定、外部保證等方面的投入
2.非符合性成本
由於現有過程的故障而發生的費用。主要指過程質量故障造成的損失
過程成本法著重分析構成非符合性成本故障的產生原因,尋找降低的方法,為減少損失、降低成本、提供信息,指出改進提供途徑
「過程成本」一般在需要時進行,沒必要定期報告。
1.1.2質量損失法
質量損失法上針對由於質量差而產生的內部和外部損失,並按照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具體情況,分別列出內外部有形損失和無形損失類目.
典型的外部無形損失是指由於顧客戶不滿意以及造成抱怨、申訴或索賠等而造成影響今後銷售的損失。
典型的內部無形損失是由於返工、人與機械控制不當、失去機會等等而造成工作效率降低的後果。
有形損失是指內部和外部故障損失
如果企業結構單一,有關活動簡單或單純,或質量體系不健全,最好採用質量損失法(只統計有形損失),而不必進行復雜的質量成本管理。
1. 2質量成本法概論:
1.2. 1質量成本的定義
質量成本(Quality—related cost)是指為了確保和保證滿意的質量而發生的費用以及沒有達到滿意的質量所造成的損失
質量成本是體現產品質量經濟性的一個重要方面.質量成本的高低可以衡量一個企業質量體系運行的有效性,也為質量改進提供依據.因此開展質量成本管理對改進產品質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2.2質量成本的構成
質量成本由於運行質量成本(Operating quality costs)和外部保證質量成本(external assurance quality costs)兩大類型:
運行質量成本: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
1. 運行質量成本(Operating quality costs)
運行質量成本指企業達到和保證規定的質量水平所耗費的那些費用,包括:
①. 預防成本(prevention cost):由於預防不合格品與故障所需要的費用。
②. 鑒定成本(appraisal cost):評定產品是否符合規定的質量水平而進行的試驗、檢驗和檢查所支付的費用
③. 內部故障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交貨前由於產品或服務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的所造成的損失。
④. 外部故障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s):交貨後由於產品或服務不滿足規定的質量要求的所造成的損失。
⑤. 外部保證質量成本(external assurance quality costs):在合同環境條件下,根據顧客提出的質量保證要求而提供客觀證據和保證活動所支付的費用。包括:⑴質量保證措施費:為提供特殊的和附加的質量保證措施、程序、數據等支付的費用。⑵產品質量證實試驗費:為用戶提供產品質量受控依據進行質量證實試驗所支付的費用。⑶評定費:應用戶特殊要求進行產品質量認證所支付的費用。
1.2.3 質量成本特性曲線
1.質量成本特性曲線
質量成本及其四個項目與產品質量水平有一定關系,下圖為質量成本與質量水平模式圖,這就是質量成本特性曲線。其中,C1為預防成本之和,它隨產品合格質量水平增加而增加;C2為內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損失成本之和,它隨產品合格率增加而減少;C為上述二項合成之和,即質量成本曲線。
質 C 質量成本 質量投入 質量總成本曲線
量 (預防和鑒定成本) M
成
本 M 100%不合格品 適宜區 100%合格品
C1
Ⅰ Ⅱ Ⅲ
C2直接質量損失 質量改進區域 控制區劃 至善區
(內部和外部故障損失) 故障或損失成本>70% 損失成本≈50% 損失成本<40%
預防成本<10%確定改 預防成本≈10% 鑒定成本>50%
質量水平 進項目,並予以實施 如找不出更有利 此時,質量過剩,
的改進項。將重 應重新審查標准
點轉為控制 或放鬆檢查方案
質量成本特性曲線 質量成本區域劃分
從圖中可以看出,C曲線有一個極小值M點,M點所對應的合格率QM,是企業生產中應控制的最佳質量水平,而所對應的質量成本也是最佳質量成本。這也是企業應該追求的目標。在此目標前後,即質量水平太差、合格率極低;或質量水平很高,合格率100%;都不是最佳質量成本。
2. 質量成本最佳區域
實踐中,企業一般將質量成本最佳區域作為質量成本研究和控制的目標。為了便於說明質量成本的最佳期區域,將質量成本曲線C的最低點M的附近一段放大,如上右圖所示。圖中的三個區域分別為:
①.區域Ⅰ------質量改進區域.在區域Ⅰ內,質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結果顯示:故障成本占質量總額的70%以上,而預成本低於總額的10%,在這種情況下,應著手改進質量,採取預防措施,加強檢驗工作,尋求降低成本和控制質量成本總額的途徑。
②.區域Ⅱ----質量成本最佳區域。在區域Ⅱ內,質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結果表明,故障成本約占質量成本總額的50%,而預防成本約占總額的10%。此時質量成本總額處於最低或接近最低狀態。所以,這時的關鍵問題是設法保證質量成本控制在最佳區域內。
③.區域Ⅲ-----盡善盡美區域。在區域Ⅲ,質量成本核算和分析結果指出,鑒定成本超過了質量成本總額的50%,導致合格產品單位成本過高。這時,應重新審查質量標準是否過嚴,提高檢查試驗或抽樣檢驗工作有效性,降低鑒定成本。
應該指出,對於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經營環境等情況,質量成本特性曲線是不同的。M、QM點的位置、M點附近各區域的費用比率都各不相同。因此,企業必須結合具體情況進質量成本的研究,這樣才能達到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的目的。
1.3 質量成本科目
質量成本分三個級別的科目,其具體內容包括:
1. 一級科目:質量成本.
2. 二級科目: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外部損失成本、外部保證質量成本。
3. 三級科目共21個(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見下表。
質量成本費用范圍歸集明細表
二級科目 三級科目 歸集內容 費用開支范圍 費用
來源
一
預
防成本 1.質量培訓費 為達到質量要求或改進產品質量的目的,提高職工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的業務水平進行培訓所支付的費用 授課人員和培訓人員的有關書籍費、文具費、資料費及授課補助費 企業管理費
2.質量管理活動費 為推行質量管理所支付的費用和制定質量政策、計劃、目標、編制質量手冊及有關文件等一系列活動所支付的費用及質量管理部門的辦公費。 質量管理咨詢診斷費、質量獎勵費、QC小組活動費、質量審核費、質量情報費、對供應商的輔導費用、印刷費、辦公費、差旅費及有關的行政費 企業管理費、專用基金、車間經費
3.質量改進措施費 為保證或改進產品質量所支付的費用 有關的購置設備、工藝研究、、檢測手段改進費,包括產品創優、整頓質量措施費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4.質量評審費 對本組織的產品質量審核和質量體系進行評審所支付的費用,及新產品評審前進行質量評審所支付的費用 資料費、會議費、辦公費及有關費用 企業管理費
5.工資及福利基金 從事質量管理人員工資總額及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工資及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二
鑒定成本 1.試驗檢驗費 對外購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和外協件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在製品、半成品、產成品按質量要求進行試驗、檢驗所支付的費用 委託外部檢驗和鑒定支付的費用、送檢人員的差旅費、材料費、能源費、勞保費、破壞性檢驗及有關費用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2.質量檢驗部門辦公費 質量檢驗部門為開展日常檢驗工作所支付的辦公費 辦公費 企業管理費
3.工資及福利基金 從事質量檢驗、試驗工作人員的工資總額及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工資及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4.檢測設備維修折舊 檢測設備的維護、校準、修理和折舊費 折舊費、修理費、維護校準費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三
內部損失成本 1.報廢損失費 因產成品、半成品、在製品達不到質量要求且無法修復或在經濟上不值得修復造成報廢所損失的費用,以及外購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在采購、運輸、倉儲、篩選等過程中因質量問題所損失的費用 在生產過程以及在采購、運輸、倉儲、篩遠等過程中報廢的產成品、半成品、元器件、零部件、在製品、原材料費用及人工費用和能源動力等消耗 基本生產、輔助生產
2.返工費 為修復不合格品並使之達到質量要求所支付的費用 人工費用及所更換零部件、原材料的費用 基本生產
3.降級損失費 因產品質量達不到規定的質量等級而降級所損失的費用 合格品價格與降級品價格之間的差額損失 基本生產
4.停工損失費 因質量問題造成停工所損失的費用 停工期間損失的凈產值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5.產品質量事故處理費 因處理內部質量事故所支付的費用 重復檢驗費用、重復篩選費用 企業管理費、車間經費
四
損
失
成本 1.索賠費 因產品質量未達到標准,對顧客提出的申訴進行賠償、處理所支付的費用 支付顧客的賠償金(包括罰金)、索賠處理費及差旅費等 企業管理費
2.退貨損失費 因產品質量未達到標准造成顧客退貨、換貨所損失的費用 產品包裝損失費、運輸費和退回產品的凈損失等 企業管理費
3.折價損失費 因產品質量未達到標准折價銷售所損失的費用 銷售價格與折價後的差價損失 銷售
4.保修費 根據保修規定,為顧客提供修理服務所支付的費用、以及保修人員的工資總額和提取的職工福利基金 差旅費、辦公費、勞保費、更換零部件成本所需器材、工具、運輸費用,以及工資總額及提取的職工福利費 企業管理費
五外部質量保證成本 1.質量保證措施費 應顧客特殊要求而增加的質量管理費用 企業管理費
2.產品質量證實試驗費用 應顧客提供產品質量受控依據進行質量證實試驗所支付的費用 企業管理費
3.評定費 應顧客特殊要求進行產品質量認證所支付的費用 企業管理費
1.4質量成本的管理分工:
質量成本統計和部門分工應根據各企業的具體組織機構而定。下面的分工僅供參考。
1. 總體分工
① 財務部門在管理會計組建立質量成本的業務,負責質量成本的匯總、分析、預測、計劃工作,並擔負質量成本統一管理工作。
② 品管部在質量成本管理中協助財務部門開展協調、督促、指導和檢查工作;在財務部門定期分析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分析,提出質量改進建議。
③ 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質量成本的統計和核算業務,並按質量成本計劃進行控制,要按規定日期完成本部門質量成本的匯總、統計、分析、建議和改進措施的綜合報告,報送財務部門。
2. 內部損失成本
內部損失成本由各車間的核算員和統計員根據廢次品通知單、返修報告單、生產工作票和其他統計資料,統計並填寫下表一《內部損失成本統計表》,由檢驗部門填報內部故障處理費用及復檢費,表二是鑒定成本統計表。
年 月份內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填報部門: 車間: 單位:元
內部損失成本 預防成本
產
品
名
稱
工序
名
稱
工
序
工
時 定 額 產品損失 返工費用 產品降級 停工損失 事
故
處
理
費用 合
計 質量教育
單
價
總
價 廢
品
:
元 次
品
:
元 返
修
工
時 返
工
費
用 折
價
率 降
級
損失
:
元 停
工工時 損失
:
元
次
數
人
次 佔用生產時間
折
扣
金
額
1
2
3
4
小計 合計
備注 1. 本表應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發生的費用填報財務科以便匯總報廠部
2.本表一式兩份,一份自留,一份交財務科。
填報人: 填報日期:
3. 外部損失成本
外部損失成本由售後服務部門按外部信息和憑證進行填寫,有些憑證是企業內部的,但它用於外部故障的損失費用。填寫下表的《外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年 月份外部損失成本統計表
單位:元
成本
類別 產品
型號 維修費用 索賠處理費 退貨損失 處理外信息郵電費 折價損失 合計
差旅費 更換零配
件費用 返(廠)
費用 材料費 折
價
費
折價後
凈損失
外部故障
預防成本 市場
調查
市場
預測
備 注 1. 本報表應於每月5日前將上月發生費用填報財務科以便匯總報廠部
2. 本表一式兩,一份自留備查,一份交財務科
填報人: 填報日期:
4.鑒定成本
鑒定成本由檢驗部門匯總填報,包括鑒、測試所用的材料、工費、設備折舊費,見下表:
年 月份鑒定成本統計表
填報部門:檢驗科 單位:元
鑒 定 成 本 內部損失成本
進料檢
驗費用 工序檢
驗費用 成品檢
驗費用 試驗材料及
勞務費用
合
計 復驗
費用 故障處理費用
其他
合
計
工資費 設備折舊 材料費
其他 工資費 設備折舊 材料費
其他 工資費 設備折舊 材料費
其他 工資費 設備折舊 材料費
其他 工
時
費 工
時
費 材料費
備
注 1.「試驗材料及勞務費用」一欄包括:①理化人員、計量人員工資②委託廠外試驗、檢定、維修的費用
2. 計量器具維修所需配件的支出費用應按進貨、工序、成品檢驗階段分類填寫
3. 本表應於每月前將上月發生費用填寫報財務科以便匯總報廠部
4. 本表一式兩份,一份自留備查,一份交財務科
填報人: 填報日期:
5.預防成本
預防成本需要許多部門填報,其中有質量管理部門、設計部門、教育部門,有的企業還有綜合技術部門(總工程師辦公室)等。《預防成本統計》見下表。質量教育費用的填報當發生在部門或車間時,可以由部門或車間的質量管理員填報於表下表。
年 月份鑒定成本統計表
填報部門 質管辦 總師辦 研究所(設計科) 生產技術部(PE/工藝部) 供應部 人事部
預防成
本內容 質量計劃措施費 質量審核費用 文件報表印刷費用 部門人員工資 設計評審費 樣機小批試制鑒定費
其
他 試驗費用 改進設計費用 收集質量情報費用 工裝評審驗證費 工序能力調查研究 工序質量控制點技術文件 對能
供力
應調
商查
質研
量究
保費
證用
其
他
質量教材費用
老師酬金補貼
學員工資
金額
備注 1. 所列科室均應在每月5日前將上月發生費用填報財務科以便匯總報廠部
2. 如未發生費用應在本部門的欄下「金額」格內填「無」報財務科
3. 本表一式兩份,一份自留備查,一份報財務科
填報人: 填報日期:
6.財務部門負責質量成本的匯總、統計和換算。企業應有《廢品損失匯總表》等有關的匯總表以及匯總月報表,見下表。
1. 5質量成本數據
1.5. 1質量成本數據的記錄
質量成本數據是指質量成本的構成項目中各細目在報告期內所發的費用數據.
質量成本數據記錄要防止出現兩個傾向:
①記錄重復.如出現廢品損失
②
㈧ 論述如何提高質量經濟性
質量經濟性的基本原則是:從組織方面考慮-降低經營性資源成本,實施質量成本管理;從顧客方面考慮-提高顧客滿意度,增強市場競爭能力。
質量經濟性應體現組織的宗旨-組織的經濟效益的提高。
提高組織的經濟效益可從增加收入和降低成本入手。
(1)增強顧客滿意
A、開發新產品(包括服務) 開發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服務),以滿足顧客不斷變化的需求。 開發獨特的產品(服務) 縮短新產品的推出時間。及時滿足顧客的需求。 改進現有的產品(服務),適應不同顧客群的需要。 B、改進現有產品(服務)的市場營銷 增強信譽。 增強顧客忠誠度。認真考慮顧客的願望。 擴大市場份額。加強營銷策略的研究,加強營銷網路的建設,採用先進的營銷手段,努力擴大市場佔有量,為更多的顧客服務。 (2)降低過程成本
①、降低符合性成本:符合性成本指現有的過程不出現缺陷(故障)而滿足顧客所有明示的和隱含的需求所花的成本。 提高現有的過程能力。過程能力指過程加工方面的能力,對於加工過程而言,過程能力即工序能力,應從提高人員素質、改進設備性能、採用新材料、改進加工藝方法和改善環境條件等各方面出發提高過程能力,從而提高產品的合格率、降低損失。 提高技能。提高操作人員的操作技能。 過程再設計。重新對過程進行設計,採用新的加工工藝流程和方法,設計全新的服務過程,從而提高產品(服務)的質量、降低損失。 ②、降低非符合性成本:指由現有過程的缺陷(故障)而造成的成本。 減少停工所造成的損失 減少顧客退貨 減少超支。主要是減少計劃外的額外開支。 降低能耗和污染損失。
㈨ 6西格瑪咨詢公司運用6sigma管理法需要注意什麼
雖然六西格瑪管理法已經是一套成熟的管理系統,但並不是所有企業在實施六西格瑪的過程中都能一帆風順,也並不是所有的方法和措施都能夠產生直接有效的結果。因為雖然六西格瑪本身是完美的,但實施六西格瑪的人並不完美,人永遠都有自己的缺陷。而且,在實施六西格瑪的過程中所面對的問題或者阻力也無法完全消除,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絆腳石。所以,要保證六西格瑪的順利實施,就需要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六西格瑪管理的基本原則。六西格瑪管理法就是以最大限度降低企業成本、減少資源浪費並滿足顧客需求。因此,經濟性原則具體表現在對質量成本與風險的控制,以及對顧客滿意度的分析和關註上。
1. 減少劣質成本
六西格瑪關注如何減少佔總成本1/5的劣質成本,通過質量分析浪費、返工、測試與檢驗等非符合性成本,來尋求改進的方法。減少劣質成本,就是要減少在過程中無法產生增值效益的運行成本。
在這里,非符合性成本指的是那些不符合流程增值內容的活動所產生的成本,當然,在符合性成本中也存在不增值的部分,同樣需要減少。
劣質成本的內容包含了很多對流程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企業活動,例如,顧客賠償、產品開發失敗、銷售訂單延遲、顧客投訴、設備閑置等,這些屬於直接影響質量成本的活動;而像文件延遲、利用率低、不合理加班等,這些則屬於間接影響質量成本的活動。六西格瑪降低劣質成本的主要內容,就在於減少這些不增值的活動。
2. 關注顧客滿意度
顧客滿意度特別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對組織的市場份額以及贏利水平起著決定性的影響。無法忽視的是,顧客滿意度的提升依靠資源成本的提升,資源成本越多,顧客滿意度就越高,可這並不意味著企業要無限制地提升資源成本、降低效益來滿足顧客的需求。
在顧客滿意度與資源成本這兩項的對比中,我們如果做一張圖,就會發現它們兩者是以線性方式相交的,它們有一個相交的臨界點。在臨界點處的資源成本產生的顧客滿意度最有價值,相對地,企業獲利最大,而且顧客的滿意度也相對最高,這就需要我們找到它們的交集,抓住那個臨界點。
3. 風險成本的分析
六西格瑪不僅可以通過改善流程缺陷、問題來降低劣質成本,還可以降低風險成本。不能忽略的是,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以可檢測的缺陷或問題的形式存在。通過六西格瑪降低風險,一方面是針對顧客購買產品或者服務的風險;另一方面,則是針對產品提供者的風險。
㈩ paf是指的什麼
PAF成本模型是在預防鑒定和故障成本(PAF,Prevention,Appraisal and Failure)模型的基礎上建立的一種成本模型,用來分析成本要素。
意思是預防成本、鑒定成本、故障成本的首字母組合。是劃分質量成本的一種表示。此外還有一種模式是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具體參見質量考試中級綜合知識第一章。
Adobe Reader這個軟體存儲的文件格式,Adobe Reader 是個閱讀軟體,用來讀取文本的,跟WORD查不多,不過WORD默認的存儲格式是Doc 。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一種強效生物活性磷脂,由白細胞、血小板、內皮細胞、肺、肝和腎等多種細胞和器官產生。PAF通過與靶細胞膜上的PAF受體結合而發揮作用。可引起血小板聚集,中性粒細胞聚集和釋放;產生大量活性氧、白三烯等炎性介質。
PAF阻斷葯 PAF通過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發揮作用, PAF受體阻斷葯能阻止PAF與受體結合,因此對與PAF生成過量有關的疾病如哮喘、敗血性休克等應當具有治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