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按訂單生產、多品種、多工序的產品成本核算
你們是按銷售訂單來生產的嗎?如果是的話 我認為按發批法比較合理 ,一即由物控部門核算出這批產品所需的原材料價值,做初步材料耗算,再根據訂單設置項目名稱,後期所有該訂單耗用的材料記入該項目核算下,如果有幾個訂單同步生產 則製造費用在訂單間按合理的分配方式記入成本。
Ⅱ 請問一下:多工序的產品成本怎樣核算成本怎麼控制
多工序可以按工序核算成本,也可以減化核算,主要看企業管理的需要
多工工可以採用品種法、訂單法、分步法相結合的方式實現,實際成本法和標准成本法均可以實現
成本控制,主要是料工費,可以採用事前預算,事中核算,事後分析的方式進行控制,形成閉環
Ⅲ 一個車間有二道工序怎麼核算成本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是指先對在產品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數量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計算出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並進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Ⅳ 你好,我們是加工製造業,成本核算是按車間來核算的,比如說第道工序生產的半成品第二道工序
按工序車間核算,一樣是按產品品種核算
第一道工序
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A產品) 5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A產品) 50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A產品) 6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5
貸:原材料 50
貸:製造費用 6
第二道工序要領用第一道工序的產品
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B產品) 5+10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B產品) 50+100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B產品) 6+12
借:生產成本-直接人工(A產品) -5
借:生產成本-直接材料(A產品) - 50
借:生產成本-製造費用 (A產品) -6
貸:應付職工薪酬-工資 10
貸:原材料 100
貸:製造費用 12
以此類推
希望能幫助到您!
Ⅳ 工序成本控制有什麼重要性
工序成本控制是作業班組負責各類消耗量的控制,項目經理層和企業層負責各種價格和費用標准的控制。工序成本控制目前在機械行業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因為:
1、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在計劃經濟時期,企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國家也是百般呵護企業。那段時期,資本的積累和投入都由國家管理,企業考慮的只是千方百計完成國家下達的計劃任務,企業發展、職工收入都是由國家統一考慮。進入市場經濟後,許多經濟活動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進行,各類資源的配置都是以市場為主體,政府幹預在逐漸減弱,特別是加入WT0後,在WTO全部協議中,就有90%以上的協議是約束政府的,即今後企業靠政府的扶植來發展、生存已經很艱難難。企業只有靠自己,要生存發展必須遵循市場規律,企業資本積累源於盈利能力,發展靠的是效益最大化的支持。從企業角度看,在價格一定的條件下,要提高效益就必須降低費用支出,控製成本、降低成本。現在許多企業都在積極地探索控製成本的有效手段,大家都非常清楚,誰能控制好成本,誰就掌握了企業發展的主動權,因此,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控製成本。
2、產品市場競爭的需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產品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競爭的焦點也主要集中在價格上。從行業角度分析,同類產品各企業設計模式不同,工藝方法各異,都會反映出各自的成本不一樣,也就產生了各企業與社會平均水平的差異,同樣價格的產品有的企業盈利,有的企業就不一定能盈利。這就要找出差異存在的原因,問題主要還是在成本水平上,所以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必須控制產品成本。
3、員工收入提高的需要
企業訂單增加了,工人的任務量加大了,如果職工的個人收入與工作量的增加不成比例時,將會直接影響工人的工作熱情。工人的干勁調動不起來,訂單完不成,企業又如何發展。增加職工個人收入與增加企業經濟效益一樣重要,企業的各界領導必須把這一指標作為任期的主要任務來完成。
從企業生產的角度講,增加收入的資金來源有兩個:一是增加產品收入,提高產品價格,但在長期買方市場條件下,提高價格不符合市場規律,只能是不斷地改進產品結構,開發新一代產品,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以滿足用戶;二是降低產品成本,這是企業能做也是應該做的工作,降低成本首先要正確地引導職工自覺主動地控製成本,要使每個職工都能認識到,做好成本控制是增加個人收入的最有效途徑。
Ⅵ 工序成本法
由於生產工序的連續性而不可能計算個別產品成本時所採用的一種成本合算方法。
Ⅶ 為什麼說分步計算成本和分車間計算成本不是同一個概念 為什麼說分步計算成本和分
分步計算和分車間計算成本,要看車間是否生產同一產品的分步流程,如果不是,而是不同產品,那這就不是同一概念。
分步法指按照生產過程中各個加工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生產費用,計算各步驟半成品和最後產成品成本的一種方法,適用連續加工式生產的企業和車間,如冶金、紡織等。
在這類企業中,生產的工藝過程是由一系列連續加工步驟所構成,從原材料投入生產,每經過一個加工步驟都要形成一種半成品,這些半成品是下一步驟的加工對象,直至最後一步才生產出完工產成品。
(7)為什麼按工序算成本擴展閱讀:
一種是平均計算,即一律按50%作為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程度。這是在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產品在各工序的加工量都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後面各工序在產品多加工的程度可以抵補前面各工序少加工的程度。
另一種是各工序分別測定完工率。為了提高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加速成本的計算工作,可以按照各工序的累計工時定額占完工產品工時定額的比率計算,事前確定各工序在產品的完工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率=前面各工序工時定額之和+本工序工時定額×50%/產品工時定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