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月末結轉成本的金額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要看用的是存貨計量的哪種方法。存貨計量有個別計價法、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四種,這四種都會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影響庫存商品金額就會影響主營/其他業務成本的金額。
1、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期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2、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為:
加權平均單價=(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實際成本+本期收入存貨實際成本)/(收入存貨前結存存貨數量+本期收入存貨數量)
本期發出存貨實際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價
3、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存貨發出成本,但較繁瑣;如果存貨收發業務較多、且存貨單價不穩定時,其工作量較大。在物價持續上升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於市價,而發出成本偏低,利潤偏高。
4、個別計價法的成本計算準確符合實際情況,但在存貨收發頻繁情況下,其發出成本分辨的工作量較大。
(1)成本怎麼結轉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商品銷售成本的結轉,有隨銷售隨結轉和定期結轉兩種做法。隨銷售隨結轉即在商品銷售的同時結轉成本,定期結轉一般在月終一次結轉成本。
此外,對非商品銷售的發出商品的計算和結轉,包括加工商品發出、商品短缺等,採用隨發生隨結轉的方式。對其計算的單價確定有兩種方法:
一是採用逐日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商品明細賬的當日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二是採用定期結轉商品銷售成本的,按期初結存商品的單價計算。
『貳』 結轉銷售成本金額是怎麼算出來的
結轉銷售成本金額可以從下面四種方法來考慮結算。
1、第一可以通過產品銷售的成本和數量來計算的。其公式是:結轉成本金額=產品銷售數量與生產成本之積。
2、第二可以使用收入百分比法。本月收入佔全年總收入的百分比等於本月收入除以全年總收入再乘以百分之百。 在一般商業企業中,計算轉銷售成本金額時,當商品成本與價格之間的毛利率比較平衡時,是比較適合運用收入百分比法結轉銷售成本的。但是該方法不適用於工業企業生產,因為工業生產的產品的毛利率不太穩定。
3、第三種是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數量為權數計算每種材料的實際平均單價,作為發材料的計價依據。發出材料實際成本等於平均單價乘以發出材料數量。平均單價等於期初結存存貨實際成本加上本期入庫存貨實際成本之和再除以期初結存存貨。該種方法比較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微小並且月尾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其是需要根據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的商品數量與庫存商品的單價相乘。
4、第四種是通過使用進銷台賬法。全月平均法等於(期初金額+入庫金額)除以(期初數量+入庫數量) 。該種方法比較適合用於進銷商品庫存數量比較大的商業貿易公司。運用進銷賬法,會計人員可以通過了解各種商品的出入庫數量和進價、留結余情況、結存情況,到月末就自動計算出每種商品的出庫成本。
拓展資料:
結轉銷售成本是銷售商品的成本,計算從庫存商品到營業成本的過程。從細方面來說,結轉成本是對企業商品、勞務、資產和產品等企業經營活動進行核算成本,可以記為損益類賬目分類科目。在做會計分錄時,借方計入企業勞務、商品等成本,貸方期末余額計入本年利潤,結算轉入余額為0。
『叄』 月末結轉銷售成本如何計算出來
對於銷售成本的結轉,金額計算可以考慮以下方法:
第一種收入百分比法,一般在商業企業中,當成本與價格之間也即毛利率比較均衡時,可以運用收入百分比法結轉,但這種方法不適用於工業企業。
第二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適用於前後進價相差幅度不大且月末定期計算和結轉銷售成本的商品.它是根據主營業務收入的商品數量庫存商品的商品單價。
第三種進銷台賬法,進銷台賬適用於進銷商品庫存量比較大的商貿企業啟用進銷台帳,財務人員可以了解每種商品的出入庫、結存情況月底自動計算每種商品的出庫成本.
二、會計分錄
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時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拓展資料:
進銷台賬法
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
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肆』 如何結轉生產成本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
一、製造費用的分配結轉
計算製造費用分配率
製造費用分配率 = 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根據計算結果編制結轉分錄,會計分錄是: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二、完工產品製造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 月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生產費用 - 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 =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為了反映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需要設置「產成品」賬戶。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三、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 =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 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 =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 - 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具體計算的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計價確定的產成品銷售成本,應當從「產成品」賬戶的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借方。
『伍』 成本結轉的方法
(一)零毛利法
所謂零毛利法,就是本期以收入金額為限結轉成本,使毛利額為零。
這是
基於謹慎性原則的保守做法。但是,這里存在一個期限問題,如果取得的收入大於剩餘成本,應將剩餘成本一次結轉完畢,如果預計在成本結轉期內不能完全轉銷該產品的庫存成本,則應在到期前的最後一次結轉時將剩餘成本全部結轉計入營業成本。
(二)固定毛利率法
固定毛利率法,通俗地講就是事先確定一個固定的毛利率,各期都保持不變,對應地確定一個銷售成本率,從而確定本期需要結轉的銷售成本。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成本率=1-固定毛利率
本期結轉營業成本=某劇目本期銷售收入×銷售成本率
(三)計劃收入比例法
計劃收入比例法是指在事先確定的營業成本結轉周期內,以總成本占計劃營業總收入的比例作為計劃營業成本結轉率,計算確定本期應結轉的相應營業成本和應確定的期末存貨。
(四)場次比例法
場次比例法要求企業相關部門事先預計一個劇目所有的演出場次,將總成本按照場次予以平均,每期根據演出場次直接乘以單位場次成本即是該期需要結轉的營業成本
『陸』 怎樣計算生產成本,如何結轉
計算產品生產成本時,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投入的原材料,成本中稱為直接材料費用,二是為產品而生產的生產工人工資,稱為直接人工費用,三是車間管理部門的耗費用,屬間接生產成本,稱為製造費用,三項相加,即: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費用成本+製造費用=總成本,產品完工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入庫,會計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基本上是這樣一個過程。
『柒』 結轉生產成本怎麼計算
工廠生產完的產品,月末的時候要把產品結轉到庫存商品,也就是把所有的工人的工資,材料費用以及製造費用都結轉到生產成本,然後再由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
『捌』 生產成本怎麼結轉
1、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2、銷售商品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生產成本是不能直接結轉到本年利潤的,生產成本是存貨類賬戶。首先,生產成本完工後結轉到庫存商品,庫存商品銷售後結轉到主營業成本,再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到本年利潤。
生產成本科目月末結轉的對應科目與本年利潤科目不相關,當產品出庫達成銷售等情形時,才予將產成品結轉進入銷售成本或相應成本費用科目,進而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生產成本的會計處理
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
企業(農業)進行農業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可將本科目改為「5001 農業生產成本」科目,並分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業和水產業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和農產品)和成本項目,進行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玖』 成本結轉的方法
成本結轉方法有: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先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其成本屬於實物成本;
2、後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是後購入的存貨先出貨,和先進先出法一樣;
3、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對出貨成本進行個別計價,適合於對成本較敏感的企業;
4、加權平均法:是一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