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分析如何更細致
擴展閱讀
網路安全資源網站有哪些 2025-07-01 22:19:48
怎麼辦理信用卡鑽石卡 2025-07-01 22:16:03
中石油雨衣怎麼樣 2025-07-01 22:13:38

成本分析如何更細致

發布時間: 2022-12-11 11:43:25

❶ 怎樣做成本分析

一、具體方法:
1)比較法
比較法,又稱「指標對比分析法」,就是通過技術經濟指標的對比,檢查目標的完成情況,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挖掘內部潛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通俗易懂、簡單易行、便於掌握的特點,因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在應用時必須注意各技術經濟指標的可比性。比較法的應用,通常有下列形式:
·將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以此檢查目標完成情況,分析影響目標完成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以便及時採取措施,保證成本目標的實現。在進行實際指標與目標指標對比時,還應注意目標本身有無問題。如果目標本身出現問題,則應調整目標,重新正確評價實際工作的成績。
·本期實際指標與上期實際指標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看出各項技術經濟指標的變動情況,反映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程度。
·與本行業平均水平、先進水平對比。通過這種對比,可以反映本項目的技術管理和經濟管理與行業的平均水平和先進水平的差距,進而採取措施趕超先進水平。
2)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又稱連環置換法。這種方法可用來分析各種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分析時,首先要假定眾多因素中的一個因素發生了變化,而其他因素則不變,然後逐個替換,分別比較其計算結果,以確定各個因素的變化對成本的影響程度。因素分析法的計算步驟如下:
·確定分析對象,並計算出實際數與目標數的差異;
·確定該指標是由哪幾個因素組成的,並按其相互關系進行排序;
·以目標數為基礎,將各因素的目標數相乘,作為分析替代的基數;
·將各個因素的實際數按照上面的排列順序進行替換計算,並將替換後的實際數保留下來;
·將每次替換計算所得的結果,與前一次的計算結果相比較,兩者的差異即為該因素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之和,應與分析對象的總差異相等。
3)差額計演算法
差額計演算法是因素分析法的一種簡化形式,它利用各個因素的目標值與實際值的差額來計算其對成本的影響程度。
4)比率法
比率法是指用兩個以上的指標的比例進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點是:先把對比分析的數值變成相對數,再觀察其相互之間的關系
二、施工成本分析的概念:
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施工成本分析是在成本形成過程中,對施工項目成本進行的對比評價和總結工作。 施工成本分析貫穿於施工成本管理的全過程,其是在成本的形成過程中,主要利用施工項目的成本核算資料(成本信息),與目標成本、預算成本以及類似的施工項目的實際成本等進行比較,了解成本的變動情況,同時也要分析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對成本的影響。

❷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如需學習數據分析推薦選擇十方融海,成本數據分析的步驟如下: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a、比較分析法: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b、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
c、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
d、差異分析法。
e、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成本數據分析的相關信息,推薦選擇十方融海。十方融海作為技術創新型企業,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為用戶提供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產品。該機構的解決方案和社會價值獲得了主流媒體報道,與廈門大學、深圳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達成校企合作,探索產教融合、成人教育新模式。用科技推動教育改革,讓教育創造美好生活。

❸ 如何進行成本數據分析呢大體包括哪些步驟和方法

成本分析的步驟:
1、明確目的:要進行成本分析,首先要明確分析目的。 概括來說,成本分析的目的有三個:
(1)、降低成本,找到成本降低點。
(2)、為業績評價提供依據。企業的成本實施預算、銷售費用預算達成率等都屬於業績評價。

(3)、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其包括為公司產品的定價和選擇提供分析信息等。

2、確定對象:確定對象指對對象為材料成本、員工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還是財務費用等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分析的原則有兩個:一是全面分析,二是重點分析,也即專項分析。通常在實務過程中,建議做重點分析,如要控制差旅費就做差旅費的專項分析。
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分析過程中,最忌諱出現什麼都想分析但都分析不到位的情況。因此,一個階段的重點分析對象不可太多,時間精力有限,要用有限的時間去做最有價值的事情。
3、數據的收集與匯總:分析對象確定後,企業就要圍繞對象收集數據,如果數據不全就會導致分析結果失去價值,因此數據的收集和匯總非常關鍵。

成本分析方法:
1、比較分析法
:成本的比較分析法可細分為兩種,即同比分析和環比分析。
何時用同比,何時用環比,這是在分析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2、比率分析法 :

比率分析法是指將不同項目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所構成的一種比值。比如,將銷售費用與銷售收入比較得出銷售費用率,將管理費用除以銷售收入得出銷售管理費用率,這都是比率。
3、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分析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在企業的成本分析中,影響利潤的因素有四個:銷量、價格、成本、費用。因此,企業在運用因素分析法時,首先要找出最敏感的因素。
4、差異分析法
5、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是指在成本習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數學模型和圖式,對成本、利潤、業務量與單價等因素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其變動的規律性,以便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和目標控制提供有效信息的一種方法。

❹ 怎麼樣做好成本分析

在進行成本分析中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法(也稱數量分析方法)很多,企業應根據分析的目的,分析對象的特點,掌握的資料等情況確定應採用哪種方法進行成本分析。在實際工作中,通常採用的技術分析方法有對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連鎖替代法和相關分析法等四種。

成本分析(cost analysis),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關資料,分析成本水平與構成的變動情況,研究影響成本升降的各種因素及其變動原因,尋找降低成本的途徑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確評價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結果,揭示成本升降變動的原因,為編製成本計劃和制定經營決策提供重要依據。

❺ 請問成本分析應怎麼做

要正確進行成本分析,關鍵是定量分析
1、單位應對各種產品分別制定標准成本,該標准成本應當是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略低於平時生產的平均成本,這樣做是為了明確一個努力方向,該標准應保持相對的穩定性。該標准成本分別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固定製造費用四個項目制定,每一項都分解成二、三個因素標准來分別進行考核。
有了標准成本,月末就可以對成本差異進行因素分析了,方法如下:
1、直接材料成本差異分為價格差異和數量差異。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准價格)
數量差異=(實際數量-標准數量)*標准價格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為工資率差異和人工效率差異。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工資率-標准工資率)
人工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標准工資率
兩者相加就是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3、變動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實際工時*(變動製造費用實際分配率-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標准工時)*變動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兩者相加就是變動製造費用差異。
4、固定製造費用差異分為耗費差異、閑置能量差異、效率差異。
耗費差異=固定製造費用實際數-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生產能量
閑置能量差異=固定製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標准工時*固定製造費用標准分配率
三者相加就是固定製造費用差異
所以說,定量分析是成本分析的基礎,只有搞好了基礎工作,才可以做成本分析的

❻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需要運用經驗,產品知識和綜合判斷能力對實際或是預期的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加工費;管理成本等加以估計。成本按其不同產生和存在形式可分成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半變動成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總成本。
成本分析是對每一個成本單元(如:材料、工時、行政開支、管理開支和利潤)加以分析並相加,得出最終價格的過程。成本的關鍵組成部分:1.直接的材料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算出的,所有包含在最終產品中或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原材料成本。對汽車廠來說鋼板就是直接原材料。直接原材料不包括膠水、釘子等項目,因為在這極小部分上一個一個花時間計算成本時不合算的,它們應該被計入間接材料(副料)成本中去。
2.直接勞動力成本:用經濟可行的辦法能追溯到最終產品上的所有勞動力成本。如機器的操作員、組裝人員。對需要大量高技術勞動力的產業來說,比如信息業或IT業,直接勞動力成本會占很高的比例。要記住如果采購項目包括高技術勞力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不能直接將其它案例中的數據直接拿來運用。另外,要避免用本地的工資水準來衡量異地供應方的直接勞力成本,在信息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會犯這種錯誤。
3.間接生產成本(也叫生產管理費用):除了上述成本以外,所有和生產過程有關的成本。它又包括:
·可變管理費用,如水電、供應和勞力等。間接勞力是可變還是固定成本要取決於公司的性質。
·固定管理費用,如租金、保險、財產稅、折舊和工商管理費等。

❼ 公司的全面成本分析應該怎樣做

一、分析成本的步驟如下
1.列明開支項目
要估算你的創業成本,你需要找出公司在創業階段有可能需要消耗的所有費用,這樣才能做到心中
有數,掌控自如。有的費用是一次性的,比如注冊費用;有的是必須支出的,但在一段時間內也是固定的
,比如,辦公場地費用、硬體設備費用等;而有的則是長期費用,如員工工資、員工福利保險、公關外事
費用等。
當你把所有開支項目都羅列出來後,最好先評估一下它們是否是必需的開支。一家處於創業階段的
公司應該只把創建公司必須開支的費用列入預算中。那些必要的支出包括兩方面:即固定支出和臨時支
出。固定支出包括租金、薪水、設備費用等。臨時支出包括倉庫費用、運輸費用和銷售提成等。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所有的支出費用都列在一張表上,根據各類支出項目的必要性來排序。然後慎
重決定哪些費用是必需的,哪些可以暫時不列入預算,這樣就可以估算出創業所需要的最低成本。
2.分析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
手中擁有一筆資金,到底投什麼項目,不僅要看項目的前景與自身的熟練程度,更重要的是對項目
開發、生產與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成本做一個分析預測,以便判斷是否應該進入某個領域。
不僅如此,進行產品研發與生產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在於幫助企業改善成本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從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成本管理應從企業的成本分析開始,找出差距和問題所在,然後對企業
成本的形成和成本管理的狀況進行分析和評價。
根據我們預先得出的成本法則,回答以下問題:
(1)目前企業可以支配的流動資金數額;
(2)項目盈利時間有多久;
(3)未來一段時間內可以融到多少資金。
根據這種對比,基本上可以判斷出我們是否適合投入某個項目、進入某個行業。如果對比之後,發
現差距太大,就應該考慮退出。
3.企業成本水平分析
企業成本水平分析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即企業總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各經營領域
中主要單位產品成本的水平。
1.企業總成本水平的分析
企業總成本水平分析,是把企業實際總成本和計劃成本,與同行業的先進成本水平做比較,然後再
對構成總成本的各要素進行分析,尋找主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的主要成本指標有企業產品總成本和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降低率,影響因素的分析,通常可以從產品產量的變動、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
單位產品成本的變動三個因素來分析。
2.各經營領域成本水平的分析
分析各戰略經營領域的成本水平是確定其經營資本利潤率的基礎工作,是制定企業戰略不可缺少的
依據。


3.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對於經營領域結構復雜、產品品種眾多的企業,需要選擇重點分析對象,比如,主要產品。所謂主
要產品,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1)代表性產品,即分析了該產品的成本後,就可推算出其他產品的成本情況;
(2)成本因素是取得成功關鍵之一,而該產品在戰略經營領域各品種中,對經濟效益有舉足輕重的影
響。不同的戰略經營領域有不同的主要產品。
在分析具體成本因素時,還要注意以下要點: (1)材料費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控制實際消耗量和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意識、措施?
②是否研究過降低采購價格的措施?
③標准價格、消耗定額的計算方法是否妥當?
④庫存程度是否合理?
(2)工資分析要點
①是否具有掌握實際工作時間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識及具體措施?
②工資比率的決定方法是否合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如何?
③標准工資和工時定額的設定方法是否妥當?
④是否做過必要的差異分析?
⑤多餘的二線人員是否進入一線工作?
(3)車間經費分析要點
①車間經費預算編制的狀況如何?其預算是否有彈性?
②標准值的確定是否妥當?
③是否積極地控制實際發生的車間費用?


④在差異分析後是否作出必要的處理?
(4)企業管理費分析要點
①管理費中各部分費用是否必要、是否合理?各部分費用的結構是否合理?
②管理費的預算和企業的需要是否平衡?
③管理費的使用是否嚴格按照預算執行?
④是否定期對實際使用中的差異進行分析和尋找原因,並提出必要的糾正措施?
如果要更徹底地了解影響成本項目的原因,還可以對管理費用的各個具體項目再做分析。對於不同
行業,有些費用或許不存在,比如,對於信息服務、軟體、互聯網、公關、媒體等行業的企業,車間的
經費則不存在,可能會換成其他項目費用,比如,印刷、刻錄一類的費用名目。
二、成本的形成過程分析
企業的實際總成本、各經營領域的實際成本和各單位產品的實際成本均是在投入、轉換、產出過程
中形成的。
第一,描述與成本水平問題有關主要工作流程的現狀(預計的)。
各部門、各項工作均有工作程序(例如,設計部門從新產品的經濟、技術可行性研究分析開始,直至
產品設計定型的流程,備件從接受訂貨、制定計劃,直至生產、庫存、發運的流程)。
第二,研究降低成本的措施。
其基本方法是:運用價值工程的方法對於工作流程和工作成果進行分析。具體分析關鍵環節的要點
如下:
(1)描述部門功能

①該部門在組織機構中將處於何種地位?
②該部門會由哪些工作人員組成,以及人數多少?
③該部門將承擔的任務或功能有哪些?
④該部門的每項功能將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以人/年計算)?全部功能將需要多少時間來完成?
(2)描述部門各功能提供的產品或服務
①每個功能各由哪些活動組成?活動方式是什麼?
②每個功能將提供什麼產品或服務?
③每個功能的產品或服務將向誰提供?哪些部門是其「用戶」?什麼時間可能提供?頻率會是多少?
④每個功能會與上游哪些「供應」部門發生聯系?輸入要素是什麼?
⑤每個功能的承擔者是誰?其人數與姓名?所需用的工作時間是多少人/年?
(3)描述部門各功能的成本
①每個功能的人工費用將是多少?
②每個功能的設備費用預計是多少?
③每個功能的辦公用品、辦公設備費用預計是多少?材料、工具費用是多少?
④每個功能的其他費用可能還有哪些?分別是多少?
⑤每個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⑥部門各功能的年總費用是多少?

❽ 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如何進行分析

以下內容在這個網址

http://www.ahtvu.ah.cn/JXC1/zhykch/8210/chbkjweb/jxfd9.htm

(二)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
成本分析的具體方法通常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連環替代分析法。

1、比較分析法
是把兩個經濟內容相同、時間或空間地點不同的經濟指標相減從而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它是一種絕對數的比較分析,只適用於同類型企業、同質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由於分析者的目的不同,對比的基數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對比的基數有計劃數、定額數、以往年度同期實際數,以及本企業歷史最好水平和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

2、比率分析法
是通過計算有關指標之間的相對數,即比率,進行分析評價的一種方法。一般有三種形式:相關比率分析法、構成比率分析法、趨勢比率分法。
(1) 相關比率分析法:
是通過計算兩個性質不完全相同而又相關的指標的比率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通常計算的相關比率指標有:
產值成本率、銷售收入成本率、成本利潤率、存貨周轉率等。
(2) 構成比率分析法
是計算某項指標的各個組成部分佔總體的比重,即部分與總體的比率,進行數量分析一種方法。

(3) 趨勢比率分析法
是指對某項經濟指標不同時期數值進行對比,求出比率,分析其增減速度和發展趨勢的一種方法。由於計算時採用的基期數值不同,趨勢比率又分為定基比率和環比比率兩種形式:
定基比率=比較期數值/固定基期數值×100%
環比比率=比較期數值/前一期數值×100%

3、連環替代法(因素分析法)

(1)概念:
是根據因素之間的內在依存關系,依次測定各因素變動對經濟指標差異影響的一種分析方法。

(2)分析程序:
1〕 分解指標因素並確定因素的排列順序;
2〕逐次替代因素;
3〕確定影響結果;
4〕匯總影響結果。

(3)典型模式:
假設某項指標N是有A、B、C三個因素組成,各因素與經濟指標的關系為:
上年數 N0 =A0×B0 ×C0
本年數 N1 =A1×B1×C1
則N1與 N0 的差異是由A、B、C三個因素變動而引起的。
採用連環替代法分析計算如下:
綜合指標上年數 N0 = A0 ×B0 ×C0 (1)
第一次替代 N1 =A1×B0 ×C0 (2)
第二次替代 N2 =A1× B1 ×C0 (3)
第三次替代(本年數) N1 =A1×B1 ×C1 (4)
(2)-(1) 即 N1- N0是A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1 - N0 = ( A1 - A0 )×B0 ×C0
(3)- (2) 即 N2- N1是B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2 - N1 = A1 × ( B1 - B0 )×C0
(4)- (3) 即 N1 - N2是C因素變化影響綜合指標的結果:
N1 - N2 = A1 × B1 × ( C1 - C0 )

(4) 連環替代法的幾個特點:
• 連環替代的順序性
先替代數量指標,後替代質量指標;先替換基本因素,後替換從屬因素。
若同時出現幾個數量指標或幾個質量指標,應現替換實物量指標,後替換價值量指標。

• 替代因素的連環性
除第一次替換外,每個因素的替換都是在前一個因素替換的基礎上進行的。
• 計算結果的假設性

例:假設某企業有關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及材料費用總額資料如下:

項目
計量單位
計劃數
實際數

產品產量

90
100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
公斤
7
6

材料單價

4
5

材料費用總額

2520
3000

要求: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

答案:

材料費用總額計劃指標:90×7×4=2520(元) (1)

第一次替代: 100×7×4=2800(元) (2)

第二次替代: 100×6×4=2400(元) (3)

第三次替代(實際指標):100×6×5=3000(元) (4)

(2)-(1)=2800-2520=280(元) 產量增加的影響

(3)-(2)=2400-2800=-400(元) 材料單位消耗的節約的影響

(4)-(3)=3000-2400=600(元) 材料單價提高的影響
280-400+600=480(元) 全部因素的影響

三、成本分析的主要內容
• 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 費用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
• 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包括:
–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分析的重點是產品生產成本分析中的可比產品成本分析。

1、 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分析

(1) 全部產品生產成本計劃完成情況分析
全部產品包括可比產品和不可比產品兩部分。對全部產品的分析,只能以本年實際成本和本年計劃成本進行比較,確定其實際成本較計劃成本的降低額和降低率,初步了解企業完成成本計劃的一般情況。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量
單位成本
成本計劃

(計劃產量)
本年總成本

(實際產量)

計劃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實際

成本

P1
P2
C0
C1
C2
P1 C0
P1 C1
P2 C0
P2 C1
P2 C2

一、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20000
19000
80000
76000
75200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20000
18000
17600

小計

40000
37000
100000
94000
92800

二、不可比產品

丙產品

300
300

50
52

15000

15000
15200

小計

15000

15000
15200

全部產品成本

52000

109000
108400

設 P1 :計劃產量;P2 :實際產量;

C0: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C1:本年計劃單位成本; C2: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全部產品成本降低額=計劃總成本-實際總成本

=∑(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

=∑P2 C1-∑P2 C2=∑P2 (C1-C2)=109000-108400=600(元)

全部產品成本降低率=成本降低額÷計劃總成本×100%=600÷109000×100%=0.55%

(2)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分析

計劃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P1 C0-∑P1 C1

計劃降低率=計劃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實際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本年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P2 C0-∑P2 C2

實際降低率=實際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例:某企業可比產品的成本及產量資料如下: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本年產量
單位成本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

實際

P1
P2
C0
C1
C2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要求:分析全部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

答案如下:

1〕首先計算全部可比產品的成本降低任務即計劃降低額和計劃降低率。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計劃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單位

成本
總成本
計劃降低任務

上年

實際
本年計劃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額

P1 C0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100
95
20000
19000
1000
5%

乙產品

400
50
45
20000
18000
2000
10%

合計

40000
37000
3000
7.5%

7.5%= 3000 ×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產品計劃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計劃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產品品種結構。

2〕其次,計算全部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降低額和實際降低率,與計劃降低額和計劃降低率相對比,分析其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低情況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上年

成本
計劃成本
本年

實際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額

P2 C0

甲產品

800
100
95
94
80000
76000
75200
4800
6%

乙產品

400
50
45
44
20000
18000
17600
2400
12%

合計

100000
94000
92800
7200
7.2%

7.2%= 7200 ×100%=4800+2400 ×100% =(80000×6%+20000×12%)×100%

100000 100000 100000

=〔 80000 ×6% + 20000 ×12% 〕×100%=(80%×6%+20%×12%)×100%

100000 100000

上式中80%、20%是甲、乙產品實際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實際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實際產品品種結構。

計劃降低額=∑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計劃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實際降低額=∑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實際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可見,可比產品實際降低額超額完成了計劃,比計劃多降低4200元;實際降低率沒有完成計劃,低於計劃0.3%.

(3)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分析

1〕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有以下三個:

l 產品產量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品種結構和單位成本確定的。

成本計劃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計劃產量制訂的,而實際成本降低額是根據各種產品的實際產量計算的。因此,在產品品種結構和單位成本不變時,產品產量增減,就會使成本降低額發生同比例的增減,然而,卻不會影響成本的降低率發生變化。例證如下:

假定該企業本年甲、乙產品產量都比計劃增長了20%,實際的單位成本又完全等於計劃單位成本,其結果如下表:

可比產品
實際產量
上年實際單位成本
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

低情況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實際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甲產品
240
100
95
24000
22800
22800
1200
5%

乙產品
480
50
45
24000
21600
21600
2400
10%

合計

48000
40600
40600
3600
7.5%

上表兩種產品實際產量比計劃產量增長了20%,因而使成本降低額相應從計劃的3000元,增長到3600元,增長率為20%(600÷3000),但成本降低率仍然為7.5%,由此可見,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條件下,產品產量的變動隻影響成本降低額發生變化,並不影響成本的降低率。

l 產品品種結構

由於各種可比產品成本降低率不同,如果成本降低率大的產品在全部可比產品中所佔的比重比計劃提高,則整體的降低額和降低率都會加大,反之亦然。

7.5%= 3000×100%=1000+2000 ×100%=(20000×5%+20000×10%)×100%

40000 40000 40000

=〔 20000 ×5% + 20000 ×10% 〕×100%=(50%×5%+50%×10%)×100%

40000 40000

上式中50%、50%是甲、乙產品計劃產量上年成本占可比產品計劃產量上年總成本的比重,也就是產品品種結構。

l 產品單位成本

計劃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

=∑P1 C0-∑P1 C1

計劃降低率=計劃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1 C0-∑P1 C1)÷∑P1 C0×100%

實際降低額=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 - 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本年

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實際產量×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P2 C0-∑P2 C2

實際降低率=實際降低額÷全部可比產品實際產量按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100%

=(∑P2 C0-∑P2 C2)÷∑P2 C0×100%

由以上計算公式可知,產品實際單位成本比計劃降低的多,降低額和降低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2〕影響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的因素分析

計劃降低額=∑P1 C0-∑P1 C1=(200×100+400×50)-(200×95+400×45)

=40000-37000=3000(元)

計劃降低率=(∑P1 C0-∑P1 C1)÷∑P1 C0×100%=3000÷40000×100%=7.5%

實際降低額=∑P2 C0-∑P2 C2=(800×100+400×50)-(800×94+400×44)

=100000-92800=7200(元)

實際降低率=(∑P2 C0-∑P2 C2)÷∑P2 C0×100%=7200÷100000=7.2%

由上可知,企業可比產品實際降低額超額完成了計劃,比計劃多降低4200元;實際降低率沒有完成計劃,低於計劃0.3%。下面用連環替代法分別計算產品產量、產品品種結構、產品單位成本三個因素的變動對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
設 P1 :計劃產量;P2 :實際產量;

C0: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C1:本年計劃單位成本; C2:本年實際單位成本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本年產量
單位成本




實際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

實際

P1
P2
C0
C1
C2

可比產品

甲產品

200
800
100
95
94

乙產品

400
400
50
45
44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分析表

順序
指標
成本降低額(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計劃產量、計劃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1 C0-∑P1 C1

=40000-37000

=3000
3000÷40000

= 7.5%

(2)
按實際產量、計劃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7.5%

=100000×7.5%

=7500
7.5%

保持不變

(3)
按實際產量、實際品種結構、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P2 C1

=100000-94000

=6000
6000÷100000

= 6%

(4)
按實際產量、實際品種結構、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成

本降低額和降低率
∑P2 C0-∑P2 C2

=100000-92800

=7200
7200÷100000

= 7.2%

各因素的影響程度

產量變動影響 (2)-(1)
7500-3000= 4500
0

品種結構變動的影響 (3)-(2)
6000-7500=-1500
6%-7.5%=-1.5%

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 (4)-(3)
7200-6000= 1200
7.2%-6% = 1.2%

合計
+4200
-0.3%

2、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技術經濟指標變動對單位成本的影響,二是單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分析,不僅要按成本項目逐項對比其計劃數與實際數,而且還要求列示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時的對比資料。P192

分析時應注意:

(1) 一般可採用簡化的辦法,即本年實際成本直接與計劃成本對比。

(2) 如有可能,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時,可項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即,實際消耗可按計劃單價計算,因為價格因素是外來因素,與產品生產無直接關系。

(3) 主要產品單位成本分析時,對於占成本比重比較高的主要消耗材料和耗用工時,應盡可能分析得細致,使之更能反映出降低成本的方向。

(二)費用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

由於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都是按整個公司或分廠、車間、部門編制預算加以控制,因而分析各種費用預算的執行情況,查明各種費用實際脫離預算的原因,也只能按整個公司或分廠、車間、部門進行。

對上述費用進行分析,首先應以本年實際數與本年預算數相比較,確定實際脫離預算的差異,然後分析差異形成的原因。此外,為了從動態上觀察、比較各項費用的變動情況和變動趨勢,還應將本月實際與上年同期實際進行對比。

為了深入研究製造費用、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變動的原因,評價費用支出的合理性,尋求降低各種費用支出的方法,可按費用的用途及影響費用變動的因素,將各種費用項目按以下類別進行研究。

(1) 生產性費用。如製造費用中的折舊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等。

(2) 管理性費用。如行政管理部門人員的工資、辦公費、業務招待費等。

(3) 發展性費用。如職工教育經費、設計制圖費、研究開發費等。

(4) 防護性費用。如勞動保護費、保險費等。

(5) 非生產性費用。主要指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的盤虧和毀損等。

(三)成本效益分析

反映企業成本效益的指標很多,常用的有產值成本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等。

1、 產值成本率分析

(1)概念:

產值成本率是企業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對商品產值的比率,通常用每百元商品產值總成本指標表示。

(2)計算公式:

產值成本率=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商品產值×100%

= ∑(產品產量×該產品單位成本) ×100%

∑(產品產量×該產品出廠價格)

或 產值成本率(元/百元)=全部產品生產成本÷商品產值×100

其中,商品產值一般按現行價格計算。產值成本率越低,說明生產耗費的經濟效益越好;反之,經濟效益越差。

(3)影響產值成本率指標變動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1〕 產品品種構成的變動

2〕 產品單位成本的變動

3〕在商品產值按現行價格計算時,還有價格變動的影響。

(4)影響產值成本率指標變動的各因素影響程度的計算

可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各因素變動的影響程度,計算如下:

(1) 以計劃(或上年實際)產值成本率指標為基礎。

產值成本率= 按計劃產量、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計劃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2)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計劃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3)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實際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計劃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4) 計算按實際產品品種構成、實際出廠價格計算的每百元商品產值的實際總成本

產值成本率= 按實際產量、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100

按實際產量、實際出廠價格計算的商品產值

(2)-(1) 為產品品種構成變動的影響數額

(3)-(2) 為產品單位成本變動的影響數額

(4)-(3) 為出廠價格變動的影響數額

2、成本費用利潤率分析

(1) 概念: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2)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其中,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

該指標表明每付出一元成本費用可獲得多少利潤,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該指標越高,利潤就越大,表明企業的經濟效益越好。

(3)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期間的營業利潤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計算公式:

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若利潤總額中包括其他業務利潤,成本費用中也應包括其他業務支出。

第十六章習題:

1、 假定A產品的直接材料費用定額為800000元,實際為851400元。有關資料如下:

項目
產品數量

(件)
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公斤)
單價

(元)
材料費用

(元)

定額
1000
20
40
800000

實際
1100
18
43
851400

差異
+100
-2
+3
+51400

要求:採用連環替代法計算產品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量和材料單價三項因素對產品直接材料費用超支51400元的影響程度。

2、某企業產品生產成本表如下: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本年總成本

(實際產量)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
按本年計劃單位成本計算
實際

成本

一、可比產品

甲產品

30
1050
1035
1020

乙產品

35
1350
1275
1245

小計

二、不可比產品

丙產品

20

600
690

全部產品成本

產值成本率計劃數為60元/百元,商品產值本月實際數按現行價格計算為153000元。

要求:(1)計算和填列產品生產成本表中總成本各欄數字。

(2)分析全部產品生產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產值成本率計劃的完成情況。

3、某企業本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資料如下表所示:

可比產品名稱
計劃產量(件)
實際產量(件)
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
本年計劃

單位成本
本年實際

單位成本

甲產品
1650
2200
100
90
89

乙產品
550
550
200
190
188

要求:計算確定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並分析各個因素變動對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的影響。(附表如下)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計劃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單位

成本
總成本
計劃降低任務

上年

實際
本年計劃
上年成本
計劃成本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1
C0
C1
P1 C0
P1C1
P1C0-P1C1
降低額

P1 C0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年度可比產品成本的實際完成情況表

產品

名稱
計量單位
實際產量
單位成本

總成本
實際降低情況

上年實際
本年計劃
本年實際
上年

成本
計劃成本
本年

實際
降低額
降低率

可比產品

P2
C0
C1
C2
P2C0
P2 C1
P2 C2
P2C0-P2C2
降低額

P2 C0

甲產品


乙產品


合計

可比產品成本降低任務完成情況分析表

順序
指標
成本降低額(元)
成本降低率

(1)
按計劃產量、計劃品種

❾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對比分析法

通過成本指標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毛利分析,產品類別成本分析,行業比較分析,同期比較分析,趨勢分析這些都可以做對比分析。

(1)毛利分析

毛利=售價-成本 毛利率=毛利/售價

(2)產品類別成本分析

1. 產品類別毛利率分析

毛利率高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打開市場,毛利率為正數的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生產。

2. 直接材料成本率分析

①原材料成本/總成本,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要降低成本,就要控制好材料成本,如果比率比較低,可以考慮提高人工效率,增加機械化。

②材料成本/售價,這個比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毛利率水平。

3. 直接人工成本率=直接人工成本/產品成本

4. 製造費用比率=製造費用/產品成本

5. 差異成本分析

①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③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析

6.成本利潤率分析=利潤/成本

7. 銷售成本率=成本/收入

(3)行業比較分析

行業信息我們可以從上市公司披露的資料里獲得,可以做毛利率,成本率,成本利潤率等的比較分析,可以用圖表表示。

(4)同期比較分析---可以做圖表

(5)趨勢分析---可以做折線圖、柱狀圖

二、因素分析法

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三、相關分析法

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存貨分析

1.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2. 存貨構成分析

如果存貨金額過大,對企業的資金佔用就高,影響企業的現金流。

3. 庫齡分析

這個分析來源於我們的盤點,分析長期積壓品佔用資金情況,及時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