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眼鏡行業真有驚天黑幕 你的眼鏡為什麼這么貴
眼鏡行業流傳著一句話:「20元的鏡架,200賣你是講人情,400賣你是講行情。」眼鏡行業的「暴利」似乎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Q1:出廠價只要10-20元?
「即便千元的眼鏡,成本最多也就數百元」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新鮮,而且似乎已經成為共識,但對於說法的真實性,深入探究仍然很有必要。
據凱珩資本調查連鎖眼鏡店「博士眼鏡」的經營數據所示,鏡片平均采購成本不到 29元一片,而鏡架的平均采購成本也不到90元一副,一副眼鏡進貨成本也不到130元。可見博士眼鏡的鏡片的加價倍數近 10 倍,鏡架的加價倍數約 6 倍。
分析還指出,博士眼鏡連鎖經營規模較大,對上游的博弈能力較強,采購成本應低於行業平均水平。相對而言,行業內其他眼鏡店采購成本更高,但按鏡片50元/片,鏡架150元/副來算,售價依舊是翻倍的。乍眼一看,簡直是暴利行業。
Q2:千元眼鏡,羊毛都去哪兒了?
關鍵在於:采購價不等於成本價。
每副眼鏡除了用材本身的成本,還背負著租金+設備費用+品牌經營成本+經營費用+人工+稅費。其中最大的支出是設備,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等,初期投入至少要數十萬元;其次是用人成本,一個好的驗光師非常重要,如果配鏡或者裝鏡片時,瞳距稍有不對應,都會導致最終的佩戴不舒適,甚至令度數加深。小編就因為首次配鏡瞳距有問題,之後去的都是三甲醫院驗光,一個流程下來得去兩次,費用高昂。
所以眼鏡單副成交雖然確實暴利,但實際上一家每日能售出2-4副眼鏡門店,月利潤可能只有幾百元。凱珩資本調查到的數據中,像博士眼鏡這樣有相當規模的連鎖店,總的經營凈利潤率不到10%,凈利潤的絕對額也才不到6000萬元。
而且,眼鏡的市場需求總量低,一般國人的使用習慣是一個人一副眼鏡用個一年半載,很少有一人一年配幾副的,更別說能不配就不配的那些人了,一般一天下來就賣出了幾副眼鏡;但眼鏡又是較為必須的產品,這就導致眼鏡店為了消化高昂的運營費用,會被迫提高單價來回本。
Q3:省錢又放心的眼鏡應該怎麼整?
不過,能省的錢還是要省的,到底怎麼買才能買到物美價廉眼鏡呢?現在告訴你!
1. 選好店鋪。店鋪第一看口碑,第二再看設計;口碑主要決定配鏡的準度,設計是讓人願意付錢給溢價的部分。眼鏡店一般在傳統眼鏡店和快時尚眼鏡店之間做選擇。
傳統線下眼鏡店有的也開了網店,如寶島眼鏡,能夠線下試戴再網上篩選,而且這些眼鏡店一般有驗光+配鏡的完整流程,配鏡非常方便,適合直接去配鏡,也可以網上買好鏡架再去配,這些眼鏡店一般收費較為合理。當然最便宜的多是純線下的小店,一些「老字型大小」的配鏡準度也非常高。
而部分快時尚眼鏡店,商業模式沒有本質變化,但是品牌溢價過高,眼鏡質量也經常與快時尚「接軌」,不僅配鏡不準,鏡架用了一年就因為脫鍍、變形等問題需要更換了,比如某些大商場里的眼鏡店就經常被消費者抱怨容易出現問題。這就需要消費者認真辨別,畢竟給設計買單完全可以,但只買了個設計就不劃算。
2. 將配鏡流程模塊分開。驗光、買鏡片、買鏡架、配鏡四大步驟可以選不同的渠道。
醫學驗光准確,還能順道做個眼科年檢,只是價格較高還費事;普通驗光省事,但如果不是口碑好的店,有測不準的風險,尤其是青少年更為建議醫院驗光。配得好的眼鏡還能延緩近視加深速度,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換鏡頻率,還省了錢。
驗光後拿著「處方單,就可以到網店、線下門店選購鏡片或鏡架,如果決定直接在網上配好,可以在電商選購完整的一副眼鏡;而想要享受門店服務的(如試戴調整、包修理等),可以網上選好鏡架,再到門店選鏡片配鏡,當然先買好鏡片再到門店選鏡架也可以。這樣就能自己控制預算,不用在店裡被「趕鴨子上架」選超出預期價格的鏡架或鏡片。
B. 眼鏡架為什麼這么貴
眼鏡框貴是因為定鏡框價格的,首先來自於採用的材質,比如板材:一斤板材料,有20一斤的,也有200一斤的,雖然外觀無差,但佩戴舒適度、柔韌性和持久度大不相同。
指鎳、鈦按原子比1:1所組成的一種新合金,比一般合金輕25%而耐蝕性和鈦材一樣,此外彈性非常好。記憶鈦合金:在0℃以下表現為形狀記憶的特性,在0-40℃之間表現為高彈性,記憶鈦材質耐腐蝕型高於蒙耐爾合金及高鎳合金,不過比純鈦和β-鈦要稍遜一籌。
金屬材料:
要求具有一定的硬度、柔軟性、彈性、耐磨性、耐腐蝕性、重量輕、有光澤和色澤好等等。因此,用來製作眼鏡架的金屬材料幾乎都是合金或在金屬表面加工處理後使用。
1、白銅鏡架(銅鋅合金)主要成分為銅64%、鋅18%、鎳18%,鏡架材料最便宜易加工電鍍主要用於製造合頁托絲等,細小零件及低檔鏡架。
2、高鎳合金鏡架鎳含量高達80%以上,主要有鎳鉻合金、錳鎳合金等,高鎳合金的抗蝕性更好,另外,材質的彈性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眼鏡架
C. 眼鏡出廠價幾十元,為何售價上千元呢
眼鏡的成本價很便宜,但是售價卻那麼高,眼鏡賣這么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中間經銷商的成本太高了,那麼胃熱能夠讓這些人都有利可圖,自然的售價就拔得很高。
還有就是那些眼鏡店每個月的租金也是比較高的,以及還要請各類的銷售人員那麼自然的這些工資都要算在眼鏡的銷售價格上。為了保持一定的盈利,自然就讓眼鏡的價格水漲船高了起來,只能通過提高眼鏡的價格來維持利潤。
D. 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一副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1、商品成本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布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例: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碟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了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占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
E. 眼鏡為什麼賣得這么貴你知道嗎
眼鏡賣的貴有以下的原因。
1.眼鏡不是易耗品。我們大多數戴眼鏡並不是一個月換一副而是一年換一副,所以這就導致了眼鏡店並不像那些食品店一樣經常會有顧客關顧,眼鏡店一天也不會來許多客戶,所以為了保證自己利潤,大多數眼鏡店都會賣的很貴以保證自己的利潤。
不過有些地方眼鏡賣得十分便宜,這些地方幾乎都是人流量比較大的城市,之所以賣的這么便宜,是因為客戶比較多。但是在一些比較小的縣城裡面,一副普通的眼鏡,在大城市賣只需要一兩百,但是再小的縣城賣卻需要五六百,這是因為小的縣城客戶比較少,為了讓自己不至於虧本,所以只能加大價格。
2.光學成本過於昂貴。剛才賣眼鏡店裡我有檢查視力的儀器,還有打磨鏡片的儀器等,眼鏡店裡的人為了賺夠這些儀器的錢,只要在自己所賣的商品裡面加入這些儀器的錢,所以眼鏡裡面不僅含有鏡片的錢,還含有這些儀器的一部分錢。商人開店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並不會讓自己虧本,所以說眼鏡會稍微賣的貴些。
3.沒有什麼競爭市場。在市場中並沒有替代眼鏡的東西,因為只有眼鏡才能使視力不好的人保持光明,所以我們不得不購買眼鏡,正是因為沒有競爭,所以眼鏡才會這么昂貴。
4.員工費用店面費都包括在眼鏡裡面。這些費用老闆並不會是自己出,只有我們消費者出,所以一副眼鏡裡麵包含著這些費用。
F. 2000元眼鏡成本才6元!眼鏡如此暴利為何沒人管
關於眼鏡的暴利,其實很多人早有耳聞,大家都知道,去眼鏡店配一副專業的眼鏡,通常沒有2000塊錢是拿不下來的,眼鏡店的鏡片通常分為球面和非球面,防藍光和不防藍光的,這些各種各樣的搭配選擇,讓很多人寧願在上面多花錢,也要保護自己的眼睛,但是某眼鏡行業的內幕人員卻告知一副在外可以賣2000元的眼鏡,一片鏡片的成本價僅僅才六元,眼鏡利潤高不假,但是這利潤也太高了吧,這么高的利潤難道沒人管嗎?
除此以外,雖然眼鏡的利潤比較高,但是他要求的專業服務也比其他的要強一些,比如需要租一個比較好的門店,需要專業的驗光師,這些都是隱形的成本,不能夠忽略,眼鏡這個行業還很難有回頭客,你的回頭客也許兩年前來光顧過一次你的店鋪,所以眼鏡的利潤高也是有道理的,過於的宣傳之中的暴利差價其實只是一種假象,真實的利潤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觀。
G. 為什麼配眼鏡那麼貴
眼鏡貴的原因如下:
1、眼鏡不是易耗品,大多數戴眼鏡並不是一個月換一副而是一年換一副。
2、光學成本過於昂貴。
3、沒有什麼競爭市場。
4、員工費用店面費都包括在眼鏡裡面。這些費用老闆並不會是自己出,只有消費者出,所以一副眼鏡裡麵包含著這些費用。
眼鏡的日常保養及佩戴注意事項:
首先,眼鏡戴臟了以後,尤其是油脂皮膚的童鞋,先用水龍頭沖一下,目的是沖去眼鏡片表面的顆粒灰塵,以防止劃傷鏡片。
千萬不要用買眼鏡時所送的眼鏡布去直接擦拭,這樣是很傷鏡片的,沖完以後,把洗潔精或洗手液分別在兩個鏡片上滴2小滴,少一點就可以,不要滴太多,否則很難沖洗干凈。
然後用收在鏡片的兩邊塗抹均勻,如果油脂非常大也可以塗抹在眼鏡邊框上。
H. 配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
是按材料介格定製的
I. 配眼鏡為什麼這么貴,一副眼鏡成本大概是多少
1、商品成本
從眼鏡成本上看,一副眼鏡的出廠價與到終端零售店的零售價的確差距很大,說眼鏡暴利主要是採用了錯誤的成本核算方法:把眼鏡出廠成本等同於所有成本。一副出廠價20元的眼鏡架,一級代理商把它交給二級代理商時可能要報價35~50元,二級代理商把它送到各地供銷商時可能會報價50~80元,商品要完成整個流通過程,最後才到達終端的零售店。眼鏡店每賣一副眼鏡,它的收益要分給廠家,各級代理商後,才能算自己的其它經營成本。所以說,直接把眼鏡出廠價和它在市場的最終零售價拿來做成本核算對比,這並不能客觀說明眼鏡店的商品成本。或許有人提議砍斷這條食物鏈,讓廠家直接面對眼鏡店。但是,代理商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一個產物,是社會分工的一種體現。現在盲目進行肢解,非但不利於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也會使行業操作環節減少,在一定程度上讓整個操作流程更加不透明。
2、經營成本
眼鏡業不是地產業,大可公布成本,以某市一家代表性眼鏡店為例:
租金:8000/月,營業面積60平方米
設備折舊:驗光機、磨邊機、測光儀、焦度計、瞳距儀、投影儀、驗光碟等初期投入共計20萬元,這個投入是以基本滿足為標準的。如果全部採用優良進口設備,一間眼鏡店全套設備至少需要50萬元以上。設備存在折舊率,一般按5年折舊,5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8400元,20萬的投入每月折舊3400元。
商品成本:中低檔商品約20%,名牌商品40%~50%,一般商品30%左右。由於國內眼鏡店以銷售普通眼鏡為主,除了部分高消費人群可能會戴名牌眼鏡,一般人配鏡花費80~300元,所以眼鏡商品平均約25%。
人員工資:一般從事眼鏡行業的技術人員、銷售人員收入都偏低,平均月薪800~1500元。像筆者所了解的幾家大型連鎖店,員工工資(包括管理人員)也只是1150/ 月左右,而且一般包住不包吃。以一家眼鏡店僱傭4名員工來計算,需要工資5000/月(店長比普通員工高200~300元)。
經營費用:主要是水費、電費。眼鏡店的電費比較高,以66元/平方米計算,60平方米的店面每月電費3960元(營業時間按14小時計算,包括冷氣、設備用電、照明和廣告照明等)。另外,水費和電費、其它設備維修費共計200元/月。
應交稅費:地稅、國稅總計占銷售收入的8%~15%,每月2000元左右。
裝修折舊:一家專業眼鏡店的裝修成本至少需要10萬元,豪華點的則需3
J. 眼鏡的成本很高嗎為什麼那麼貴,質量又不好
從成本構成角度來說,眼睛成本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對於部分品牌的眼睛成立。而其高價格之下的製造成本則遠不如營銷成本高,比如那些名牌眼鏡的明星代言等成本,都是加成到了眼鏡售價之中的。但是眼鏡的高價格遠遠彌補了這樣的成本,所以說眼鏡行業是暴利行業真的不為過。
但是對於那些名牌眼鏡,大家還都是趨之若鶩,除了其工藝材質和款式好之外,還有眼鏡廠商營銷後給消費者帶來的那種消費體驗與滿足,所以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要是高價格而質量不好,只能說是您應該被宰了(騙了),買了質次價高的產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