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病假扣除率怎麼算成本會計
擴展閱讀
廣州海產品進貨去哪裡 2025-07-26 18:06:58
上牌需要費用多少 2025-07-26 18:06:58

病假扣除率怎麼算成本會計

發布時間: 2022-11-30 00:37:21

Ⅰ 病假扣除計算方法公式

日工資× 病假工資 比例×病假天數。病假工資計算公式:
1、月病假工資=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X相應的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
2、日病假工資=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除以單月計薪日X相應的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
對於病假工資,用人單位可以在合同中與職工進行約定,只要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的80%就可以。
一、職工請病假的程序:
1、勞動法沒有明確規定請病假的手續,一般以醫療機構診斷和休假證明作為依據的。病假期間用人單位應支付病假工資的。
2、法律依據《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
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但不能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
病假根據在本單位工作時間不同以及總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高可以達到24個月。
根據你的情況,病假最多3個月,超出3個月的病假,用人單位可以在支付每工作一年一個月的經濟補償金後解除勞動合同。
二、請病假需要的材料:
1、就診醫院出具的病休證明或住院證明(病休證明有醫師簽名+醫院公章);
2、請假條(或者企業其他的類似證明);
3、就診記錄、掛號單等(有些企業不需要)。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十九條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並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Ⅱ 關於成本會計的計算公式

成本會計是概念,沒有公式的。

成本核算步驟:

1、必須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

2、必須了解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

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

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

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

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

(2)病假扣除率怎麼算成本會計擴展閱讀

成本會計基本職能要求是按國家規定結合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及時、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提供真實的信息,以求達到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成本會計的核心工作是成本核算,總體上跟一般的會計的工作程序相同,具體核算上還是有所不同的。

具體表現為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進行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計算產品成本;設置賬戶、登記明細賬;編製成本報告等。

此外,及時、真實的成本資料能對各成本、費用的監督與控制起關鍵作用,成本會計除上述基本核算工作外,還應積極主動地分析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參與管理、參與監控,為生產經營決策保駕護航。

Ⅲ 關於成本會計中計時工資計算方法的不解之處

兩種方法的計算方式不一樣。
一個是按出勤來算,另外一個是按缺勤算。
企業主要採用缺勤來計算工資,這種方法不僅便於計算,並且比出勤的制度錢要少,請假的人佔少數,全勤的就可以按標准工資發放。而出勤的不僅每個月要新計算,工作量大,發的工資還要多一點。

Ⅳ 職工休病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一、職工休病假期間工資怎麼算
1、按規定,病假一天扣工資數額等於月薪除以21.75再乘以40%,其中40%為最大扣款比例,一般公司扣款比例低於40%,且部分公司設有一定天數的帶薪病假。在扣除病假工資時,不得使員工的工資在扣除後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二、工傷休養工資怎麼算
1、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員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給員工。一般來說,應該是按工傷職工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來發放工傷停工留薪期工資。
2、相關法律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Ⅳ 成本會計公式

1、 利率=純粹利率+通貨膨脹附加率+風險附加率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3、速動比率=(流動資產-存貨)/流動負債
4、保守速動比率=(現金+短期證券+應收票據+應收賬款凈額)/流動負債
5、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6、存貨周轉率(次數)=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其中:平均存貨=(存貨年初數+存貨年末數)/2
存貨周轉天數=360/存貨周轉率=(平均存貨*360)/銷售成本
7、應收賬款周轉率(次)=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其中:銷售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後的凈額;應收賬款是未扣除壞賬准備的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8、流動資產周轉率(次數)=銷售收入/平均流動資產
9、總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10、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11、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
12、有形凈值債務率=負債總額/(股東權益-無形資產凈值)
13、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14、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15、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16、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
17、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或年末凈資產)*100% 或銷售凈利率*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或資產凈利率*權益乘數
18、權益乘數=平均資產總額/平均所有者權益總額=1/(1-資產負債率)
19、平均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發行在外的普通股數*發行在在外的月份數)/12
20、每股收益=凈利潤/年末普通股份總數=(凈利潤-優先股利)/(年末股份總數-年末優先股數)
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價/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總數
23、股票獲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價
24、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凈收益*100%
26、股利保障倍數=股利支付率的倒數=普通股每股凈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27、留存盈利比率=(凈利潤-全部股利)/凈利潤*100%
28、每股凈資產=年末股東權益(扣除優先股)/年末普通股數
29、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入/本期到期的債務=經營現金凈流入/(到期長期債務+應付票據)
30、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流量/流動負債
31、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流入/債務總額
32、銷售現金比率=經營現金流量/銷售額
33、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經營現金凈流量/普通股數
34、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經營現金凈流量/全部資產*100%
35、現金滿足投資比=近5年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近5年資本支出、存貨增加、現金股利之和
36、現金股利保障倍數=每股營業現金凈流量/每股現金股利
37、凈收益營運指數=經營凈收益/凈收益=(凈收益-非經營收益)/凈收益
38、現金營運指數=經營現金凈收益/經營所得現金(=凈收益-非經營收益+非付現費用)
39、外部融資額=(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銷售凈利率x(1-股利支付率)x預測期銷售額或=外部融資銷售百分比*新增銷售額
40、銷售增長率=新增額/基期額 或=計劃額/基期額-1
41、新增銷售額=銷售增長率*基期銷售額
42、外部融資增長比=資產銷售百分比-負債銷售百分比-銷售凈利*[(1+增長率)/增長率]*(1-股利支付率) 如為負數說明有剩餘資金
43、可持續增長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權益期末總資產乘數
或=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1-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權益乘數)
P-現值 i-利率 I-利息 S-終值 n─時間 r─名義利率 M-每年復利次數
44、復利終值S=P(S/P,i,n) 復利現值P=S(P/S,i,n)
45、普通年金終值:S=A{[(1+i)^n]-1}/i 或=A(S/A,i,n)
46、年償債基金:A=S*i/[(1+i)^n-1] 或=S(A/S,i,n)
47、普通年金現值:P=A{[1-(1+i)^-n/i] 或=A(P/A,i,n)
48、投資回收額:A=P{i/[1-(1+i)^-n]} 或=P(A/P,i,n)
49、預付年金的終值:S=A{[(1+i)^(n+1)]-1}/i 或=A[(S/A,i,n+1)-1]
50、預付年金的現值:P=A【[1-(1+i)^-(n-1)]/i】+1} 或:A[(P/A,i,n-1)+1]
51、遞延年金現值:一:P=A[(P/A,i,n+m)-(P/A,i,m)] 二、P=A[(P/A,i,n)*(P/F,i,m)] m-遞延期數
52、永續年金現值:P=A/i 年金=年金現值/復利現值
53、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i=(1+r/m)^m-1 式中:r為名義利率;m為年復利次數
54、債券價值: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利息年金現值+本金復利現值
純貼現=面值/(1+必要報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還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
平息債券=年付利息/年付息次數(P/A,必要報酬率/次數,次數*年數)+(P/S,必要報酬率/次數,次數*年數) 永久債券=利息額/必要報酬率
55、債券購進價格=每年利息*年金現值系數+面值*復利現值系數
56、債券到期收益率=利息+(本金-買價)/年數/[(本金+買價)/2]
V-股票價值 P-市價 g-增長率 D-股利 R-預期報酬率 Rs-必要報酬率t-第幾年股利
57、股票一般模式:P=Σ[Dt/(1+Rs)^t] 零成長股票:P=D/Rs
固定成長:P=Σ[D0*(1+g)^t/(1+Rs)^t=D0*(1+g)/Rs-g=D1/Rs-g
58、總報酬率=股利收益率+資本利得收益率=D1/P+資本利得/P
59、預期報酬率=(D1/P)+g
60、期望值: 、方差: 標准方差:
61、證券組合的預期報酬率=Σ(某種證券預期報酬率*該種證券在全部金額中的比重)
m-證券種類 A-某證券在投資總額中的比例 -j種與種證券報酬率的協方差
-j種與種報酬率之間的預期相關系數 Q-某種證券的標准差證券組合的標准差:
62、總期望報酬率=投資於風險組合的比例*風險組合期望報酬率+投資於無風險資產的比例*無風險利率總標准差=Q*風險組合標准差
63、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64、證券市場線:個股要求收益率Ki=無風險收益率Rf+(平均股票要求收益率m-Rf)
65、貼現指標:凈現值=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現值指數=現金流入現值/現金流出現值
內含報酬率:每年流入量相等 原始投資/每年相等現金流入量=(P/A,i,n) 不等時用試誤法
66、非貼現指標:回收期不等或分幾年投入=n+n年未回收額/n+1年現金流出量相等時同內含
會計收益率=年均凈收益/原始投資額
67、投資人要求的收益率(資本成本)=債務比重*利率*(1-所得稅)+所有者權益比重*權益成本
6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運行成本-殘值)/使用年限 或=(原值+運行成本現值之和-殘值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69、營業現金流量=營業收入-付現成本-所得稅=稅後凈利潤+折舊=收入(1-所得稅)-付現成本(1-所得稅)+折舊*稅率
70、調整現金流量法:調後凈現值=∑][a*現金流量期望值/(1+無風險報酬率)^t] a-肯定當量

Ⅵ 成本會計的公式是什麼

公式很多,給你弄了些,你看看需要用哪個,如果是某一專業的你再追加,我給你詳細解答!~

工業企業要素費用的核算
1.按計劃成本進行的材料發出的核算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本月材料計劃成本×100%
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發出材料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發出材料的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成本差異率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成本×100% 2.原材料費用分配的方法
(1) 按定額消耗量分配
某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材料消耗定額
材料消耗量分配率=材料實際總消耗量/各種產品定額消耗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數量=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材料消耗分配率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應分配的材料數量×材料單價
(2) 產品共同消耗原材料的品種較多
某種產品材料定額費用=該種產品實際產量×單位產品該種材料消耗定額×該種材料計劃單價
材料費用分配率=各種材料實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各種材料定額費用之和
某種產品分配負擔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各種材料定額費用之和×材料費用分配率
3.工資的核算 (1) 按出勤日算月工資 日工資率=月工資標准/30(23.33)
應算出勤工資=日工資率×(出勤日+公休日)
應算病假工資=日工資率×病假日×工資標准 應付月工資=出勤工資+病假工資
(2) 扣缺勤工資的核算 應扣缺勤病假工資=日工資率×病假日×(1-工資標准)
應扣事假工資=日工資率×事假日 應付月工資=月工資標准-扣病假工資-扣事假工資
(3) 計件工資的核算 產品計價單價=小時工資率×某產品工時定額/總工時定額
按產量和計價單位的計件工資=某產品計價單價×件數+另一件產品計價單價×件數
某產品定額工時=產品定額工時/總工時定額×件數
按定額工時計算的計件工資=小時工資率×(某產品定額工時+另一件產品定額工時)
(4) 工資費用分配的核算
按產品生產工時比例分配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各產品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工資=該種產品生產工時×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
按產品的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工資費用
某種產品耗用的定額工時=該種產品投產量×單位產品工時定額
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各種產品生產工資總額/各種產品定額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生產工資=該種產品定額工時×生產工資費用分配率

Ⅶ 員工病假工資怎麼算

按規定,病假一天扣工資數額=月薪÷21.75X40%,其中40%為最大扣款比例,一般公司扣款比例低於40%,且部分公司設有一定天數的帶薪病假。在扣除病假工資時,不得使員工的工資在扣除後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按規定,病假一天扣工資數額=月薪÷21.75X40%,其中40%為最大扣款比例,一般公司扣款比例低於40%,且部分公司設有一定天數的帶薪病假。在扣除病假工資時,不得使員工的工資在扣除後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員工病假工資計算方法如下:病假工資的計算基數,一般不低於最低工資標準的80%,按當地政策進行執行。病假工資的計算系數通常會按醫療期計算,工作不滿10年的,在本單位工作不滿五年的,為三個月的工資。工作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不滿五年通常為六個月工資。病假工資的基數按照以下三個原則確定:(1)勞動合同有約定的,按不低於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相對應的工資標准確定。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確定的標准高於勞動合同約定標準的,按集體合同(工資集體協議)標准確定。(2)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可由用人單位與職工代表通過工資集體協商確定,協商結果應簽訂工資集體協議。(3)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無任何約定的,假期工資的計算基數統一按勞動者本人所在崗位(職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資的70%確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第五十一條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Ⅷ 病假4天工資怎麼算

法律分析:1、計算出每天的工資。2、病假四天只發放80%。3、月工資減去四天的20%,就是應該發放的工資。4、如,月工資為2000元,日工資為2000元÷21.75天1.95元。四天病假只發放80%,4天工資為367.8,只發放294.24元,即,當月應扣除73.56元,該員工工資當月應發放2000_73.56926.44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