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製造費用、生產成本期末有貸方余額該如何調整
每個月的"製造費用"應全額轉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如上月的"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全額計入完工成品的入倉成本的話,你的這種情況需調整"產成品"的入倉成本及單價,如已作銷售則應同時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如上月的"生產成本-製造費用"並不是全額計入完工成品的入倉成本的話,則可以簡單一點在本月將"製造費用"余額全額轉入"生產成本-製造費用"即可,即本月將上月的余額20000與本月的發生額一並結轉.
那就調整在12月份吧,沖回多結轉的材料和工資
借:庫存商品紅字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紅字
生產成本-直接人工紅字
或者在12月份結轉時少結轉這部分金額也可以。
希望能幫助到你!
❷ 原材料成本差異的調整
按照您所說的情況,建議您這樣做比較合理: 1,調整超支差異: 借: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2,調整節約差異: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❸ 工業企業暫估入庫,已轉成本,取得發票後與實際有差額那生產成本和主營業成本應怎樣調賬
差額按實際成本.多了沖差額,少了補記成本
❹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1、用紅字製做憑證:沖回原暫估入庫憑證數據:
2、再按發票金額入庫做:
借:原材料-**材料
貸:(相應科目)
3、處理後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額了。
(4)生產成本差額如何調整擴展閱讀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價差)=(實際價格-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單位產品所耗用工時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工時-計劃工時)×每小時計劃工資成本;每小時工資成本變動影響(價差)=(實際每小時工資成本-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實際工時。
❺ 核算成本時比實際的少幾分錢該如何調
核算成本比實際少幾分錢,這種情況排除計算錯誤外,在核算時應該掌握一些小技巧避免這類問題發生。
一、EXCEL表格計算時小數位問題
這種情況,應該在最後取數時,設置取小數點函數(而不是只設置顯示兩位小數點),用到的函數是:ROUND()
二、成本計算時,在多品種分配成本的情況下,可以設置最後一個品種直接用總金額減去其他品種合計金額,也就是說,將差額讓最後一個品種承擔。
三、出入庫成本核算時,用加權平均法計算出庫單位成本,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結存成本不能直接用單位成本乘數量計算,而應該用期初加購入減出庫計算出結存成本金額。如果結存數量為零時,這個結存金額應該為零,差額全部計入出庫成本。
還有其他情況無法一一列舉,實際上就是平時進行成本核算時,應該要考慮到這種差額,在計算時用一些小技巧直接調整好即可。
供參考
❻ 對耗用材料的成本差異怎樣進行調整
材料成本差異又稱「材料價格差異」。指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價格成本間的差額。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為超支;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為節約。外購材料的材料成本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購業務的工作質量。在材料日常收發按計劃價格計價時,需要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材料科目的調整科目。科目的借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大於計劃價格成本的超支額,貸方登記材料實際成本小於計劃價格成本的節約額。發出耗用材料所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從本科目的貸方轉人各有關生產費用科目;超支額用藍字結轉,節約額用紅字結轉。「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明細分類核算,可按材料類別進行,也可按全部材料合並進行。按材料類別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可使成本中材料費的計算比較正確,但要相應多設材料成本差異明細分類賬,增加核算工作量。如果將全部材料合並一起核算,雖可簡化核算工作,但要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因此在決定材料成本差異的明細分類核算時,既要考慮到成本計算的正確性,又要考慮核算時人力上的可能性。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根據發出耗用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和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進行計算。
分配率和分配額的計算公式為:
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價格成本x本月收入材料計劃價格成本x 100%
發出耗用材料成本差異分配額=發出耗用材料計劃價格成本x 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
發出耗用材料實際成本=發出耗用材料計劃價格成本土材料成本差異分配額
如果材料成本差異為數不大,各月之間的發生額也比較均衡,為了簡化核算手續,也可按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進行分配。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的計算公式為:
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計劃價格成本x 100%
材料成本差異科目的月末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中用以調整「存貨」項目中材料的計劃價格成本。
企業設置「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核算各種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原材料以及庫存包裝物、低值易耗品的實際成本大於計劃成本的差異;貸方余額反映實際成本小於計劃成本差異。
在月末計算產品的實際原材料費用時,必須考慮所耗原材料應負擔的成本差異,即所耗原材料的價差。其計算公式如下:
某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差異=該產品原材料定額費用土原材料脫離定額差異x材料成本差異分配率
這時,產品實際成本的計算公式為:產品實際成本=產品定額成本土脫離定額差異土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異
❼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1、用紅字製做憑證:沖回原暫估入庫憑證數據:
2、再按發票金額入庫做:
借:原材料-**材料
貸:(相應科目)
3、處理後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額了。
(7)生產成本差額如何調整擴展閱讀:
差額成本作為分析對象的成本與目標成本(或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前者大於後者,稱為逆差,前者小於後者稱為順差。
例如,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某一方案預計成本與另一方案預計成本之間的差額,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決策方案不同會引起差額成本的變化,因此,差額成本屬於相關成本的范圍。
❽ 往年生產成本如何調整
根據稅法及企業會計准則(制度)(2005前)的有關規定,題中相關會計處理如下:
1、調整違規增值稅稅額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8 387.52元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檢查調整 48 387.52元
注意,上述分錄的借方原則上應當根據產品生產、銷售情況進行連續調整,即區分在產品、產成品、已售產品分別調整借記「生產成本」、「庫存商品」、「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但是,鑒於這樣的連續調整不宜實現,一般可以認為被調整金額所歸屬的產品已經全部售出,故可直接借記「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2、結轉增值稅檢查調整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檢查調整 48 387.52元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 14 576.14元
貸: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33 811.38元
3、交納補稅、滯納金、罰款
借:營業外支出 [滯納金 + 罰款]
借:應交稅金——未交增值稅 33 811.38元
貸:銀行存款 [33 811.38 + 滯納金 + 罰款]
4、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8 387.52元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8 387.52元
5、調整06年度應納稅所得額
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 -794 884.05 + 48 387.52 + 284 632.48 = -461 864.05元
❾ 跪求解決方法:上一年度生產成本及管理費用中的工資預提大了,本年應如何調整
1. 本月對差額部分進行調整就可以了。損益放在本月計算交納所得稅即可。年中交納的所得稅都是預交,所以就不存在少交多交的問題。
2. 少計的費用該補記就補記,跟實際生產不生產沒關系,如果擔心弄亂的話,那麼在憑證摘要里明確註明,或直接寫個事由說明附在憑證後就行。
3. 原來有生產的時候維修費怎麼處理現在還怎麼處理。不能說不生產的這個企業就沒有會計發生了。
❿ 請問,暫估成本比實際成本高出很多該怎麼調整呀
暫估成本比實際成本高出很多該怎麼調整:
來貨未來票的,暫估入庫
來票後,做紅字分錄全部沖回暫估
重新按照發票金額再次做分錄入庫
暫估不用考慮增值稅進項稅額,即按照不含稅的金額暫估入賬
如果暫估的原材料被使用後才來發票,其差額可做追朔調整。就是調整生產成本或庫存商品或主營業務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