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法核算的投資收益如何確認
擴展閱讀
店裡產品多久不發圈 2025-05-21 21:14:02
轉給費用如何寫證明 2025-05-21 21:10:41

成本法核算的投資收益如何確認

發布時間: 2022-11-07 11:39:54

㈠ 成本法和權益法下 什麼時候沖成本什麼時候確認投資收益

成本法:(1)投資當年取得被投單位分得股利或利潤作為成本收回:08年投資,收到分派的07年股利,沖成本,(2)以後年度,被投資單位累積分派的股利超過投資後至上年末止被投單位累積實現凈利潤的,投資企業按享有比例作為成本的收回,這里有一個計算公式,你可以查一下,如果看不懂,我再教你一個簡單的演算法
權益法:(1)和成本法相同
(2)被投單位分配現金股利,借應收股利貸投資收益
按被投單位實現的凈利潤乘以持股比例超過已確認損益調整的部分視為成本的收回,差額沖成本

㈡ 成本法下投資收益及應收股利的確定

07年:應分配100萬*10%=10萬,實際取得50*10%=5萬
借:應收股利 50000
銀行存款 50000
貸:投資收益 100000
08年:應分配200萬*10%=20萬,實際取得80萬*10=8萬
借:應收股利 120000
銀行存款 80000
貸:投資收益 200000
09年:
借:應收股利
銀行存款150000
貸:投資收益

㈢ 會計裡面如何確認股票投資收益

購買股票一般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新會計准則又把它給合並到金融資產里了,但是核算還是一樣。分紅和處置時確認投資收益。

㈣ 請問股權投資會計與稅務處理,投資收益如何確認的處理

1.會計處理。會計制度規定長期股權投資持有期間取得收益和處置收益都確認為投資收益,而短期投資收益確認僅限於處置收益,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沖減投資成本。根據投資企業對投資企業是否擁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響,長期股權投資會計核算方法可分為成本法和權益法。不同會計核算方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的投資收益確認標准分別是:採用成本法時,投資企業根據被投資企業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確認當期投資收益,投資企業確認投資收益僅限於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在接受投資後產生的累積凈利潤的分配額,所獲得的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超過該數額的部分,沖減投資成本;採用權益法時,投資企業按應享有或應分擔的被投資單位當年實現的凈利潤或發生的凈虧損額確認當期投資損益,並調整長期投資賬面價值,投資企業按被投資單位宣告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計算應分得的部分,沖減投資賬面價值。會計制度確認股權投資收益時間根據權責發生制。2.稅務處理。稅法將持有期間取得收益放在股權投資所得中核算,將處置收益放在企業股權投資轉讓所得或損失中處理。股權投資所得即股息性所得,是指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從被投資企業所得稅稅後累計未分配利潤和累計盈餘公積中分配取得股息、紅利性質的投資收益。股權轉讓所得指企業因收回、轉讓或清算處置股權投資的收入減除股權投資成本後的余額。除另有規定外,不論企業會計賬務對投資採取成本法還是權益法核算,只要被投資企業實際作利潤分配處理,投資方企業就應確認投資所得的實現。

㈤ 成本法和權益法在確認投資收益時有什麼區別

成本法和權益法在確認投資收益時的區別如下:

1、包括范圍不同

成本法包括一種預計成本,是指產品、勞務、工程項目等在生產經營活動前,根據預定的目標所預先制定的成本。這種預計成本與目標管理的方法結合起來,就稱 為目標成本。目標成本一般指單位成本而言,它一般有計劃成本、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和估計成本等,而標准成本相對來講是一種較科學的目標成本。

而權益法是根據計劃消耗定額計算的,表示計劃期預定成本;定額成本是根據使用的定額計算的。企業應通過各項措施,有步驟地降低現行定額,以求達到計劃中所規定的成本水平。

2、作用不同

由於標准成本法中已去除了各種不合理因素,以它為依據,進行材料在產品和產成品的計價,可使存貨計價建立在更加健全的基礎上。而以實際成本計價,往往同樣實物形態的存貨有不同的計價標准,不能反映其真實的價值。

而使用權益法來記錄材料,在產品和銷售賬戶,可以簡化日常的賬務處理和報表的編制工作。在標准成本系統中,上述賬戶按標准成本入賬,使賬務處理及時簡單,減少了許多費用的分配計算。

3、性質不同

成本法是按現行定額以及計劃單位成本、分成本項目(即原材料費用、生產工資費用和製造費用)來制訂的。

而權益法的制訂比較靈活,通常有理想標准成本、正常標准成本、現行標准成本、基本標准成本。標准成本的制訂,

通常從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三方面著手進行。但與定額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括標准用量和標准單位成本兩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括標准用量和工資率兩方面(計時工資時);製造費用分為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兩部分,都是按標准用量和標准分配率來計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標准成本法

網路-權益法

㈥ 成本法下什麼時候沖減成本,什麼時候確定投資收益

沒有沖減成本一說了。 1、被投資單位實現凈利潤時,投資方不作處理。 2、被投資單位宣告發放股利的時候,投資方確定投資收益。 3、被投資單位虧損,投資方按持股比例計算看長股投是否減值,若是,則計提減值准備。 追問: 你好:沒有沖減成本一說了,這句話不理解。這么說如果2011年 投資 ,期限為10年,那投資成本不就全算在了2011年嗎,後9是無本只等收益嗎? 回答: 舊 會計准則 下用成本法核算的長股投,收到被投資方宣告發放的股利要視情況,分別記 投資收益 或沖減「長股投」成本,新准則規定,收到的一律記投資收益,不再考慮沖減成本了。所以長股投賬面永遠保持最初你投資時確認的那個數,除非哪天你處置長股投,才將該科目轉消。

㈦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是什麼

法律分析:成本法是將投資企業和被投資單位視為兩個彼此獨立的會計主體,投資方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因此,投資方只有在收到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或對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要求權實現時,才確認投資收益。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三十四條 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

㈧ 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下投資收益的確認是怎樣的

成本法是將投資企業和被投資單位視為兩個彼此獨立的會計主體,投資方所能獲得的投資收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分得的利潤或現金股利,因此,投資方只有在收到分派的利潤或現金股利時,或對利潤或現金股利的要求權實現時,才確認投資收益。
【法律依據】
《公司法》第三十四條,股東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分取紅利;公司新增資本時,股東有權優先按照實繳的出資比例認繳出資。但是,全體股東約定不按照出資比例分取紅利或者不按照出資比例優先認繳出資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