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保證原料葯生產過程中生產車間的安全
(1)原料的危害分析:首先要清楚使用的是什麼原料或主要成分;這些原料表面和原料中是否可能存在有關的微生物,如果有,是什麼微生物;原料是否有毒性或含有毒性物質,如果有,可能是什麼毒性物質。具體應根據原料的品種、來源、規格、質量指標等情況作具體分析,一般從細菌性(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和相關的致病菌等)、化學性(農葯、殺蟲劑、抗生素、洗消劑、激素、化學污染物等)和物理性(玻璃碎片、小石子、金屬碎片等雜質)方面進行危害分析。此外,企業對生產所用的水和輔料的衛生狀況也應加以危害分析。 (2)加工過程的危害分析:在加熱或消毒過程中,有關微生物或毒性物質是否能被滅絕;經加熱或消毒後是否會被有關的微生物或毒素進一步污染;如果使用防腐劑,防腐劑濃度是否足以能防止有關的微生物生長。在製作和貯藏過程中,有哪些有害微生物會存在,是否有繁殖和產生毒素的可能性;每一製作,加工和貯存過程需要多少時間,這些時間是否有利於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產生毒素。為產品需要而加入的有關成分(如硒、鉻、亞硝酸鈉等)是否超過規定限量。產品的水分活度是否有助於微生物的生長;產品的PH值是否能防止微生物生長或滅活特殊致病菌。產品的包裝材料、包裝方式能否防止微生物污染、細菌侵襲及毒素物質形成(有氧或無氧包裝)。產品的貯存方式及環境條件是否會給某些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創造條件。含有生物活性物質的產品是否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生產工藝是否能確保最終產品的功效成分不損失、不破壞、不轉化和不產生有害中間體。產品的運輸條件和運輸過程是否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繁殖。上述有害成分是否可能在流通、貯藏時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安全的因素。 (3)從業人員的危害分析:在操作過程中,從業人員是否明確自己的健康和個人衛生會影響加工產品安全的重要性;自己是否患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包括病原攜帶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它有礙食品衛生的疾病);是否有感染病灶(如咽喉部、鼻腔部金黃色葡萄球菌攜帶者)。是否經常洗頭、洗澡、剪指甲、換衣服;工作服是否保持每天清潔;是否穿上清潔的工作服、帽,鞋後才上崗;暫時離開與自己工作崗位無關的場所(會議室、食堂、盥洗室等)是否脫掉工作服;是否能做到在任何時候都會洗凈雙手上崗,接觸直接入口的食品是否洗凈並消毒雙手;消毒水的濃度是否保持一直有效;雙手的消毒是否能達到要求;從業人員是否清楚如果不按要求操作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危害及嚴重後果。 (4)設計、設備與設施的危害分析:廠房設計、設備與設施的配置是否符合GBl4881的要求;工藝流程布置是否將原材料與成品分開;人流與物流是否有交叉污染存在;產品是否按照生產工藝和衛生、質量要求,劃分潔凈級別;潔凈級別是否能滿足生產加工保健食品對空氣凈化的需要;生產片劑、膠囊、丸劑以及不能在最後容器中滅菌的口服液等產品是否採用十萬級潔凈廠房;十萬級潔凈級區是否安裝了具有過濾裝置的相應的凈化空調設備;潔凈廠房的溫度和相對濕度是否與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下水道、洗手間及其它衛生清潔設施是否會對保健食品的生產帶來污染。此外,生產過程是否會產生不安全因素,如玻璃容器的破碎、維修機械設備時落下的碎金屬和機油滲漏等;設備清洗消毒是否符合要求;洗滌劑、消毒劑是否會產生不安全因素;包裝區域是否具備正壓條件,設備及各種儀器儀表(如溫度、時間)運行是否穩定。
② 對於原料葯的起始物料該做什麼控制
關鍵的起始原料(固體)我們公司只是做HPLC含量的分析,不做雜質分析的,我們公司主要原料葯銷往美國的,過FDA驗證的,老美來過4次了,重沒提過原料要做雜質分析。我認為除非原料的雜質對成品有影響,不然沒必要做雜質分析。
③ 醫葯市場分析
你好,我在智研數據研究中心(http://www.abaogao.com)看到有醫葯業的研究報告。
詳情查看:http://www.chinairr.org/report/R10/R1006/201111/04-86351.html希望對你有幫助!
【報告名稱】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市場運營態勢與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關 鍵 字】醫葯中間體 市場分析 產業研究 行業研究 行業分析 研究報告
【出版日期】2011-11
目 錄
第一章 2010年世界醫葯中間體產業運行態勢分析 1
第一節 2010年世界醫葯工業運行概況 1
一、世界醫葯工業取得新進展 1
二、世界葯品市場規模 1
三、世界各大醫葯市場銷售同比 2
四、世界銷售額領先的前十企業分析 3
第二節 2010年世界醫葯中間體行業市場發展格局 6
一、世界醫葯中間體市研究進展 6
二、世界醫葯中間體市場動態分析 7
三、世界醫葯中間體市場發展動態分析 7
第三節2011-2015年世界醫葯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7
第二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解析 9
第一節 2010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 9
一、中國GDP分析 9
二、中國醫葯工業經濟指標分析 10
三、消費價格指數分析 17
四、城鄉居民收入分析 18
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9
六、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分析 21
七、進出口總額及增長率分析 23
第二節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市場政策環境分析 24
一、產業政策法規 24
二、相關行業政策 29
第三章 2010年中國醫葯產業整體運行形態分析 31
第一節 中國醫葯行業發展總體概況 31
一、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醫葯行業發展歷程 31
二、中國醫葯產業處於調整升級關鍵期 31
三、跨國葯企中國醫葯市場的發展 31
四、中國醫葯產業轉型期政府的監管作用 34
五、中西葯合用現狀分析 38
第二節 2010年中國醫葯產業現狀綜述 40
一、醫葯企業 40
1、跨國葯企加速在華布局 40
2、國內醫葯類企業收益情況 41
3、中國醫葯企業區域集群分布 44
二、中國醫葯市場流通 45
三、我國醫葯市場患者醫葯費用漲幅縮減 45
四、中國醫葯零售市場分析 46
第三節 2010年中國醫葯商品主要對外貿易市場分析 47
一、中印醫葯貿易市場分析 47
二、中德醫葯貿易分析 48
三、中英醫葯貿易分析 50
四、中法醫葯貿易狀況分析 50
五、中俄醫葯貿易狀況分析 51
第四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剖析 52
第一節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發展動態分析 52
一、2010全國醫葯中間體研發進展及市場前景研討會聚焦 52
二、產業鏈延伸打造中間體化工翹楚 54
第二節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現狀綜述 55
一、中國醫葯中間體生產企業規模及所有制情況 55
二、生產企業地域分布集中分布 56
1、浙江台州 56
2、江蘇金壇 56
三、醫葯中間體新產品更新換代及生產工藝研究 56
四、醫葯中間體的生產利潤情況 57
五、醫葯中間體及新材料生產項目 59
第三節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市場運行透析 60
一、中國醫葯中間體新品種開發 60
二、中國醫葯中間體需求量分析 60
三、中國醫葯中間進出口貿易分析 61
1、進口品種市場分析 61
2、出口品種市場分析 74
第四節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熱點問題探討 88
一、生產企業建設環保處理設施的壓力增大 88
二、醫葯中間體新產品研發問題 88
三、應對策略分析 89
第五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新工藝、技術研究 90
第一節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熱點技術研究 90
一、定向硝化技術 90
二、縮合技術 90
三、控制氧化技術 90
四、氟化技術 90
五、加氫還原技術 91
第二節 重點葯物中間體合成新工藝、新路線、新技術研究進展 91
一、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原料葯與中間體合成初見成效 91
二、含氟醫葯是發展的重要趨勢 91
三、手性化合物研究獲得很大進展 92
第六章 2006-2011年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主要數據監測分析(2710) 93
第一節2006-2011年6月份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規模分析 93
一、企業數量增長分析 93
二、 從業人數增長分析 93
三、 資產規模增長分析 93
第二節 2011年6月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結構分析 94
一、企業數量結構分析 94
1、不同類型分析 94
2、不同所有制分析 94
二、銷售收入結構分析 95
1、不同類型分析 95
2、不同所有制分析 95
第三節 2006-2011年6月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產值分析 96
一、 產成品增長分析 96
二、 工業銷售產值分析 96
三、 出口交貨值分析 96
第四節 2006-2011年6月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成本費用分析 97
一、 銷售成本分析 97
二、 費用分析 97
第五節 2006-2011年6月中國化學葯品原葯製造行業盈利能力分析 97
一、主要盈利指標分析 97
二、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分析 98
第七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熱點產品市場透析 99
第一節 苯乙酸 99
第二節 含氟吡啶類中間體 100
第三節 氨基酚 101
第八章 2010年中國合成和半合成原料葯及中間體市場調研 102
第一節 抗菌素及中間體 102
一、Β-內醯胺類葯物及中間體 102
二、磺胺類葯物、增效劑及中間體 103
三、氟喹諾酮類抗菌素及中間體 104
四、硝基呋喃類抗生素及中間體 105
五、抗結核葯及中間體 106
六、抗真菌類葯及中間體 106
七、抗病毒葯及中間體 106
第二節 解熱鎮痛葯及中間體 107
第三節 維生素類葯及中間體 108
第四節 抗寄生蟲類葯及中間體 110
第五節 計劃生育用葯、激素類葯及中間體 111
第六節 心血管病葯物及中間體 112
第七節 中樞神經系統葯物及中間體 113
第八節 消化系統葯物及中間體 114
第九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市場競爭格局透析 115
第一節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競爭現狀 115
一、無序競爭日益激烈 115
二、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115
三、醫葯中間體產業競爭力有待提高 116
第二節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集中度分析 117
第三節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競爭趨勢分析 118
第十章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優勢生產企業競爭力及關鍵性數據分析 120
第一節 淄博金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20
一、企業概況 120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20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21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21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22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22
第二節 重慶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3
一、企業概況 123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23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24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24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25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25
第三節 山東魯抗醫葯集團有限公司 125
一、企業概況 125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27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27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28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28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28
第四節 東港工貿集團有限公司 129
一、企業概況 129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29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30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30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31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31
第五節 江西天新醫葯化工有限公司 131
一、企業概況 131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32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32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33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33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33
第六節 石家莊海力精華有限責任公司 134
一、企業概況 134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34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35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35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36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36
第七節 浙江永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37
一、企業概況 137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37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38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39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40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40
第八節 浙江天宇葯業有限公司 141
一、企業概況 141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41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42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42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43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43
第九節 吳江梅堰三友染料化工有限公司 143
一、企業概況 143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44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44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45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45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45
第十節 河北柏奇葯業有限公司 146
一、企業概況 146
二、企業主要經濟指標分析 146
三、企業盈利能力分析 147
四、企業償債能力分析 147
五、企業運營能力分析 148
六、企業成長能力分析 148
第十一章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 149
第一節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149
一、中國醫葯產業前景預測 149
二、醫葯中間體新產品研發前景預測 150
第二節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開發方向 151
一、在醫葯中間體生產中,技術含量起著決定性作用 151
二、開發生產專利將到期產品的中間體及原料葯 151
三、開發生產專利期內的醫葯中間體 151
四、提高大宗醫葯中間體的生產水平 152
第三節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市場預測分析 152
一、醫葯中間體行業市場供需預測 152
二、醫葯中間體進出口貿易預測分析 153
第四節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市場盈利預測分析 153
第五節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企業發展的建議 154
一、應當轉變思想觀念 154
二、加強與國內外製葯企業的聯系 154
三、逐步向原料葯生產發展 154
四、加強技術儲備 154
五、醫葯中間體開發方向 155
第十二章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投資戰略研究 156
第一節 2010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投資概況 156
一、中國醫葯產業投資特點 156
二、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投資環境分析 157
第二節 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行業投資機會分析 158
一、醫葯中間體投資熱點分析 158
二、醫葯中間體區域投資潛力分析 158
第三節2011-2015年中國醫葯中間體產業投資風險與防範 158
一、宏觀調控政策風險 158
二、市場競爭風險 159
三、原料供給風險 159
四、市場運營機制風險 161
第四節 專家投資建議 161
..........
更多內容請登錄中國產業研究報告網查詢!希望能幫到你!
④ 原料葯質量的關鍵因素
影響原料葯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因素有:原料葯的雜質水平(有關物質、殘留有機溶劑、無機雜質)、相關理化性質(晶形、粒度等)、原料葯的穩定性和可能的污染和交叉污染。
檢查員在檢查過程中一定要基於對原料葯生產工藝的良好理解,了解影響原料葯的關鍵步驟和關鍵參數,學會運用風險分析的方法來客觀地評價原料葯的生產設施、設備、工藝和生產質量管理是否適於原料葯的質量控制,確保原料葯的質量、安全性和有效性。
⑤ 原料葯數據分析系統怎麼樣
原料葯對於醫葯產業鏈是上游的存在的屬性,是保障葯品供應、滿足人民用葯需求的基礎,目前各國對於原料葯產業的重視程度明顯加大。
但是在原料葯研發和使用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是「開頭難、結尾也難」,為了檢索葯物合成路線,需要查詢大量的刊期、論文、專利資料等等,耗時耗力,找到資料搞清一篇文獻的合成細節,卻找尋不到更多更優質的合成路線;想要購買卻找尋不到合適的廠商,想要分析原料葯進出口數據,分析市場動態,卻沒有數據來源。
對此,葯融雲重磅推出了原料葯資料庫,集成原料葯生產廠商、原料葯用量、海關進出口、合成路線,原料葯注冊信息、登記信息等,實現原料葯綜合查詢的系統,提供全球API供需、市場規模、合成信息一站檢索,幫助業內人士快速、高效的完成所需信息的查找與整理。
原料葯行業數據分析系統適用於:原料葯研發人員、調研人員、高校師生、醫葯中間體生產企業、有機化學銷售員等。
一、查詢合成路線,篩選最佳方案
任何一個化合物的合成路線通常都有多條,葯物合成也是這樣,原料葯的合成,最終的目的是要走進工廠批量化的生產,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生產情況的路線是至關重要。
注冊登記信息、分析更多需求
葯融雲原料葯行業數據分析系統助力於,原料葯市場分析、用量推算,查詢合成路線、中間體、試劑等等,助力於業內人士快速查詢相關數據。
⑥ 原料葯分析與制劑分析的區別
原料葯分析是指對於沒有經過加工的葯物原料的分析,工作主要是關於所用葯物的分子式等有關的葯物分子結構的分析,以及粒徑大小等與其溶解度有關的性質分析,制劑分析中主要考慮的是制劑因素對於葯物的溶解度以及溶出速度和生物利用度等有關的因素,不僅包括了葯物本身的性質分析,也包括了劑型因素,處方設計,以及輔料應用和制備工藝的分析,不知道這么說樓主明白不
⑦ 原料葯的生產過程中那個階段的生產成本更高為什麼
提純階段的成本更高
現在化工合成的產品,通過結構基本都可以明確其理論上的合成方法。
但是,合成過程中一步一步反應中的提純難度相當大。在原料上沒有理論上純度100%的原料,所以每發生一步反應,就相當於又加入了若干種雜質,就得繼續提純。所以目前生產成本中提純成本是最高的。湖北康寶泰
⑧ 求原料葯分析方法學驗證方案
化學葯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
一、概述保證葯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是葯品研發和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對葯品進行質量控制是保證葯品安全有效的基礎和前提。為達到控制質量的目的,需要多角度、多層面來控制葯品質量,也就是說要對葯物進行多個項目測試,來全面考察葯品質量。一般地,每一測試項目可選用不同的分析方法,為使測試結果准確、可靠,必須對所採用的分析方法的科學性、准確性和可行性進行驗證,以充分表明分析方法符合測試項目的目的和要求,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對方法進行驗證。方法驗證的目的是判斷採用的分析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能有效控制葯品的內在質量。從本質上講,方法驗證就是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預先設置一定的驗證內容,並通過設計合理的試驗來驗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檢測項目的要求。方法驗證在分析方法建立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並成為質量研究和質量控制的組成部分。只有經過驗證的分析方法才能用於控制葯品質量,因此方法驗證是制訂質量標準的基礎。方法驗證是葯物研究過程中的重要內容。本指導原則重點探討方法驗證的本質,將分析方法驗證的要求與所要達到的目的結合起來進行系統和規律性的闡述,重點闡述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論證方案的設計。本指導原則主要包括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對方法驗證的評價等內容。本原則與其他相關技術指導原則一起構成較完整的質量控制指導原則。隨著我國新葯研發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方法驗證的認識也會不斷深入,本指導原則將會逐步完善和修訂。由於生物製品和中葯的特殊性,本原則主要適用於化學葯品。二、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原則上每個檢測項目採用的分析方法,均需要進行方法驗證。方法驗證的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結合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確定。同一分析方法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會有不同的驗證要求。例如,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用於制劑的鑒別和雜質定量試驗應進行不同要求的方法驗證,前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而後者重點要求驗證專屬性、准確度、定量限。三、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一)需要驗證的檢測項目檢測項目是為控制葯品質量,保證安全有效而設定的測試項目。根據檢測項目的設定目的和驗證內容的不同要求,本指導原則將需驗證的檢測項目分為鑒別、雜質檢查(限度試驗、定量試驗)、定量測定(含量測定、溶出度、釋放度等)、其他特定檢測項目等四類。鑒別的目的在於判定被分析物是目標化合物,而非其它物質,用於鑒別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較強的專屬性。雜質檢查主要用於控制主成分以外的雜質,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等。雜質檢查可分為限度試驗和定量試驗兩種情況。用於限度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側重專屬性和檢測限。用於定量試驗的分析方法驗證強調專屬性、准確度和定量限。定量測定包括含量測定、制劑的溶出度測定等,由於此類項目對准確性要求較高,故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要求具有一定的專屬性、准確度和線性。其他特定檢測項目包括粒徑分布、旋光度、分子量分布等,由於這些檢測項目的要求與鑒別、雜質檢查、定量測定等有所不同,對於這些項目的分析方法驗證應有不同的要求。(二)分析方法本指導原則所指分析方法是為完成上述各檢測項目而設定和建立的測試方法,一般包括分析方法原理、儀器及儀器參數、試劑、系統適用性試驗、供試品溶液制備、對照品溶液制備、測定、計算及測試結果的報告等。測試方法可採用化學分析方法和儀器分析方法。這些方法各有特點,同一測試方法可用於不同的檢測項目,但驗證內容可不相同。(三)驗證內容驗證內容包括方法的專屬性、線性、范圍、准確度、精密度、檢測限、定量限、耐用性和系統適用性等。四、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一)專屬性專屬性系指在其他成分(如雜質、降解物、輔料等)可能存在下,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正確鑒定、檢出被分析物質的特性。通常,鑒別、雜質檢查、含量測定方法中均應考察其專屬性。如採用的方法不夠專屬,應採用多個方法予以補充。1、鑒別反應鑒別試驗應確證被分析物符合其特徵。專屬性試驗要求證明能與可能共存的物質或結構相似化合物區分,需確證含被分析物的供試品呈正反應,而不含被測成分的陰性對照呈負反應,結構相似或組分中的有關化合物也應呈負反應。2、雜質檢查 作為純度檢查,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應確保可檢出被分析物中雜質的含量,如有關物質、重金屬、有機溶劑等。因此雜質檢查要求分析方法有一定的專屬性。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可向供試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雜質,證明雜質與共存物質能得到分離和檢出,並具適當的准確度與精密度。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專屬性可通過與另一種已證明合理但分離或檢測原理不同、或具較強分辨能力的方法進行結果比較來確定。或將供試品用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的方法進行破壞(制劑應考慮輔料的影響),比較破壞前後檢出的雜質個數和量。必要時可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和質譜檢測,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3、含量測定含量測定目的是得到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含量或效價的准確結果。 在雜質可獲得的情況下,對於主成分含量測定可在供試品中加入雜質或輔料,考察測定結果是否受干擾,並與未加雜質和輔料的供試品比較測定結果。在雜質或降解產物不能獲得的情況下,可採用另一個經驗證了的或葯典方法進行比較,比對兩種方法測定的結果。也可採用破壞性試驗(強光照射,高溫,高濕,酸、鹼水解及氧化),得到含有雜質或降解產物的試樣,用兩種方法進行含量測定比較測定結果。必要時進行色譜峰純度檢查,證明含量測定成分的色譜峰中不包含其他成分。(二)線性線性系指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檢測結果與供試品中被分析物的濃度(量)直接呈線性關系的程度。線性是定量測定的基礎,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如雜質定量試驗和含量測定均需要驗證線性。應在設計的測定范圍內測定線性關系。可用一貯備液經精密稀釋,或分別精密稱樣,制備一系列被測物質濃度系列進行測定,至少制備5個濃度。以測得的響應信號作為被測物濃度的函數作圖,觀察是否呈線性,用最小二乘法進行線性回歸。必要時,響應信號可經數學轉換,再進行線性回歸計算,並說明依據。(三)范圍范圍系指能夠達到一定的准確度、精密度和線性,測試方法適用的試樣中被分析物的高低限濃度或量的區間。范圍是規定值,在試驗研究開始前應確定驗證的范圍和試驗方法。可以採用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配製成不同的濃度,按照相應的測定方法進行試驗。范圍通常用與分析方法的測試結果相同的單位(如百分濃度)表達。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對范圍進行驗證,如含量測定、含量均勻度、溶出度或釋放度、雜質定量試驗等。范圍應根據劑型和(或)檢測項目的要求確定。1、含量測定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80%~100%或更寬。2、制劑含量均勻度范圍應為測試濃度的70%~130%。根據劑型特點,如氣霧劑、噴霧劑,必要時,范圍可適當放寬。3、溶出度或釋放度對於溶出度,范圍應為限度的±20%;如規定限度范圍,則應為下限的-20%至上限的+20%。對於釋放度,如規定限度范圍為,從1小時後為20%至24小時後為90%,則驗證范圍應為0~110%。4、雜質雜質測定時,范圍應根據初步實測結果,擬訂出規定限度的±20%。如果含量測定與雜質檢查同時測定,用面積歸一化法,則線性范圍應為雜質規定限度的-20%至含量限度(或上限)的+20%。(四)准確度准確度系指用該方法測定的結果與真實值或認可的參考值之間接近的程度。有時也稱真實度。一定的准確度為定量測定的必要條件,因此涉及到定量測定的檢測項目均需要驗證准確度,如含量測定、雜質定量試驗等。准確度應在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於制劑一般以回收率試驗來進行驗證。試驗設計需考慮在規定范圍內,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即測定9次,報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測定結果平均值與真實值之差及其可信限。1、含量測定原料葯可用已知純度的對照品或符合要求的原料葯進行測定,或用本法所得結果與已建立准確度的另一方法測定的結果進行比較。制劑可用含已知量被測物的各組分混合物進行測定。如不能得到制劑的全部組分,可向制劑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測物進行測定,必要時,與另一個已建立准確度的方法比較結果。2、雜質定量試驗雜質的定量試驗可向原料葯或制劑中加入已知量雜質進行測定。如果不能得到雜質,可用本法測定結果與另一成熟的方法進行比較,如葯典方法或經過驗證的方法。如不能測得雜質的相對響應因子,可在線測定雜質的相關數據,如採用二極體陣列檢測器測定紫外光譜,當雜質的光譜與主成分的光譜相似,則可採用原料葯的響應因子近似計算雜質含量(自身對照法)。並應明確單個雜質和雜質總量相當於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積比(%)。(五)精密度精密度系指在規定的測試條件下,同一均質供試品,經多次取樣進行一系列檢測所得結果之間的接近程度(離散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用標准偏差或相對標准偏差表示時,取樣測定次數應至少6次。精密度可以從三個層次考察:重復性、中間精密度、重現性。1、重復性重復性系指在同樣的操作條件下,在較短時間間隔內,由同一分析人員測定所得結果的精密度。重復性測定可在規定范圍內,至少用9次測定結果進行評價,如制備3個不同濃度的試樣,各測定3次,或100%的濃度水平,用至少測定6次的結果進行評價。2、中間精密度中間精密度系指在同一實驗室,由於實驗室內部條件改變,如時間、分析人員、儀器設備、測定結果的精密度。驗證設計方案中的變動因素一般為日期、分析人員、設備。3、重現性指不同實驗室之間不同分析人員測定結果的精密度。當分析方法將被法定標准採用時,應進行重現性試驗。(六)檢測限檢測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檢測到的最低量,但不一定要准確定量。該驗證指標的意義在於考察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檢測能力。因此對雜質限度試驗,需證明方法具有足夠低的檢測限,以保證檢出需控制的雜質。1、直觀法 直觀評價可以用於非儀器分析方法,也可用於儀器分析方法。檢測限的測定是通過對一系列已知濃度被測物的試樣進行分析,並以能准確、可靠檢測被測物的最小量或最低濃度來建立。2、信噪比法用於能顯示基線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濃度試樣測出的信號與雜訊信號進行比較,計算可檢出的最低濃度或量。一般以信噪比為3:1時相應的濃度或注入儀器的量確定檢測限。其他方法有基於工作曲線的斜率和響應的標准偏差進行計算的方法等。無論用何種方法,均應用一定數量的試樣,其濃度為近於或等於檢測限,進行分析,以可靠地測定檢測限。(七)定量限定量限系指試樣中的被分析物能夠被定量測定的最低量,其測定結果應具有一定的准確度和精密度。定量限體現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備靈敏的定量檢測能力。雜質定量試驗,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證含量很少的雜質能夠被准確測出。常用信噪比法確定定量限。一般以信噪比為10:1時相應的濃度或注入儀器的量進行確定。1、直觀法 直觀評價可以用於非儀器分析方法,也可用於儀器分析方法。定量限一般通過對一系列含有已知濃度被測物的試樣進行分析,在准確度和精密度都符合要求的情況下,來確定被測物能被定量的最小量。2、信噪比法用於能顯示基線噪音的分析方法,即把已知低濃度試樣測出的信號與雜訊信號進行比較,計算出可檢出的最低濃度或量。一般可信噪比為10:1。其他方法有基於工作曲線的斜率和響應的標准偏差進行計算的方法等。無論用何種方法,均應用一定數量的試樣,其濃度為近於或等於定量限,進行分析,以可靠地測定定量限。 (八)耐用性耐用性系指測定條件發生小的變動時,測定結果不受影響的承受程度。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對於可變試驗因素的抗干擾能力。開始研究分析方法時,就應考慮其耐用性。如果測試條件要求苛刻,則建議在方法中予以寫明。典型的變動因素包括:液相色譜法中流動相的組成、流速和pH值、不同廠牌或不同批號的同類型色譜柱、柱溫等。氣相色譜法中載氣及流速、不同廠牌或批號的色譜柱、固定相、擔體、柱溫、進樣口和檢測器溫度等。經試驗,應說明小的變動能否符合系統適用性試驗要求,以確保方法有效。(九)系統適用性試驗對一些儀器分析方法,在進行方法驗證時,有必要將分析設備、電子儀器與實驗操作、測試樣品等一起當作完整的系統進行評估。系統適用性便是對整個系統進行評估的指標。系統適用性試驗參數的設置需根據被驗證方法類型而定。色譜方法對分析設備、電子儀器的依賴程度較高,因此所有色譜方法均應進行該指標驗證,並將系統適用性作為分析方法的組成部分。具體驗證參數和方法參考中國葯典有關規定。五、方法再驗證在某些情況下,如原料葯合成工藝改變、制劑處方改變、分析方法發生部分改變等,均有必要對分析方法再次進行全面或部分驗證,以保證分析方法可靠,這一過程稱為方法再驗證。再驗證原則:根據改變的程度進行相應的再驗證。當原料葯合成工藝發生改變時,可能引入新的雜質,雜質檢查方法和含量測定方法的專屬性就需要再進行驗證,以證明有關物質檢查方法能夠檢測新引入的雜質,且新引入的雜質對主成份的含量測定應無干擾。當制劑的處方組成改變、輔料變更時,可能會影響鑒別的專屬性、溶出度和含量測定的准確度,因此需要對鑒別、含量測定方法再驗證。當原料葯產地來源發生變更時,可能會影響雜質檢查和含量測定的專屬性和准確度,因此需要對雜質檢查方法和含量測定方法進行再驗證。當質量標准中某一項目分析方法發生部分改變時,如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含量時,檢測波長發生改變,則需要重新進行檢測限、專屬性、准確度、精密度、線性等內容的驗證,證明修訂後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同樣,已有國家標準的葯品質量研究中,基於申報的原料葯合成工藝、制劑處方中的輔料等一般無法保證與已上市葯品的一致性,需對質量標准中部分項目進行方法的再驗證。方法再驗證是對分析方法的完善過程,應根據實際改變情況進行再驗證,從而保證所採用的分析方法能夠控制葯品的內在質量。六、對方法驗證的評價對於方法驗證,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關注。(一)有關方法驗證評價的一般考慮總體上,方法驗證應圍繞驗證目的和一般原則來進行,方法驗證內容的選擇和試驗設計方案應系統、合理,驗證過程應規范嚴謹。並非每個檢測項目的分析方法都需進行所有內容的驗證,但同時也要注意驗證內容應充分,足以證明採用的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如雜質限度試驗一般需要驗證專屬性和檢測限,而對於精密度、線性、定量限等涉及定量測定的項目,則一般不需要進行驗證。(二)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方法驗證內容之間相互關聯,是一個整體。因此不論從研發角度還是評價角度,方法驗證均注重整體性和系統性。例如,對於鑒別項目所需要的專屬性,一般一種分析方法不太可能完全鑒別被分析物,此時採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分析方法可加強鑒別項目的整體專屬性。在方法驗證內容之間也存在較多的關聯性,可以相互補充。如原料葯含量測定採用容量分析法時,由於方法本身原因,專屬性略差,但假如在雜質檢測時採用了專屬性較強的色譜法,則一般認為整個檢測方法也具有較強的專屬性。總之,由於實際情況較復雜,在方法驗證過程中,不提倡教條地去進行方法驗證。此外,越來越多的新方法不斷被用於質量控制中,對於這些方法如何進行驗證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而不能照搬本指導原則。七、參考文獻1.FDA.Guidance for Instry:analytical proceres and methods validation,chemistry,manufacturing,and controls documentation(Draft), 2000.8。2.ICH Q2A.Test on 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res3.ICH Q2B.Validation of Analytical Proceres:Methodology4.中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葯品質量標准分析方法驗證八、著者化學葯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組化學葯物質量控制分析方法驗證技術指導原則起草說明
一、背景資料關於方法驗證,美國、歐盟等葯政管理當局出台了相關指導性文件,對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進行了闡述和規定[1-3],中國葯典2000年版二部附錄亦收載了葯品質量標准分析方法驗證內容[4]。為葯品研發和注冊申請提供技術指導。但目前我國葯物研究中,在質量研究部分,方法學驗證方面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方法驗證設計不科學、驗證不充分、試驗過程不規范、驗證數據不合理、忽視方法再驗證等。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已有的國內外指導原則主要告知研發者如何做,卻較少闡述深層次的原因,研發者在葯物研究時往往不知技術要求背後深層次的原因。針對這種情況,本指導原則重點探討方法驗證的本質,將分析方法驗證的要求與所要達到的目的結合起來進行系統和規律性的闡述,重點闡述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論證方案的設計,希望能對研發提供技術參考。二、本指導原則內容設置的考慮本指導原則包括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方法驗證涉及的三個主要方面、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對方法驗證的評價等內容。內容編排上,先闡述方法驗證的一般規律和基本要素,然後對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進行闡述,以對一般規律有更深刻的理解。對方法驗證的評價體現了葯物研究的整體性和系統性,符合葯物研究規律,希望從評價角度給研發者以有益的啟示。三、方法驗證的一般原則該部分內容重點闡述對方法驗證的一般認識和原則要求。強調驗證內容應根據檢測項目的要求,同時考慮所採用分析方法的特點來進行。根據驗證內容的不同要求,本文將檢測項目分成鑒別、雜質檢查、定量測定、其他特定檢測項目等四類,簡要敘述了各自特點及對方法驗證的要求。本文所採取的分類方式是參考了FDA有關指導原則[1]的分類,經重慶會議討論後確定。四、方法驗證的具體內容此部分內容以驗證內容為主線,明確各驗證內容的含義,根據檢測項目的不同類型和要求,具體闡述方法驗證的試驗設計思路。此部分主要內容參考了國內外有關文獻[1-4],並結合了實際情況加以制訂。五、關於方法再驗證在實際審評工作中,該方面遇到了較多的問題,因此單列一節,希望引起研發企業的重視。原料葯的合成路線改變、制劑處方改變;已有國家標准葯品如何進行方法驗證的問題;檢測方法發生部分改變時;本節以上述情況舉例說明如何進行方法再驗證六、對方法驗證的評價此部分內容主要闡述了評價方法驗證的基本觀點,注重方法驗證的整體性和綜合性。也希望通過該部分撰寫啟發研發企業系統地進行方法驗證。七、與其他指導原則的關聯性問題本指導原則與質量標准建立、有機溶劑研究、雜質研究等相關指導原則具有相關性,不應孤立地看待本指導原則。
⑨ 原料葯與制劑分別使用何種分析方法進行分析
不知道樓說的分析指的是分析什麼項目,常分析的是它們的百分比含量與雜質含量。一般原料葯都是合成的,最常用的是色譜分析法。一般葯典里都有原料葯含量和雜質的分析方法。制劑的話,主要還是用原料葯的分析方法去實驗,看看輔料對此測定方法有沒有影響,如果有影響,就要想辦法進行前處理了,實在不行就得換分析方法。不過最好是用原料葯測定方法來測定製劑,這樣上報審批的話會快一些,因為方法成熟,如果要換測定方法,審批起來就比較麻煩,做質量研究的內容也要增加,要有說服力才行。測定方法的大原則是越簡單越好。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