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跨年可以沖暫估入庫嗎2011年12月暫估一種庫存商品入庫,銷售後結轉成本,2012年1月收到發票,如何沖減
照常暫估。會影響到損益。
成本按照暫估成本結轉,下月沖回暫估入庫,按實際發票金額入庫,再調整結轉成本差額(多沖或少沖的成本)。
12年1月調整以前年度損益,再沖減本年利潤。金額按照暫估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計算。
具體分錄:
暫估入庫時,借庫存商品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100
結轉成本時,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100
下月發票回,
沖暫估,借庫存商品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銀行存款-100
從新入庫,借庫存商品進項稅額貸應付賬款150
沖減成本,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50貸主營業務成本50
調整本年利潤,借本年利潤50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50
② 上個月暫估入庫並且結轉成本了,本月收到發票,實際與暫估有差額。這個差額部分賬務怎麼處理呢
既然是暫估,那就會有可能不一致的。本月紅字沖回原憑證,再按照發票所列的數據做新憑證就可以了。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③ 暫估成本跨年賬務處理
跨年暫估成本肯定是涉及到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其具體的做賬如下:
1、沖平暫估入賬的憑證(紅字)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2、根據發票計入原材料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
3、將原材料轉入上年的損益,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原材料
4、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跨年暫估入庫成本有差異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會計處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本年度發生的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以及本年度發現的重要前期差錯更正涉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的事項。
企業在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需要調整報告年度損益的事項,也可以通過本科目核算。
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減少以前年度虧損,借記有關科目,貸記本科目;調整減少以前年度利潤或增加以前年度虧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二)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增加的所得稅費用,借記本科目,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等科目;由於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減少的所得稅費用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經上述調整後,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本科目如為貸方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如為借方余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三、本科目結轉後應無余額。
④ 暫估入庫跨年怎麼做賬
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
編制的會計分錄為: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必須注意的是,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不能申報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不存在進項稅額的暫估抵扣問題,且上述分錄中,暫估金額應當按照不含稅價格口徑暫估。
因此,首先應當按照上述規定暫估入賬,然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編制會計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公司 等
對於上月暫估入庫並已銷售商品的銷售成本,從理論上應當進行調整,但是,由於企業購銷活動的經常性和大量性,從會計的重要性原則出發,出於簡化會計核算的考慮,對於暫估成本的發出成本,不予單獨進行調整,而是隨庫存商品今後的收發業務自行消化。這也就是企業會計制度強調的暫估入庫成本時應當合理估計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計算當月發出庫存商品成本時,應當仍然按照規定的方法正常計算確定發出成本。由於月初紅字沖回入庫,並且取得發票正式入帳,兩者相抵,余額為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所以,該差額實際上應當由本月發出和月末結存的庫存商品承擔了。
但是,如果本月同類商品,既無月初結存,又無購銷業務發生的,或者企業是使用個別計價法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的,或者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巨大的話,則該暫估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差額(包括及其連帶影響的其他存貨成本),應當調整並轉入銷售成本。編制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成本 等
貸:庫存商品 等
如果暫估成本大於實際成本的,應當以紅字編制上述分錄。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1-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⑤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1、用紅字製做憑證:沖回原暫估入庫憑證數據:
2、再按發票金額入庫做:
借:原材料-**材料
貸:(相應科目)
3、處理後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額了。
(5)跨年暫估入庫成本有差異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差額成本作為分析對象的成本與目標成本(或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如果前者大於後者,稱為逆差,前者小於後者稱為順差。
例如,實際成本與標准成本之間的差額,某一方案預計成本與另一方案預計成本之間的差額,等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決策方案不同會引起差額成本的變化,因此,差額成本屬於相關成本的范圍。
⑥ 暫估采購入庫金額和實際開票過來有差額怎麼調整
暫估采購入庫金額和實際開票過來有差額怎麼調整?
暫估的價格其實並不是估,而是根據合同價格入賬!
只是說沒有來發票才做的暫估處理
所以在進銷存軟體中價格是不會出現差異的。
若真如題主所舉的例子來講,如果該物料已經領耗且無庫存可以像題主說的那樣處理
正常如果該物料有進銷存,一般軟體都有暫估業務處理,如果無此功能,那就不是什麼正規軟體了。
⑦ 所得稅匯算清繳-暫估入庫跨年如何辦(暫估20萬)
原材料入庫未取得發票暫估入賬,一般暫估入賬的標准成本要等於實際成本,如果暫估入賬的標准成本不等於實際成本並差異率較小,根據重要性原則。不作為稅法與會計的差異,進行納稅調整。
但是如果該差異額較大(如差異率10%)應當作為差異進行調整。
一般企業暫估入賬的價值或標准成本制定時,要低於實際成本。這樣可以避免虛減利潤的問題。
企業在制定與所得稅有關的制度時要偏向稅務方面,即對稅務有利方面。
盡可能避免與稅務發生爭執。
⑧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原材料暫估與實際入庫金額存在差異,造成的成本差異應如何調整
1、用紅字製做憑證:沖回原暫估入庫憑證數據:
2、再按發票金額入庫做:
借:原材料-**材料
貸:(相應科目)
3、處理後就不存在由此造成的材料成本差額了。
(8)跨年暫估入庫成本有差異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1)直接材料成本分析:
材料消耗量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數量-計劃數量)×計劃價格;材料價格變動的影響(價差)=(實際價格-計劃價格)× 實際數量。
(2)直接人工成本分析:
單位產品所耗用工時變動的影響(量差)=(實際工時-計劃工時)×每小時計劃工資成本;每小時工資成本變動影響(價差)=(實際每小時工資成本-計劃每小時工資成本)×實際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