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短缺怎麼辦
擴展閱讀
汽貿如何開發4s店資源 2025-05-20 08:03:51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短缺怎麼辦

發布時間: 2022-11-05 03:59:20

Ⅰ 計劃成本下的合理損耗入庫時怎麼入

途中合理損耗計入原材料成本,等於是相對提高了入單價。材料成本差異還按計劃價格與實際價格差異處理。

存貨采購過程中的合理損耗是否計入存貨成本,主要是看企業的性質,如果是一般工業企業購入存貨,則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部分要計入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根據企業存貨的具體核算方法不同,具體分為:當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時,計入「原材料」科目。

(1)計劃成本法下材料短缺怎麼辦擴展閱讀:

細則:

計劃成本的組成項目及其內容應與實際成本相一致。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根據各項原材料的進價以及供應地點遠近等因素,按組成原材料的實際成本項目計算的。通過它與實際成本比較,可以提示原材料采購成本的節約超支。

產品的計劃成本是根據計劃期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的消耗定額,工時定額,費用預算等資料,按規定成本項目計算確定的。它反映了計劃期內應達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努力目標,通過它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

指計劃期內預計達到的產品成本、材料采購成本、工程項目成本等。它是根據計劃期內的工時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具等消耗定額和當期的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在分析上期實際達到的成本水平。

Ⅱ 計劃成本法下材料短缺要用待處理財產損溢賬戶嗎

無論計劃成本法還是實際成本法,材料非正常(是非正常短缺哦)短缺都是要用待處理財產損益科目的。如果是合理的短缺是不用這科目的(例如采購時到入庫的合理損耗短缺。)

但是不同的是,計劃成本法可能還會涉及材料成本差異,而實際成本法涉及不到。

Ⅲ 計劃成本法付款尚未到的材料怎麼處理

按實際采購成本進「材料采購」:
借:材料采購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入庫時,按計劃成本入「原材料」,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入「材料采購差異」:
借:原材料
借/貸:材料采購差異
貸:材料采購

Ⅳ 存貨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怎麼做會計處理

存貨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質損毀損耗,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1、合理損耗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是否計入存貨成本,主要是看企業的性質。如果是一般工業企業購入存貨,則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部分要計入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根據企業存貨的具體核算方法不同,具體分為:當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時,計入「原材料」科目,當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時,合理損耗部分計入「材料采購」科目,計劃成本法下由於「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計劃單位成本乘以實際入庫數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損耗部分,入庫時最終是將合理損耗部分計入了「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按照新會計准則,對於商品流通企業購貨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應計入存貨成本,不再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除合理損耗之外的物資毀損、短缺等,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可以從供應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不得增加物資的采購成本,應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後分別處理,或結轉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或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等。

Ⅳ 材料按計劃成本計價核算的問題

1、關於分錄的數字:

由於入庫時,短缺了40公斤,則實際入庫為5960公斤,又因為40公斤的材料損耗屬於定額內自然損耗,應計入原材料的采購成本,則實際入庫材料的計劃成本=5960*10=59600(元),而實際成本=59000(元),所以可以知道,采購的材料是節約差(節約600),則有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59600
貸:材料采購 59000
材料成本差異 600

2、(-500+600-600+319.34)此串數字為材料的成本差異

(1)「材料成本差異」賬戶月初貸方余額500元,可知:月初原材料的差異為:-500(節約差)

(2)「材料采購」賬戶月初借方余額10600元(上述賬戶核算的均為甲材料),4月5日,企業上月已付款的甲材料1000公斤如數收到,已驗收入庫。

由於甲材料的計劃成本為:1000*10=10000(元),可知原材料的差異為:10600*10000=600(超支差)

(3)-600即為以上分錄中材料的節約差

(4)材料成本差異率=成本差異/計劃成本=(-500+600-600)/(40000+10000+59600)≈-0.456%

本期發出商品的計劃成本=7000*10=70000(元),所以差異額=70000*(-0.456%)=-319.34

Ⅵ 存貨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資毀損,短缺怎麼做會計處理

存貨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物質損毀損耗,有合理和不合理之分。

1、合理損耗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是否計入存貨成本,主要是看企業的性質。如果是一般工業企業購入存貨,則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部分要計入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根據企業存貨的具體核算方法不同,具體分為:當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時,計入「原材料」科目,當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時,合理損耗部分計入「材料采購」科目,計劃成本法下由於「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計劃單位成本乘以實際入庫數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損耗部分,入庫時最終是將合理損耗部分計入了「材料成本差異」科目。按照新會計准則,對於商品流通企業購貨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應計入存貨成本,不再計入當期損益。

2、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除合理損耗之外的物資毀損、短缺等,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可以從供應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不得增加物資的采購成本,應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後分別處理,或結轉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或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等。

Ⅶ 在計劃成本下材料入庫短缺

是購進過程中發生的損耗,只能計入貨物成本,該題實際上是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Ⅷ 材料計劃成本下 短缺怎麼做分錄啊

你好,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材料成本差異(發出的超支差在貸方) 貸:原材料等

Ⅸ 採用計劃成本法在驗收入庫時發現短缺用哪個科目做會計分錄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