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新率如何計算修理費用重置成本
擴展閱讀
音樂版權申請費用多少 2025-07-26 20:57:32

成新率如何計算修理費用重置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1-02 16:07:52

1. 汽車成新率計算方法

成新率=1- 有形損耗率 (1-1)。

在二手車鑒定估價的實踐中,重置成本法是二手車鑒定估價的首選辦法,要想較為准確地評估車輛的價值,成新率的確定是關鍵。

成新率作為重置成本法的一項重要的指標,如何科學、准確地確定該項指標,是二手車評估中的重點和難點。

因為成新率的確定不僅需要根據一定的客觀資料和檢測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評估人員的學識和評估經驗來進行判斷。

二手機動車鑒定估價成新率的確定方法通常採用使用年限法、技術鑒定法、綜合分析法三種方法。

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首先是建立在二手車在整個使用壽命期間,實體性損耗是隨時間呈線性遞增關系。

機動車價值的降低與其損耗的大小成正比。因此,使用年限法的數學表達式為:

由式(1-2)可知,運用使用年限法估算二手車的成新率涉及到二個基本參數,即汽車已使用年限Y和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Yg。

已使用年限是指二手車開始使用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的時間。

2. 成新率計算公式

成新率計算公式:

成新率=[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100%

或 成新率=[(設備總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設備總使用年限]*100%

成新率是反映評估對象的現行價值與其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

成新率是指:反映設備的新舊程度,也就是設備的現行價值與其全新狀態重置價值的比率。由於影響成新率的因素較多,涉及設備的設計製造、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等。

設備的成新率不僅是由其使用時間長短所決定,還應通過現場對設備的觀察和檢測,判定其現時的技術狀態,綜合考慮有形損耗和無形損耗多種因素科學合理地測定。

3. 二手車評估重置成本基本方法(2)

二手車評估重置成本基本方法

3、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成新率是指被評估車輛新舊程度的比率。

舊機動車成新率是表示舊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佔全新機動車的功能或使用價值的比率。

它與有形損耗一起反映了同一車輛的兩方面。

成新率和有形損耗率的關系是:

成新率=1-有形損耗率

成新率的估算方法

(1)使用年限法

(2)綜合分析法

(3)行駛里程法

(4)部件鑒定法

(5)整車觀測法

(6)綜合成新率法

(1)使用年限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100%

車輛已使用年限是指從車輛登記日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的時間(進口車輛登記日為其出廠日)。

車輛規定使用年限是指《汽車報廢標准》中規定的使用年限。

已使用年限計量的前提條件是車輛的正常使用條件和正常使用強度。在實際評估中,運用已使用年限指標時,應特別注意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而不是簡單的日歷天數。例如,對於某些以雙班制運行的車輛,其實際使用時間為正常使用時間的兩倍,因此該車輛的已使用年限,應是車輛從開始使用到評估基準日所經歷時間的兩倍。

(2)綜合分析法

綜合分析法是以使用年限法為基礎,綜合考慮車輛的實際技術狀況、維護保養情況、原車製造質量、工作條件及工作性質等多種因素對舊機動車價值的影響,以系數調整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成新率=(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規定使用年限×綜調系數×100%

綜合調整系數可參考表5.2中推薦的數據,用加權平均的方法確定。

使用綜合分析法鑒定評估時要考慮的因素有:

車輛的實際運行時間、實際技術狀況;

車輛使用強度、使用條件、使用和維護保養情況;

車輛的原始創造質量;

車輛的大修、重大事故經歷;

車輛外觀質量等。

綜合分析法較為詳細地考慮了影響二手車價值的各種因素,並用一個綜合調整系數指標來調整車輛成新率,評估值准確度較高,因而適用於具有中等價值的二手車評估。這是舊機動車鑒定評估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3)行駛里程法

車輛規定行駛里程是指按照《汽車報廢標准》規定的行駛里程。(老標准中規定為45萬公里。此方法與使用年限法相似,在按照行駛里程法計算成新率時,一定要結合舊機動車本身的車況,判斷里程錶的記錄與實際的舊機動車的物理損耗是否相符,防止由於人為變更里程錶所造成的誤差。

由於里程錶容易被人為變更,因此,在實際應用中,較少採用此方法。

(4)部件鑒定法

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是對二手車評估時,按其組成部分對整車的重要性和價值量的大小來加權評分,最後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基本步驟為:

① 將車輛分成若干個主要部分,根據各部分建造成本占車輛建造成本的比重,按一定百分比確定權重。

② 以全新車輛各部分的功能為標准,若某部分功能與全新車輛對應部分的功能相同,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100%;若某部分的功能完全喪失,則該部分的成新率為0。

③ 根據若幹部分的'技術狀況給出各部分的成新率,分別與各部分的權重相乘,即得某部分的權分成新率。

④將各部分的權分成新率相加,即得到被評估車輛的成新率。

在實際評估時,應根據車輛各部分價值量占整車價值的比重,調整各部分的權重。

部件鑒定法費時費力,車輛各組成部分權重難以掌握,但評估值更接近客觀實際,可信度高。它既考慮了車輛的有形損耗,也考慮了車輛由於維修或換件等追加投資使車輛價值發生的變化。這種方法一般用於價值較高的車輛的價格評估。

(5)整車觀測法

整車觀測法主要是通過評估人員的現場觀察和技術檢測,對被評估車輛的技術狀況進行鑒定、分級,以確定成新率的一種方法。

運用整車觀測法應觀察、檢測或搜集的技術指標主要包括:

① 車輛的現時技術狀態;

② 車輛的使用時間及行駛里程;

③ 車輛的主要故障經歷及大修情況;

④ 車輛的外觀和完整性等。

運用整車觀測法估測車輛的成新率,要求評估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專業水平和相當的評估經驗。這是運用整車觀測法准確判斷車輛成新率的基本前提。整車觀測法的判斷結果沒有部件鑒定法准確,一般用於中、低價值車輛成新率的初步估算,或作為利用綜合分析法確定車輛成新率的參考依據。

五種成新率估算方法的應用場合:

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一般適用於價值量較低的車輛的評估;

綜合分析法一般適用於中等價值的車輛的評估;

部件鑒定法適用於價值較高的機動車輛的評估;

整車觀測法則主要用於中、低等價值的舊機動車的初步估算,或作為綜合分析法鑒定估價要考慮的主要因素之一。

(6)綜合成新率法

前面介紹的使用年限法、行駛里程法和部件鑒定法(也稱技術鑒定法)三種方法計算的成新率分別稱為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這三個成新率的計算只考慮了舊機動車的一個因素。因而就它們各自所反映的機動車的新舊程度而言,是不完全也是不完整的。

為了全面的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狀態,我們在對舊機動車進行鑒定評估時,可以採用綜合成新率來反映舊機動車的新舊程度,即將使用年限成新率、行駛里程成新率和現場查勘成新率分別賦以不同的權重,計算三者的加權平均成新率。這樣,就可以盡量減小使用單一因素計算成新率給評估結果所帶來的誤差。因而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方法。

其數學計算公式如下:

綜合成新率N=N1×40%+N2×60%

其中:

N1為機動車理論成新率;

N2為機動車現場查勘成新率;

N1=η1×50%+η2×50%

η1為機動車使用年限成新率

η1=(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機動車規定使用年限×100%

η2為機動車行駛里程成新率

η2=(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已行駛里程)÷機動車規定行駛里程×100%

N2由評估人員根據現場查勘情況確定。

可見,綜合成新率的確定,必須以現場技術查勘、核實為基礎。實際操作時,把被評估車輛的基本情況、技術狀況的主要內容和查勘鑒定結論編製成《車輛狀況調查表》,由評估人員查勘後填寫。

有了《車輛成新率評定表》,就可以根據車輛成新率評定表,確定綜合成新率。例:使用綜合成新率法評估車輛綜合成新率N的確定:

N=N1×40%+N2×60%

=91%×40%+83%×60%

=36.4%+49.8%

=86.2%

4、折扣率的估算

上述成新率的估算方法往往只是考慮了一種因素,如使用年限法計算的成新率僅僅考慮了使用年限因素對車輛的實體性損耗的影響。行駛里程法僅考慮了行駛里程因素所導致的損耗,部件鑒定法雖然考慮了各個部件的損耗情況,但卻沒有充分考慮到年限以及行駛里程對車輛價值的影響。

因此如果採用公式:評估值=重置成本×成新率,計算得到的數值作為被評估車輛的價值,顯然是不準確的。為了避免單一因素成新率計算的不足,我們以一個折扣率來衡量其他因素對車輛價值影響的大小。

折扣率的估算根據市場同種車型的供求關系、宏觀經濟政策和對車價變化的未來預期以及市場實現的難易等因素,由舊機動車估價師依據評估經驗進行判定。

;

4. 重置成本法的公式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成新率(1-3)
①實體性貶值。設備的實體性貶值是指資產在存放或使用過程中,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力的作用,造成實體損耗而引起的貶值。實體性貶值的估算,一般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對設備的主要部位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其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等情況,並考慮物質壽命等因素,將評估對象與全新狀態相比較,考慮由於使用磨損和自然損耗時設備的功能、使用效率的影響程度,判斷設備的成新率,從而估算實體性貶值。計算公式
設備實體性貶值=重置成本×(1-成新率) (1-4)

式中 殘值―指被評估資產在清理報廢時收回的現金凈額;
預計使用年限―綜合考慮經濟和物質壽命,即設備的有效使用的壽命。
②功能性貶值。由於無形損耗而引起價值的損失稱為功能性貶值。估算功能性貶值時,主要根據設備的效用、生產能力和工耗、物耗、能耗水平等功能方面的差異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效益降低,相應確定功能性貶值額。同時,還要重視技術進步因素,注意替代設備、替代技術、替代產品的影響,以及行業技術裝備水平現狀和資產更新換代速度。
通常功能性貶值的估算步驟。
i.被評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與功能相同、但性能更好的新設備的年運營成本比較。
ii.計算兩者設備的運營成本差異,確定凈超額運營成本。凈超額運營成本是超額運營成本扣除所得稅以後的余額。
iii.估計被評估設備的剩餘壽命。
iv.以適當的折現率將評估設備在剩餘壽命內每年的超額運營成本折現,這些折現值之和就是被評估設備功能性損耗(貶值)。其計算公式為
被評估設備功能性貶值=Σ(被評估設備年凈超額運營成本×折現系數)
③經濟性貶值。由於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設備貶值稱為經濟性貶值。計算經濟性貶值時,主要是根據由於產品銷售困難而開工不足或停止生產,形成資產的閑置,價值得不到實現等因素,確定其貶值額。評估人員根據具體情況加以分析確定。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競爭增加、通貨膨脹、原材料供應變化、利率提高和國家經濟政策的影響等等。當設備使用基本正常時一般不計算經濟性貶值。
根據式(1-3),這里主要討論如何確定重置成本及成新率。

5.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你好,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專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屬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
則,題目評估價值=12X(10-8)/10=2.4萬元。
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6. 怎樣計算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法的基本公式為:評估價值=重置成本-實體性貶值-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 ,評估價值=重置全價×成新率 ,設備實體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經濟性貶值與重置成本之比稱為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實體性貶值率、功能性貶值率與經濟性貶值率之和稱為總貶值率或綜合貶值率。因此有: 評估價值=重置成本×(1-綜合貶值率) (1-2) ,評估中,通常將(1-綜合貶值率)稱為成新率。所以,上述公式可寫成:題目評估價值=12X(10-8)/10=2.4萬元。
拓展資料:
1、重置成本是指資產按照現在相同或者相似資產所需支付的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負債按照現在償付該項負債所需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的金額計量。重置成本是一種現行成本,它和原始成本在資產取得當時是一致的。之後,由於物價的變動,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就可能需要用較多的或較少的交換價格才能獲得。因此,重置成本表示當時取得同一資產或其等價物需要的交換價格。這種交換價格應該是從企業資產或勞務市場獲得的成本價格,而不是從企業正常經營過程中通常出售其資產或勞務的市場中的銷售價格。
2、重置成本是現在時點的成本,它強調站在企業主體角度,以投入到某項資產上的價值作為重置成本。在實務中,重置成本多應用於盤盈固定資產的計量等。例如,企業在年末財產清查中,發現全新的未入賬的設備一台,其同類固定資產的市場價格為40 000元。則企業對這台設備按重置成本計價為40 000元。成本法亦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資產繼續使用的前提下,從估計的更新或重置資產的現時成本中減去應計損耗而求及的一個價值指標的方法。
3、重置成本法是資產評估的一種准則 [2] ,就是選用一種價格指數,比如CPI,將資產購置年份時的價值換算為當前的價值,或者更好的辦法是分別調整每一項資產以反映各項資產真正的當前重置成本,這樣同時反映通貨膨脹和過時貶值這兩個因素。重置成本法的最大不足是它忽略了組織資本。依據重置成本評估,無論各項資產的重置成本測定得多麼完美,也會忽略這樣一種追加的協調價值。

7. 資產評估關於成新率的計算問題

資產評估關於成新率的計算,一般有三種方法,即觀察法、年限法和修復法。綜合成新率和實體成新率均可用這三種方法計算。
1.觀察法:是指由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評估人員對資產的各主要部分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使用年限、實際使用狀態、維護修理情況、資產的生產效用、技術進步等情況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來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的方法。
2.年限法:是以資產的尚可使用年限與其總使用年限的比率來確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為:
成新率= (尚可使用年限/總使用年限)*100%

成新率= [尚可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 尚可使用年限)]*100%
3.修復法:是以修復資產損耗。恢復其原貌和原有全新功能所需要支出的修復費用占該資產的重置成本的比率確定成新率的方法。其公式為:
成新率=[(1-修復費用)/重置成本]*100%
在上述三種計算成新率的方法中,無論哪一種方法都是既可計算實休成新率,又可計算綜合成新率。
例如,某企業欲出售一台數控機床,該機床購置於2010年8月5日,經技術人員對該機床的鑒定,確定該機床的成新率為85%,重置成本為300000,則:
該機床的實體性貶值=300000*(1-85%)=45000(元)

8. 成新率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成新率=[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尚可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100%;

或成新率=[(設備總使用年限—設備已使用年限)/設備總使用年限]*100%。

例如,某企業欲出售一台數控機床,該機床購置於2000年8月5日,經技術人員對該機床的鑒定,確定該機床的成新率為85%,重置成本為300000,則:

該機床的實體性貶值=300000×(1-85%)=45000(元)。

實體成新率和綜合成新率

實體成新率只單純考慮資產的實體,剔除有形損耗後得到的資產新舊程度;綜合成新率不僅考慮資產的實體損耗,還要考慮資產的無形損耗,剔除資產的各種損耗後得到的一種綜合評價。

它們之間的聯系也是密切的,綜合成新率考慮和剔除的是各種影響資產價值的因素,實體成新率只考慮和剔除其中一種因索,即有形損耗的影響。

也就是說綜合成新率剔除的因素也包含了實體成新率中剔除的因素,因而綜合成新率≤實體成新率。

可以具有專業知識和豐富經驗的評估人員對資產的各主要部分進行技術鑒定,並綜合分析資產的設計使用年限、實際使用狀態、維護修理情況、資產的生產效用、技術進步等情況對資產的功能、使用效率帶來的影響,來判斷被評估資產的成新率的方法。

9. 計算更新重置成本時怎麼選參照物

(1)對評估對象進行鑒定,獲取評估對象的基本資料。
要了解的基本資料有:設備的規格型號、製造廠家、出廠日期、服役年齡、安裝情況、隨機附件以及設備的實體狀態,等等。(課本中列舉的主要是比較因素中的6個個別因素) (2)進行市場調查,選取市場參照物。
在選擇市場參照物時,應注意參照物的時間性、地域性、可比性。 ①時間性要求:參照物的交易時間盡可能接近評估基準日; ②地域性要求:參照物盡可能與評估對象在同一地區;
③可比性要求:參照物盡可能與評估對象在實體狀態方面比較接近。 (3)因素比較。
評估人員要對影響價值的因素(如:實體狀態、交易時間、交易地點、交易背景 等)進行分析、比較,確定差異調整量。 (4)計算評估值。
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對參照物的市場交易價格進行修正,確定評估值。

10. 評估時機械設備的成新率如何計算 需要考慮哪些方面

設備成新率是將設備重置全價轉換成評估凈值的關鍵。設備成新率是根據設備的整個使用壽命、已使用年限和剩餘壽命來確定的。由於影響設備成新率的因素較多,在確定設備成新率時基本上是以設備的物質壽命為基礎,同時考慮其使用年限在經濟、技術上的合理性。由於重大維修和技術改造可延長和增加設備的使用年限,所以,在確定其使用年限時也要予以考慮。此外,設備成新率不僅要由其已使用時間長短所決定,而且要通過現場的視察和技術鑒定判定現時的設備實際技術狀態,綜合考慮諸多因素,真實地反映設備的成新率。
①年限法。通常在設備的使用、維護、運行和負荷正常,使用年限規定合理的情況下,可用年限法確定成新率。計算公式為:
設備運行狀態調整系數,一般綜合考慮維護保養、工作負荷、工作環境等確定,取K=0.7~1。
②修復費用法。這種方法是假設設備所發生的實體性損耗是可以補償的,則設備的實體性貶值就等於補償實體性損耗所發生的費用。即對可修復磨損的零、部件,通過修理或改造使設備恢復到原來新設備的生產能力和精度性能。從估算所需修復費用來確定有形損耗的貶值修復費用,包括主要零、部件的更換或者修復、改造等費用。修復費用法確定設備成新率的計算公式:
對不可修復部分(如設備的主體、支架受疲勞沖擊造成的有形磨損)的評估,則一般用年限法計算成新率。
例:某設備重置價值10萬元,可修復部分佔30%,不可修復部分的比重佔70%,則可修復部分的重置價值為3萬元。經估算可修復部分的有形磨損和功能性的無形磨損,其修理及更新改造的費用為2.2萬元。該設備已使用5年,預計使用年限13年。計算評估價值方法的步驟如下:
所以,綜合成新率=26.7×30%+61.5×70%=8%+43%=51%
實際操作中,設備成新率的確定應由評估人員在現場採用直觀法、點檢法和簡易檢測手段,測定設備精度、磨損程度、容器壁厚等。在測定數據的基礎上與設計參數比較,利用經驗判斷和計算公式,確定實體磨損和新舊程度,並考慮有關工作負荷、維護水平、工作環境和生產條件等因素確定設備成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