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概念是
所謂「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針對政府確定的建設目標,提出若干實現建設目標的方案,詳列各種 方案的全部預期成本和全部預期效益,通過分析比較,選出最優的政府投資項目。選擇最優的投資項目的依據就是計算該項目的的凈社會效益。凈社會效益等於效益減去成本後的余額。
一般來說,政府投資的項目的投資要持續許多年,在此期間,每年都要發生效益和成本,必須加總這些「效益流」和「成本流」。
⑵ 第17~20講:從成本的角度理解其他概念
1.例子1:你在街邊買了一個碗想拿來吃飯,花了十塊錢。後來發現這是乾隆用過的碗,價值十萬塊錢。這個時候如果把碗賣給博物館,那麼你就盈利了。在經濟學觀點里,當你意識到某個商品的價值跟你預期的不一樣時,你就獲得了盈利,凡盈利都是意外的。如果你繼續用這個碗來吃飯,成本是十塊還是十萬塊呢?很簡單,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就是十萬塊。所以說,盈利會提高資源使用的成本。
2.例子2:把上面的例子反過來,你在博物館買了一個十萬塊的碗,後來發現並不是真品,價值就是十塊錢。這個時候你用這個碗來吃飯的成本時十塊還是十萬?答案是十塊錢。同樣的道理,當你意識到商品的價值低於預期,便是虧損。虧損會降低資源使用的成本。
3.思考:從成本的角度去理解盈利和虧損,就是資源可以發揮的價值發生變化,你繼續按原來的方式去的使用資源,也就是放棄了其他可能性,成本會相應變高和變低。知道這個原理不難,難在如何判斷是哪個資源才是盈利或虧損的關鍵,從而做出更合理的投入調整。
旱澇保收就是怎麼做都會賺錢的生意,當大家都了解這個生意的門路,便都會加入競爭,資源的使用成本就會提高,好生意就變得難做了。另外還有一個思路,當大家都能做好一門生意,就等於大家都沒有競爭力了。如果不挖掘新的競爭優勢,就只能在價格戰中把自己耗盡,大家的生意也都難做了。
1.例子:你在北京CBD一家餐廳點一碗牛肉拉麵,這碗面的價格比較貴。你問老闆為什麼這個面這么貴,他說因為鋪租貴所以面就賣的貴。老闆認為成本高,所以商品價格就高,這樣的理解正確嗎?老闆的理解恰恰把因果關系說反了。面可以賣的貴,是因為CBD的工作效率高,人們願意集中到這里工作,這里的餐飲需求就大,所以一碗牛肉麵的價格可以賣的貴,所以店鋪的租金才會高。
2.思考:商品的價格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並且逐步推導定義生產要素的價值,也就決定了成本的高低。
價格永遠取決於供求關系,這個產品如果沒有市場需求,即便凝聚了大量人類勞動,也不會有高的價格。市場定義了這個商品的價格,反過來就能定義這些勞動力的價值,人們就會比較付出勞動的投資回報率是否值得。當投資回報率過低,勞動人民就不再願意投入,商品也就逐漸被市場淘汰。
思辨:有同學評論「這個觀點不是完全錯誤,比如蘋果做的優秀(凝聚大量勞動力),可以說多人買才會價格高,也可以說他就是做得好,所以大家才願意買。」我覺得這位同學說的是有這個可能,但產品做的優秀,只是提高商品競爭力的方式之一,不是最終決定價格的因素。產品做的優秀但市場不買賬,價格也沒法拉高的。
1.例子1:「貓王」是一位著名的歌星,他在當歌手之前是個卡車司機。假設他當卡車司機的收入是十萬,他當歌星的收入是1000萬。如果他當歌星的收入減個10萬,減100萬,減500萬,都仍然比起他當卡車司機時候的收入多得多,他仍然會選擇當歌星。在經濟學,會認為他兩個職業之間相差的990萬收入是他白賺的,這就是他的租(也叫「准租」)。
2.例子2:再有一種情況,你在公司上班,老闆給你一萬塊,如果你在上班時間抽出半小時來刷朋友圈,而老闆不會因為這樣而炒你魷魚,那麼你就賺了半個小時的「租」。
3.思考:一件事情,有「租」的一面,也會有「成本」的一面。實際上收入是會隨著時間、競爭條件等變化而變化。就像「貓王」的例子,雖然無論收入多少,他都選擇當歌手。但是,他作為歌星是否足夠努力,他的收入還是會產生差距的。同樣你上班的時候是不是花了時間做自己的事情,長遠來看也是會影響你的收入的。
「租」這個概念比較難理解,有很多不同的情況都體現了「租」。你現在的工作收入減去次優選擇的收入是「租」,你在公司裡面做自己的事情的時間也是「租」。我們要追求自己的租提高嗎?我覺得我們追求的是自己價值的提高。如果我們把目光放在租上,覺得自己多做少做都一樣,其實是忽略了成本的一面。我們應該思考,享受「租」的同時會不會降低自己的能力,從而降低自己的長遠價值呢?
1.例子1:乞丐在路邊獲得施捨,是白拿的嗎?經濟學家發現,即便是乞丐想要獲得施捨,他們也是要付出努力的。比如當他們發現第一個人接觸到施捨者的更容易拿到錢,他們就會競爭有利位置。當他們發現越慘的人越容易拿到錢,他們就會比慘,故意不洗澡穿破爛,甚至有人會自殘,這些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2.例子2:某些企業得到政府特別保護,具有壟斷經營的權利。經濟學家去調研這些企業,發現他們沒有想像中賺得多,原來他們為了獲得壟斷經營的權利,其實也是需要競爭,需要消耗資源的,比如「行賄」。
3.思考:經濟學家圖洛克把「壟斷利潤」跟「乞丐收入」聯系起來,認為他們在爭搶利潤的過程,都浪費了社會的資源。這類行為,就是「尋租」概念的起源。有人會困惑,賊為什麼對社會有害,他們只不過把一部分人的財富轉移到另外一個人的口袋,但事實上為了防賊,社會增加了「鎖」的成本,增加了資源消耗。「尋租」行為專門用來指那些向政府爭取優惠政策,讓自己獲得好處,而社會總的資源會發生消耗的行為。
減少「尋租」活動,就要減少政府給企業下放的權力和優惠政策,更多地交給自由市場去解決,更多公開透明的政策,形成公平的競爭機制。
以下為本周課程的概覽:
⑶ 一種分析成本和營業收入關系的方法叫做什麼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保本分析Breakeven Analysis
一種分析成本和營業收入關系的方法。用於確定一個或一組產品在數量達到多少時,可以做到既無利潤也無虧損。(又稱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馬上就要2015年下半年CMA資格考試了,在這里祝大家好好考試,每個人都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⑷ 從利潤和成本兩個角度分析企業如何盈利
利潤是企業經營活動最重要的項目,利潤是如何而來,有三種想法:
第一:售價=成本+利潤
第二:利潤=售價-成本
第三:成本=售價-利潤
有成本和利潤的話,商品價格便基本確定了,也基本上就有了市場價格定位了,通過市場覆蓋率便可預計出每月大概的銷量。銷售量*利潤便是每個月大概的毛利,減去每月的整體費用,便是每月的凈利潤。
不同想法讓做法截然不同
1售價=成本+利潤
我的售價就是成本加上利潤,所謂成本主義的想法,適用於獨占性商品,為賣方市場,消費者對其售價是不可置啄,石油、黃金等貴重原物料產品價格大都偏屬此類,若貴公司產品為獨占性產品,則恭喜老兄荷包滿滿,所以新產品開發的藍海策略就是努力於此。
2利潤=售價-成本
在紅海戰爭中,商品的售價受制於市場,隨著市場競爭而不斷修正售價,此謂售價主義,利用售價取得市場份額,量大就是美,因此或許可以讓企業過得還不錯,但是今日金額海嘯蹂躪下個個企業哀鴻遍野,這是紅海戰爭的現實怪不得人,位什麼好日子的時候沒想到降低成本呢?工業產品的宿命就是產品愈成熟,產品價格愈降低,不斷改良產品在不損傷產品質下降低成本,價值分析(VE)是主要工具。
3成本=售價-利潤
公司事先設定利潤目標,根據目前市場售價而決定本公司產品的目標成本,因此企業必須加倍努力將成本降到目標成本以下,這種以利潤為目標而設定目標成本的思想方式稱為利潤主義,為了達到目標成本而驅使企業開發新產品,導入新生產技術、或生產線移往低勞動成本、低原物料成本區域等等做法,尤其前二項是企業永續常存的唯二法則。
⑸ 收入成本費用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成本,是指生產活動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成本也稱生產費用。 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⑹ 我想知道(收入-成本)/收入、(收入-成本)/成本,都是什麼意思,區別,怎麼理解
(收入-成本)/收入是銷售毛利率,就是分析一下銷售收入中利潤佔多大比重;(收入-成本)/成本是成本利潤率,用來分析投入資本的收益率。
⑺ 如何進行成本分析
一、對比分析法
通過成本指標在不同時期(或不同情況)的數據的對比,來揭露矛盾的一種方法,成本指標的對比,必須注意指標的可比性。
毛利分析,產品類別成本分析,行業比較分析,同期比較分析,趨勢分析這些都可以做對比分析。
(1)毛利分析
毛利=售價-成本 毛利率=毛利/售價
(2)產品類別成本分析
1. 產品類別毛利率分析
毛利率高的產品可以進一步打開市場,毛利率為正數的在產能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生產。
2. 直接材料成本率分析
①原材料成本/總成本,這個比率越高,說明企業機械化程度較高,要降低成本,就要控制好材料成本,如果比率比較低,可以考慮提高人工效率,增加機械化。
②材料成本/售價,這個比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毛利率水平。
3. 直接人工成本率=直接人工成本/產品成本
4. 製造費用比率=製造費用/產品成本
5. 差異成本分析
①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分析
③製造費用成本差異分析
6.成本利潤率分析=利潤/成本
7. 銷售成本率=成本/收入
(3)行業比較分析
行業信息我們可以從上市公司披露的資料里獲得,可以做毛利率,成本率,成本利潤率等的比較分析,可以用圖表表示。
(4)同期比較分析---可以做圖表
(5)趨勢分析---可以做折線圖、柱狀圖
二、因素分析法
是將某一綜合性指標分解為各個相互關聯的因素,通過測定這些因素對綜合性指標差異額的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在成本分析中採用因素分析法,就是將構成成本的各種因素進行分解,測定各個因素變動對成本計劃完成情況的影響程度,並據此對企業的成本計劃執行情況進行評價,並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三、相關分析法
是指在分析某個指標時,將與該指標相關但又不同的指標加以對比,分析其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企業的經濟指標之間存在著相互聯系的依存關系, 在這些指標體系中,一個指標發生了變化,受其影響的相關指標也會發生變化。如將利潤指標與產品銷售成本相比較,計算出成本利潤率指標,可以分析企業成本收益水平的高低。再如,產品產量的變化,會引起成本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利用相關分析法找出相關指標之間規律性的聯系,從而為企業成本管理服務。
▎存貨分析
1. 存貨周轉率=銷售成本/平均存貨
2. 存貨構成分析
如果存貨金額過大,對企業的資金佔用就高,影響企業的現金流。
3. 庫齡分析
這個分析來源於我們的盤點,分析長期積壓品佔用資金情況,及時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