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預算編制主要包括有哪五種方法
是根據預算內正常的、可實現的某一業務量水平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固定費用或者數額比較穩定的預算項目。2.彈性預算:
是在按照成本(費用)習性分類的基礎上,根據量、本、利之間的依存關系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與預算執行單位業務量有關的成本(費用)、利潤等預算項目。
3.滾動預算:
是隨時間的推移和市場條件的變化而自行延伸並進行同步調整的預算,一般適用於季度預算的編制。4.零基預算:
是對預算收支以零為基點,對預算期內各項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或者各項收入的可行性以及預算數額的大小,逐項審議決策從而予以確定收支水平的預算,一般適用於不經常發生的或者預算編制基礎變化較大的預算項目,如對外投資、對外捐贈等。
5.概率預算:
是對具有不確定性的預算項目,估計其發生各種變化的概率,根據可能出現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其期望值,從而編制的預算,一般適用於難以推測預測變動趨勢的預算項目,如銷售新產品、開拓新業務等。
⑵ 請問變動成本怎麼算
一)變動成本法的特點
變動成本法是一種只計算產品的變動成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變動成本法時,固定成本作為期間成本直接計入當月損益,不計入產品成本。算出的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這是變動成本法的主要特點。
要了解變動成本法,必須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態的分類。按照成本性態,可以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對比,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不同特點:(1)產品成本內容構成不同;(2)存貨估價不同;(3)利潤計算方式不同;(4)產銷量不平衡時算出的利潤額不同。
(三)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
前面各章所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算出的產品成本,都是既包括變動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產品成本,通稱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可以通稱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服務,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兩種方法所存在的優缺點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關於利潤與產銷量的聯系。採用變動成本法算出的利潤多少與銷售量增減相一致,可以促使企業注重銷售,根據市場需求以銷定產,避免盲目增產。2.關於決策分析。採用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創利額這一指標,揭示銷售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量本利分析,為企業短期的生產經營預測和決策提供所需數據。3.關於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變動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優越性,還有利於各部門業績的評價。4.關於產品定價、對外報告和計稅。變動成本法算出的產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產品定價的要求。據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存貨價值和損益,也不符合對外報送會計報表的要求和所得稅法對計算應稅所得額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則符合這些要求。因此,需要採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一般只宜在帳外計算,不宜在帳內計算,不能在帳內根據這種成本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如果產品變動成本在帳內計算,那麼在月末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以前,必須將帳面成本調整為完全成本。
(四)變動成本法的計算程序
採用變動成本法,必須先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並將混合成本採用適當的方法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試用書只講述了兩種方法,即:高低點法和散布圖法。
(五)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實際應用
前面各章節所述的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分類法、定額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四種輔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情況錯綜復雜,一個企業、一個車間、一種產品往往同時採用或者結合採用幾種成本計算方法。1.幾種成本計算方法和同時應用。2.幾種成本計算方法的結合應用。
⑶ 簡述變動成本法的概念及其應用原理
變動成本法(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區分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有利於明確企業產品盈利能力和劃分成本責任;保持利潤與銷售量增減相一致,促進以銷定產;揭示了銷售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使當期利潤真正反映企業經營狀況,有利於企業經營預測和決策。
變動成本法的優點
1、營業利潤隨銷售量的增加或減少而升降,這是企業經理人員所想要的會計信息。
2、便於進行本-量-利分析,有利於和銷售預測。變動成本法的基本理論和程序揭示了成本、業務量、利潤之間的內在關系。
3、有利於促使企業管理當局重視銷售,防止盲目生產。
4、有利於短期經營決策。
5、有利於編制彈性預算。彈性預算實際上是根據變動成本法的原理編制的,在企業採取以銷定產,可以隨業務量的變化而機動地調整,具有彈性。
6、有利於成本控制和業績考核。
7、有利於產品成本的計算工作。
⑷ 變動成本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變動成本計算公式:產品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變動製造費用
變動成本法把固定製造費用視同期間成本全額計入當期損益。
在變動成本法下,利潤的計算通常採用貢獻式利潤表。該表一般應包括營業收入、變動成本、邊際貢獻、固定成本、利潤等項目。其中,變動成本包括變動生產成本和變動非生產成本兩部分,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產成本和固定非生產成本兩部分。
單位變動成本=單價-[(總收入-總支出 + 固定成本)/銷售量]=單位變動成本或者單價-[(目標利潤 + 固定成本)/銷售量]。
單位變動成本是指單位商品所包含的變動成本平均分攤額,即總變動成本與銷量之比。
單位變動成本在該企業里,是指單位產品的材料成本一項,所以,對單位變動成本升降對利潤影響的分析,實際上是對該企業原材料成本(價格)升降對利潤影響的分析。
⑸ 請問變動成本怎麼算
一)變動成本法的特點 變動成本法是一種只計算產品的變動成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也是西方管理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採用變動成本法時,固定成本作為期間成本直接計入當月損益,不計入產品成本。算出的產品成本只包括變動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這是變動成本法的主要特點。 要了解變動成本法,必須先了解成本按其性態的分類。按照成本性態,可以把成本分為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混合成本三類。 (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對比,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不同特點:(1)產品成本內容構成不同;(2)存貨估價不同;(3)利潤計算方式不同;(4)產銷量不平衡時算出的利潤額不同。 (三)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優缺點 前面各章所述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算出的產品成本,都是既包括變動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的產品成本,通稱完全成本。因此前述的各種成本計算方法,可以通稱完全成本法。變動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能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服務,只是在不同情況下兩種方法所存在的優缺點不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關於利潤與產銷量的聯系。採用變動成本法算出的利潤多少與銷售量增減相一致,可以促使企業注重銷售,根據市場需求以銷定產,避免盲目增產。2.關於決策分析。採用變動成本法,能夠提供創利額這一指標,揭示銷售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依存關系,進行量本利分析,為企業短期的生產經營預測和決策提供所需數據。3.關於成本控制和業績評價。變動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方面比完全成本法有更多的優越性,還有利於各部門業績的評價。4.關於產品定價、對外報告和計稅。變動成本法算出的產品成本不完全,不符合產品定價的要求。據變動成本法計算的存貨價值和損益,也不符合對外報送會計報表的要求和所得稅法對計算應稅所得額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則符合這些要求。因此,需要採用變動成本法計算產品成本的企業,一般只宜在帳外計算,不宜在帳內計算,不能在帳內根據這種成本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如果產品變動成本在帳內計算,那麼在月末計算營業利潤、編制對外會計報表以前,必須將帳面成本調整為完全成本。 (四)變動成本法的計算程序 採用變動成本法,必須先將成本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並將混合成本採用適當的方法分解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很多。本科目考試用書只講述了兩種方法,即:高低點法和散布圖法。 (五)各種成本計算方法的實際應用 前面各章節所述的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種基本方法,以及分類法、定額成本法、標准成本法和變動成本法四種輔助方法,都是典型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由於情況錯綜復雜,一個企業、一個車間、一種產品往往同時採用或者結合採用幾種成本計算方法。1.幾種成本計算方法和同時應用。2.幾種成本計算方法的結合應用。
⑹ 如何計算單位變動成本
20-0-8000/500=4
目標利潤設定為零,根據量本利分析的計算公式,單位變動成本不應該超過四元,否則無利可圖。
⑺ 如何用變動成本法計算本期單位產品成本
變動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單位材料費用+單位人工費用+單位變動製造費用+單位變動期間費用。
變動成本法是管理會計為改革財務會計的傳統成本計算模式而設立的新模式。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處理。這就決定了變動成本法與傳統的完全成本法有著很大的不同。
拓展資料:
一、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的區別
1.理論依據不同。
變動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是固定製造費用與特定會計期間相聯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經營期的長短成比例,並隨時間的推移而消逝。
傳統的完全成本法則強調成本補償的一致性,其理論依據是:固定製造費用發生在生產領域,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其與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的支出並無區別,應當將其作為產品成本的一部分,從產品銷售收入中得到補償。
2.應用前提與成本構成的內容不同。
變動成本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對產品成本按其與產量變動間的線性關系劃分為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並進行粗略估計。其中,變動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性製造費用和變動性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成本包括固定性製造費用和固定性銷售及管理費用。
而完全成本法將成本按其用途分成生產成本與非生產成本兩大類。其中,生產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非生產成本包括銷售和管理費用等期間費用。
3.產品成本構成內容不同。
完全成本法下,產品成本中包含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為生產產品而耗費的全部製造費用,成本隨著產品的流轉而結轉。
變動成本法則將製造費用中的固定部分視作當期的期間費用,隨同銷售和管理費用一起全額扣除,而與期末是否結餘存貨無關,產品成本中只包含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變動製造費用。
4.存貨估價及成本流程不同。
採用變動成本法,無論是在產品、庫存產成品還是已銷產品,其成本都只包含變動成本,故期末結餘存貨只按變動成本計價而不包括固定成本。
5.分期損益不同。
由於對固定性製造費用的處理不同,導致兩種計算方法下損益表的基本結構也有所差異。
⑻ 如何計算變動成本
單位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是按產品成本的性態區分的一組成本分類。這種分類方法是為進行本量利分析法所設置的。由於企業生產各種產品的工藝流程都有所不同,因此計算單位變動成本的具體方法也有所區別。本次解答只能按原則和一般計算方法來講解,不包括一些特殊的成本計算方法。
一般來講單位變動成本包括產品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費用,還包括間接費用中的半變動成本的部分費用。
什麼是半變動成本?我們先要搞清什麼是變動成本:變動成本就是隨著產品數量的增減而同比例增減的成本。那麼,半變動成本顧名思義它是一種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混合體,它有一部分是變動成本,而另一部分是固定成本。好了,現在我們可以計算變動成本了:
變動成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直接費用+半變動成本中的變動成本部分
問題又來了,我們如何計算半變動成本中的變動成本呢?即,如何將變動成本從半變動成本中分離出來呢?還是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問題:
假設生產a產品100個產生製造費用2000元,生產a產品200個產生製造費用3000元。很明顯製造費用的增長和產品數量的增長不是同比例增長的。即製造費用是半變動成本。
我們設:單位變動成本為a;固定費用為b。則有:
100a+b=2000
200a+b=3000
解此方程組得:
a=10
;b=1000
現在我們將單位變動成本從半變動成本中分離出來了。分離出來的單位變動成本乘以生產數量,得從半變動成本中分離出來的變動成本總數。至此上述計算公式中沒有未知數了。
將總變動成本除以生產數量即得單位變動成本。
⑼ 成本估算的編制方法有哪些
成本預算的編制方法具體有:
1、固定預算
也稱增量預算或減量預算,是傳統的預算編制方法。預算編出後,再預算期內除特殊情況必須追加預算外一般不做變動或更迭,具有相對固定性,編制簡單。
假設前提是:1)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必須的
2)原有的各項開支都是合理的
3)增加費用預算是值得的
2、彈性預算
又稱變動預算,這種預算隨著物業經營管理活動水平的不同可以作相應的調控,具有伸縮性,根據業務量的多少,列出幾個不同水平的費用預算。
主要方法:1)列表法,又稱多水平法
2)公式法,y=a+bx,=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金額×業務量
3、零基預算
西方國家廣泛使用,在每一預算期對任何一項預算開支項目,不考慮以往費用項目或費用額,所有預算支出均以零為出發點,一切從實際需要與可能出發,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製成本預算。
4、滾動預算
包括逐月滾動、逐季滾動、混合滾動。
5、概率預算
對成本預算編制中涉及的諸多變數(價格、業務量等)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動作出近似的估計,從而使預算的編制更為符合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