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經濟寒冬期,企業如何避免陷入「裁員大軍」
受經濟危機重創的行業的人們,比如外貿企業的業務部門人員,汽車行業的銷售部門人員。並不是這些部門人員能力不足,情況讓他們束手無策。對公司貢獻較小,沒有培訓潛力的人。經濟危機期間一些部門的撤掉,並不意味著部門內所有人員都會離職,但公司可能會為了情感或未來發展而保留那些有貢獻或有潛力的人,如果不列入這份名單,很容易被裁掉。任務較少或可替代的人。
但我們必須生活在一個關系強,企業強、管理者職業化不足的現實環境中。而且,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們的上級自然會排斥不同的人。因此,如果你和老闆關系不好,你可能會在裁員的等待名單上。企業的中層人員。裁員主要是因為需要降低人工成本。由於高層次人員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及被裁員後可能造成的較大沖擊,企業一般不輕易動手,基層員工較低的工資很難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
② 裁員怎麼降低損失
面對經濟危機,企業為了降低人工成本,裁員是一種無奈的選擇,企業如何實施裁員,既能保持企業的競爭力,又使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呢?這是HR必須思考的問題。企業裁員必須做到溝通到位,程序、對象、標准合法,人情操作。
裁員的危害:企業實施裁員雖然短期內迅速的降低了人工成本,但它不僅損壞了企業的聲譽,而且動搖了員工對企業的信任,增加了企業經營復甦時人才招聘,培養的成本。但是面對經濟危機,企業不得不選擇裁員時,如何操作,降低企業的損失呢?
第一、坦誠溝通。
進行坦誠的溝通,及時通報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面臨的嚴峻挑戰和企業當前的經營困難,讓員工了解企業經營的實際狀況和理解選擇裁員的原因,讓員工有足夠的心裡准備。
第二、先有鋪墊。
在企業內首先實行各種節約人工成本的措施,比如部分崗位放假,輪休、停薪待崗,降薪等員工能夠接受的措施。讓員工理解企業選擇裁員是逼不得已的選擇。
第三、裁員必須要有明確的計劃,「謀定而後動」。
確定裁員的數量、對象、預計降低的成本、補償的政策、補償的費用預算、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在此基礎上制定周密的操作方案,評估裁員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和損失。切忌盲目行動。
第四、選擇合適的裁員方式。
外企大都選擇了「閃電裁員」,把影響和波動降到最低。畢竟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管理機制,企業文化上與外企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國內的企業要結合自己的企業文化,管理風格確定是「閃電行動」還是「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評估不同的方法對企業的影響。快速閃電裁員的好處在於對內部的波動較小,裁員迅速結束後企業內部能夠很快平靜,對業務的影響不大。缺點在於對企業凝聚力的破壞,對員工造成的心裡傷害,可能會讓員工喪失對企業的信心。當然選擇迅速裁員的前提是企業要有足夠的人才吸引能力,在企業需要人才的時候能夠迅速的招聘到位,同時企業在裁員時有足夠的支付能力,支付高於法定的補償費用。這種方法適合於人員數量較少,總體素質相對較高的高科技企業、貿易企業、外企代表處等。「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優點在於能夠和員工進行全面的溝通,讓員工理解企業的無奈,能夠最低限度的降低裁員對員工的心裡傷害。缺點在於時間長,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的影響和波動比較大,操作不當,容易引起波動。這種辦法適合於人員規模較大的製造業,服務業等。
第五、合法、公平公正。
要做到程序合法,對象合法,補償標准合法。首先在裁員程序上,如果是20人以上的裁員首先要召開員工代表大會或職代會,通報和審議裁員方案,並對通過的裁員方案報勞動行政部門備案。其次補裁員對象要合法,工傷、職業病員工,醫療期未滿員工,「三期」女員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不屬於解除勞動合同的員工都不能實施裁員。再次償標准要合法,補償標準定要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在裁員次序上先試用期人員,臨時崗位人員後固定合同期限人員。先技能低,績效差的員工,後其他非裁不可的人員,力爭做到公平公正,降低對組織公平性的傷害。
第六、人情操作,體現人本關懷。
在具體操作中盡量做到如下幾點,1.如果企業的預算允許,在補償方面建議採取「N+x」(N為法定的月數,x為企業給予的月數),2.對於關鍵技術崗位的人員,長期在企業穩定服務的人員可以承諾企業經營恢復時優先錄用。3.對於家庭有特殊困難,特殊情況的員工可以酌情特別處理。4. 及時給被裁減的人員辦理好失業保險,社會保險轉移,並盡可能為被裁員工推薦就業,轉崗培訓等。
總之,企業裁員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企業要做好細致周密的安排,合法人性化的操作,將對員工的傷害和對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使離開的員工能心平氣和的離開,讓留下的員工能夠更加珍惜崗位,努力工作
③ 如何降薪裁員
降薪裁員的方法很多,比如:降低行政職級或者薪酬級別,調崗,績效考核,加工作量等方法。
企業如果要降低人力成本,盡量考慮減員不降薪,逆增長,提升人效。
④ 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一直以來是一個非常具有辯證思維的題目,畢竟有時候人工成本很容易就超額了,這樣的話公司就有點虧了,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
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1
一、減人、增產、漲工資
對於如何做好成本費用控制,任正非先生有一段論述,管理中最難的是成本控制,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費用控制方法,企業就處在生死關頭,全體員工都要動員起來優化管理,要減人,增產,漲工資。任總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強調成本費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成本控制好了,在產品品質一樣的情況下,才能更有市場競爭力;第二,指出了控製成本思路:減人、增產、漲工資。
二、冗員是公司最大的成本
冗員是公司最大的成本。冗員增加的不僅僅是人工成本,還會增加與人工相配套的辦公成本,如配備電腦、工位、辦公傢具等。此外,冗員還會在公司形成一種懶散的工作氛圍,讓士氣低落,進取心不足,降低工作效率。如果為了解決冗員的工作問題而因人設崗,那就更糟糕了,這等於是在工作中人為地設置障礙。
三、招聘員工時要保持飢餓感
企業招聘員工時要保持一定的飢餓感,切忌全負荷招聘後出現閑余。有的企業員工擴張過快,一趕上市場波動,就啟動裁員。須知,企業在裁員的同時,也浪費了曾經培訓這些員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他們的關系網和工作經驗。更嚴重的是,會打擊其他員工的積極性,會動搖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四、 如何實現漲薪與利潤的.辯證統一
漲薪與利潤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漲薪會吃掉利潤;另一方面,漲薪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去做大利潤。怎麼平衡呢?且看《華為基本法》的論述:我們不會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去滿足員工短期利益分配的最大化,但是公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與事業發展良好階段,員工的人均年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的最高水平。
五、任正非的用人觀
華為員工高工資與華為公司高利潤並行不悖,有賴於任正非用人的四句話:①三個人干五個人的活,掙四個人的工資員工高工資是自己掙出來的、;②增加一個幹部,前端先要減少兩個幹部避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③給的錢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激發出員工的潛能、;④減人、增產、漲工資淘汰低產出員工,提高人均產出,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六、兩種人才戰略
企業的人才戰略有兩種:①企業實力不夠雄厚時,培養人才;②等到企業有了足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選拔人才。這兩種人才戰略的區別在於:培養人才,可以先以較少的成本招聘員工,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員工的價值逐步提升;選拔人才,則意味著公司對人才的要求一步到位,招聘時往往會付出較高的人力成本。
七、人工成本是如何做高的
人工成本是如何做高的?主要有三個路徑:①組織架構越搞越復雜,監管機構、平台部門越設越多、越建越大,不直接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多,人工成本自然越來越高;②公司名頭越來越響,招聘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能做的事也要招聘本科生、研究生做;③搞人性化管理,念及苦勞、尊重老人,結果養了一堆廢人。
八、厚待種花人,花香客自來
企業的費用有兩項值得關註:一為市場拓展類費用,二為人工成本類費用。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許多企業在銷售方面可以不計成本投入,總覺得持續燒錢終有一天會撬開市場的大門。但到了給員工激勵時,又叫嚷不堪重負。同樣是花錢,為何厚此薄彼,可能是覺得給市場見效直接。殊不知,刺激人是道,刺激市場是術。
如何有效控制人工成本2
1、降低人工成本的根本途徑——實行目標管理,嚴格控制總量。
2、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礎工作——調整組織結構,提高工作效率。
3、降低人工成本的核心措施——提升人員素質,調動能動作用。
4、降低人工成本的動力因素——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積極因素。企業內部要按照「市場決定價格,價格決定成本,成本制約用工」的原則,把成本層層分解,形成「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的人工成本控制責任體系,建立起責任主體自覺降低成本的激勵約束機制。
5、降低人工成本的制度保證——強化成本管理,規范開支項目。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要做到三嚴格,包括「嚴格控制開支科目、嚴格控制開支標准、嚴格控制項目之間的合理比率」。
⑤ 經濟裁員可以降低用人單位的成本,經濟性裁員的流程是怎樣的
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利的方式之一,可以緩解企業的生存危機,保持核心市場競爭力,改善生產經營狀況。那麼什麼是經濟裁員的過程,經濟裁員的過程有哪些?公司五大程序經濟性裁員:
現實中,由於客觀經濟條件的變化,仍然存在一些需要經濟性裁員的情況,如不可抗力或其他使勞動合同全部或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情況,或企業遷移、合並、企業資產轉讓等。
⑥ 怎樣降低企業用人用工成本
在員工認可的情況下,使用工作外包的形式,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人力成本。這樣可以節省員工的福利開支,降低企業人力成本。同時,也降低了人力資源產生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通訊費用、差旅費等。
「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市場競爭有效分配的原則。所以,想要有效地降低人力成本,可以在控制工資總量的同時,充分發揮工資的積極性作用,合理分配工作,建立工資能長能下的機制,真正意義上的做到降低人力成本。
有些企業認為員工工作時長長,就代表員工盡責、敬業,其實工作時長而工作效率跟不上,那隻會加重企業支付的加班工資。
想要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除了薪酬體系需要跟得上,可以使用靈活的薪酬設計體系,或者在精神方面,如每逢過年過節、過生日時,給予一定人文關懷,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文化。通過感情打卡,鼓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⑦ 怎麼控制人工成本
怎麼控制人工成本
怎麼控制人工成本,一個企業需要控制好成本,不然賺的少了,是沒有辦法把企業做強做大的,這樣企業是很容易被淘汰的,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怎麼控制人工成本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怎麼控制人工成本1
(一)減人、增產、漲工資
對於如何做好成本費用控制,任正非先生有一段論述,管理中最難的是成本控制,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費用控制方法,企業就處在生死關頭,全體員工都要動員起來優化管理,要減人,增產,漲工資。任總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第一,強調成本費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成本控制好了,在產品品質一樣的情況下,才能更有市場競爭力;第二,指出了控製成本思路:減人、增產、漲工資。
(二)冗員是公司最大的成本
冗員是公司最大的成本。冗員增加的不僅僅是人工成本,還會增加與人工相配套的辦公成本,如配備電腦、工位、辦公傢具等。此外,冗員還會在公司形成一種懶散的工作氛圍,讓士氣低落,進取心不足,降低工作效率。如果為了解決冗員的工作問題而因人設崗,那就更糟糕了,這等於是在工作中人為地設置障礙。
(三)招聘員工時要保持飢餓感
企業招聘員工時要保持一定的飢餓感,切忌全負荷招聘後出現閑余。有的企業員工擴張過快,一趕上市場波動,就啟動裁員。須知,企業在裁員的同時,也浪費了曾經培訓這些員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他們的關系網和工作經驗。更嚴重的是,會打擊其他員工的積極性,會動搖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四) 如何實現漲薪與利潤的辯證統一
漲薪與利潤這對矛盾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漲薪會吃掉利潤;另一方面,漲薪能調動員工積極性去做大利潤。怎麼平衡呢?且看《華為基本法》的論述:我們不會犧牲公司的長期利益去滿足員工短期利益分配的最大化,但是公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與事業發展良好階段,員工的人均年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的最高水平。
(五)任正非的用人觀
華為員工高工資與華為公司高利潤並行不悖,有賴於任正非用人的四句話:
①三個人干五個人的活,掙四個人的工資(員工高工資是自己掙出來的);
②增加一個幹部,前端先要減少兩個幹部(避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
③給的錢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激發出員工的潛能);
④減人、增產、漲工資(淘汰低產出員工,提高人均產出,實現企業與員工雙贏)。
(六)兩種人才戰略
企業的人才戰略有兩種:
①企業實力不夠雄厚時,培養人才;
②等到企業有了足夠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選拔人才。這兩種人才戰略的區別在於:培養人才,可以先以較少的成本招聘員工,員工與企業一同成長,員工的價值逐步提升;選拔人才,則意味著公司對人才的要求一步到位,招聘時往往會付出較高的人力成本。
(七)人工成本是如何做高的
人工成本是如何做高的?主要有三個路徑:
①組織架構越搞越復雜,監管機構、平台部門越設越多、越建越大,不直接創造價值的人越來越多,人工成本自然越來越高;
②公司名頭越來越響,招聘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能做的事也要招聘本科生、研究生做;
③搞人性化管理,念及苦勞、尊重老人,結果養了一堆廢人。
(八)厚待種花人,花香客自來
企業的費用有兩項值得關註:一為市場拓展類費用,二為人工成本類費用。隨著市場競爭加劇,許多企業在銷售方面可以不計成本投入,總覺得持續燒錢終有一天會撬開市場的大門。但到了給員工激勵時,又叫嚷不堪重負。同樣是花錢,為何厚此薄彼,可能是覺得給市場見效直接。殊不知,刺激人是道,刺激市場是術。
怎麼控制人工成本2
(1)降低人工成本的根本途徑——實行目標管理,嚴格控制總量。
(2)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礎工作——調整組織結構,提高工作效率。
(3)降低人工成本的核心措施——提升人員素質,調動能動作用。
(4)降低人工成本的動力因素——建立激勵機制,調動積極因素。企業內部要按照「市場決定價格,價格決定成本,成本制約用工」的原則,把成本層層分解,形成「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管」的人工成本控制責任體系,建立起責任主體自覺降低成本的激勵約束機制。
(5)降低人工成本的制度保證——強化成本管理,規范開支項目。加強對人工成本的管理,要做到三嚴格,包括「嚴格控制開支科目、嚴格控制開支標准、嚴格控制項目之間的合理比率」。
⑧ 如何控制裁員費用降低用人成本
1、先做崗位分析
2、出具崗位說明說及操作流程
3、提高工作效率
4、實行績效自然淘汰
⑨ 如何控制裁員成本與如何做好員工辭
錢少了,員工自然會走的,不必去裁。
先是減少加班,幾個月不安排加班,員工自己就能走掉一大半。
剩下的老員工。
臨近退休的不要裁,反正離退休也沒長時間了,裁了反而賠得多。
臨近合同到期的,也不要裁,等合同到期了,自動解約,不需要賠錢。
這樣剩下的就不多了,按勞動法來算唄,就沒多少裁員成本了。
經濟起起伏伏,我們公司都裁過幾回了,看都看明白了。
⑩ 如何才能控制好人工成本
1.減人、增產、漲工資
對於如何做好成本費用控制,任正非先生有一段論述,管理中難的是成本控制,沒有科學合理的成本費用控制方法,企業就處在生死關頭,全體員工都要動員起來優化管理,要減人,增產,漲工資。
任總的這段話,有兩層意思:強調成本費用控制的重要性,只有成本控制好了,在產品品質一樣的情況下,才能更有市場競爭力;第二,指出了控製成本思路:減人、增產、漲工資。
2. 冗員是公司大的成本
冗員是公司大的成本。冗員增加的不僅僅是人工成本,還會增加與人工相配套的辦公成本,如配備電腦、工位、辦公傢具等。
此外,冗員還會在公司形成一種懶散的工作氛圍,讓士氣低落,進取心不足,降低工作效率。如果為了解決冗員的工作問題而因人設崗,那就更糟糕了,這等於是在工作中人為地設置障礙。
3. 裁員的兩種態度
經濟下行,公司經營困難,裁員與否,老闆有兩種態度:
(1)減員增效,強調公司不是家,要堅決淘汰「平庸」的員工;
(2)不同意裁員,公司經營雖然困難,但還沒有到虧損的地步,整個行業前景都不好,這個時候應該挺一挺,不要輕易把員工當包袱甩出去。哪種態度好了,應該說各有各的道理,關鍵要看如何把握火候和分寸。
4. 裁員的伎倆
裁員俗稱奪人飯碗,一直都是犯忌諱的事情。企業啟動裁員大都諱莫如深,會找各種名詞加以掩飾,如放棄平庸員工、末位淘汰、人員結構調整等。很多企業在裁員的手法上願意軟操作,不主動提出讓員工走人,而是用伎倆逼員工自動離職。
5. 企業辦社會
以前我們批判企業辦社會,認為這會削弱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之後企業辦社會得到了較好的糾正,企業不再負擔員工住房、子女上學、員工醫療、員工退休。企業作為單一經濟主體運行幾十年後,現在又有企業家重新思考「企業辦社會」的好處了。
6. 招聘員工時要保持飢餓感
企業招聘員工時要保持一定的飢餓感,切忌全負荷招聘後出現閑余。有的企業員工擴張過快,一趕上市場波動,就啟動裁員。
須知企業在裁員的同時,也浪費了曾經培訓這些員工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以及他們的關系網和工作經驗。更嚴重的是,會打擊其他員工的積極性,會動搖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