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肉夾饃怎麼控制肉的成本
擴展閱讀
蔬菜價格變動該怎麼備注 2025-05-15 07:35:03
血管瘤費用大概多少 2025-05-15 07:32:56

肉夾饃怎麼控制肉的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06 23:35:56

『壹』 肉夾饃的成本有多少

肉夾饃全國聞名,陝西特色小吃,非物質文化遺產。且不說成本多少,肯定有錢可賺,從隨處可見的攤點和主題店就知道,不掙錢就不會越開越多,也堅持不住很久。

肉夾饃的成本具體多少,利潤率多高,這里用商業規則比率做衡量標准,逆向思維模式,反向推理出商品經濟數據,再回過頭證實當前市場肉夾饃的營運狀況。

市場就是這樣依靠自身規律來維護運營的正常。店家如果想投機取巧,減少成本,那就違背了「性價比」,沒人買,等著折本倒閉;店家如果不努力經營,做不出相應的業績,也是做不下去。只有努力工作,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才能把生意做下去,掙到錢。





『貳』 肉夾饃的成本有多少

【導讀:按著本文的思路,能夠讓你准確的知道手裡的肉夾饃買的貴不貴,並能夠預測這家店鋪賺不賺錢,能不能做下去。】

肉夾饃全國聞名,陝西特色小吃,非物質文化遺產。且不說成本多少,肯定有錢可賺,從隨處可見的攤點和主題店就知道,不掙錢就不會越開越多,也堅持不住很久。肉夾饃的成本具體多少,利潤率多高,這里用商業規則比率做衡量標准,逆向思維模式,反向推理出商品經濟數據,再回過頭證實當前市場肉夾饃的營運狀況。


這么個逆向思維模式,便於店家和吃家方便的理解肉夾饃。譬如五塊一個的肉夾饃,按著規律比例,直接成本必須要到2.5元,多了虧本,少了沒人買。肉、面、配菜分別核算,能夠保證有二兩肉。然後人工、房租、水電、稅收所有費用,包括利潤,都在另一半的2.5元內。這樣就給店家經營壓力,必須要賣到一定的數量。賣少了不夠本,賣多了才能掙到錢。

市場就是這樣依靠自身規律來維護運營的正常。店家如果想投機取巧,減少成本,那就違背了“性價比”,沒人買,等著折本倒閉;店家如果不努力經營,做不出相應的業績,也是做不下去。只有努力工作,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才能把生意做下去,掙到錢。

『叄』 做肉夾饃生意賺錢嗎,需要注意些什麼

肯定的說,賺錢!地方特色的小吃更賺錢。肉夾饃更不例外。

【3】價格定位。隨行情,但可以靈活一點,如買幾送一,打折銷售等等。

【4】注意衛生。肉夾饃都是現做現賣,注意個人衛生、操作台衛生等等。

常言說,「酒香不怕巷子深」,還愁沒有「回頭客」?

『肆』 想開肉夾饃店,請問店面前期成本怎麼核算咱還不太懂,求詳細點的!

如果是加盟形式,我們需要事先考察總部是否擁有直營店及經營情況。

門店的經營,通常是按照一季度或者半年來交房租,一家直營店,在經營三個月後,如果沒有找到盈利的希望,可能還會再堅持3個月,但是半年沒有滿足盈利,都會選擇放棄,所以一家直營店持續經營長短,可以確定盈利的基礎,可以肯定項目可行性。

一個品牌擁有的直營店越多、直營店經營時間越長,積累的運營實踐經驗就相對越豐富。

以每日做200個肉夾饃為例,如下表所示:

一般肉夾饃核算明細內容金額

每日成本麵粉50斤*1.5元/斤=75元,肉20斤*20元/斤=400元,燃料20元可以做300個饃合計成本495元

每日毛利潤每個肉夾饃平均售價5元260個*5元/=1300元

每日凈利潤毛利潤-成本=1300元-495元=805元

月收入30天*805元/天=24150元

怎麼開肉夾饃店

●一般肉夾饃涼皮成本利潤分析:

以50斤麵粉為例:

50斤麵粉,單價1.5元,即1.5元*50(斤)=75元,可做涼皮130斤,每碗涼皮用量0.5斤,即130/0.5=260碗,每碗涼皮售價4元,可賣4元*260(碗)=1040元。

辣子油每碗成本0.3元,大料水成本每碗0.1元,鹽和味精0.1元,醋0.1燃料費每碗成本0.1元。每碗調料的成本共計0.7元

260碗涼皮調料共計0.7元*260(碗)=182元

一般肉夾饃核算明細內容金額

每日成本:麵粉價格75元+調料價格182元=257元

每日毛利潤每碗涼皮平均售價4元260個*4元/=1040元

每日凈利潤毛利潤-成本=1040元-257元=783元

月收入30天*783元/天=23490元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伍』 肉夾饃里的肉是怎麼做成本和利潤分別是多少

肉夾饃的肉,就是五花肉焯水之後,加水、香料、生抽、老抽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兩個小時即可。

『陸』 在西安一個肉夾饃成本是多少,怎麼核算好賣嗎

肉夾饃利潤還是很好的,一整天都可以營業的,如果你想學,到西安冠香興看看,還是挺好的

『柒』 肉夾饃去哪學習

【肉夾饃的得名】
(一)
「肉夾饃」的叫法源自古漢語,是一種賓語前置,其意為「肉夾於饃中」。
外地人首次聽說肉夾饃,都認為是病句,肉怎麼能夾饃?這就是與古漢語有關了,肉夾饃,其實是"肉夾於饃"。老百姓無需文縐縐地講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於"字,喊起來便當,就像吃面不嚼一樣,有快就有慢,聞名天下的羊肉泡饃,吃時就不能著急,掰饃時正是與朋友敘舊聊天的機會。饃講究是掰的越小越好,掰饃不要用機器,這樣汁湯調味方可入饃,吃時不能用筷子來回攪動,否則鮮味大減,也不易保溫,講究的吃法從周圍一層一層一點一點"蠶食",佐以香菜、糖蒜和辣醬能提味調鮮,有外地朋友稱,吃了半輩子牛羊肉,從未有過這么豐富的體驗。
(二)
以前人們叫「肉夾饃」為「饃夾肉」,方言聽起來像「沒夾肉」「沒夾肉」,沒夾肉怎麼辦?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夾饃」,聽起來也好多了。
[編輯本段]【肉夾饃的簡介】
肉夾饃是在西北地區民間廣受歡迎的一種小吃,以陝西地區的「臘汁肉夾饃」(豬肉)和寧夏地區的「羊肉肉夾饃」為主。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寧夏的肉夾饃為羊肉菜餡。每個攤前擺有爐子,和西北其他地方的饃沒有區別。但是新出鍋的羊肉味道比凍牛肉餅可要好多了,加入羊肉和菜,分量很大,極力推薦品嘗。
[編輯本段]【製作方法】
基本製作工藝是:將肥瘦適度的鮮豬肉,用涼水洗干凈,切成 1-2公斤的長條,放入陳年老湯鍋內,加入適量的涼水、食鹽、料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餘種調味品(用粗布袋裝),壓上鐵箅子,先用大火燒開,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湯鍋小開,煮約2小時後改用微火燜3-4小時,此時肉已完全酥爛,即可撈出拆去骨頭,放在大瓷盤內。吃時切臘汁向少量,夾入剛出爐的白吉饃中,此時饃香肉酥,回味無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白吉饃一起食用還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肉夾饃的饃稱之為白吉饃,出爐後皮粘連較松,俗稱「兩張皮」,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其中的肉是豬肉經過各種佐料烹煮製作最後做到「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口油」。
[編輯本段]【臘汁肉夾饃由來】
據史料記載,臘汁肉在戰國時稱為"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臘汁肉了,秦滅韓後,製作工藝傳進長安。文昌門內的館子命名為秦豫肉夾饃,隱喻著自己是正宗的臘汁肉名店。臘汁肉的做法是:選用上等硬肋肉,用鹽、姜、蔥、蘋果、蔻仁、丁香、枇杷、桂皮、冰糧、大香等20多種調料湯煮而成,煮湯者是歷代流傳下來的陳湯,較少加水,樊記臘汁肉其所以有名,與已有近80年歷史的臘汁湯密切相關。據說是從清代小販畢仁義作坊買的,而畢仁義作坊的陳湯是從他曾祖父那裡傳接的,當然火工也需特別講究,地道的臘汁肉色澤紅潤,酥軟香醇,肥肉不膩口,瘦肉滿含油,配上熱饃夾上吃,美味無窮。
臘汁肉夾饃是陝西省西安市著名小吃。由樊鳳祥父子倆創於1925年。已有70年歷史。於1989年參加商業部「金鼎獎」評選活動,被評為部優產品。臘汁肉是一種用著鍋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醬肉酥爛,滋味鮮長。由於選料精細,調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陳年老湯, 因此所制的臘汁肉與眾不同,有明顯的特色,人們稱贊它是:「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法滿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
[編輯本段]【肉夾饃的傳說】
樊記臘汁肉歷史悠久,遠近聞名。其色澤紅潤,氣味芬芳,肉質軟糯,糜而不爛,濃郁醇香,入口即化。素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含油」的贊語,用白吉饃夾臘汁肉,更是別有風味。俗稱臘汁肉夾饃。
臘汁肉,在戰國時代稱「寒肉」。當時位於秦晉豫三角地帶的韓國已能製作,秦滅韓後,製作技藝傳至秦地長安,世代流傳至今。其實,「寒肉」發展至今之臘汁肉,基本上屬於鹵汁肉類。早在《周禮》一書中提到的「周代八珍」中的「漬」就是它。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記載的「臘肉」製法,與今天臘汁肉的製法基本相同。只是現在的選料、製法更為講究。 西安樊記臘汁肉歷史悠久。相傳,唐朝時期,長安城東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為人正直。那年陝南遭受水災,不少人逃至長安。樊家開倉放糧,救濟難民。一天,樊老爺拜朝回府,行至東門外,看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伙跪在一屍體旁放聲痛哭。經打問,才知他隨母逃難至此,不幸母親身亡,無法安葬。樊老爺十分同情,命家人幫助安葬了老母,並贈銀百兩,讓其謀生。
十年後,小伙經營臘汁肉發了大財。為報樊府之恩,借樊老爺80壽辰之機,用百株花椒樹木料,做成棺木。再從10頭生豬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製成上等臘汁肉放進棺內,密封後送進樊府。樊老爺壽辰吉日,客人甚多,對棺木沒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後院柴房,一放就是幾年。
後來,樊老爺冒犯了朝廷,被削職為民,滿腹怨恨,一病離開了人世。沒過幾年,家產也變賣一空,樊家生活日趨艱難。這時,家人稟告老夫人,柴房內有一棺木,可變賣度日。不料幾個人去抬棺木卻抬不動。樊夫人有些詫異,命人打開察看。原來是滿滿一棺木臘汁肉。香氣四溢,色澤鮮嫩。她讓家人拿一些上街去賣,一時便賣完了。吃到的贊不絕口,沒吃到的感到遺憾。這消息不脛而走,登門買肉的越來越多。樊家就在門口開了戶門面,生意非常興隆。眼看棺木中的臘汁肉即將賣完,生活又將沒有著落。樊夫人出了個主意:買些鮮肉,用棺木中的肉汁(湯)煮成新的臘汁肉,仍然保持著原味。樊家便長期開起了臘汁肉鋪,名氣也越來越大。
【肉夾饃與陝西文化】
悠久的歷史贏得了良好的商譽。所產的臘汁肉夾饃及其相關系列食品獲得了幾代顧客的青睞,擁有難以計數的顧客消費群。已經成為歷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名優小吃臘汁肉夾饃的龍頭。人們形象的將他比喻為「中國的漢堡包」2002年被陝西省商業聯合會評為「中華老字型大小」;所產的臘汁肉評為「陝西商業名牌商品」。同時被陝西省消協授予「陝西餐飲行業消費者關注十大品牌。」
臘汁肉在戰國時稱 "寒肉"。"寒"是"韓"謬音,指韓國。當時韓國位於現在秦晉豫交界地帶,所制臘汁肉聞名遐爾。秦滅韓後,"韓肉"製法傳進長安。做臘汁肉要選用豬上等硬肋肉,加鹽,姜,桂皮,丁香,蔻仁,大香等20多種調料煮成。陳湯煨制,較少加水。現在西安最有名的臘汁肉當屬樊記臘汁肉,歷史已近百年。選肉考究,調料齊全,火候獨到,故色澤紅潤,酥軟香醇。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膩口,瘦肉無渣滿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爛,食後余香久不散」的美譽。
肉夾饃合臘汁肉,白吉饃為一體,互為烘托,將各自滋味發揮到極致。饃香肉酥,回味無窮,為老陝鍾愛。身居長安,隨處可見,不覺其可貴;人在異鄉,最勾魂的卻是這滿口留香的肉夾饃。
白吉饃源自咸陽。是用上好麵粉揉制後做成餅形,置鐵鐺板上略烤成型,放入爐膛側立,上下隔著鐵鐺板的炭火烘烤,稍頃翻面,雙面鬆脆微黃即可. 外脆里嫩是難得的境界。上品白吉饃揉制充分,火候恰到好處。制好的白吉饃形似"鐵圈虎背菊花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可單獨食用,配臘汁肉同食味道更佳。
食臘汁肉單吃可,下酒佐飯亦可,還有用其拌面的,西安另一道著名小吃「臘汁肉揪面片」就如此。然真正欲領略其風味,最好配剛出爐的熱白吉饃夾著吃,這便是所謂「肉夾饃」。關中產面,關中人也善於食麵,這白吉饃是用半發開的面,團捏成餅,在火爐里烤熟的。因制餅時用了特殊的手法,用刀輕輕劃開,其內部竟天然地一分為二,只需把臘汁肉切碎了向里填充就行了。現在的城鎮人最不喜歡吃肥肉,但此肉肥而不膩,瘦則無渣,深為食者所好。肉夾饃之用肉亦有三種,純瘦,肥瘦,肥皮。賣家只需看你點名要哪一種,就知道你吃肉夾饃的歷史和道行。一般的年輕人,以女子居多,喜歡吃純瘦;有些個食饃年頭的,要肥瘦,這東西要肥瘦均勻才香;骨灰級食客,是要吃肥皮的,顧名思義,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許脂肪,肥而不膩,膠糯香滑,是臘汁肉中的精品。
肉夾饃遍及西安大街小巷 . 咬一口外皮鬆脆,其內綿軟的白吉饃。滿嘴香醇可口的臘汁肉和白吉饃的誘人味道,不由你不唾液橫生,真是人生一小快樂。
經常見食客吃肉夾饃時 ,豎持而食,淋漓滿手,實在可惜噴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夾饃的姿勢為水平持饃,從兩側咬起。水平持饃,可以使臘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饃中,不致流出;如從白吉饃中間咬起,臘汁肉會從兩側擠出。陝西有個詞叫"扎勢",有故作姿態的意味。中國是茶葉故鄉,國人喜飲當年新鮮綠茶,香氣芬芳,清新宜人;東洋人喝半發酵的烏龍茶,因為稀罕,發明了裝腔作勢的茶道;西洋人路途遙遠,只有消受發酵的紅茶,還要加檸檬汁,方糖,視若享受。在老陝的眼裡,這是"扎勢",還是"笨狗扎個狼狗勢(東施效顰之意)"。吃肉夾饃有點必要的講究,不是"扎勢",是正確享受這一美味。每到一地,初涉新奇事物,當入鄉隨俗,留意請教。這樣不僅增長閱歷,更可體驗地方風土人情。
吃肉夾饃,可以自己選擇臘汁肉肥瘦。一個朋友對心理學頗有心得。聲稱從選擇臘汁肉中可看出人不同性格:
選擇有肥有瘦,西安話"肥瘦"的是普通人,為人平實,做事中庸;
選擇"純肥"的人情感豐富,喜好幻想,易於激動;
選擇"純瘦"的人腳踏實地,做人沉穩,目標明確;
選擇肉里還要添勺肉湯的人精於算計,適合理財,談判工作;
選擇"優質",即肉量加倍的人講究生活品質,懂得善待自己;
選擇單買白吉饃的人心懷理想,胸有主見,不易被左右。
明明是「饃夾肉」,偏要說「肉夾饃」,當地的學閑還研究出一個「肉夾於饃」的名稱由來,可見這始作俑者是專門為了突出肉的。肉味之美竟也戰勝漢語嚴謹的語言規范而千年傳承,不能不再一次證明了「民以食為天」和肉夾饃「以肉傳史」的巨大威力.
現在的城鎮人最不喜歡吃肥肉,肉食店裡終日在走後門拉關系站長隊爭買瘦肉,但此肉肥而不膩,瘦則無渣,深為食者所好,故近年來城鎮經營者甚多,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店鋪。
[肉夾饃常見問題及處理方法]
• 肉、湯的香味不濃
嚴格按配方配料:不要買假料、質次的料或存放時間太長的料 ; 香料保存在陰涼密封處:香料用時不要粉,一包料能煮約 200 斤肉,及時換包,新湯加水不要太多。
2 :臘汁肉出肉率是多少 ? 一斤能加幾個饃?一袋面能打多少饃?
一般來說,每斤生肉能出臘汁肉 6 - 7 兩,根據肉的肥瘦及煮的軟硬略有不同,偏瘦的肉煮的硬,出肉率高。
打多少饃、夾多少饃、完全根據銷售控制,還有考慮當地的肉面價格,一般情況下,毛利 50 %較合理。
以售價3元為例:肉每斤12元,按每斤肉夾6個饃,則肉成本為每個饃夾的肉為1.30元,面50斤每袋55元,按每袋打300個饃,則面的成本為每個饃0.20元,合計1.30+0.20=1.5元.基本達到對半利.
3 :面發不起來怎麼辦?發過了怎麼辦?
面發不起來可多試幾種面,以乾燥新面為最好,冬天要在溫和的地方發面,每天發面時,發酵面要充分揉勻,要用溫水,面不能太軟,打饃爐鐵鏊要充分預熱。
發過的面加麵粉,鹼面柔和即可,夏天面發的快,注意一次不要發太多,用發過的面打的饃發酸,鹼加的太多饃發黃,鹼揉不勻饃發苦。
4 :打饃爐用鋼炭好還是用木炭吊爐好?
傳統上打饃都是用木炭吊爐,鋼炭爐是為缺少木炭的地方設計的,兩種爐子各有長短。
木炭爐活力旺,饃脹發好,口感好,觀賞性強,但灰塵大,持續活力不強,每日都有重新生火,操作不便,木炭成本大,每日約須 20 - 30 元。
鋼炭爐活力穩定,灰塵很小,操作簡單,成本很小,每日僅需 6 元,現大多使用鋼炭爐。
5 :肉夾饃和什麼食品可以搭配銷售?
肉夾饃口味特點是鮮香乾,可單獨銷售,也可以搭配湯汁的食品,春夏一般和涼皮,稀飯(紅豆,黑米)搭配,秋冬一般和米線,粉條,紫菜粉絲湯,混沌搭

『捌』 一斤肉做多少肉夾饃

一隻夾饃用肉N兩的話,則可以做10/N個。

『玖』 一個肉夾饃的成本多少怎麼計算能說下嗎 謝謝

成本多少不知道但是教你個方法,你花100元買好材料,看看各個材料都花了多少錢,佔100元總投入的百分之多少,算出來,然後開始製作肉夾饃,看看能做多少個才剛好用完材料,製作的這幾個比如20個,也就是說用100元做了20個肉夾饃,每個肉夾饃的製作成本為5元,更進一步的話想知道製作的各個材料成本多少,用之前算出來的材料花費資金占據總資金的百分比率乘以一個肉夾饃的成本例如肉花費總共了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