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10億以上的項目成本達多少
擴展閱讀

10億以上的項目成本達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05 08:35:45

❶ 項目成本估算方法的IT項目開發成本的估算方法

項目成本估算方法的IT項目開發成本的估算方法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

❷ 建個水電站需要投入多少資金

流量估算:1.5*1*3=4.5,水頭H=9m。可裝機250KW,考慮到豐水期,也可裝機為320KW,每KW按8000元;50KM輸電線,每公里約15萬計算,總投資250萬左右。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從另一個角度成本上講也可以是做出某種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人們「舍魚而取熊掌」時「魚」便是人們的成本,當商家投資時,商家的付出貨幣等便是商家投資的成本。
經濟學家眼中的成本與會計賬戶上規定的成本,即經濟成本與會計成本,二者在含義上存在較大差異。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會計賬戶,它記錄了企業在過去一段時期內生產和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支出,這些支出被稱為會計成本。會計成本常被用於對以往經濟行為的審核和評價。 而經濟學家分析成本的目的在於考察企業的決策,並進而分析資源配置的結果及效率,所以經濟學中對成本的使用重在衡量稀缺資源配置於不同用途上的代價。這涉及使用一項資源或做出一項選擇放棄掉的機會,即機會成本的概念。
構成內容:1、原料、材料、燃料等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對象的價值。2、折舊費用,表現商品生產中已耗費的勞動資料(手段)的價值。3、工資,表現生產者的必要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調研發現,有效的成本分析是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素。不完善的成本分析可導致單純的壓縮成本,從而使企業喪失活力。建立起科學合理的成本分析與控制系統,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清楚地掌握公司的成本構架、盈利情況和決策的正確方向,成為企業內部決策的關鍵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企業成本狀況。鉑略咨詢認為,正確的成本分析對一家公司是否盈利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由於成本分析的不利,企業可能因為未將費用合理分攤至不同產品而導致定價失誤,從而長期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

❸ 信託提成,給信託公司介紹了一個10億的信託項目,信託費用是1.5作為中間人的收入大概有多少急求

1到2,看具體的項目了,還有就是你跟融資方的談判總成本了,如果只是單純介紹項目,0.5%就夠了

❹ 一個億的工程材料款是多少

根據常規經驗:一般情況下,扣除工程毛利潤(大約50%左右)後,剩下的部分的一半(預估成本的話,按材料與人工均分)是材料款,大概在2500萬左右吧。

❺ 天金所10億元掛牌項目被資產方指認造假

11月4日,名築建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名築建工」)發布聲明稱,天津金融資產交易所(以下簡稱「天金所」)和鑫儀商業保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儀保理」)聯合掛牌轉讓的「鑫儀佛山綠島湖應收賬款項目」,其底層資產系虛假合同。

《中國經營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第三方財富機構仍繼續將上述資產包裝成在天金所備案登記的產品,向個人投資者募集資金。

頗為蹊蹺的是,產品的打款賬戶繫上述資產的摘牌方、項目管理人北京數融互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融互聯」),而金交所產品通常系通過交易所結算或直接打款給融資方。

記者注意到,除了底層資產可能存在瑕疵和爭議外,有業內人士還進一步指出,「商業保理公司通過金交所融入資金並不合規。」

1. 受讓方已摘牌

今年5月,天金所披露了「鑫儀佛山綠島湖應收賬款」的資產轉讓公告。目前其官網的「資產交易」項下仍可搜索到這一項目信息。

根據天金所官網披露的信息,相關的應收賬款債權總額17.5億元,掛牌價格10億元。該項目得到了2000多人圍觀,且有意向受讓人,並於2020年6月4日結束掛牌。

上述項目的底層資產是一筆正常保理類應收賬款債權。具體情況為:名築建工由於綠島湖壹號項目地塊三、地塊五施工而形成一筆17.5億元的未到期應收賬款,應付方(債務人)為佛山信財置業發展有限公司,正是綠島湖項目的開發商。

據披露,名築建工將全部應收賬款轉讓給鑫儀保理,轉讓對價為10億元。隨後,鑫儀保理通過天金所掛牌轉讓該筆資產。

「我們通過金交所看到公告,以公司實際在運作的項目對外進行融資,後來經過鑒定,公章確實不是我們公司的。」近日,名築建工法務部門某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已就此事向公安機關報案。

據名築建工介紹,其已於7月27日向佛山保理項目發行方天金所、項目資產轉讓方鑫儀保理、項目管理人(摘牌方)數融互聯、項目投資顧問上海浦秦風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浦秦風資管」)寄送律師函並要求停止項目。

就上述項目底層是否虛假合同、有無收到律師函等情況,天金所的項目經理則表示,「不清楚具體情況」,並向記者提供了鑫儀保理的聯系方式。

對此,鑫儀保理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初,融資方找到鑫儀保理,委託其去交易所掛牌融資。最初提供的底層資產是廣州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後來換成了佛山綠島湖項目。

「名築建工出公告說虛假合同,那麼有可能鑫儀保理的明保理是虛假的,或者被人詐騙了。」上海某商業保理公司高管表示,管理規范的商業保理底層資產真實性判斷主要有三方面:合同、發票、 歷史 交易記錄、銀行流水等必須檢查、不能出錯;風控人員要對債權人和債務人做現場盡職調查,詢問業務情況和保理意向;必須現場蓋章和簽字。

「受年初疫情影響,鑫儀保理沒有進行實地盡調。資產、合同等一系列材料都由融資方提供,當時合同蓋章有『雙錄』。」上述負責人還表示, 後來融資方的資金團隊換人,新團隊不認這個項目,所以6月初我們就已經把項目撤下。

針對上述項目的爭議,天金所回復本報記者稱,該底層資產已在中登網進行登記,後由機構受讓方數融互聯於2020年6月4日摘牌。

2. 誰在募資?

需要關注的是,目前仍有第三方財富機構以上述項目為名,向個人投資者募集資金。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產品推薦資料顯示,「鑫儀佛山綠島湖應收賬款項目(國富民強FS39-18)」,備案機構為天金所。 該產品募資總規模10億元,產品期限為18個月,到期一次性還本付息,存續期間不可提前要求兌付亦不可轉讓。

上述產品的起投金額為1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為10% 11%。若加上第三方財富公司渠道費用等,該筆融資成本可達13% 15%。

事實上,諸如此類金交所產品,通常的做法是:先通過地方金交所登記備案或掛牌轉讓資產,再由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或有限合夥企業等第三方機構摘牌受讓,最後通過第三方財富機構向個人投資者募集資金。

記者注意到,市場上為上述產品募資的機構主要為:浦秦風資管、國林興業(青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林興業資管」)和其他第三方財富機構。

天眼查顯示,浦秦風資管成立於2014年9月,法人代表張翠花,實繳資本為1137.81萬元,股東為北京金谷興業 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國林興業資管成立於2014年3月,法人代表劉傑,無實繳資本,股東為青島國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頗為蹊蹺的是,募集資金的打款賬戶的戶名為「北京數融互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也就是說,項目款項打給項目管理人、摘牌方。

某金交所業務人員對記者指出:若是直接打款給項目管理人很少見,「十個項目九個半有問題」。 這樣很容易發生道德風險,很難保證錢到底去哪兒,有沒有到達融資方?並且,這還可能會出現超募,涉嫌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據記者了解,場內交易需要經過交易所結算賬戶,場外交易通常直接打款給融資方。

「為了規避業務風險,目前金交所產品主要是線下募集資金,大部分交易所不參與其中。」某金交所受訪內部人士表示,盡管如此,當前地方融資平台、房企等的非標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所以地方交易場所的資產掛牌轉讓業務仍有利可圖。

根據天金所的收費標准,資產轉讓公告費最低1000元;交易掛牌費200 500元/宗;競價服務費和交易手續費則按交易額分段累計收費。

此外,一位從事某金交所掛牌服務的人士則透露,當前信託、私募受限,再加上金交所行業清理整頓壓降通道業務規模,所以通道費率也在大幅提高,從原來的1‰ 2‰變為3‰ 5‰。

3. 業務合規性待考

上述受訪保理公司高管對本報記者強調,「商業保理公司通過金交所融入資金的業務是不合規的。」

2019年10月,銀保監會下發的《關於加強商業保理企業監督管理的通知》要求,商業保理企業不得通過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地方各類交易場所、資產管理機構以及私募投資基金等機構融入資金。

對此,鑫儀保理受訪人士則認為,「核心是保理公司的資金必須是自有資金或機構資金。所以還是可以在交易場所轉讓資產的,但紅線是不得向投資者募集資金,只能一對一、面向單一機構轉讓。至於後續資產再賣給誰或者怎麼交易,這就跟保理公司沒有關系。」

此外,本報記者還注意到,天金所官網上所轉讓的資產大多為地方城投平台或國企、房地產企業等公司的應收賬款、債權資產。

比如,以名築建工搜索的資產轉讓公告共有12筆,債權總額超過20億元,轉讓價格總額為19.2億元,轉讓方為福建萬眾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福建陽光投資有限公司。

而除了「鑫儀佛山綠島湖應收賬款項目」外,本報記者注意到,天金所官網上,鑫儀保理另有三筆應收賬款債權資產記錄,分別是:鑫儀保理山海灣1號、鑫儀北京源墅工程應收賬款和鑫儀成都中新路尚住宅小區應收賬款項目,底層資產均為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施工工程所形成的應收賬款。

事實上,監管要求,地方金交所不得違規輸血房地產。本報此前曾報道,監管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金融資產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和風險處置工作的通知》(清整辦函〔2020〕14號)(以下簡稱「《通知》」)。

據知情人士透露,《通知》要求,金交所不得與互聯網金融企業、房地產等國家限制或有特定規范要求的企業(平台),及融資性擔保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融資租賃公司、商業保理公司、地方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違規開展業務。

此外,監管還強調,金交所要嚴守業務邊界,不得以登記、備案等名義參與其他機構違規發行和銷售金融產品等活動。

就上述資產轉讓項目的業務性質、對底層資產的審查風控以及業務合規性等問題,天金所並未作出正面回應。

❻ 造價超過多少萬的建築工程項目才算大型項目

造價超過5000萬以上的建築工程項目才算大型項目。

根據各個時期經濟發展和實際工作中的需要而有所變化。現行國家的有關規定。按投資額劃分的基本建設項目,屬於生產性建設項目中的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門的工程項目,投資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為大中型項目。

其他部門和非工業建設項目,投資額達到3000萬元以上為大中型建設項目。

按生產能力或使用效益劃分的建設項目,以國家對各行各業的具體規定作為標准。

更新改造項目只按投資額標准劃分,能源、交通、原材料部門投資額達到5000萬元及其以上的工程項目和其他部門投資額達到3000萬元及其以上的項目為限額以上項目,否則為限額以下項目。

(6)10億以上的項目成本達多少擴展閱讀:

工程造價的特點:

1、大額性;

要發揮工程項目的投資效用,其工程造價都非常昂貴,動輒數百萬、數千萬,特大的工程項目造價可達百億人民幣。

2、個別性、差異性;

任何一項工程都有特定的用途、功能和規模。因此,對每一項工程的結構、造型、空間分割、設備配置和內外裝飾都有具體的要求,所以工程內容和實物形態都具有個別性、差異性。產品的差異性決定了工程造價的個別性差異。

3、動態性;

任何一項工程從決策到竣工交付使用,都有一個較長的建設期間,在建設期內,往往由於不可控制因素的原因,造成許多影響工程造價的動態因素。如設計變更、材料、設備價格、工資標准以及取費費率的調整,貸款利率、匯率的變化,都必然會影響到工程造價的變動。所以,工程造價在整個建設期處於不確定狀態,直至竣工決算後才能最終確定工程的實際造價。

4、層次性;

工程造價的層次性取決於工程的層次性。一個建設項目往往包含多項能夠獨立發揮生產能力和工程效益的單項工程。一個單項工程又由多個單位工程組成。與此相適應,工程造價有三個層次,即建設項目總造價、單項工程造價和單位工程造價。

如果專業分工更細,分部分項工程也可以作為承發包的對象,如大型土方工程、樁基礎工程、裝飾工程等。這樣工程造價的層次因增加分部工程和分項工程而成為五個層次。即使從工程造價的計算程序和工程管理角度來分析,工程造價的層次也是非常明確的。

5、兼容性;

首先表現在本身具有的兩種含義,其次表現在工程造價構成的廣泛性和復雜性,工程造價除建築安裝工程費用、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用外,徵用土地費用、項目可行性研究費用、規劃設計費用、與一定時期政府政策相關的費用佔有相當的份額。盈利的構成較為復雜,資金成本較大。

❼ 前段時間新聞上說萬達要在悉尼投10億美元建地標,這10億是誇張,還是真的會花掉這么多錢

之前看北美購房網的一個新聞好像提到過這10億的事情,我看了下報道,拿地是花了3.27億美元,其餘6.73億應該是花在建築上。估計是貸款了的,否則全現金做沒啥必要。我本人也對房地產開發有一定的經驗,拋磚引玉,希望大家多多給予意見。
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支出可以分為4大類:①拿地成本(Land Acquisition Cost)②硬性成本(Hard Cost)③軟性支出 ④工地支出(On-site Cost) ⑤非工地支出(Off-site Cost)。
Land acquisition cost 拿地成本
在萬達10億美元項目中,拿地成本為3.27億美元。根據FT報道,該地塊上目前有一棟寫字樓及部分相鄰建築。因此,在萬達開工之前還需要拆除現有建築。
Hard Cost硬性成本
拆除成本(Demolishing Cost)也是在開發過程中不可小視的一筆支出,並且還要與之前的住戶/租戶協商。而空地(Vacant Land)一則免去不菲的拆遷費用,二則也可以剩下與租戶/住戶談判的時間與人力物力。
除去拆除成本,建築原材料等建築成本都可以歸為硬性成本。
Soft Cost軟性成本
聘請建築師、設計師、律師、和工程師的費用都屬於軟性成本。在拿到地塊之後,開發商就需要建築師、律師團隊對地塊進行規劃,並向當地政府部門(City Planning)提交申請,等待審批。如果審批未通過,則需要建築師修改並再次提交申請;與此同時,律師團隊也需要與政府部門進行協商斡旋。如果審批通過,那麼可以開始施工。這整一個過程我們稱作permitting。
一般來說,生地(raw land)指的是未獲得permit的土地。而熟地(shovel-ready )指的是已經獲得審批,可以即刻按照獲批的圖紙進行開工建造的建築用地。拿permit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聘請有經驗的律師、建築師與政府「過招」。海外投資者期望能拿到熟地以節約時間和人力成本,但是市場上大多以生地為主。
On/Off-Site Cost工地/非工地支出
主要包括下水道、污水處理、景觀綠化等費用。

貸款(Financing)
在2007年,很多地產開發項目中貸款的比例能達到70%以上,有的項目甚至能達到90%。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各機構監管力度加大,對開發商的要求也趨於嚴苛。貸款機構在審批時,會以開發商的過往業績為參考,如果開發商之前有過類似項目的開發經驗並獲得成功,那麼獲得貸款審批會相對容易很多。但是,海外投資者往往沒有這樣的「歷時記錄」,如果直接申請貸款,很容易碰壁。NAREIG商業地產開發部推薦有意向在美國進行地產開發的投資者盡量與當地專業團隊配合,由他們負責與金融機構進行溝通磋商。

建築許可證(permitting)
當開發商拿到土地後,需要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到相關部門進行審批,就是前文軟性成本中提到的permitting。舉個例子,某開發商在曼哈頓東哈林區獲得一塊土地,目前該地塊獲得的限高是20米,約6層樓高。開發商計劃建造20層的公寓,那麼就需要向Department of Buildings (DOB) 對限高進行重新申請。如果土地的性質是住宅用地,而開發商想把一樓改建成商鋪,那麼需要對土地用途進行審批,zoning需要從住宅變成商住兩用(Mix Use)。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專業律師和建築師等團隊的參與。他們必須熟悉整個流程,並有DOB「打交道」的經驗。如果送批的圖紙被駁回,那麼有經驗的律師必須馬上找到相關聯絡人,了解DOB的想法,馬上修改申請和圖紙。這一過程一般需要8-12個月,如果審批一直不能通過,項目遲遲無法開工,這對開發商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因此選好專業的律師和建築師團隊是至關重要的。
在申請建築許可時,如果和政府協商需要更改用地性質或做其他調整時,政府部門並不會「明碼標價」,不會說明開發商必須做到這樣或哪樣才能獲得審批。但是,為城市公共建設做出貢獻往往更能讓DOB「心動」。例如,提供「廉價房」,如果開發商承諾建成後將一部分單元作為「廉價房」出售給低收入人群;還有為周邊居民修建公園、天橋等公共設施,也會獲得DOB的「芳心」。

❽ 國內公司項目投資10億,對注冊資本金是要求多少

2000萬以上

❾ 建一公里地鐵成本大約是多少主要有哪些部分(人力、建材、設備、……)比例分別是多少

地鐵(軌道交通)造價:每公里造價已上升到7億、8億元,北京市甚至超過10億元(北京16號線每公里12億)。

❿ 開發一個APP的成本是多少

答一:

接觸過上萬名創業者,開發上線過超過30款App,沒有比我更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了。。

本文對想做好一款App項目的人來說這是一篇價值百萬的回答!因為這是我們花了幾百萬試錯成本試出來的經驗!

之前有個真實的例子,一個客戶跟個不負責任的開發商只說了有注冊登錄,而沒和他說過要做找回密碼,開發商也沒有提醒他。而最後軟體就是沒有找回密碼的。如果各位看官不想自己也遇到這樣的情況而被坑,就請想清楚自己App盡量多的細節。

比如一個購物車功能包括,加入購物車,從購物車移除,添加/減少購物車內某個商品的數量,直接輸入數字修改商品的數量,批量付款。這些功能裡面你說了一個很多開發商就只會做一個,大部分開發商不會考慮其他的。而一般創業者會覺得,淘寶有啊,一般都有啊你為什麼沒做?(創業者看到的一般都是那種大公司很成熟的產品),你要知道,淘寶的開發成本是億級別的。而且經過了很多年的迭代和更新。

阿里巴巴集團2015年Q3季度財報顯示,2015年第三季度產品開發開支為人民幣32.25億元(約合5.07億美元),占營收的15%。你沒看錯,一個季度32億的開發成本。一年就是一百多億。

大部分情況下細節方面你不和開發商提,一般就沒有。如果別人會替你考慮的越全面,那麼開發成本一定會很高。

這里我列舉三大塊最影響APP軟體質量和成本的東西。希望大家一定要記在心裡!!!方便找合適的開發商和掌控項目質量。

1.功能的開發方式

現在市場上存在的幾種開發方式如下:

a.web網頁加殼生成APP

web網頁加殼生成APP的開發方式,先花幾百塊錢買個現成的手機網站模板,在加殼打包一個APP只需要5分鍾,但是做出來的效果很差,耗流量,瀏覽體驗極差,訪問速度慢等等。部分開發商利用客戶不懂,把這種5分鍾速成的東西,當成原生態開發的APP去欺騙創業者。賣幾千到幾萬的價格。而創業者很多時候還自以為撿了便宜(問了十幾家這家最便宜)。

b.Web網頁+原生態混編(網頁部分佔80%以上)

混編方式的APP效果比第一種稍好。但是如果要做出接近原生態的效果,需要不斷的優化和改版,花的錢不比原生態少。而如果不對網頁和系統優化,只是簡單的拼湊。那麼做出來的效果和web加殼的差不多.

c.HTML5開發

成本大概是原生態APP的50%到30%,也是比較接近原生開發能達到效果的一種方式。但受到很多限制。各大平台兼容性還不足,相對來說還處於過渡期,同時比較耗系統資源。在低配的手機上更卡。手機淘寶的APP目前就是HTML5+原生態混編的,相對來說在很多低配的手機上還是比較卡的。最近優化了很多,但是早期的表現很不盡人意。Facebook和京東都嘗試過HTML5,同時也吃了不成熟的虧。HTML5的未來或許是美好的,但是這期間的試錯成本小公司不一定承受得起。

d.原生態開發

是目前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方式。越重視細節成本越高。一般根據具體功能要求一個APP的開發成本從幾千塊到幾千萬不等。

2.功能的實現方式(功能的復雜程度和用戶量)

比如上面說到的搜索功能,具體對搜索功能的要求成本會讓成本差出來幾萬倍。不僅僅是搜索,再舉幾個例子。比如微信裡面的聊天,分為文字,圖片聊天,錄音的語言聊天,語音及時對講,視頻聊天。

語音及時對講和視頻聊天只簡單提一提。這些都是開發成本要用百萬級和千萬級來計算的東西。微信和QQ乃至現在自己的語言對講和視頻聊天都是有很多問題的,比如同時多人聊天會有很大的回聲,電流,雜音。不是騰訊不知道,是知道了但是很難解決。

這里具體講比如錄音發送,一般來說我們聽一段60秒的音樂是1M左右。而微信的一段60秒的語音壓縮到了幾十K,來保證發送和接收時的速度。同時還做了語音降噪(減少周圍的噪音)等等。而如果這些不去考慮,只是簡單的發送一段語音。兩者之間的開發成本相差幾倍到幾百倍很正常。同樣的,你的APP做出來你會發現,消息發送很慢,很耗流量等等。

3.APP在手機上的兼容性

相信各位在用手機APP的時候,特別是安卓手機。肯定發現有些APP會閃退,卡死之類的情況。這個就是因為APP的一部分功能在這台手機上不兼容或有bug。這些問題非常多而且很難解決。你只是一個用戶的時候感覺不會那麼強烈,因為你用的大部分都是大公司開發的很成熟的產品。但是你自己作為創業者的時候就必須要考慮了。因為沒有人想自己的APP開發出來,10個手機上8個閃退。但是事實又的確如此。很多幾十萬成本開發出來的APP到處都是閃退。

兼容性是非常影響成本的(會對成本造成上下幾倍到幾百倍不等的成本)。僅安卓而言。安卓手機全世界有一萬多種機型,各種不同的手機品牌,解析度,操作系統版本號,都對程序的兼容性有影響。很多時候做兼容性調試的成本還要大於軟體的開發成本,真要做到主流手機兼容,光買測試的手機就要花幾十萬去買。一個APP如果開發出來,不做兼容性調試開發。和做兼容性調試開發,成本也是會差出來N倍的。

另外在說說模板,很多時候一些項目如果有成熟的模板解決方案能節省很大的成本。

但是模板也一樣價格存在巨大的差異。同樣的一個商城模板可能價格也上下差出來幾十倍,原因也是因為細節功能完全不一樣,可能功能差了十幾倍。如果你在買之前不仔細觀察細節功能,那麼一定會出現買了後大呼坑爹的情況。這個系統可能整個流程都是殘缺的,更不要提你拿這個殘缺的系統去運營了。

另外不是所有APP都有模板,一般來說只有商城相關的APP的模板比較多。而且模板有成熟不成熟的區別,真正成熟的模板開發成本和時間是巨大的,一個公司不可能同時有很多好的模板。因為數量多,必定不精。開發一個好的模板的成本已經巨大了,同時還搞多個,則說明每個模板上投入的成本和精力不會太多。

3月30日更新幾個app外包開發常見的幾個坑。

-----------------------------------------------------------------------------------------------

常見坑一:

客戶問外包公司你們有什麼知名案例嗎? 外包公司說有啊,美團,大眾點評,攜程,一號店(說出一個一二線,或者是三線有一定知名度app的例子)是我們做的/是我們的案例。

這種情況下90%是偷換概念或者純騙。不管你找的這家公司是真有幾百個人的大公司還是只有幾個人的小公司。

實際情況是,任何你但凡聽說過小有名氣的App,基本都是互聯網公司自己招人做的 不太可能是找外包。你可以在網路搜索任何一家你聽說過的app名字或者互聯網公司名字+招聘2個字,都能看到他們長期在招聘大量的程序員工程師,同時公司長期備有幾十到幾百,甚至上千人的技術團隊。

即使真的找外包,可能是最早創業初期的第一期找的外包,但是他們後來出名的那個系統跟最初找外包做的,已經完全不是一回事了不是一個東西了,業務代碼已經完全不一樣 。

外包做的東西就是前期低成本試錯的一個東西,很可能一次都沒用過就直接報廢。滴滴打車之前最早就是找的外包開發的,但是基本沒正式用過就直接報廢了自己招人重新做。但是這家外包公司可能在N年後滴滴打車牛逼了後會跳出來跟客戶說:滴滴打車是我客戶案例,滴滴打車是我做的。利用的就是偷換概念和客戶不懂不會較真。滴滴打車當前找他們做並不是因為他們牛逼,而是滴滴打車可能也被他們坑了。

還有的是,有些外包公司在這個很出名的App公司團隊初創的時候,跟這個團隊的創始人吹過牛逼,也只是吹過一點牛逼而已,可能並沒有實際合作項目。然後這個外包公司N年後發現當年一起吹過牛逼的那小伙做成功了,這時候他跳出來說 XX是我客戶,XXApp是我們客戶案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 比如很大的互聯網公司,比如攜程或者大眾點評或者一號店,他們平時開發的時候也會有忙不過來的時候 ,偶爾會找些外包公司進行一部分的人員外包,要幾個技術員過來幫忙干幾個月臨時的雜活。一般都是打雜接觸點邊緣化的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根本接觸不到核心部分業務代碼。 但是這時候外包公司又會說,大眾點評是我們做的。都是偷換概念,顯得自己牛逼。

還有的就是一點關系也扯不上, 強行欺騙來增強客戶信任。揭穿了就算了。

其實你可以做個簡單的實驗,你在網路或者其他任何平台公司找app外包開發公司的時候,會遇到N家官網上有大眾點評,或者在家點點,攜程,美團之類的app是他的客戶案例的,或者是他們的業務人員親口跟你吹這樣的牛逼。

其實這些被合作的互聯網公司並不知道自己被合作了,以前有個梗是說吃了一次肯德基就是肯德基的戰略合作夥伴了,加了一次油就是中石化的戰略合作夥伴了。 而在app外包領域里真的這么乾的公司非常多,不說小的,甚至大量已經上市的外包公司也吹這樣的牛逼。偷換概念樂此不疲。

常見坑二:

外包公司給你的合同一定要仔細看,很多時候被騙的客戶自己公司是有法務的但是也一樣被騙。因為你的法務和律師根本看不懂那些看似專業的技術詞語。所以並不知道他是在扯淡還是合理的。由其是在驗收標准和開發要求的這幾大塊上。基本如果甲方公司沒有懂技術的,哪怕有專業的法務也太容易被騙。

一般體現在合同里對需求描述的不詳細或者壓根合同里就沒有提到需求,只說要做個某某app,多少錢什麼時候交付。 這樣的合同其實壓根沒有一點卵用,你們之間商量的做個某某app只有你們自己口頭討論了需求,但是如果沒非常詳細的落實在合同里,最後外包公司隨便給你個東西也能交付。甚至壓根就不是最早你們商量的,因為合同里並沒有證據能證明你們要做的到底是什麼。

同樣的還有開發方式(原生還是混編,H5還是加殼),驗收的標準是什麼這些如果不提,每一次都是提前被埋下的炸彈,遇到騙子你去法院都白瞎。根本就告不倒人家,就是合法的騙。

一般負責任的公司在合同里都會非常詳細的給到一個很長的需求文檔,根據項目的大小起碼有幾十頁,裡面有各自原型圖和需求說明。用到的技術,項目架構,開發方式等等都講的非常清楚。

這個文檔是合同非常重要的附件,裡面詳細的描述了你們這次項目具體是要做成什麼樣子。如果沒有這個,雙方簽完合同的時候其實都是蒙逼的。要做什麼根本沒個界定,到時候胡亂拿個東西交差也是不違反合同的。

這個看似常識的東西其實大部分外行都不知道,我每年都至少見到幾十起外包開發被騙是被坑在這個地方的。

甲方如果不重視這個,哪怕被人騙了告到哪去都沒用。 因為別人沒違反合同。你們的合同壓根就是一張廢紙。

暫時就更新這么多,app外包坑非常非常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甲方自己公司有個懂技術的能參與進來選擇開發商和逐步交接。以後有時間在慢慢更新,希望能幫到真正想創業的人。

-----------------------------------------------------------------------------------------------

最近很多朋友問我是否做開發,如果項目開發需求的可以直接私信我或者微信我交流。專精O2O電商和智能物聯網方向

答二:

從2013年創辦 互聯網開發公司已有三年多了,對於App的開發成本的估算是每天都會涉及的其中一項工作。由於App開發根據復雜度,功能點多少,平台要求等因素的不同,價格也會有很多的出入,所以暫且忽略這些因素,從人員投入來評估App開發的成本。

假設開發一個App,投入的工作量為200個人天的工作日(根據我們接觸到的大多數App項目,大多數App項目的工作量人天投入平均在150-250天左右),需要開發安卓端,iOS端,後台管理系統(簡稱CMS)這三個平台的話,在自己組建團隊的情況下,項目需要的人員配置有:產品經理一名,項目經理一名,UI設計師一名,後台開發工程師兩名,安卓開發工程師兩名,iOS開發工程師兩名,測試人員兩名。按照這個人員的配置,根據各個人員的市面平均工資進行核算,可以得到下面這個列表:

  • 產品經理 => 月薪:10K 投入時間:10天

  • 項目經理 => 月薪:12K 投入時間:10天

  • UI設計師 => 月薪:8K 投入時間:10天

  • 安卓開發工程師 => 月薪:10K 投入時間:50天

  • iOS開發工程師 => 月薪:10K 投入時間:50天

  • 後台開發工程師 => 月薪:9K 投入時間:50天

  • 測試人員工程師 => 月薪:7K 投入時間:20天

  • 註:以上的人員工資以廣州2016年初的薪資作為參考標准,且假設所有人員的工作經驗為兩年左右。不同城市,不同經驗等級的人,薪資會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北上廣深的工資會偏高一些,三年以上經驗的開發人員工資一般都超過10K。
  • 這樣算下來的話,一個200人天工作量的App項目,開發所需的人工基本工資支出為:10W左右,再加上員工社保,福利,設備,場地,人員管理等費用,應該差不多接近14W左右的成本,暫且不計人員的空檔期,招聘的成本,項目的風險等因素。這是對於一個已經具備成熟App開發團隊的公司所需要付出的價位,對於完全沒有App開發團隊和相關開發經驗的公司而言,這個成本估計至少需要翻一倍,開發周期要拉很長,基本才能達到前者類似的效果。

    就大部分的App項目而言,開發一個app標配的項目需要開發一套後台管理系統(CMS) + 安卓客戶端 + iOS客戶端,大多數項目的開發成本在12 - 25萬不等,具體需要根據App的功能復雜度,質量要求,開發哪些平台等因素來確定具體的價格。另外,個人兼職,團隊或工作室,或者專業的app開發公司,報價的成本會有比較大的差距,開發出來的質量也會有比較大的差距,一般報價的成本:個人 < 團隊 < 公司,而質量也是跟價格成正比:個人兼職 < 團隊 < 公司。

    那麼,App在報價時是以什麼作為具體的報價參考標準的呢?無論是個人,團隊,還是不同的公司,行業內的報價評估方法都是以工作量的多少來決定報價的成本的,即整個項目需要投入多少個人天開發,每個人天按多少錢收費,兩個參數相乘即可得到總的開發費用。舉個例子,開發一個O2O類的App項目,安卓端(50人天) + iOS端(50人天) + 後台管理系統(50人天),總的開發人天即150人,如果每人天按1200收費,整個項目的總開發成本即是18萬。

    不少行外人可以不理解,開發一個app怎麼需要這么高的成本?

    站在行內人了解到的情況,簡單地做一個剖析:

  • 開發一個App項目的人員配置比較復雜。開發網站只需要一個端的開發人員即可以了,而開發app需要三個端的開發人員,通常也相對同樣功能的網站開發成本的三倍工作量。App項目的人員基本配置有:產品經理,項目經理一名,UI設計師一名,後台開發工程師兩名,安卓開發工程師兩名,iOS開發工程師兩名,測試人員兩名。這里是對專業的App開發公司而言,一般個人或團隊可能一個人會身兼多職,所以開發出來的項目質量也不能得到保證;

  • App開發的人工成本相對網站要高一些。通常一個有一兩年安卓或iOS開發經驗的開發人員,人工成本就要達到1萬左右(由於當前的市場環境對開發人才的需求較高,使得技術開發的人工成本也較高)。通常一個app項目的基本人工成本就要達到6-10來萬,再加上員工福利,設備,場地,人員管理,營銷成本和商務溝通成本,基本上一個app項目的基本投入成本就要去到12-15萬左右。這個暫且不計人員的空檔期,招聘的成本,項目的風險等因素。這是對於一個已經具備成熟App開發團隊的公司所需要付出的價位,對於完全沒有App開發團隊和相關開發經驗的公司而言,這個成本估計至少需要翻一倍,開發周期要拉很長,基本才能達到前者類似的效果。

  • 綜上所述,開發一個app需要多少錢,需要綜合評估app的功能需求,質量要求,需要開發哪些平台端,以此評估出需要投入多少的人工設計和開發量,即可基本測算出app的開發成本。有句古話是「一分錢一分貨」,對於app定製開發的行業同樣適用。當然,建議在找app開發團隊的時候,貨比幾家,畢竟行業內還是存在一些接包團隊抬高報價的情況,同時也存在很多低價惡意競爭的情況,這也導致了很多項目開發出來的質量完全不可控,導致一些創業項目半路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