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搞個小型的蘑菇種植場需要多少錢
搞一個蘑菇種植場前期投入就要准備5萬元左右,不僅要搭建大棚,而且還要購買菌種和土地,所以基礎的費用要5萬元。
2. 竹蓀有什麼功效,在種植的時候有什麼技巧
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珍稀食用菌,素有「菌中皇後」、「真菌之花」、「植物雞」等美譽,與猴頭、香菇、銀耳合稱「四珍」。竹蓀營養豐富,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及養生功效,隨著市場需求量的增大,竹蓀的市場前景被普遍看好。那麼竹蓀的產地在哪裡?有什麼功效作用?種植前景及成本、利潤如何呢?
四、竹蓀的畝產成本及利潤
種植竹蓀的最大成本莫過於其種子,一畝左右的竹蓀的種子就需要4000元左右,人工費需要2000元左右,其它的材料費之類的合計1000元左右,投入在7000元左右。市場上流通的竹蓀種類很多,比較普通的售價在200元/斤左右,品質好的在300元/斤以上。一畝年產量約80-100斤左右干竹蓀,一畝的收益在200*80=16000元左右,去除7000左右的成本,可以獲利7000元左右。
以上就是對竹蓀種植的介紹,竹蓀種植見效快、效益高,培養料可用竹屑、木屑、農作物秸稈等,原料來源廣泛,屬循環低碳經濟,是一項當年種植當年獲益的短、平、快項目。近年來,由於種植竹蓀的產量、價格高,收益大,種植前景被普遍看好。
3. 竹蓀種植有補貼嗎
凡長裙竹蓀栽培規模達到2畝及以上,每畝按600元的標准給予補助,短裙竹蓀栽培規模達到1畝及以上,每畝按1200元標准進行補助,袋料香菇生產規模達到3000袋及以上,每袋按0.5元標准進行補助,農戶建設標准化烘乾設備,從而給予產業發展技改資金支持300元。
4. 我自己有10畝楊樹林,可以種蘑菇嗎10畝菌類種植成本得多少錢
您好,樹林下栽培食用菌是完全可以的。但要掌握下列技術:
1、樹林下可以栽培多種食用菌,如平菇、香菇、金針菇、雙孢蘑菇等,在其下面建設的大棚或者小拱棚內種植效果比較好。
2、如果您栽培平菇、草菇和雙孢蘑菇等生料栽培的品種,平菇可以直接裝袋後在樹林下發菌、出菇;草菇和雙孢蘑菇可以在地上和栽培床上鋪料,然後播種進行發菌管理和出菇管理。
3、如果您栽培香菇、金針菇、白靈菇、杏鮑菇和黑木耳等熟料栽培的品種,應該事先製作菌袋,經過高壓消毒或者常壓消毒,然後接上菌種,發菌後,搬運到樹林下面的大棚或者小拱棚內讓其出菇。如果是黑木耳,也可以林下露天栽培。
林下栽培只是一種場地,還要掌握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術。
至於生產成本,根據您的生產規模來確定,少則1-2萬元,多則數萬元,或者更多。
5. 種植一畝冬蓀,該投資多少錢
如果單單只是種植一畝的話,那麼最大的開支是在種子,種子的費用大概是在3000~4000元左右。接下來就是田地,田地如果是租別人的,最便宜的是500,比較貴一點的大概是在1200塊錢左右一畝。當然如果那些人工是自己做的話就可以忽略不計,如果是請別人幫忙,那麼按照現在的市場價,大概是150~200塊錢一天,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才能夠徹底完工,所以人工成本大概是在1500左右,對於其它的肥料成本以及相應的防蟲成本大概是在1000元左右,根據這種比較節約的演算法,那麼最高成本沒有超過8000元。
當然了,我所給出的一個投資價格只是提供參考,不同的地區,他們花費的價格會有所出入。因為像廣西比較偏遠的地區,它一畝土地承包價格是在250元左右,而對於比較發達的地區,一畝大概要到1200元左右,這里就有很大的一個出入的。另外對於人工費用,有的地區它的起步人工費用是在200元一天,在偏遠地區大概是100~150就可以請到人去幹活,如果是在農村地區大概80塊錢一天都有人願意去做。當然種子的價格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會根據市場的波動會有所出入,可以靈活進行計算,大概也就是這么一個幅度。
6. 一畝地用的了多少竹蓀種苗
品種不一樣,菌種用種量也不一樣.如果你是種織金紅托竹蓀.一般在4200瓶左右.(500ml鹽水瓶裝)
7. 竹蓀 畝產多少,一畝要多少菌種
你好!
以織金竹蓀的栽培用種量和竹蓀產量來說,這都是實際的統計數字。請勿轉載。菌種的價格基本是固定的,在2.3元——2.6元之間(如果有低於這個價的,就得謹防劣質竹蓀菌種了,因為正品的織金竹蓀菌種生產成本是很高的,可以在合同里約定提供的是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菌種)。一般定購的時間早一點會有一個相對優惠的價格。單畝用種量在4200—4500瓶之間。織金竹蓀的單畝的投資成本一般在16000—22000元之間(包括菌種成本、栽培原材料成本、後期人工成本)。一般單畝土地按最低產量(單瓶菌種產干品5錢),最低價格來算的話(200元/斤),毛收益最少都在42000元以上。按照中高產(單瓶菌種產干品8錢——1兩1)和中高價(260元/斤——280元/斤)來算的話,毛收益會在9萬元——11萬元左右
8. 我想種竹蓀 但我一 點都不懂 一畝地要多少投資啊 要多少時間才能採收
主要依品種栽培方式而定。以下只介紹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新手栽培所遇到的問題:
新手想栽培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所遇到的常見問題
版權說明: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或摘編
中國·竹蓀之鄉
簡介:我是菌種生產銷售商(免費培訓栽培管理技術),也是種植戶,也是干品竹蓀回收商
1、織金竹蓀的種植地域?
答:理論上只要創造一個適合竹蓀生長的環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但是做一個產業還要考慮產值、效益等等的諸多問題。所以目前織金竹蓀不建議在北方的一些地區種植,因為冬天的時間相對較長(就算一定要做,也只能做一些少量的試驗後再說)。目前織金竹蓀的一些主要種植地:貴州省周邊地區,以及廣西、湖南、湖北、四川、雲南、江浙等地。
2、織金竹蓀一般種植時間?
答:織金竹蓀一般建議在農歷一到三月種植。(因為經過十幾年的統計,此時種植是效益最好的)
3、栽培管理技術?
答:栽培管理技術完全免費培訓(全國都是統一的。只要種植菌種兩萬瓶以上的客戶,都派專業技術上門指導栽培管理技術。兩萬瓶以下的客戶,可以直接來基地免費學習栽培管理技術。)
4、栽培管理技術是不是很難?
答:說穿了就是一個技術成熟的農業項目。不是什麼高科技,沒那麼高深,一般我們的培訓期在一到兩天(主要是了解織金竹蓀這個品種對環境、土質、水質、溫濕度各方面的要求,掌握一些技術要點)。
5、織金竹蓀的生長周期?
答:從種下到採收一般是一百二十天左右。
6、織金竹蓀的市場前我價格?
答:對於市場前景: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因產量和品質的明顯優勢。市場前景相當的樂觀。經常性的會出現斷貨的現狀。這還是國內市場沒有啟動的情況下。我們的銷售主要還是出口。
7、織金竹蓀的栽培方式和栽培材料?可否用玉米桿種植,可否和玉米套種?
答:其實玉米地套種竹蓀不是很科學。這樣的種置模式很容易受到天時地利的影響。最好最成熟的種置方法還是搭簡易大棚的。前段時間央視放的那個節目的確是有人成功,但那也是種了二十幾年才大量成功了那麼一年。所以穩妥的方法還是按常規種置。
織金竹蓀一般都是簡易大棚種植,搭的棚只要能用兩年就行,因為織金竹蓀是種一年收兩年。
8、菌種的價格?投資與收益?
答:菌種的價格基本是穩定的,在2.3元——2.6元之間(如果有低於這個價的,就得謹防劣質竹蓀菌種了,因為正品的織金竹蓀菌種生產成本是很高的,可以在合同里約定提供的是織金清香型紅托竹蓀菌種)。一般定購的時間早一點會有一個相對優惠的價格。單畝用種量在4200瓶左右。織金竹蓀的單畝的投資成本一般在24000元左右(包括菌種成本、栽培原材料成本、大棚成本、後期人工成本)。一般單畝土地按最低產量(單瓶菌種產干品5錢,能產干品竹蓀210斤以上),最低價格來算的話(200元/斤),毛收益最少都在42000元以上。按照中高產(單瓶菌種產干品8錢——1兩1)和中高價(260元/斤——280元/斤)來算的話,毛收益會在9萬元——11萬元左右。
9、菌種定購時間和定金的交付?
答:菌種的定購時間在每年的一到十月之間定購第二年的菌種(農歷一到三月種的菌種)。定購的時間越早交的定金越少。
定金交付方式如下:
1、 每年一月一日——五月一日間定的菌種應交納定種總價款的40%作為定金;但菌種必須在當年九月一日前全部運走,逾期不運走或不協商解決的,將按違約處理,菌種將不再預留。
2、 每年五月一日——七月一日間定的菌種應交納定種總價款的50%作為定金;但菌種必須在當年九月二日前全部運走,逾期不運走或不協商解決的,將按違約處理,菌種將不再預留。
3、 每年七月二日——九月一日間定的菌種應交納定種總價款的60%作為定金;但菌種必須在當年十月十五日前全部運走,逾期不運走或不協商解決的,將按違約處理,菌種將不再預留。
4、 每年九月二日——十月十五日間定的菌種應交納總價款的70%作為定金;但菌種必須在十一月十五日前全部運走,逾期不運走或不協商解決的,將按違約處理,菌種將不再預留。
關於栽培管理技術,基地完全免費培訓,引種兩萬瓶以上,基地派技術人員上門指導栽培管理技術。
10、母種、二級種(原種)、栽培種(三級種),這三種菌種價格差異怎麼那麼大?有什麼區別?
答:母種(母種是用於生產二級菌種的)二級種是用於生產栽培種的,一般不能直接用於栽培。只有栽培種才是用於在土地里栽培出菇的。
9. 蓀衣種植技術難嗎'江西鷹潭這邊氣候適合種植嗎'成本高嗎
你說的是竹蓀嗎?其技術如下「
長裙竹蓀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脆嫩可口,味清香,營養豐富。葯用於降血壓、降血脂、減肥、防治糖尿病,並有抗癌和抗炎症的作用。市場前景非常好廣闊。以下為您介紹一下竹蓀免棚生料開放式栽培新技術。竹蓀,又名竹笙,是我國名貴山珍。90年代初期福建省古田縣首創野外陰棚畦床栽培竹蓀成功之後,實現了春季接種,當年夏季收成,生產周期縮短2/3,單產提高10倍。近年來在栽培技術上又有新的突破,採取「免棚生料開放式栽培法」不僅穩產高產、省工省料、降低成本,而且拓寬栽培領域,解決了「菇糧爭地」的矛盾。
一、原料處理栽培竹蓀的原料來源廣泛,各種竹、木、枝椏、碎屑,農作物秸籽,谷殼,山上葦蘆等野草,均可利用。生料栽培的原料不需蒸煮殺菌,只要把竹、木原料切碎,曬干,置於水池中浸泡,並加入0.3%-0.5%的石灰,浸泡時間24-48小時後,撈起瀝於含水量60%-70%,就可用於生產。採用蔗渣、棉籽殼、玉米芯、野草、黃豆稈、谷殼、花生稈、油萊稈等秸桿類栽培,可按上述比例的石灰水潑進料中,悶10一24小時後即可使用。
二、菌種選擇竹蓀菌種有棘托長裙竹蓀、紅托短裙竹蓀等。適於生料栽培的應選用棘托長裙竹蓀,其抗逆力強,菌絲分泌的胞外酶,可以分解吸收生料的養分。出菇快,接種後2個月可採收,每米2可產出竹蓀干品250-350克,高產的達500克,比紅托短裙竹蓀單產提高3倍。菌株以D-古優1號最理想。
三、免棚開放式栽培技術棘托長裙竹蓀,屬於高溫型,其子實體生產發育期為每年夏季6-9月間。此時正值各種農詐物如大豆、玉米、高粱、瓜類等莖葉茂盛期;夏季果園、林場的林果樹木郁蔽,遮陰條件良好;而且上述農作物及林果樹木每天呼出大量氧氣,對竹蓀子實體生長發育十分有利,這些天然的環境為免棚栽培竹蓀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有機結合形成生物鏈。下面介紹幾種開放式栽培管理技術。l、竹蓀畦旁套種農作物(1)栽培季節。一般分春、秋兩季。我國南北氣溫不同,具體掌握兩點:一是播種期氣溫不超過28℃,適於菌絲生長發育;二是播種後2-3個月菌蕾發育期,氣溫不低於10℃,使菌蕾健康發育成子實體。南方諸省竹蓀套種作物,通常為春播,\"驚蟄\"開始堆料播種,\"清明\"開始套種農作物;北方適當推遲。(2)場地整理。菇床先開好排水溝,床寬1米,長度視場地而定,一般以10一15米為好。床與床之間設人行通道,寬20一30厘米,床面\"龜背形\",距離畦溝25-35厘米,防止積水。(3)播種方法。竹蓀播種採取一層料、一層種,菌種點播與撒播均可。每米2培養料10公斤,菌種5瓶,做到一邊堆料,一邊播種。(4)覆土蓋物。堆料播種後,在畦床表面覆蓋一層3厘米厚的腐殖土,腐殖土的含水量以18%為宜。覆土後再用竹葉或蘆葦切成小段,鋪蓋表面,並在畦床上罩好薄膜,防止雨水淋浸。(5)套種作物。在竹蓀床旁邊套種黃豆、脾豆、高粱、玉米、辣椒和黃瓜等高稈或蔓藤作物。當竹蓀播種覆土後15一20天,就可在畦旁挖穴播種農作物種子,按間隔50-60厘米套種一棵。(6)田間管理。播種後,正常溫度培育25-33天,菌絲爬上料面,可把蓋膜揭開,用芒箕或茅草等扦插在畦床上遮陽,有利於小菇蕾形成。菌絲經過培養不斷增殖,吸收大量養分後形成菌索,並爬上料面,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很快轉為菇蕾,並破口抽柄形成子實體。出菇期培養基含水量以60%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於20%,要求空氣相對濕度85%為好。姑蕾生長期,必須早晚各噴水一次,保持相對濕度不低於90%。菇蕾膨大逐漸出現頂端凸起,繼之在短時間內破口,盡快抽柄撒裙。竹蓀栽培十分講究噴水,具體要求「四看」即一看蓋面物。竹葉或稈草變干時,就要噴水;二看覆土。覆土發白,要多噴、勤噴;三看菌蕾。菌蕾小,輕噴、霧噴;菌蕾大 多噴、重噴;四看天氣。晴天、乾燥天蒸發量大,多噴、陰雨天不噴。這樣才確保長好蕾,出好菇,朵形美。2、林果間套種竹蓀。利用蘋果、柑桔、葡萄、油柰、桃、梨等果園內的空間地,以及山場林地的樹木空間地,均可套 種竹蓀,提高土地利用率。具體技術:(1)園地整畦;選擇平地或緩地坡的果林,含有腐殖質的沙壤土,近水源的果園。在播種前7-10天清理場地雜物及野草,最 好要翻土曬白。果樹頭可噴波爾多液防病害蟲。一般果樹每間距3米x3米,其中間空地作為竹蓀畦床。可順果樹開溝作畦,人行道間距30厘米,畦寬60-80厘米,整地土塊不可太碎,以利通氣,果樹旁留40-50厘米作業道。(2)堆料播種;播種前把培養料預濕好,含水量60%左右。選擇晴天將畦面土層扒開3厘米,向畦兩側推,留作覆土用;然後培養料堆在畦床上,竹蓀菌種點播料上,再鋪料一層,最後覆土。如果樹枝葉不密,可在覆土上面鋪蓋一層稻草和茅草,避免陽光直射。播種後蓋好薄膜,防止雨淋。畦溝和場地四周,撒石灰或其它農葯殺蟲。(3)發菌管理:播種後15-20天,一般不需噴水,最好每天揭膜通風30分鍾左右,後期增加通風次數,培養料保持含水量60%-70%。春天雨水多,挖好排水溝,溝要比畦深30厘米。菌絲生長溫度適應23-26℃。(4)出菇管理;播種後25-40天菌絲長滿培養料,再經10-15天菌絲體形成菌索爬上覆土,在正常溫度20℃以上培育10-20天即可長出菇蕾,此時保持濕度80%-90%。再經過培育20一28天,菌蕾發育成熟,破蕾、抽 柄、撒裙時,即可採收。3、竹頭無料仿生栽培竹蓀選擇砍伐2年以上的毛竹,在竹頭旁邊上坡方 向,挖一個穴位,大小5一6厘米,深20-25厘米,穴位填腐竹葉厚5厘米。播一層竹蓀菌種後,填一層腐竹葉10厘米厚,再播種一層菌種,照此填播2-3層,最後用腐竹葉和挖出來的土壤覆蓋2-3厘米厚,輕輕踩實。若土壤乾燥,要澆水增濕,覆蓋雜草、枝葉遮陽擋風,保濕保溫。菌種下播時,注意下層少播,上層多播,使菌絲恢復後更好的走向死竹鞭。也可以採取在竹林里從高向低,每隔25-30厘米挖一條小溝,深7一10厘米,溝底墊上少許腐竹或竹鞭,撒上菌種,然後蓋土。每667米2毛竹有舊竹頭180-200個,挖蔸花工費錢,留作又難腐爛,就地利用栽培竹蓀,可以進行竹頭分解,兩全其美。一、栽培原材料准備1.栽培料種類:栽培竹蓀用原料主要有腐乾竹、廢竹塊、竹圓下處於腐解或半腐解狀態下的竹葉、萊圓土;木屑、蔗渣、麥皮;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玉米稈、麥稈、泊萊稈等農副秸稈與竹料混合使用。攆樹、青樹可作為段木栽培之用。2.栽培料處理:栽培前將原料在陽光下攤曬3-4天,劈成長ll一22cm(室外林間栽培可砍成lm以下的竹塊均可)寬1-2cm竹塊。然後用1-3%的石灰水浸泡5-6天,撈起用清水沖洗,稍涼干待用。竹葉和土壤翻曬3-4天後,用l-1.5%的福爾馬林、0.3-0.5%的敵敵畏混合液消毒。每立方米的竹葉或土壤用混合消毒液27-30升,邊噴葯邊攪拌。使葯料充分混合均勻,蓋上薄膜,土壤4-5天,竹葉1-3天後揭膜,攤張,讓葯物揮發l一2天,使可使用。林間栽培的覆蓋土壤可不作消毒處理。二、菇房及栽培容器的消毒處理菇房可採用一般蘑菇栽培用菇房。床架可以鐵架、塑料架或竹木床架。還可採用塑料箱、木箱、花缽等進行箱栽和缽栽。栽培前,將菇房徹底清掃干凈,用0.5%敵百蟲液加O.1%多菌靈或0.5%漂白粉液噴灑室。內處,床架用5%石灰水或5%漂白粉搽擦。再用福爾馬林熏蒸閉窗門一晝夜,然後打張菇房一周後即可使用。栽培箱、缽用清水洗凈後,再用0.5他高錳酸鉀溶液擦拭其內外表面,備用。三、栽培方法1.壓塊栽培:是將培養好的竹蓀栽培種從瓶或袋中挖出,壓製成菌塊,進行覆土栽培的方法。特點是出菇早而集中,從而栽培用期也短,但用種量較大。(1)挖瓶壓塊:在成都地區挖瓶壓塊時間可在上半年的4-5月份。將剛長滿的竹蓀栽培種:從瓶(袋)中挖出,用木框(規格40×40×12cm,即與香菇壓塊用木框相同。使用前用5%石灰水或5‰的高錳酸鉀溶液擦洗過。)做成四周較中部稍薄點的栽培塊,每塊用種約12瓶。注意不要壓得太緊,以免過於損傷菌絲體。(2)菌絲體癒合:壓塊成型後,去掉木框,先蓋l張消毒干報紙,將菌塊放在經消毒後的薄膜上,並包裹好,茵塊之間相距4-5cm,置於床架上,保濕培養約15-20天,菌絲體重新癒合。(3)覆土:待菌絲癒合後,在菌塊上面蓋l一2cm厚葉的竹葉,繼續培養5一10天,菌絲布滿葉層80%以上時,及時覆蓋泥土2-4cm厚。(4)管理:主要通過調節基物、覆土層含水量、菇房內的溫度、空氣溫度、通風和光照條件等來滿足竹蓀生長發育所需的最適條件,達到高產穩產。一般地,在覆土後空氣相對溫度80%,氣溫16-20℃,光照3-105Lux條件下,約1-2個月(最早的24天左右),後張始現蕾。①水分管理:覆土層土壤含水量控制在20一30%。若土壤含水量過大,則菌絲會因徒長大量地爬於土層表面,面在土層中分化形成原基,菌蕾數目少,達不到產高的目的。菇房內空氣相對略濕度保持在80%左右。茵蕾生長階段空氣相對溫度提高到85-90%否則,空氣量度太低,土層水分易散失;溫度太高則易引起雜菌繁殖,尤其是粘菌。澆水時噴頭應向上,以避免沖傷上蕾。②溫度控制:遇高溫時,通過張起門窗而降低溫度,以免熱列菇蕾;低溫時,要緊閉門窗,有條件的可裝上加溫裝置,提高菇房溫度,以防凍死菇蕾。③通風換氣:每天張起門窗2-3次,每次通風換氣10-20分鍾,以便新鮮空氣進入菇房,供蓀蘇生長發育需要。④雜菌和蟲鼠害的防治:這項工作應以預防為主。若已發現菇床上有粘菌(草生發網菌Ste-monitis her-batica)和鬼傘類(Coprinaceae)雜菌出現,則應及時地除去,並在其發生外周圍撒上一層干石灰粉,控制其蔓延。若發現有菇蠅、蠟類、魅腦以及線蟲為害時,則應噴敵敵畏葯液加以消除,但要注意不要傷害菇蕾。菇房要安裝紗窗、紗門,以防老鼠進入菇房,危害竹蓀。2.直播床栽:指將經處理後的竹料等直拉鋪於菇床上,進行播種、覆土的栽培方法。具有出菇面積大、能充分利用菇架大面積栽培,菇房利用率較缽栽有效,但較壓塊栽培周期長些等特點。(1)下料與播種:床架上先鋪一張大的消毒塑料薄膜,在薄膜底部張上幾個小孔,以利多餘水分流出。再在其上下料、播種,填鋪一層料播一層種,共播三層菌種。盡量使菌種塊夾在竹塊之間,種料緊密相貼,最上層蓋上一薄層竹葉。每平方米以於重計用料20公斤,用種3-4瓶。播種完畢後,澆水,再蓋上塑料薄膜,保濕培養。(2)覆蓋:待菌種塊復活生長,茵絲基本長滿料面時,及時覆蓋土壤,覆土層厚度2-4cm。(3)管理:與壓塊栽培法的管理方法相同。3.直播箱(缽)栽:利用塑料周圍轉箱、木箱、花缽等容器,直接下料播種進行栽培的方法。箱栽時,箱底先鋪塑料膜,並留出水小孔,再在底層鋪2-3cm厚的小卵石,卵石上鋪2cm厚的菜園土,土層上鋪菌種,填料播種方法與直接床栽法相同。若規格為15×31×14立方厘米的箱子,可鋪料以乾重計4公斤確,用種2瓶/箱。缽栽時可不用薄膜。栽培管理的水分控制及溫度調節等措施與壓塊栽培法相同。4.林間代料栽培:在樹林或竹林下,利用竹木加工後的廢竹、木屑,農副產物(如甘庶渣、作物秸稈,等進行竹蓀栽培。這種方法具有應用范圍廣、投資省、用工少、管理方便、成本低、效益好等優點。是在廣大農村的竹區、林區栽培竹蓀行之有效的方法。(1)場地選擇:向陽背風、排水良好、土壤濕潤、無白蟻活動的竹林、竹木混交林、闊葉樹林、針闊葉樹混交林、果園等可作為栽培竹蓀的場所。選好場地後,清除地上雜草、保持環境衛生,並撒上干石灰粉作消毒處理。為防止外界人畜干擾,在播種後最好在栽培場所周圍人為地作上圍牆。(2)播種時間:一般地說,一年四季均可播種,但以春秋兩季播種效果最好。(3)林間栽培方法:一般採用床栽。床寬80-100cm,長度不限,根據我們的實踐.最好是每0.5平方米一箱,廂間間隔30-50cm,以增加邊際效應和為菌絲蔓延增加出竹芬的范圍。用栽培種2-6瓶/平方米。播種採用層播法:即先鋪處理過的竹葉、木屑或樹枝葉等,再鋪一層料,隨後撒主層菌種(若為竹專塊料,則宜將菌種夾在竹心),然後又再鋪一層料,再量一層菌料,如此播3-4層,一般鋪料厚15-20cm,播後蓋竹葉、木屑等,最後蓋土,土層厚4-5cm ,並用清水澆透。根據地勢高低情況,可採用相適應的地表栽培和坑栽兩種形彎。①地表栽培:在地勢較低、潮濕的場地採用此法。即先在消毒場地上劃好廂線,並插竹塊標出界限、然後在廂界內鋪料、播種、播後用土把廂圍封起來。②坑栽:當場地蔽蔭度不夠或地勢較高,土壤較乾燥時,宜採用此形彎。先在劃好的廂內挖坑,坑深10-15cm,挖好後坑內及周圍撤石灰粉消毒,然後採用層播法播種。(4)竹林栽培方法:在各種竹林里,按每畝180-200個窩計算打窩,在空地上最好在腐竹頭邊,挖15-20cm深,長×寬為50×35cm大小的坑,每坑投料計1-1.5公斤,每畝投乾料200-300公斤,挖好後就地取一些腐竹葉墊底,然後鋪料撒種,如此播2-3層,再蓋竹葉,稍踩緊,最上面用挖坑出來的土覆蓋;若晴天土壤乾燥時,應澆透水(雨後栽培不用澆水)。一般雨後播種菌絲復活較好,在竹林里栽培時,將菌種夾在蔫泡竹內,則菌絲生長效果好。另外,在竹葉上撒些木屑效果也較好。在竹林內同樣可採用床栽法。由於林間,無論是竹林或樹林,特別是老年林,其地下的根交錯盤踞,因砍伐或自然死亡等多種原因,使地下埋藏了不少腐根,這些腐根是竹蘇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在林間播種,菌絲不僅在投料的地方生長,而且同時也蔓延到其他有養料的地方。因此,野外林間空地培竹蓀是最經濟、最合法的栽培方法。(5)管理:野外林間栽培竹蓀,只要場地選擇恰當,一般不需要搭棚可遮蔭。土壤濕潤也不必澆水。春秋季節若越遇乾旱、則需在菇床及竹頭、坑邊附近適當澆水補充水分。越冬後的菌絲待氣溫回升後,張始向四州蔓延伸展,形成菌索,約在3-4月份,菌索先端形成小菌蕾,在菌蕾形成時,需經常澆水。此階段若嚴重缺水,菌蕾則會因分化不成而死亡,即使形成菌蕾,但也張不了裙;若澆水過多,則菌絲徒長,幼菌蕾到成熟時便全破口,給病菌的侵入以可趁之機,從而是導致菌蕾死亡。一般在雨水較多的6-8月份,是竹蘇大量出現撤裙的時候,要注意及時採收。中國有機農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