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銷售毛利率10成本怎麼算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銷售毛利率10成本怎麼算

發布時間: 2022-09-25 20:55:12

A. 銷售額的毛利率怎麼算,公式是怎樣的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
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1)銷售毛利率10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毛利率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
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
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
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
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
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
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周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里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生命周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B. 銷售毛利率是怎麼計算的

30%的利潤屬於銷售毛利,是商品實現的不含稅收入剔除其不含稅成本的差額,計算如下:

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銷售毛利點數,也即銷售毛利率,一般是用銷售毛利除以銷售收入的百分比來計算,其中,銷售毛利即銷售收入減去直接成本。

比如進價是100元, 近利潤30%來算:利潤是100*30%=30元,則售價是100 30=130元, 根據公式:利潤=(售價-進價)/進價。

對於商貿企業來講,就是銷售收入減去對應商品的直接采購成本。對於製造企業來講,就是銷售收入減去對應商品的生產成本

銷售退貨及其毛利理解

銷售退貨是指企業銷售出的商品,由於質量、到貨時間、品種等不符合要求的原因而發生的退貨。

處理方式:

1、本年度銷售的商品,在年度終了前(12月31日)退回,沖減退回月份的主營業務收入以及相關的成本、稅金。

2、以前年度銷售的商品

3、本年度或以前年度銷售的商品,在年度財務報告批准報出前(如股份有限公司的年度財務報告在年度終了後四個月報出)退回,沖減報告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以及相關的成本、稅金。

例如,某企業2000年12月5日銷售的商品,其銷售收入5000元,銷售成本2300元,該批商品由於質量登原因而於2001年2月1日退回,此時,2000年度財務報告尚未報出,該企業在編制2000年年度財務報告是應將該批銷售退回沖減2000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等。

C. 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是什麼

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毛利率=銷售毛利÷不含稅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拓展資料:毛利率的決定因素
1、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2、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3、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4、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D. 知道成本毛利率怎麼計算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營業成本)/銷售收入*100% 成本毛利率=(銷售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成本*100%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分類方式
按商品大類分: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
按行業分: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
按區域劃分: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
計算公式
1.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毛利的計算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
毛利總額=∑[銷售數量×單位毛利]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價)]
=∑[分類銷售收入×對應毛利率]
=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E. 毛利率怎麼計算成本

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產品銷售收入-產品成本)/產品銷售收入,其中收入為除稅價,你可以根據這個公式算一下!舉個例子吧,比如購進一件商品,進價為13萬元(不含稅),然後以20萬元(不含稅)
賣出,則毛利率=(20-13)/20*100%=35%。不過呢,一般進價,售價都是含稅的,比如含增值稅,這就需要轉換成不含稅的。如,購進了一批商品,共計117萬元,其中包含17%的進項稅,然後以234萬元賣出,也是包含了17%的銷項稅,則毛利率=[234/(1+17%)-117/(1+17%)]/[234/(1+17%)]=50%
。其實您上面舉得例子不太明確,我感覺不應該是凈利潤8萬元,頂多算是利潤總額8萬元,因為凈利潤是要扣除所得稅費用的。望我們可以相互交流,共同進步,嘿嘿、、、、、、

F. 只知道成本率怎麼求銷售毛利率和成本毛利率

根據公式成本率=成本/收入×100%,毛利率=毛利/收入×100%,可以得出:

銷售毛利率=1-成本率,
成本毛利率=毛利/成本×100%。

拓展資料:

銷售成本率(ratio of sales to cost),與毛利率相對應,銷售成本率是用以反映企業每單位銷售收入所需的成本支出。

銷售成本率=銷售成本/銷售收入凈額×100%

銷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銷售凈值的百分比,通常稱為毛利率。其中毛利是銷售凈收入與產品成本的差。 銷售毛利率計算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凈收入-產品成本)/銷售凈收入×100%

通常,分析者主要應考察企業主營業務的銷售毛利率。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主營業務銷售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財務報表集中反映了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全貌。銷售毛利率指標主要根據企業的利潤表項目計算得出,投資者、審計人員或公司經理等報表使用者可從中分析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企業信息。

銷售毛利率的比較分析通常可從因素分析、結構比較分析和同業比較分析等多方面進行。

(一)因素分析即對同一企業不同時期之間或不同企業同一時期之間的銷售毛利率差異原因所進行的分析。企業的銷售毛利率與主營業務收入成正比關系,與銷售成本成反比,可以從這兩個影響因素入手,分析毛利率發生變化的原因。

(二)結構比較分析是從銷售毛利率的構成要素及其結構比重的變動情況進行的分析,旨在更進一步分析毛利率增減變動的具體原因。

(三)同業比較分析將某企業的毛利率指標與同行業的其他企業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獲利能力的相對強弱程度,從而更好地評價企業獲利能力的狀況。

G. 已知售價和毛利率怎麼算成本

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里的售價就是銷售收入,有毛利率計算成本公式如下:
毛利率=毛利/售價=(售價-成本)/售價*100%
售價*毛利率=售價-成本
成本=售價(1-毛利率)
如果商品售價為16元毛利率在30%,這件商品的成本是:
商品成本=16(1-30%)=11.2元


拓展資料:
商品成本包括商品進價和商品流通費。商品進價成本是指企業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
商品流通費是指企業在從事商品購進、調撥、儲存、銷售活動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
此外還要考慮商品在貯存和流通中的一點損耗。所以商品成本並不就是商品購進的簡單成本。
毛利率(grossprofit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參考資料:
毛利率_網路
成本_網路

H. 怎樣計算毛利和成本

毛利率計算公式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毛利率是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毛利率計算公式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毛利率是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毛利,即毛利潤,是指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的直接成本後的利潤部分,其中的直接成本不包括企業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以及稅收等。毛利潤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毛利潤的計算公式為:毛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

I. 毛利率的百分之十怎麼算

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

J. 只知道銷售毛利率求成本毛利率 怎麼算啊

銷售毛利率=(單價-單位成本)/單價
成本毛利率=(單價-單位成本)/單位成本
假設 銷售毛利率 =A; 成本毛利率=B
(1)式:(單價-單位成本)/單價=A
1-單位成本/單價=A
1-A=單位成本/單價
(2)式:單價/單位成本=1/(1-A)
-----------
另外,根據(1)式變形,得出:
(單價-單位成本)=A*單價
(單價-單位成本)/單位成本 =A*單價/單位成本
B=A*單價/單位成本
B=A*1/(1-A)
B=A/(1-A)
成本毛利率=銷售毛利率/(1-銷售毛利率)
銷售毛利率=成本毛利率/(1+成本毛利率)
一: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成本×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成本×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二:企業老闆都是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老是做虧本的生意,毛利是企業經營獲利的基礎,企業要經營盈利,首先要獲得足夠的毛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毛利額大,毛利率高,則意味著利潤總額也會增加。
三:而利潤總額是徵收企業所得稅的稅基,企業交納企業所得稅和股東紅利稅的多少,都與企業的利潤正向相關,根據增值稅理論稅負的相關原理,決定增值稅的交多交少與企業的毛利率正向相關。
四:企業為了逃避繳納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通常會在企業外帳做假,可能通過虛增成本,或虛降售價的方式去降低企業帳面體現的毛利總額和毛利率,進而降低增值稅或企業所得稅的計稅稅基,以達到其偷逃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或股東紅利稅的目的,對於出口企業,通過價格轉移方式降低毛利率,還可以獲取多退稅款的好處。
五:在進行審計稅審稽查作業時,如發現一個企業的毛利率太低,或者與同行業同類產品相比低得太離譜,而其毛利總額剛好或不足維持其期間費用,帳面長期體現微利或虧損時,則其成本和收入的真實性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毛利率太低通常是虛增成本和收入隱匿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