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公式
成本核算計算公式: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
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轉移凈收入 計算公式為:轉移凈收入=轉移性收入-轉移性支出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經營凈收入=經營收入-經營費用-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出租房屋凈收入、出租其他資產凈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凈租金等。財產凈收入不包括轉讓資產所有權的溢價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率= (報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0%。
(1)報告期和基期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的作用:
1、發現客戶利潤貢獻度。成本分析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發現不同客戶對小微企業的利潤貢獻度(包括利潤率和利潤額),由於產品的利潤率和客戶的加權平均利潤率是不同的,所以,小微企業要不斷篩選、開發有價值的產品和客戶,並為此類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得到最大的利潤收益。
2、建立業務考核的參考。市場競爭的激勵程度迫使小微企業必須制定多項指標對業務員的業績進行考核,業務質量指標理應成為其中之一。所謂業務質量也就是產品的計劃毛利(成交價與產品的計劃成本價的差異)。但不能簡單地把產品的實際成本失控歸咎於業務員。
有了透明、公正、可操作性強的業務標准,業務員的業務取向就可得到正確的引導,從而可以使小微企業降低業務風險。
3、企業通過實行各種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利潤率,降低企業業務風險,促使企業各部門更加重視成本控制,調動企業中層管理人員及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促進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成本核算是加強小微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對企業的利潤政策、周轉政策和結構政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收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成本核算
❷ 什麼是報告期和基期
基期是一個基礎期、起始期的概念,屬於這期的有「入選樣本股票」稱為基期股票;規定的基日;規定的基日指數值(基期指數)。基期股票的市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固定不變的。
如以1995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數字與1990年的數字對比以計算「八五」期間的發展速度時,1995年即為報告期,1990年即為基期。基是指統計基數,期是指統計時限。
報告期加權綜合指數又稱帕氏指數,是1874年德國學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是在計算一組項目的綜合指數時,把作為權數的變數固定在報告期。
(2)報告期和基期成本怎麼算擴展閱讀
帕氏指數因以報告期變數值為權數,不能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因而不同時期的指數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數可以同時反映出價格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具有比較明確的經濟意義。在實際應用中,常採用帕氏公式計算價格、成本等質量指數。
帕氏數量指數由於包含了價格的變動,意味著是按調整後的價格來測定物量的綜合變動,這本身就不符合計算物量指數的目的,因此帕氏數量指數在實際應用的較少。
❸ 總平均成本計算公式
∑x1f1/∑f1/∑x0f0/∑f0
所謂統計學上的總平均成本指數
就是指報告期總成本/報告期總產量然後再除於基期總成本/基期總產量×100%
❹ 現期量和基期量公式是什麼
現期量和基期量公式是:
一、基期量
1、基期量=現期量-增長量。
2、基期量=增長量÷增長率。
3、基期量=現期量/(1+增長率)。
二、現期量
1、現期量=基期量*(1+增長率)基期量=現期量/(1+R)。
2、現期量=基期量(1+年均增長率)*相差周期數。
增長量相關變形公式:
增長量=基期量×增長率。
增長量=現期量×增長率/(1+增長率)。
增長量又稱增減量是在一定時期內所增減的絕對量,即報告期水平與基期水平之差。它說明某種社會經濟現象報告期水平比基期水平增加(或減少)了多少。計算結果為正值,表示增加量;計算結果為負值,表示減少量。由於比較的基期不同,增長量分為累計增長量和逐期增長量兩種。
❺ 統計學計算題求解~~~題目:分別計算報告期和基期該公司生產這種產品的總平均成本
基期:甲企業成本:600*1200=720000(元);乙企業成本:700*1800=1260000(元);總平均成本:(720000+1260000)/(1200+1800)=660(元)。
報告期:甲:600*2400=1440000(元);乙:700*1600=1120000(元);總平均成本:(1440000+1120000)/(2400+1600)=640(元)
總平均成本降低的原因:甲企業單位成本比乙企業低,報告期相對於基期而言,甲企業相對於乙企業產量上升(甲企業產量上升,乙企業產量下降)
❻ 總成本指數的計算公式
(報告期的單價x報告期的銷量)/(基期的單價x基期的銷量)
❼ 已知某企業基期產品總成本為400萬元,報告期產品總成本為420萬元,報告期假定的產品總成本 為380萬元
已知某企業基期產品總成本為400萬元,報告期產品總成本為420萬元,報告期假定的產品總成本 為380萬元,經計算得(A、B):
A、產品總成本指數為105%
B、單位產品成本指數為110.53%
C、單位產品成本指數為105.26%
D、產品生產量指數為95%
假定報告期產品總成本為380萬元,說明報告期產品產量降低,占基期產品產量的380/400=95%
故:產品總成本指數=420/400*100%=105%;
單位產品成本指數=420/380*100%=110.53%
所以選擇A、B
❽ 統計學基期報告期例題
設產量為Q,單位成本為P,則基期產量為Q0,報告期為Q1,基期成本為P0,報告期為P1,而總成本基期為P0Q0,報告期為P1Q1,其中E表示連加符號!
產量指數甲Q1/Q0=81.8/75=1.08 產量指數乙=54/58=0.931
1:產量總指數:
EP0Q1/EP0Q0=(EQ1/Q0*P0Q0)/EP0Q0
=(1.08*150+0.931*80)/(150+80)
=1.028
推導原理:因為在計算產量總指數時,是以數量標志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選為基期,所以有了EP0Q1/EP0Q0公式.而產量指數為Q1/Q0,其中Q1/Q0*P0Q0=P0Q1,所以有了後面的推導公式,然後計算結果.
2:單位成本總指數:
EP1Q1/EP0Q1=EP1Q1/(EQ1/Q0*P0Q0)
=(180+70)/(1.08*150+0.931*80)
=250/236.48
=1.057
推導原理:因為在計算單位成本總指數時,以價格單位為度量因素,因此,其同度量因素因選為報告期,所以有了EP1Q1/EP0Q1公式.後期推導公式同上.計算結果
雖然看起來比較復雜,但是你把符號規范了以後寫在紙上很容易理解的,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