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1噸脫水蒜片如何計算成本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1噸脫水蒜片如何計算成本

發布時間: 2022-09-22 02:57:17

1. 請問保鮮大蒜在市場上是怎麼流通的

從蔬菜產銷形勢看大蒜產業發展趨向
由上述蔬菜產銷形勢的發展可以預見今後大蒜產業發展將突出: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全程質量監控,著力提升產品競爭能力,加速產品向工業食品生產方向延伸,逐步使大蒜產業向"質量效益型"模式過渡。
1.穩定栽培面積,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縮減不適於種植及無優勢產地種植面積據資料,全球大蒜栽培面積80萬公頃,總產量762萬噸,單產9.5噸/公頃(633kg/667m.2),最高可達46.6噸/公頃(2704kg/667m.2)。我國大蒜種植面積30多萬公頃,約占亞洲1/2,佔世界總面積1/3,產量300多萬噸,單位面積產量為9~15噸/公頃(600~1000kg/667m.2)。
山東金鄉縣脫毒蒜單產曾達到3000多kg/667m.2,提高單產還有很大潛力。
2.全面提高產品質量,實施無公害化生產全程質量監控採用優質、脫毒、抗病、抗蟲、耐貯、適銷品種。應用現代農業新技術進行無公害化測土施肥、按無公害生產技術標准實施規范化管理,按產品標准對產品實施檢測和認證。
3.提升產品競爭能力著力發展以外貿企業和加工廠為龍頭帶動基地、實施產業化經營的規模化生產,逐漸擴大田間作業機械化范圍,不斷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商品合格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競爭能力。
4.建立出口大蒜技術保障體系,進一步擴大大蒜外貿規模,加速產品向工業食品方向延伸在我國加入WTO後,面對各成員國對我國出口農產品可能設置的"技術壁壘"和"綠色壁壘",必須研究並採取相應的技術保障措施,以備應對可能發生的事件。
由於工業食品在品種、質量、營養、衛生、安全、方便和保持穩定供應等方面,更適應於人們對食品越來越高的要求以及現代快節奏生活的需要,因此隨著現代化的進展,工業食品將在人民生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地位。據資料,世界發達國家工業食品在食品消費中所佔比重逐步增大,有的高達80%左右,而我國目前僅佔25%。工業食品的范圍已不僅僅是指一般意義上的加工,而已泛指對原料、產品貯存,半成品和成品加工以及營養成分的分離、提取、重組等。目前我國已開發的速凍蒜米、腌制蒜米、脫水蒜片、蒜粉、大蒜飲料以及正在研製和開發的大蒜油、大蒜素等,不但可消化大量的產品,而且可大幅度提高產值(如蒜油耗料比為1:300~400,每公斤售價30~50美元)。工業食品的開發當然對外貿出口具有重要意義,但隨著我國現代化的進展和人民生活的進一步提高,大蒜工業食品國內市場的開發是否也應予以一定的關注?!
二、蔬菜出口現狀、存在的問題與大蒜出口的發展
據資料,2000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值為156億美元,園藝及加工品出口創匯39億美元,占出口值的25%。其中蔬菜為20.3億美元,占園藝產品的52.1%。加入WTO後如何進一步穩定和持續擴大出口,將是提高蔬菜經濟效益、緩釋蔬菜總量過剩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 蔬菜出口現狀
1. 出口總量與金額
近年我國蔬菜出口總量持續增長,但由於單價下降,出口金額卻增長緩慢,甚至出現負增長,直至2000年後才開始有較大幅度回升,出現這種情況除受國際市場價格影響外,還與產品質量不高以及廠商無序惡性競爭有關,值得進一步總結和引起警惕!
我國大蒜出口,在20世紀90年代已居蔬菜出口前茅達到32萬噸,出口金額達1.1億美元,但1995年跌到低谷,徘徊回轉,直至1999年後才開始大幅回升,至2000年才恢復至1993年水平,其中五年的低谷和徘徊盡管與東南亞金融危機以及與韓國等發生大蒜貿易戰等原因有關,但質量差距、精細加工產品出口薄弱等自身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
2.出口的主要目的國家及出口省(區)份
我國蔬菜出口到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出口量主要集中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資料,2000年出口量最大的前10位的國家為:日本(114.1萬噸)、香港(42.9萬噸)、韓國(15.7萬噸)、荷蘭(11.3萬噸)、美國(11.0萬噸)、德國(10.7萬噸)、新加坡(10.6萬噸)、俄羅斯(10.4萬噸)、印尼(9.9萬噸)、馬來西亞(9.2萬噸)。由上可見,我國蔬菜出口目的國以及出口量都比較集中,尤其是近年對日本、韓國出口急劇增加,這種過分單一的局面將帶來一定風險,值得今後注意和重視。
據1999年海關總署資料,我國大蒜出口到世界78個國家,其中數量在0.5萬噸以上的依次為印尼(3.76萬噸)、荷蘭(3.39萬噸)、阿聯酋(3.08萬噸)、日本(2.49萬噸)、新加坡(2.15萬噸)、巴西(2.07萬噸)、哥倫比亞(1.16萬噸)、馬來西亞(1.09萬噸)、緬甸(0.98萬噸)、印度(0.89萬噸)、韓國(0.71萬噸)、香港(0.64萬噸)、越南(0.59萬噸)、沙烏地阿拉伯(0.56萬噸)共14個國家,主要集中在亞洲,今後應在穩定發展對亞洲出口的同時積極開拓拉美市場和歐美市場。
從提供出口蔬菜的地區來看,據1999年海關總署資料,我國蔬菜出口額超過1億美元的有山東、福建、浙江、廣東和四川五個省份。而大蒜的出口主要集中在山東、江蘇等少數幾個省(區)份,出口產區較為集中將有利於提升大蒜產業發展的檔次。
3. 出口產品結構和種類
我國出口蔬菜產品類型主要包括:保鮮蔬菜、腌漬菜(包括鹽漬菜、糖漬菜、醋漬菜)、干製品(包括人工脫水和自然干製品)、罐頭製品、冷凍保鮮蔬菜(速凍菜)以及湯菜類等六大類。其中保鮮菜出口近年有迅猛增長之勢,比重已上升到占出口總量的60%左右。腌漬菜主要出口亞洲國家,出口量穩中有升,僅向日本每年就達20萬噸左右。干製品出口量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每年以30%遞增速度增長,已佔世界出口總量約三分之二(估計世界脫水菜年貿易量超過10萬噸),出口品種達20多種,有脫水洋蔥、大蒜、胡蘿卜、姜、青刀豆、花椰菜、葫蘆條等,主要出口西歐、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如寧波糧油進出口公司每年向美國出口脫水蒜片4000多噸,小蔥、蘑菇片1000多噸。罐頭產品主要有蘆筍、番茄、蘑菇、荸薺、青刀豆等。冷凍保鮮蔬菜(速凍菜)出口種類較多,如速凍菠菜、姜塊、豌豆、蘆筍、菜豆等。近年出口量在30萬噸左右,出口額約3億美元。湯菜類出口目前數量很小,主要出口西歐、日本和香港地區。有資料表明,每年世界市場需湯菜近百萬噸,香港年銷量即達5000噸,60%從美國進口,由此可見,湯菜類以及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應當有較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出口的蔬菜種類看,據2000年海關出口統計,蔬菜分商品金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種類,依次為洋蘑菇罐頭(14433萬美元)、鮮或冷藏蒜頭(12058萬美元)、水煮竹筍罐頭(9743萬美元)、蘆筍罐頭(7435萬美元)、番茄罐頭(6787萬美元)、干蘑菇(6224萬美元)、干塊菌(5399萬美元)、鮮或冷藏松茸(4174萬美元)、鮮或冷藏洋蔥及青蔥(4118萬美元)、鹽水蘑菇(3861萬美元)、冷凍菠菜(3208萬美元)、紫萁(薇菜乾)(3189萬美元)、清水馬蹄罐頭(2365萬美元)、黑木耳(1863萬美元)、蕨菜乾(1509萬美元)、鮮或冷藏蒜薹及蒜苗(青蒜)(1365萬美元)、鮮或冷藏胡蘿卜及蘿卜(1228萬美元)、暫時保藏的小黃瓜(1110萬美元)。由上可見,大蒜為僅次於洋蘑菇罐頭而居第二位的出口蔬菜產品,蒜薹與蒜苗排序第17位。�
(二) 蔬菜出口存在的主要問題
上述我國蔬菜出口現狀中已提到:近年出口量雖增長,但價格呈下降趨勢,保鮮蔬菜下降幅度最大,越是深加工產品下降速度越慢;由於出口市場過分集中,將導致市場結構脆弱,致使抵禦可能產生的風險的能力下降以及初級產品、粗加工產品出口較多,高附加值深加工產品出口極少等問題,除此以外,還存在:
1. 蔬菜商品質量不符合出口要求
就總體而言,我國目前出口蔬菜質量亟待提高,據調查,蔬菜出口大省山東等地出口蔬菜基地產品質量符合出口標準的田間合格率,洋蔥、菠菜、牛蒡不到70%,胡蘿卜不到60%,大蒜僅為50%左右。低下的商品合格率,嚴重製約了出口蔬菜效益的提高,也直接影響了菜農種植出口蔬菜的積極性。
(1) 基地問題:不能妥善處理好基地問題,就難於有高質量的穩定貨源,貨源也難於達到較高的產品商品合格率。目前我國出口蔬菜基地大致上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臨時性貨源型出口蔬菜基地",僅僅為出口中介商等臨時收購供貨基地,既無合同,也無固定聯系;第二類是與出口中介商、出口加工廠或出口龍頭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的"訂單型出口蔬菜基地",這類基地由於雙方簽訂合同,基地和生產相對比較穩定,但只收購合格的產品,廠商企業,一般不承擔其它義務;第三類是出口蔬菜的公司自己建立的"產業型出口蔬菜基地",此類基地並非都在企業本身所擁有土地上建立自己的農場或園區,而是以比較穩定的形式與農戶簽定合同,企業擁有自己的農業技術部門和技術力量,對農戶從適銷品種的提供、種植管理規范、產品產後處理等進行全方位指導和服務。此類基地穩定性較好,產品合格率、農民收入均相對較高,而且從體制上也不會給企業帶來負擔,值得盡力引導發展。
(2) 品種問題�
由於對出口蔬菜品種有特殊要求,其特徵特性,尤其是產品的形態、風味口感、品質,必須符合出口目的國的消費需求。因此在我國蔬菜產品由內銷向外銷出口轉變過程中,一些適於國內市場銷售的傳統優良品種,有的已不能作為出口蔬菜的適銷品種應用。例如我國原產的大蔥和大白菜,不但地方品種資源異常豐富,而且也不乏優良品種,但面對進口國家要求大蔥辛辣味輕,微甜,假莖葉鞘抱合緊實,切刀後葉鞘不離散(不脫殼),肉質緻密、纖維少、脆嫩;要求大白菜球形較小,疊抱,球葉(心葉)色澤艷黃,結球較鬆散,脆嫩,適於生食等不同的消費習慣,為了出口需要,不得不引入國外品種。從山東省主要出口的大蒜、大蔥、洋蔥、生薑、蘿卜、大白菜所採用品種來看,除大蒜、生薑外,基本上都採用了日本、韓國等國外品種。這種狀況不但為外國種子公司佔領中國蔬菜種子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而且由於種子昂貴也增加了出口蔬菜的成本。
出口大蒜雖採用了國內品種,但隨著國際市場的拓展,對品質要求不但趨於多元化,而且要求越來越高。20世紀80年代國際市場要求蒜頭直徑不低於4cm,90年代後要求達到5cm以上的客戶越來越多,甚至要求達到5.5~6.0cm以上,而且對蒜形均一性、周整性、皮色、蒜瓣數(包括要求獨頭或無夾瓣)、辛辣味、耐藏性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由此可見,降低成本,建立完善的良繁體系,將脫毒大蒜技術成果迅速應用於生產,並選育適於國際市場多元需求的,各種適銷優良出口大蒜品種已迫在眉梢!
(3) 規范化管理和產品標准問題�
目前我國蔬菜生產仍處於"經驗農業"階段,還沒制定出能與國際市場接軌的出口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和出口蔬菜產品標准,蔬菜生產管理還基本依賴於經驗,栽培技術水平較低,許多栽培管理技術未脫離短缺經濟時代以產量為主要目標的管理模式,例如"稀植"和"密植"雖只一字之差,但適當稀植卻代表了以質量產出為主的新思路,因為適當稀植能顯著提高品質及產品合格率。此外良種良法不配套,對某些由國外引入的適銷新品種未能及時研究和採用相應的管理技術;優良有機肥短缺,大量使用化肥,導致品質風味下降、硝酸鹽含量超標以及濫用化學農葯不遵守科學用葯規范,導致農葯殘留超標等等都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盡快制定出口蔬菜生產技術規范及產品標准,實施標准化管理,提高出口蔬菜產量、質量以及產品商品合格率已是當務之急!由於出口大蒜在蔬菜出口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產地集中、生產規模較大、栽培季節及茬口較單一,栽培技術比較成熟、產業化經營程度相對較高,因此大蒜有良好條件走在出口蔬菜標准化前列!
(4) 采後處理問題�
由於我國蔬菜貯藏保鮮設備簡易、陳舊,采後預處理、分級包裝和運輸水平較低,自動化水平不高,冷鏈系統不健全,不能滿足出口蔬菜發展的需要,加之在栽培、貯存、加工和運輸環節的不規范作業嚴重影響到產品質量。常常是剛採收時具有優良的品質,但到達出口目的國時已成為不合格產品。此外也由於包裝簡陋、裝潢水平低,達不到進口國家的要求或不能與進口國文化和審美觀念習俗相吻合而失去了競爭力。例如從威海口岸銷往韓國的很多鮮桔梗以及從連雲港出境的牛蒡均因加工過程中不規范操作造成傷口或貯存過程中霉變腐爛而不得出口。大蒜情況相對較好,但如何進一步提高采後處理水平,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2. 安全衛生將成為蔬菜出口的瓶頸�
就總體而言,當前我國已十分重視食品安全衛生問題。由於積累的問題較多,妥善的解決還需要時間。但是對於出口蔬菜來說已處燃眉之急:
(1) 農葯殘留問題�
目前蔬菜食用安全性正在得到改善。但蔬菜產品農葯殘留量超過國家規定最大殘留量標準的比例較高。在我國加入WTO後的蔬菜出口貿易中,解決這一問題將成為應對進口國所設置的"綠色壁壘"和"技術壁壘"的關鍵。據我國有關監督檢驗測試部門2001年對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壽光等地蔬菜生產基地、批發市場幾次取樣檢測結果,超標不合格率有的竟高達20~30%。從全國的調查結果看,農葯殘留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使用國家禁止在蔬菜生產中使用的高毒農葯如甲胺磷、氧化樂果、呋喃丹、乙醯甲胺磷、甲拌磷、甲基對硫磷等,同時也由於不能科學地使用農葯,導致一些農葯殘留量超標。如較嚴重的乙醯甲胺磷有的競超標65倍。從蔬菜種類看,農葯殘毒超標以葉菜類最為嚴重,依次為豆類、果菜類和根菜類。出口蔬菜農葯殘留狀況雖稍好於內銷蔬菜,但仍是嚴重的隱患。例如1999年8月10日日本東京檢疫所簽發的"違反食品衛生法通知書"中,指稱山東某地保鮮紫蘇葉毒死蜱殘留量超標,將由中國進口的紫蘇葉全部銷毀,使我方蒙受很大經濟和信譽損失。又如2002年3月16日,日本經產新聞報導:根據農民運動全國聯合本部調查,在東京都內的超市中銷售的以中國產蔬菜為原料的兩種冷凍食品中,有兩種在日本幾乎不使用的農葯超標1.4~9倍;調查人員在東京都和山梨縣6家超市中,對16種中國產蔬菜為原料的加工食品和生鮮蔬菜進行了檢查,其中冷凍毛豆和冷凍蔬菜超過安全標准。大蒜的狀況較好,應率先向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產品和有機食品產品等層次更高的方向努力。
(2) 植物檢疫問題�
蔬菜產品進出口時,貿易國按檢疫法規定,均需對蔬菜產品進行檢疫。有時常因產品夾帶了檢疫對象有害生物或在包裝箱、運輸工具中發現有害生物而導致退貨,如1998年從上海港出口的分別為17噸和200噸兩批江蘇產白蒜,因夾帶咖啡豆象而被日方銷毀;1999年山東某市有6個集裝箱牛蒡出口日本,因攜有根結線蟲而被退運;同年,從南通口岸出口的一批蒜苗,因在日本入境口岸卸貨開箱時,有蟲從集裝箱中飛出而被退貨。此外原連雲港動植物檢疫局從白蒜的柳條包裝箱中截獲蟎類、蠹蟲類,而未能出口。為防止這類狀況再出現,從事蔬菜出口的生產者及廠商企業,均應普及有關檢疫的知識,將可能發生的事件,防患於未然。
(三) 關於發展大蒜出口,建立大蒜出口全程技術保障體系�
2002年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組織開展了《蔬菜出口技術保障措施》課題研究,提出了建立旨在保證出口產品安全性,防止進口國家和地區採取貿易壁壘,應對突然的技術性限制事件的出口蔬菜技術保障體系,值得穩步發展大蒜出口借鑒。
該體系由生產體系、法規體系、監督體系、信息體系、貿易體系組成。
生產體系:主要為生產提供服務,提高產品商品合格率,保證食用安全性。從生態環境、規模、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對基地進行選擇和可持續發展建設;提供優質、抗病蟲、高產、耐貯適銷品種;根據華東、華南、西南、中原以及華北和青藏五大大蒜產區的不同生態特點以及進口國對大蒜質量的要求,制定科學的耕作、施肥制度和相應的田間管理技術規范;採用無公害病蟲綜合防治技術和以完善冷鏈系統為核心的采後處理貯運技術;並研究、引進、優化大蒜出口加工工藝,以生產適銷的精加工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
法規體系:主要為生產食用安全優質產品和規范化經營提供法律保障。在系統收集國內外有關法規並加以比較的基礎上,制定、修定"出口大蒜生產基地建設標准"、"出口大蒜生產技術規程"、"出口大蒜產品質量標准"、"出口大蒜加工製品技術標准"(從原料選用、加工工藝……產品質量標准),以及"出口大蒜農葯最高殘留限量標准"、"出口大蒜生產加工企業向國外衛生注冊管理規定"以及"保鮮大蒜檢驗檢疫方法"等標准和法規。
監管系統:主要為有效實施各項標准法規進行監控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檢驗測試部門。
信息體系:主要為不斷擴大大蒜出口貿易提供大蒜出口基地信息、國際市場信息,出口加工信息、農葯殘留檢測和出境檢疫信息以及有關大蒜外貿的最新動態。
貿易系統:主要保證出口產品安全到達進口國市場。作為產品與國際市場,生產者與經營者聯系的紐帶,提供各種與外貿有關的服務。�
在這里我呼籲並建議由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大蒜委員會聯絡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以大蒜作為出口技術保障試點項目,組織全國有關各專家和業者,爭取外貿部門領導支持,並立項實施。

2. 種植大蒜一畝地要多少錢

1、蒜種每畝地需要350~400斤,差不多需要1750~2000元;
2、種一畝地大蒜所需肥料:每畝還需要肥料成本1500元;
3、種一畝地大蒜人工成本800元(包括種蒜、挖蒜等);
4、種一畝地大蒜農葯成本100元,再加上土地承包費用。
按以上數據計算,種一畝地大蒜需要多少錢需要5000元左右。

3. 一頓脫水蒜片需要多少原材料

這個不好說,蒜片水分大約在百分5--6之間,它的原材料是大蒜,大蒜有新鮮的和乾的,一噸鮮蒜大約出600公斤蒜瓣,干蒜大約出850公斤,蒜瓣在加工蒜片在烘乾,,,,,,

4. 大蒜成本計算

1000KG*97%=970KG(每噸成品大蒜里大蒜的重量)970KG/86%=1127.91KG(完成一噸成品大蒜需要的大蒜的量)1127.91/(1-1.5%)=1145.1(把損耗的1.5%也算進去最終損耗的大蒜的量)1145.1*1.38*2=3160.42元(每噸成品大蒜需要購買的原料大蒜的價錢)1127.91*(1-86%)*2=315.82(完成一噸成品大蒜所產生的壞蒜的價值)3160.42-315.82=2844.6元(每噸成品蒜的最終價格)得到結果2844.6元

5. 脫水蒜片生產企業的成本核算

原料收購價乘4乘2000加2000等於每噸的價格

6. 大蒜要出口到印尼,從萊蕪到青島港口,一噸大蒜的fob價是多少啊現在大蒜6.0元左右怎麼算這個fob價

FOB價格就是貨物上船之前所有的費用。

簡單一點就是這樣。

包含:1 內陸拖車費用。國內物流很多公司的,隨便找2家問問就可以了。可以按照重量收費,也可以按照體積收費。我在寧波,對青島當地情況不是很熟悉。
2 報關費用。一般100-200.出口貨物都需要向海關申報。
3 相關的商品檢驗費用。一般物品和食物還是有所區別的。 費用一般在100-200之間。檢驗方式去當地的檢驗檢疫局咨詢就OK了。

7. 種植一畝地的大蒜需要多少成本

種植成本:今年種大蒜的成本大了,種薹蒜一畝地四百斤蒜種。五塊一斤,蒜種就是2000元。算上人工,農膜化肥澆灌。本錢需要4000元畝均產量:畝產1800斤蒜苔左右,蒜頭長好了2500斤左右價格及前景預測:山東金鄉的大蒜價格,目前市場價已飆升至6。 49元/斤,同比上漲90%,逼近2010年的歷史高點。目前金鄉各界人士普遍認為,春節臨近只有80多天時間,又包括聖誕節、元旦、農歷小年和春節等諸多節假日。由於今年大蒜產量下滑,未來市場需求旺盛,預計蒜價還將進一步攀升。甚至部分人士預測,金鄉的產區收購價會突破8元/斤、逼近10元/斤大關,蒜價或將再創歷史紀錄,新一輪的牛市也將會給炒蒜客帶來新的財富神話。 種植要求和技術:大蒜是弦狀須根。吸水肥能カ較弱,鱗莖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大蒜應選擇土壤疏鬆、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盡管大蒜的適應性較大,但還是以砂壤土為好。因砂壤土疏鬆,適宜根系發育,返青早,抽薹早,蒜頭大且辛辣味濃,起蒜容易。 1、溫度: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攝氏度。大蒜苗4-5葉期耐寒能カ最強,時最適宜的越冬苗嶺。2、光照: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 3、水分:喜濕怕旱4、土壤和營養: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鬆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

8. 大蒜的正常價格一般是什麼蒜農的收益如何

大蒜種的價格一般相當於5.50韓元/斤,一畝需要300斤左右的大蒜種,光大蒜種的費用一個就要1650韓元左右,再加上人工費、農資、租賃地等費用,一畝的總費用就超過3500韓元。按普通大蒜武當山大蒜豆1200斤、大蒜2000斤計算,目前金香鮮大蒜的酒類價格為1.2-1.3元/斤,干大蒜為1.60-2.00元/斤左右,干大蒜為2.80-3.50元/斤左右,這個價格已經沒有任何利潤了。

種植大蒜首先要選擇大蒜種!如果自己選擇自己大蒜田裡的大蒜,留下大蒜子,提到蒜苔就要小心。選擇病蟲害和生長良好的大蒜種。自己家留下的大蒜種一般不要用剪刀剪大蒜根。這樣可以更好地保護大蒜根!剝大蒜的時候,要對其他東西進行等級評定,分離大蒜葉!把大種子和小種子一起種種植大蒜時,通常每英畝使用兩袋有機肥和兩袋硫酸鉀復合肥!現在種植大蒜比較放心,有專門打蚯蚓和大蒜溝的車。大蒜每畝種植的蒜瓣基本在250斤左右。種大蒜後要等幾天再澆水,蓋上地膜。等幾天是為了紮根大蒜!種植大蒜之前也可以在大蒜上使用拌種。澆水後要打除草劑和地膜!蓋上地膜後,要及時讓大蒜從地膜中出來,以防止大蒜在地膜中生長。

9. FOB出口報價:知道大蒜國內市場價比方為0.12元/斤,國內運輸費等費用為340元/噸。請問怎麼算出FOB價

你要搞清楚有沒有退稅,好像是征13退5{[(0.12*2000)*1.08/1.13+340]+港口報關,裝箱,THC,等等費用}/匯率 這個是成本價格,然後再加上你的利潤就可以報了

港口報關,裝箱,THC,等等費用 這個費用要平均到每一噸上面